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聽竇桂梅老師講課》讀後感

作為老師,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備課,批改作業,白天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潛心閱讀書籍。忙完一天的事,在愛人和孩子都休息了。沒有了白天的喧囂和繁忙,夜靜靜的,只有檯燈散發出潔白無暇的光陪伴我度過這一天中最為愜意的讀書時光。沉湎於竇桂梅的精闢見解和智慧火花中,一天的疲勞和煩心都消失了。原來專家的見解和自己的教學有這麼多的不謀而合,教學中的許多困惑在這裡得到了解決。自己確實有一種充電的感覺。頭腦變得充實了,生活變得豐盈了。雖然自己是美術教師,但是有機會看一看其它學科的文章,有利於課堂的整和,看了《聽竇桂梅老師講課》感覺竇老師的語文課“小心地”呵護、培養著孩子們精神的成長。她的課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課堂教學的種種嫻熟技藝,也是她以一個普通人的姿態,同時有時一個易於感動的,善於發現的,富有激情的學習者的姿態,陪伴、引領年幼的學習者。

《聽竇桂梅老師講課》讀後感

一、運用獨特的視角理解感悟文字

細細品味竇桂梅老師的每一篇實錄,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對不同年段的各種不同型別的課文,竇老師都能找到一個全新的視角引領學生理解感悟文字。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以往的執教者都落腳在對帝國主義的恨和“雪我國恥,振我中華”的空洞誓言中。竇老師為了讓學生留下的不僅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這節課時,竇老師更多是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想辦法引領學生走進思考的空間。中華的復興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須讓孩子們明白,除了恥辱和仇恨,我們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應該是教材的傳聲筒,而應該是一名有勇氣的思想者。運用自己獨特的理解去引導啟迪學生。這是教學的智慧,更是教師的責任。

二、運用激情感染學生

竇老師的語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在《秋天的懷念》一文結束後老師深情的說“母親的好好兒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這句話讓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種生命的延展!再讀課題。在雋永深情的語境中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她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極其富有活力,比如評價學生的發言情況“你真用心,謝謝你給同學提的醒兒,要多看書,注意積累”、“你可真會運用語言,讀到課外閱讀上的話,就在這裡用來評價,這就不僅僅是積累這句話了,而是運用語言,表達你的觀點。”評價學生的讀書情況,“就是因為你讀的好,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這樣好的評價;你的幽默極富有創造,聽你的聲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個晏子的笑聲,一笑解千“醜”;真是一笑解千“愁”,謝謝你的發現,真棒啊!”等等。

三、運用淵博的知識啟迪學生智慧

從竇老師的講課中,可以看出竇老師的知識淵博,語文功底之豐厚。她講每一篇課文都會引出與本文相關的文章。她講《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在介紹晏子的同時也介紹相關的作品,如:《二桃殺三士》、《越石父》等,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把小課堂置於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之中。講《再見了,親人》引進魏巍的《我的老師》,講《圓明園的毀滅》引進法國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萊的一封信》,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教材進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去讀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慾望。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品不完的滋味,每當我一次次的翻看這本書總能從中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也激勵我在教學研修中不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