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關於萬曆十五年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導語: 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關於萬曆十五年的讀後感範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篇一:讀《萬曆十五年》有感

我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但相較而言,我比較喜歡歷史類的書籍。曾經讀過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併為之瘋狂著迷。為諸多英雄好漢的豪傑氣概以及他們非凡的軍事天賦或政治才能所折服,為無數為國捐軀、保衛國家的有名或無名的勇士深深感動,為大明王朝的起起伏伏感到驚心動魄,也為各種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感到無奈??但歷史終歸是精彩的,即使一切都被封存在歷史的塵埃中,卻依然在我們的記憶中鮮活著。

在《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作者黃仁宇先生選取了明代歷史上很平常的一年——萬曆十五年,即1587年。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的安靜,政治社會的肌膚正在默默腐爛,這一年發生的許多易於被忽視的瑣細小事,卻成為明朝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分別講述萬曆、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這六個人在晚明的文官集團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試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故事。但是無論他們如何努力,對後明王朝來說,都是無效的,因為明朝帝國的滅亡已不可避免。

在《萬曆十五年》中,共有段落七章。在前四章中,作者主要探討的是帝王萬曆、內閣大學士中的首輔和在他們身上揮之不去的種種陰影。這四章標題分別為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世間已無張居正、活著的祖宗。

萬曆九歲登上皇帝的寶座,守護祖宗基業。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以一人而君臨天下,具有最高的權威,但是也不得不說萬曆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充當著那個社會正常執行不可或缺的機器。從娶後迎妃、冊封太子到戀母情結斷裂,從依賴張居正、罷斥首輔及宦官、誠心接力父輩道德遺產到怠慢早朝,一系列變化,導致了後來萬曆與群臣對立的局面。在萬曆皇帝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皇權的旁落或者弱化。尤其在立儲這個問題上,萬曆皇帝前前後後奮鬥了三十幾年,終也沒有實現立他最寵愛的皇三子常洵為皇太子的夢想。最後,萬曆皇帝被迫立皇長子常洛為太子,但這是以六七位閣臣的離職,上百名大臣被降級為沉重代價的。從此以後,萬曆皇帝心灰意冷,深隱後宮,消極怠工。我想,其實,這也是萬曆皇帝的可悲之處。皇帝,已經成為一種象徵貨體制。萬曆,只要努力扮演好他的這個皇帝角色,按時參加各種典禮活動,批准內閣大臣的奏議,在全體文官以及程朱理學的協調下,整個國家基本上就可以正常運轉了。總有人評價萬曆萬曆的昏庸。但我以為,他是個精明的皇帝,即使不上朝,即使與群臣對立,否則他不會在位如此之久。但無論如何,大明帝國還是走向衰落。

在首輔方面,書中主要分析了兩個不同性格不同做派的人物:張居正和申時行。作為首輔的張居正和申時行,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處世之道。張居正,文冤閣大學士之首,擔任首輔十年。他是萬曆的老師,萬曆皇帝和慈聖太后都曾對他極為尊重和信任,正所謂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同時,他也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政治家,他為了改變文官機構的作風,希望通過獨裁的手段加強行政效率,儘自己最大的才智推行改革,最終實現富國強兵,雖未徹底改變大明王朝的命運,但終究使明朝獲得了各方面的發展。而對申時行來說,強權不是他的選擇。他的思維更中庸、更溫和,採用的是調和政策。所以他在行政過程中極力調和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文官集團內部的矛盾,儘量維持官僚體系的穩定,極力維持各方面的平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也使得他被扣上和事佬的帽子。雖然與張居正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但申時行最終還是以辭官的方式告別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好在,他還能安度晚年。

後三章分別探討三個人物:清官海瑞,州總兵官戚繼光,明朝末代的思想家李贄。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清官,君子律令、道德理想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也因此受到萬民敬仰。但很遺憾的說,對於海瑞,帝王家只會把他當門面,而不會真正用他因此,在絕大多數時候授予海瑞的,都是虛權職位。因為海瑞不會為官,也不懂得如何真正的消除社會的黑暗。但海瑞終究是一個為自己信仰而活的人,一生無愧於心。

還有戚繼光、李贄,無疑也都是這制度的犧牲者,他們的命運,在歷史的洪流中,似乎早已冥冥註定。

正如書中所說,“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1587年,是為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階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tang汙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裡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在這諸多人物中,關於張居正,我還有一些話想說。

