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讀後感

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孩子可以是合作的模式,這是一個新的方式。之前沒有想到與孩子之間的合作,只是認為孩子現在是學習階段就是必須要認真的去學習。不認真的學習就不行,父母必須要加以管教,否則會往我們不想看到的路上走。合作應該是共贏的,與孩子的合作也是一樣的。孩子在合作中沒有贏利,也不會和我們合作的。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孩子需要什麼,知道了孩子需要什麼,我們還怕合作不好嗎?一切就會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了,完全可以收放自如了。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讀後感

自我尊重這方面,我們對每個人都要是尊重的。不管別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我們都應該尊重別人,因為在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尊重我們自己。

為了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合作長期下去,首先我們為人父母者應該付出更多。我們時終認為孩子不和我們合作,是孩子先破壞了合作的規律。其實不是,我發現是我們破壞了合作的規律。(比如我自己,我和孩子之間的合作收不到我所期待的效果。那我心中就不平衡了,因為我心中還有個角色,我是和他之間的權利系統的上位者,我可以任意的玩我的規則。)這就說的是我們破壞了合作的規律。與孩子之間合作我們還是把目光放長遠點,短期可能真的沒有收穫。然而我們與孩子之間,我們很容易給孩子貼上標籤。因為我們的內心也是容易給自己貼上標籤的,而何況是給孩子呢?直到現在發現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給孩子貼上了標籤,就意味著放棄了,我們在給孩子貼上標籤時,應該先想想我們自己,孩子的這樣表現是不是我們無意識的灌輸給孩子的呢?因為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境子。對於孩子的尊重、溝通、獎勵、懲罰,還是很重要的。(最近的一次,我答應帶孩子去吃肯德基,可是卻沒有去。那天我是太累了,在家睡覺。孩子雖然沒有來叫我帶他去,可是他的心理不是滋味了。直到第二天我的媽媽告訴我,孩子一直在她面前說我騙他的。所以今後只要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去完成,這是一種誠信。)

養孩子父母們都沒有什麼目標的,一開始只是希望寶貝能健健康康的就好了。到了上學時才讓父母們意識到,原來教育孩子是件很麻煩的事,因為孩子的思想和我們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我們想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孩子們不一定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的。所以我們要與孩子合作,慢慢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孩更好的認清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且要儘量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我們把握大局,總體方向不偏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事情呢?

行為的背後是什麼,之前我一直是要求孩子什麼時間幹什麼事,而必須要聽命與我的命令,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行為背後是什麼,且現在想想我有的時候不也是和孩子一樣的嗎?很多事情不也是沒有立刻去做嗎?為什麼要求孩子必須聽命與我呢?難道我就是是權力的上位者?其實命令孩子是沒有用的,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因為溝通了,更懂他需要什麼,下一步他想幹什麼,他會很高興的去完成我們所想要他完成的事情。

孩子們的成長首先來自於家庭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會從情感上獲取安全感。我們對待孩子的犯錯,不要認為可怕,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們可能認為這是正確的。我們是經歷了這些認為是錯誤的事情,所以才知道這樣做不對的。可是孩子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他怎麼又能分辨正確與不正確呢?我們作為父母又不可能提前把什麼事情的真相都統統教給孩子的,所以孩子們的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孩子這個事情做的不正確時,要引導他向另一個方向走,而且要讓他願意配合往我們引導的方向走,而不是在發現孩子做錯了事對他們大吼大叫的。

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極強,我們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常常都被孩子感知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控制好情緒,把陽光的一面留給孩子。我們每天的工作中都會有不愉快的事,但是面對孩子我們就要把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全部都忘掉,給孩子一個陽光開心的一面。

孩子現在還小,他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他不懂得取捨,只知道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想做的事就不做。因此在生活中要引導孩子明白做任何事一定要有付出才行,以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在給予孩子的獎勵時,我一直以為是物質上的東西才算是獎勵,現在知道了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一直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樣子,給予孩子什麼獎勵,而且肯定是物質上的獎勵。現在是明白了,給孩子一個擁抱,或是一個吻……等一切都是獎勵。對於語言尊重還是通過後來的讀書改變了,之前孩子在學習方面達不到我的要求時,會忍不住說出了非尊重孩子的語言,後來發現越罵孩子越糊塗。漸漸發現與孩子有效的溝通,反而他領悟的更好。看到這裡才明白了,對待孩子也要使用尊重性的語言。我們還要做到要能傾聽孩子的內心一切,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孩子交流。比如你叫孩子現在寫作業,而孩子現在不想寫,我們應該要與孩子溝通為什麼現在不想寫作業,而不是用強迫性的方式,必須現在寫,不寫不行。這樣做雙方都受到了傷害,不可取。

孩子在成長,我們也要跟著成長。否則難以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我們成長了,就像書中所說的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處理。不管是孩子的什麼階段,都可以去面對,而不是束手無策的。而成長也能使我們儘量成為一個無錯的有責任的父母。這樣就可以避免了家庭中與孩子相處的時候發生更多的衝突。

我們要學會使用長頸鹿的文化語言,避去豺狗的語言。就像師傅給我們上課中所說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而豺狗的語言,就如同我們始終站在巨人的腳下,看不見前方的風景。連風景都看不見了,怎麼能去做的更出色呢。所以每天一定要擠出一些時間,靜心讀書,深入反思,讓自己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甚至更高……這樣我才有能力把孩子的事情處理好。記得孩子這個學期剛剛開學沒多久,經常因為作業不認真而出現了錯誤的情況。那時候都很火惱,對孩子上來就是一頓火、且大罵,就差去揍他一頓了。而發現每次罵過之後,他好像更不會了。而且自己心裡還非常的難受。後來改變了方式,忍住不發火,不罵他了,很耐心的和他解釋是為什麼,反而他更能聽的進去了,而且會做的更好了。其實一開始這樣的轉變很難,每次心裡面都在提醒自己忍住,不要發火,一定要忍住,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終於能做到了。

文中很多的訓練方法讓我們來提升自己,讓我們來分辨出什麼地方還有不足之處,這些訓練方法很好。像有一個標題“轉化憤怒”。我之前是很容易就憤怒的,不管是任何的事情從來不以大小之分,一點小事情也會引起我的憤怒,而且沒有耐心。自從遇見師傅後,並經過多次的學習和讀書,有一天突然發現,不像之前那樣暴躁了,到事情也不是那麼的衝動了,而且心裡還會有師傅經常說的一句話“那又怎麼樣呢”,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每天堅持不斷的讀書,直達現在只要在看書的時候,心中就感覺毫無雜念,而心很自然的平靜下來了。

書中有很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在遇到這些事情怎麼處理。而且分析的很全面。這本書讀完了,讓我們更清楚了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從開始與孩子的合作到與孩子之間的相互尊重,都給我們做出了分析,並給出了案例引導,受益匪淺。像不要輕易的給孩子貼上標籤,這段讓我感受深刻。我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很容易就給孩子貼上標籤的,直到讀到那裡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撕下來了,這是否意味著就要放棄了呢……。其實孩子是很優秀的,只是我沒有發現到一種方法可以引導孩子往前走。因為我是權力系統的上位者就可以給孩子貼上所謂的標籤。那如果換過來呢,孩子給我們貼上標籤了,我們又會怎麼想呢?我們與孩子都是可以犯錯,重要的是及時改正錯誤就可以了,而不是讓錯誤繼續下去,讓我們儘量的做到任何事情都是無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