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當前位置 /首頁/國學子部/道家/列表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大綱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大綱

11-03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
《文子》道原

《文子》道原

05-17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大綱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大綱

12-12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釋文:積,謂積滯不通。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宣雲:神與化俱。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宣雲:至誠無息。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釋文:六通,陰、陽、風、雨、晦、...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乙本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乙本

03-1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
《陰符經注》富國安民演法章大綱

《陰符經注》富國安民演法章大綱

11-23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文子》微明大綱

《文子》微明大綱

12-12
老子〔文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
《列子》黃帝第二大綱

《列子》黃帝第二大綱

11-23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五戴己,養正命,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皮幹>黣,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進智力,營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黃帝乃喟然贊曰:朕之過淫矣。養一己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於是...
《老子校釋》第十二章

《老子校釋》第十二章

03-3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文次稍不同。又莊子天地篇曰:且...
《莊子》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

《莊子》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

11-23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
《老子帛書》帛書甲本復原大綱

《老子帛書》帛書甲本復原大綱

09-1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
《莊子》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莊子》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11-23
則陽遊於楚,夷節言之於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閱休奚為者邪?曰:冬則戳鱉於江,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曰:&lsquo;此予宅也。&rsquo;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
《莊子集解》內篇第二齊物論大綱

《莊子集解》內篇第二齊物論大綱

11-24
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齊一視之,不必致辯,守道而已。蘇輿雲:天下之至紛,莫如物論。是非太明,足以累心。故視天下之言,如天籟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自然,而一無與於我。然後忘彼是,渾成毀,平尊隸,均物我,外形骸,遺生死,求其真宰,照以本明,遊心...
道家無為而治是誰大綱

道家無為而治是誰大綱

08-18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那麼無為而治的提出者是誰》下面小編為你解答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煒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
《老子校釋》第十九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十九章大綱

12-12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紀昀曰:永樂大典絕聖二句在絕仁二句之下。武內義雄曰:遂州本民作人,蓋避唐諱。魏稼孫曰:絕聖棄智,禦注智作知。謙之案:遂州本、傅、範本亦作知,範本棄作棄,下二句同。又莊子胠篋篇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在宥篇...
《老子校釋》第三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三章大綱

11-23
不上賢,使民不爭;嚴可均曰:各本上作尚。羅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寶。謙之案:作上是也。寶字疑誤。上與尚同。淮南齊俗訓:故老子曰&lsquo;不上賢&rsquo;者,言不致魚於木,沉鳥於淵。引亦作上,與景龍、敦煌、遂州諸本同。遂州民作...
《文子》九守

《文子》九守

07-23
老子〔文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精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陰陽,精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於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故聖人法天順地,不拘於俗,不誘於人,以天...
《莊子》莊子?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莊子》莊子?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12-12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居三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
《列子》力命第六大綱

《列子》力命第六大綱

11-23
力謂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於物,而物慾比朕?力曰:壽夭、窮達、貴賤、貧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顏淵之才不出眾人之下,而壽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於陳,蔡;殷紂之行,不出三仁...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大綱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大綱

11-29
〔注〕夫事故無方,倚伏相推,言而驗之者,攝乎變通之會。〔解〕本篇去末明本,約形辯神。立事以顯真,因名以求實;然後知徇情之失道,從欲以喪真。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時,任能者不必遠害。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道家思想無為而治大綱

道家思想無為而治大綱

08-18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意義是什麼?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篇一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
《列子》說符第八大綱

《列子》說符第八大綱

11-23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了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
《老子校釋》第二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二章大綱

12-15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下句作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彭耜曰:達真、清源&lsquo;皆知善之為善&rsquo;上,並有&lsquo;天下&rsquo;二字。範應元本同,範注云:古本。又論語集解...
《文子》守無大綱

《文子》守無大綱

11-23
老子〔文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
《抱朴子內篇》卷十八 地真

《抱朴子內篇》卷十八 地真

02-02
抱朴子曰:"餘聞之師雲,人能知一,萬事畢。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金沈羽浮,山峙川流,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存...
《老子校釋》第十九章

《老子校釋》第十九章

08-13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紀昀曰:永樂大典絕聖二句在絕仁二句之下。武內義雄曰:遂州本民作人,蓋避唐諱。魏稼孫曰:絕聖棄智,禦注智作知。謙之案:遂州本、傅、範本亦作知,範本棄作棄,下二句同。又莊子胠篋篇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在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