張居正被很多人認為是智慧的象徵,是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 自萬曆皇帝登基以來,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教育培養他,輔導他如何做一個萬眾愛戴的好皇帝。十年來,年輕的萬曆皇帝對老師張居正言聽計從,完全依賴並支援他。張居正大力推行改革,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頓朝綱、鞏固國防、推行鞭法,使得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使得明朝經濟國防等發麵都迅速由弱變強,為明朝留下豐厚的家底。但是十年後,卻發生了出人意料的結局,當張居正屍骨未寒的時候,萬曆皇帝竟抄了張居正的家,把張家子孫十幾口關在屋子裡活活餓死。並且革去了張居正生前所有的官職和榮譽。在張居正眼裡,萬曆是他最得意且最器重的學生。張居正一生為國家,任勞任怨,竟換來如此可悲的結局。只可惜,張居正看不到自己的身後事。他看不到萬曆對張家極不仁慈的血腥報復,也看不到萬曆怠政、荒政、幾乎毀滅了所有政治後備人才

的後半生。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他的改革之功無法被輕易抹去。或許是因為,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萬曆皇帝的大權,因而與萬曆成為對立面,外加從小在萬曆心中留下的關於張居正的陰影,他才逃脫不了最後這樣的結局。歷史和人生一樣,總是充滿很多遺憾。但無論如何, 張居正依然靠自己的努力走向天下,名滿天下。

如今,經過了四百年的歲月變遷,穿過歷史的塵埃,我依然能夠看見,張居正,他是勇於用生命、用一生去實踐自己理想並實踐自己理想的人。我依然能夠看見他的孤獨與堅強。他有抓住理想不放的決心和勇氣。在舉世非議的反對聲浪裡,他能最終超越那個時代所謂的道德信仰,從而孤獨地、執著地緊握自己的理想,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我在想,如果老天爺再給他二十年,那樣的大明王朝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可是歷史不能假如,真正的強者也不相信歷史的假如。至少張居正趁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經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他是奔著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的人,他是明王朝的參天大樹,他是宰相之傑。他註定會被人們銘記並敬仰。萬曆朝結局的時候,世間已無張居正。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篇二:萬曆十五年讀書心得

——《萬曆十五年》讀書心得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太多關注明朝那一段歷史,因為明朝出名的幾位皇帝我都不喜歡,在我的印象裡,明太祖朱元璋殘殺開國功臣,建文帝朱允炆懦弱無能,永樂帝朱棣篡位並且殘殺三千宮女,嘉靖皇帝昏庸無道等等,用易中天那句話來講,明朝皇帝多混賬而朝臣無大惡。所以,我對明朝一直都不太感冒,但是,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對明朝歷史的態度改變了,甚至對自己看待歷史的觀念也改變了,我開始覺得,歷史是沒有對與錯的。

初看書名,我還以為這本書寫的是萬曆皇帝在位期間其中十五年的故事,萬萬沒想到,作者如此獨具匠心,居然僅僅以1587年也就是萬曆十五年這一年的故事為線索來展開的,以諸多名臣為章節向我們論述了這一年的重要性,經過仔細的閱讀,我對萬曆皇帝以及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的諸多名臣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相對於萬曆皇帝,我對一代名臣首輔張居正更感興趣。因為早在看百家講壇時我便對張居正有了一定的瞭解,當時年紀還小,只記得酈波對張居正的評價是那麼的高,所以幼小的心裡牢牢的記住了這位明朝的名臣。可是在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我知道的我瞭解的我聽到的我所崇拜的英雄居然也會做貪wu腐bai、以權力謀私慾等一些貪官才會做的事情!當我又查閱許多資料後,才發現我所認知的歷史是那麼的淺顯,我一直對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抱有太多的偏見,就像張居正的道德瑕疵,對得到理想的偏見一樣,也行是我還不夠了解明朝歷史,可是當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時,我發現對於我那麼瞭解的三國曆史也存在很大的偏見,一旦認定了那件事情的好壞就認定了那個歷史人物的好壞,但是,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他們只是生活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人,而我的幼稚的執著對於浩瀚的歷史只是滄海一粟。因為,歷史本身並無對錯。

