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1篇大綱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非暴力溝通》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1篇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

說一下昨天晚上家裡發生的事。因只有我參加了學習小組,孩子爸爸並沒有參加,可能就和我不是很同步,做事比較魯莽一些,不能做到積極傾聽。

昨晚兒子洗腳的時候不小心把水撒了一地,孩子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了孩子一下,並訓斥:“幹嘛呢你,地板怕水不知道啊!”孩子馬上就委屈的掉眼淚了,但是又不敢哭出聲,壓抑著抽泣。我看到了後連忙對他說:“兒子,你是不是很委屈,如果是就大聲的哭出來吧!”兒子聽了我的話後就大聲的哭了起來,我過去抱了抱他,拍了拍,對他說:“哭完告訴爸爸怎麼回事就好了。”兒子哭了幾聲就不哭了,告訴爸爸:“我的洗腳水打熱了,我把2只腳放在盆邊上,一隻腳太用力,踩翻了。”爸爸很不好意思的說:“對不起,我以為你跟媽媽鬧脾氣,故意打翻的呢,爸爸錯怪你了。請你原諒。”兒子點點頭,算是勉強原諒了爸爸。

睡覺的時候我和兒子談論這事,並表揚他沒有對爸爸發態度,但是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要表達出來。事後,我對爸爸也進行了溝通,怎麼不分青紅皁白就打了孩子,爸爸也特別後悔.其實他也在看書,但是同我一樣,運用起來還是比較生疏,希望他將來也加入學習小組,我先自己努力變好,慢慢影響他吧。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2

學習了溝通技巧,卻改不了說話習慣,剛剛用好一次,又來一波爭吵。

說白了只有溝通技巧是不行的,要讓他成為習慣才好。對於原生家庭的溝通方式,已經深入骨髓。如果是和風細雨式的倒無所謂,如果是狂風暴雨式的,那一時半會估計沒戲,得慢慢改變,慢慢適應,慢慢養成習慣。

今天聽了《摺疊北京》,是一部得了雨果獎的中短篇小說。說是科幻,卻赤裸裸的反映著現實,三個層級,三種世界,擁有24小時的第一層次,擁有16小時的第二層和只有8小時夜晚的第三層。現實中的高層國家幹部們和馬雲們等等他們應該算是第一層級的吧,他們24小時擔負著萬人級以上人們的生活工作等的責任;再說中間階層拼了命的學習,努力工作,希望擠進更高層級;第三層則工作8小時生活娛樂兩不誤。雖然比較片面,但也是部分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看看自己是怎樣的生活,有想要的是怎樣的人生,再看看暴力溝通物件的有是怎樣的,想要怎樣的?是不是會更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平和再多一分寬恕。實行起來非暴力溝通是不是就會順利了多。

寫給需要的你,還有我......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3

讀完這本書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時間好好品讀,做筆記,好像明白了許多矛盾產生的原因~暴力溝通,瞭解矛盾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解決矛盾。這本《非暴力溝通》裡面提供的四種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覺得始終就是貫穿的一個道理,當衝突產生時,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這樣很有可能能夠建立積極的關係或者說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生活中,每當遇到問題,我們常常習慣了用指責,命令,批評,否定的態度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殊不知,以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讓對方因自我保護而產生強烈的攻擊性。因此,好好說話,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同時,善於自省,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後,將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投入實踐中,不斷實踐,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定會因為你的善意的話語和行為閃閃發光。若能將內心潛藏的愛也贈與他人,很多人將會覺得無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是有意義的,你也會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4

今天中午讀完這本書,掩卷長嘆。

書很好,不過,如果要大範圍地被人接受,還需要很久時間。

裡面所述及的溝通習慣,即使是在文明程度較高的西方,其實也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學習),東方的溝通習慣,與西方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家庭之間,更多來說是命令,而非溝通,語言暴力,比比皆是,網路上更是習為為常,因為很多人並不認為,自己的言行有什麼過分之處,或者更有甚者,是有意為之,做為發洩手段。

善意的、試圖達成彼此間互相理解的'溝通,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渴望被理解,但又容易在指責他人的時候犯錯。《非暴力溝通》是語言的藝術,也是思維的習慣,在我還只讀到一小部分的時候,已經向人做出推薦,很多問題的根本,其實也是源於溝通,多讀這樣的書,多改善自己的溝通藝術,是有益的。

道路雖遠,卻不必因此而止步。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5

幾年前就買了這本書的紙質版,看了三十多頁,感覺和結果導向思維有點相似,因為個人原因擱置了。想著等以後再看,通常等以後再看的書都等不到以後了,書太多,能靜下心來看完的很少。

前幾天你給我發了張照片,是這本書的封面。我才又找到這本書讀了起來。因為是同讀一本書,所以看的很認真。慢慢的發現這確實是結果導向思維。不過更有藝術,既看到自己真實的內心也關注對方真實的內心。不帶評論的表述事件,藝術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請求別人幫助自己,又不強求別人滿足自己。

如何表達憤怒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為電子書有很多人的評論。每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時候,當出現這種情緒時,請關心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內心有什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滿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溝通大概就是用藝術找到真實的自己,關心愛護真實的自己。也引導他人找到真實的自我,關心愛護真實的自我。

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因你而遇見它,也遇見我。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6

關於懲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孩子的淘氣而對她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有的時候是以暴制暴,也有否定他人的方式,目的性很強,就是要征服她。可事後常常後悔自責,事後看著她熟睡的樣子如此酣甜,就像個天使,真後悔當初去體罰她。有時女兒沒有照我的話去做,我會對她說不尊重父母而冷漠她,可是小傢伙過一會主動過來抱我,真是一抱解怨氣。

