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懷念土坯炕散文

每一次回故鄉,心裡都會感到酸溜溜的空蕩,都會引發出對故鄉懷舊的熱望。冬至季節,我回又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回到了我小時候曾經住過的地方,老家的老房子不見了,過去清一色的土房全被紅磚、鋼筋、水泥高樓所取代了。這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農村住土房和土坯炕的情景。

懷念土坯炕散文

那是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在沂蒙魯中我的老家大多還是住的泥土草苫房,磚房很少,樓房更是幾乎看不到。記得在我們那個小鎮,只有一座小層二樓,那還是全鎮唯一的國營旅社和供銷社。住土房很麻煩,每年都要經歷一次要扒炕抹牆,清理土炕煙道。炕是用土坯搭的,一日三餐的用火都要通過炕排出。炕既是排煙道,又是家人睡覺的地方。炕搭的不好就不好燒、不熱。所以,每年入秋時節都要扒一次炕,清堂掃灰。忙完了秋收,太陽高照,家家戶戶便開始忙活著砣坯,瞅農閒時用來蓋房或搭建炕。那時家家過得窮,紅磚雖然只有5分錢一塊,但還是買不起的,那時候一個勞力的工值每天才值8分錢,因此搭點啥,都要用廉價的土坯。

砣坯是一個力氣活兒,魯中人把“扒大炕、和大泥、砣大坯”,稱為“三大累”。我在12歲時就早早地同父親學會了和泥砣坯。

土坯,是用泥和麥瓤製成的,長約40公分,寬26公分左右,呈磚型。製作過程也極簡單,先製作坯模子,準備好兩條50公分長10公分寬的板條和兩條25公分長10公分寬的板條,用鐵釘子將四塊板合起來,就形成了長方型的模子。然後,開始和泥,泥是黃土和成的,黃土越黃,土質就越好,而且含鹼性大,有粘性,砣出的坯結實,不易斷裂,我們管這種土叫粘土。魯中全部是黃土地,所以,脫坯隨便找一地塊就可以了。

和泥也是有講究的,要加入適量的草,有用麥瓤草的或“枴剌草”的。這兩種草結實,不易折斷,拉力強,砣出的坯耐力大。可枴剌草不好弄,所以,我們常常用麥秸稈或麥糠,麥秸稈或麥糠當地有的是。麥秸稈用鍘刀切成4公分長短的小段兒,用碌碡一壓,往泥裡一拌就行。也有用麥糠的,麥糠是小麥種子的外包皮,用麥糠不用鍘刀鍘,直接和泥就行。和好泥後要酚,大概需要一天一宿,時間越長泥的拉力就越大,脫出的坯就越周正、光滑、結實。

脫坯要選好日子,太陽要足,因秋天天時短,至少要三天不能下雨的晴天,再選個平整的地方,掃乾淨,然後撒些細土、細沙或細爐灰,防止坯粘在地面上。再將坯模子用刷子四框抹上水,防止沾連,模子不好拔。擺好模子後,將泥往裡填,然後用雙腳採壓實,特別是模子的四角一定要壓靠、壓實。否則,脫出的坯就會缺角少邊的。壓實後,用一根木尺,在模子上橫抹一下,將上邊多餘的泥刮掉,然後用平板抹光表面,輕輕拔出模子,一塊坯就砣成了。

為了砣坯,人們四處挖坑取土,好好的土地被挖成了一個又一個大坑,千瘡百孔,令人惋惜!夏天,砣坯坑被水淹沒了,小孩不注意就會冷不丁掉下去。所以,淹死人的事也時常發生。有道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土坯炕,就差點要了我們全家人的命,真的。那是1971年的`冬天,我們一家人煤煙中毒了,一個田井的大叔早起拾大糞,看到濃煙後,砸開門後,我們才得以倖免得救。後來才知道,為了晚上炕熱,母親在灶坑裡壓了父親從620焦化廠下水道挖來的泥碳,結果,炕面坯斷了,把煙道口擋上了,煙出不去,全進了屋裡,要不是大叔早起拾大糞,也許就沒有了現在的我們。母親就埋怨父親說“咱家土坯炕是用半沙土做的,不是粘土,不結實!”父親也不吱聲。那個年代,煤煙和二氧化碳中毒的事經常發生,有的搶救不及時就死了。

現在農村已經看不到草苫房和土坯炕了,秋天家家扒炕抹牆的情景也看不到了,更沒有人再砣坯了,現今的家鄉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漂亮的別墅和樓房,火炕也告別那個時代的流行,光榮退伍,被記憶封塵。現今的樓上樓下不僅用鋁合金和玻璃封閉,而且暖氣24小時供著,空調成了天氣變化的隨時補充;鋼絲床、馬尾床、席夢思舒適著一個久遠的夢想和現實,也舒適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土坯悄然遠離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一個古老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