不僅僅是張居正,這本書後面的海瑞和戚繼光也曾是我心目中的好人,可是他們不是一樣也做過不好的事情嗎,讀著讀著我開始迷茫,但是思考著思考著,我又開始明晰,是啊,我所看到的僅僅是歷史本身,甚至有些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歷史,因為那些歷史無法考證。但是對於歷史,我們真的應該簡單的分清好或者壞嗎?馮保是一個很多人不喜歡的宦官,可是他幫助張居正這位賢臣登上了首輔之位,幫助萬曆也做了許多有益於百姓的事情;張居正是許多人誇讚的名臣,可是他的任人唯親結黨營私又該從何評議;海瑞道德水平如此之高,可是他的自身能力和性格卻不好…這些僅僅是這本書中所看到的,但是那麼多的歷史人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我們應該理性客觀的看待歷史,帶了太多的主觀意見,有時反倒看不清歷史的真實面目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萬曆十五年前後的歷史知識,它讓我意識到了我應該用更加客觀的態度看待歷史,我們但可煮酒論英雄,但是,歷史本無對錯,英雄依舊是英雄,而歷史依然是歷史。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篇三:《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1587年,可能是會被眾多歷史學家所忽視的一年,但黃仁宇先生卻以其學貫中西的博識,從獨特的視角,展示了一個別樣的年代,可以說這是個毫無意義的年代,也可以說是一個極富深意的時代。 從頭再來看看這本《萬曆十五年》,全書分為了七個章節,分別從七個不同的視角來剖析整個明朝成熟的封建禮教制度下的各個階層的特點及情況。

首先,1587年,乃是萬曆帝即位的第十五個年頭,也是號稱“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死後的第五個年頭。而萬曆帝在張居正嚴格的教化近十年中天天如同一個國小生一般,雖位居皇位,卻如坐鍼氈,對張居正這位老師的敬仰也在這十年中消磨殆盡,也在自己的“青春期”發育後,叛逆之心也是此消彼長,從敬仰變為畏懼,由畏懼轉為憎恨,以至張居正死後的幾年,朝中的言官只要有關於彈劾或是打擊張居正的奏章,萬曆帝一律准奏,並大興其事,在《明朝那些事兒》中,作者曾風趣的評價過萬曆,“萬曆的皇帝生涯一直就在做兩件事,加強集權,和搞臭張居正,也可以說這兩件是同一件事。”張居正死後,萬曆帝就如同一個被壓抑多年的大學聯考生一般,準確的說,也可以是一個復讀生,一朝大學聯考過後,變天大地大任鳥飛了。可以說,這時的他真正掌握了朝中大權,可以一展自己曾經的抱負,可他沒想到,張居正畢竟是張居正,整個朝廷,張居正可以扛下來,但張居正畢竟只有一個,而他萬曆,未必可以。在封建禮教下具有嚴格制度體系的朝綱

之下,萬曆的結局也只有是逃避和放縱。

要說在整個萬曆年間,最權傾朝野的首輔那得算是張居正,但最讓萬曆中意的首輔還得是申時行。作為曾經的科舉狀元,在申時行八年半的首輔生涯中,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平衡言官和皇帝之間的關係。申時行所任首輔時期的最大背景特點是言官猖狂,而且是極度猖狂,在成功搞倒搞臭張居正後,他們彷彿如同打了雞血的瘋狗一般,肆無忌憚的咬著朝中的任一位掌權者,從文淵閣大學生,到內閣首輔,實在無人可罵了也會去揭一揭皇帝老兒的短,替皇帝老人家管管人家的私生活什麼的。而申時行也是深知大明言官的這一特質,深知這些以罵人為生的人的“厲害”,吸取前任張(來自: 博文學習 網:萬曆十五年讀後感)居正的教訓,在此,就再提一下黃仁宇先生對張居正對待言官的政策總結:把所有的言官擺在他個人的嚴格監視之下,並且憑個人的標準加以升遷或是貶黜。因此,嚴重威脅了言官們的安全感。申時行就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小心翼翼的維繫著整個朝廷的平衡,可以說,申時行是繼嘉靖後期嚴嵩之後,及至王錫爵之間的眾多首輔中,最得善終的一人。而黃仁宇先生也是這樣評價的申時行:“他寧可被目為大和事老,甚至被批評為犧牲原則的`政客,但他堅持他調濟折衷的原則。他確實看透了國家為解決問題而設立言官,但國家的最大問題也就是言官。”

可以說,從申時行繼任首輔伊始,乃至到了萬曆執政的晚期,整個大明朝廷都是處在了一個後張居正的時代。言官們力求廢除張居正時代的一切政策法令,流放或是罷免張居正時期任用的所有官員,但申時行及部分朝臣又在努力維護著部分法令,以維持整個帝國的運