這一點真要好好向她學習,想想自己很少會在有怨氣的時候主動抱她而化解矛盾。都說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可是我們往往會在懲罰的時候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而陷於失敗,導致深省自責,懲罰不僅會疏遠彼此的關係還會適得其反,的確要慎用。

昨天看了《神祕巨星》,很有感悟,也很感動,很適合媽媽帶著孩子去看,推薦給大家。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7

生活中總有很多淬不及防的言語衝撞與你撞個滿懷,他有時只會讓彼此皺鄒眉,有時會讓你急火攻心,有時更會讓彼此惡言相向,更嚴重的還會手腳並用……事情的發展全然不受控制,他撕裂著我們的心、肝、肺,直到你滿身傷痕,叩問自己:發生了什麼,讓我們失心瘋,讓我們這樣彼此傷害。

我想到了陳小春4歲的兒子,拿著大喇叭淡定的對陳小春說:“你是不是生氣了?你能不生氣了嗎?”緊張的氣氛瞬間就沒了蹤影。

這孩子就是在觀察、感受之後說出了他的請求,化解了當時的氣氛。

非暴力溝通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方式,他教會了我怎樣正確面對言語暴力,或者說冷暴力,簡單的說,只有解決了心情,才能解決事情。以前只會乾生氣,或者失態以後說出傷心傷肝傷肺的話,讓場面失去控制。

簡單的說,就是觀察、感受雙方的需要和請求,並且告知對方。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無形之中你的注意力轉移了,並且能發現事件背後的隱情,矛盾自然就成功化解。

在實際操作中,一開始總會忘記方法,沒關係,我們可以像馬歇爾.盧森堡兒子所說的“快拿出你的卡片”那樣,藉助工具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讓自己的溝通更順暢一些吧。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8

1.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1)觀察

我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有助於(或無助於)我的福祉的具體行為:

“當我(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

對於這些行為,我有什麼樣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麼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我那樣的感受:

“因為我需要/看重……”

(4)請求

清楚地請求(而非命令)那些能豐富我生命的具體行為,

“你是否願意……?”

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1)觀察

你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有助於(或無助於)你的福祉的具體行為:

“當你(看、聽、想到你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

對於這些行為,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嗎?”

(3)需要

什麼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你那樣的感受:

“因為你需要/看重……”

(4)請求

關切地傾聽那些能豐富你生命的具體請求,而不解讀為命令:

“所以,你想……”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9

暴力!這個聽起來就很暴力的詞!

溝通!這個社會交際必備的技能!

理解中的暴力就是動不動就動手打架、大聲吼叫,甚至是戰爭等等,總之就是不和諧,很不文明,讓人很不舒服的行為方式!而用這種方式去與人溝通,那無疑是非常不好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清楚她的不妥之處,但是,我們身邊乃至於我們自身卻經常如此,那些無情的語氣話語即使不動手卻傷人更深!唉,無比的感慨!多少次,自己也陷入這個冷暴力的漩渦當中!

幸好,幸好我是一個相對理性的,給自己點個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自己都能夠快速脫離這個冷暴力的氛圍,然後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真的非常慶幸讀到這本書,非暴力溝通真的是愛的語言!只要在溝通的時候注意規避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多現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用心去感受愛的語言,那麼,溝通的效果勢必會比想象中好很多,幸福指數也會提高不少!一定要學會區分觀察和評論,體會和表達感受,去深刻感受愛的根源並請求幫助,那麼你就將成為非暴力溝通的高手!

書中總結12個關鍵字——懂觀察,講感受,談需要,提請求!營造好溝通的氛圍,學會使用愛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0

文丨張捷。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書中第一部分講到,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並不是我們的感受的根源,聽到不中聽的話有四種感受。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只是淺表的意識到前兩種感受,不是內疚就是指責別人,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書中第二部分講到有助於人們健康成長的七種需要,比較具體,我們認識到人們的需要是什麼。書中第三部分講從“情感的奴隸”到“生活的主人”,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關心他人。在生活中,最近我們家的關係比較和諧,我娃她爸以前很不喜歡我說話語氣和方式,以前他做家務什麼的,不是很願意,但還是做了。最近通過學習,改善自己的說話方式和積極傾聽。週末本來我早上做早餐,誰知孩子她爸七點鐘自己起來做早餐,帶娃的的時間也比往常多了,晚上也給娃講一會繪本故事。

書中說的只用了一點,其它很多部分目前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還有點距離,有時候不忙的時候,會想想剛才的表達是否滿足自己需要和體會到他人感受。通過每天的學習,自己的生活會改變越來越多,同時也謝謝各位同學的每天陪伴,相信我們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1

文丨孫寧。本週讀了體會和表達感受以及感受的根源,在這幾章裡能夠深切的對比出,原來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沒有明確的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的房間很亂,我看到後很惱火,就會馬上氣沖沖地說:“你看看亂糟糟的,像什麼樣。能不能利索點啊。”孩子就會說:“哪樣了?你怎麼每次都這樣說,你想讓我怎麼樣啊?”我瞬間就崩潰了。

當時確實感覺自己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現在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感受並沒有清楚的表達出來,更沒有說出具體的請求,讓他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所以昨天我就試著書中的樣子說:“我看到你的房間有點不整齊,心裡不舒服。真希望你能把被子疊好放在床的一邊,再把枕頭放在被子上,看完的書能夠放在書櫥裡……”他說:“好的,老媽,畫完畫馬上整理,行嗎?”

我心裡有點小得意,原來可以這麼簡單的溝通啊!所以,這本書真的需要經常的拿出來讀讀,才能更好的溝通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