轉,而這個時候,我們的萬曆皇帝又在做些什麼呢?“沉湎後宮,紙醉金迷”這八個字可以說是眾多史學家對這位後張居正時代時的執政者的最大評價了。無外乎黃仁宇先生驚呼道“世間已無張居正”啊! 在這樣的一個後張居正時代中,黃仁宇先生一直對於萬曆皇帝有個較為客觀和辯證的看法,從張居正首輔時期的那個對張居正敬仰有加的好學生,到張居正死後曾一度打算勵精圖治,為求雨而徒步十里的有志天子,再到中後期消極怠工,不理朝政,色令智昏的酒色皇帝,可以說在1587年這個時間點之後,萬曆皇帝真正成為了一個黃先生口中的那個活著的祖宗。要說這萬曆皇帝成為這樣的活著祖宗的話,我們不得不將其原因追究整個大時代的背景。張居正的強勢使得整個朝野甚至國家如同一艘破浪在加勒比海的黑珍珠號,他的強硬使得每個船槳都必須向同一個方向,而這個方向則是張居正自己決定的,一旦有人出現質疑,則會被無情的被置於船底,或是被拋置大海之中,是張居正利用自己的強勢保持了這艘大船的前行,牽引約束著所有的船槳。而當這個強勢的船長在未抵達終點就與世長辭之時,全船上下就一下子亂了手腳,船主,也就是年幼的少東家慣例般的為其辦了巨大的葬禮,但悲傷的氣氛沒過多久,積壓長久的怨氣一下子就開始爆發了出來,先是受了許久壓迫的大副,利用自己新任船長的身份組織起了那批曾經被打至船底的人們,開始了對自己上任船長的告狀以及詆譭之旅,漸漸地,這種情緒也開始影響了年輕的少東家,對於前任船長的一切,大家都開始全力的牴觸,慢慢的,大家剪斷了各個船槳之間的牽引線,以滿足自己的報復欲。但在一切看起來很瘋狂的報復之

後,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船已經開始貌似不受控制了,而這時,這位新上任的船長也在一次意外中步了老船長的後塵。少東家也開始慢慢的想要塑造自己核心的地位,而最新一任的船長,也就是曾經的二副也開始陪同著少東家一起來繼續航行。

一切開起來都貌似著向好的方向前進著,但少東家似乎忘記了自己就算是個少東家,也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的船長,而在張老船長之後,貌似短期內也再出不了這樣的一個強勢船長,當然,也不會被允許出現了,畢竟少東家也長大了,也不想大家在他的名字前加個少字了。而隨著旅程的繼續,年輕的少東家真的發現自己難以駕馭這樣的一艘黑珍珠號了,由最初的躊躇滿志到後來的壯志難酬,再到無意理政,以至於將所有的一切發洩到了已故的張老船長身上,當然發洩的還有那些曾在船底壓抑過的老船員們。而那位新船長則是這艘船上為數不多的明白人,他深知張老船長的重要性和價值,也明白目前整條大船的現狀,更清楚自己的實力,相比之下,自己自認為沒有張老船長那樣的霸氣和實力,只有不斷的在那群船員和少東家之間來回奔波。這位名為申時行的新船長不能不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位老手,在這樣的一艘風雨飄搖的黑珍珠號,他能一直處在船長位置,且被少東家信任,實屬不易。不過他的過於委婉,使得我們的少東家真正的變成了一個色令智昏沉迷酒色的昏君。而他將一切都歸咎到了自己身上,努力的使這艘大船不會沉沒。可以說,在申時行時代,他的工作不是使明朝這艘大船向前航行,而是使這艘大船能不漏水。

我們的萬曆皇帝在自己的執政後期,也可以說是在張居正死後的

後張居正時代,除了沉湎聲色之外,他還在時刻做著和自己祖宗一樣的事,就是加強集權的統治。在萬曆時期,萬曆手上,他繼續無限制的擴大著錦衣衛甚至的東廠的實力。而可能是年幼時長期受到張大學士壓抑的原因,萬曆皇帝的後期似乎對於自己的權威及威嚴看的過於敏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讓他覺得是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和質疑,這就使得他愈發的壯大著自己的東廠及錦衣衛這些個特務組織,為自己服務著。

黃仁宇先生的這本《萬曆十五年》考究異常精細,其中體現了黃先生西方式的思維,無論是皇帝上朝或是經筵時的制度禮儀,甚至是衣著花式,都是經過了大量的文獻查閱後的結果。每章節之後,黃先生都作了大量的註釋,所參考的文獻超過了15部之多,可以說是真正的“錙銖必較”啊!

1587年,可能會是大多數人都不會留意的年份,今天可能也會是這樣,但細細品位,在我們的周圍,又或是在世界的某個其他地方,又會怎知毫無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