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當前位置 /首頁/國學子部/道家/列表
《列子》楊朱第七大綱

《列子》楊朱第七大綱

11-23
楊朱遊於魯,舍於孟氏。孟氏問曰:人而已矣,奚以名為?曰:以名者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為貴。既貴矣,奚不已焉?曰:為死。既死矣,奚為焉?曰:為子孫。名奚益於子孫?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澤及宗族,利兼鄉黨;況子孫乎?凡為...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07-13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
《文子》上義大綱

《文子》上義大綱

12-13
老子〔文子〕曰: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於虛無,可謂達矣。治之本,仁義也;其末,法度也。人之所生者,本也;其所不生者,末也。本末一體也,其兩愛之,性也。先本後末,謂之君子;先末後本,謂之小人...
《列子》湯問第五大綱

《列子》湯問第五大綱

11-25
殷湯問於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後之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曰: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湯曰:然則上下八方有極盡乎?革...
《老子校釋》第十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十章大綱

11-23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嚴可均曰:能無離,傅奕及近刻王弼句末有乎字,下五句皆然。俞樾曰:河上公本無乎字,唐景龍碑亦無乎字,然淮南道應引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則古本固有乎字。謙之案:乎字系衍文。羅振玉...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11-23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
《老子校釋》第六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六章大綱

11-23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雲:‘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雲:民莫不穀。毛傳並...
《老子校釋》第二十二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二十二章大綱

11-23
曲則全,枉則正;嚴可均曰:枉則正,傅奕與此同,諸本作則直。謙之案:遂州本、館本、範應元本均作正。範曰:‘正'字,王弼同古本,一作‘直'。武內義雄曰:景、遂二本‘直'作‘正',與淮南子道應訓...
《抱朴子內篇》卷四 金丹大綱

《抱朴子內篇》卷四 金丹大綱

11-23
抱朴子曰:餘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往者上國喪亂,莫不奔播四出。餘周旋徐豫荊襄江廣數州之間,閱見流移俗道士數百...
《莊子》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莊子》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11-25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
《莊子》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莊子》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04-20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
《抱朴子內篇》卷六 微旨

《抱朴子內篇》卷六 微旨

03-27
抱朴子曰:"餘聞歸同契合者,則不言而信著;途殊別務者,雖忠告而見疑。夫尋常咫尺之近理,人間取捨之細事,沈浮過於金羽,皁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猶多不辨焉,豈況說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來久矣,豈獨今哉?夫明之所...
《列子集釋》卷第五 湯問篇

《列子集釋》卷第五 湯問篇

01-06
〔注〕夫智之所限知,莫若其所不知;而世齊所見以限物,是以大聖發問,窮理者對也。〔解〕夫萬物之情,各貴其生,不知養其所注生,而愛身以喪其生。故此篇去形全生以通其情,情通性達以契其道也。秦恩復曰:盧解注生之注字疑誤。釋文...
《列子集釋》卷第六 力命篇大綱

《列子集釋》卷第六 力命篇大綱

12-12
〔注〕命者,必然之期,素定之分也。雖此事未驗,而此理已然。若以壽夭存於御養,窮達係於智力,此惑於天理也。〔解〕命者,必定之分,非力不成;力者,進取之力,非命不就。有其命者必資其力,有其力者或副其命。亦有力之不能致者,無命也;...
《莊子》莊子?雜篇?說劍第二十八

《莊子》莊子?雜篇?說劍第二十八

11-23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
《文子》道原大綱

《文子》道原大綱

11-24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大綱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大綱

11-29
〔注〕夫事故無方,倚伏相推,言而驗之者,攝乎變通之會。〔解〕本篇去末明本,約形辯神。立事以顯真,因名以求實;然後知徇情之失道,從欲以喪真。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時,任能者不必遠害。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

09-26
讀罷老子的“無為而治”的論調,為其能在千年之前有這樣的提法而拍手叫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歡迎閱讀。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1老子的最優選擇是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無治,蕭公權形容老子近乎...
《老子校釋》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大綱

《老子校釋》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大綱

12-12
錢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為道經捲上,上德不德以下為德經卷下。晁說之跋王弼注本,謂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不知陸德明所撰釋文,正用輔嗣本,題雲道經捲上,德經卷下,與河上本不異。晁氏所見者,特宋時轉寫之本,而翻...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註釋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註釋

01-15
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悳"。據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悳"引申而來的。德,從彳、悳。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佚文大綱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佚文大綱

08-21
餘手校抱朴子,因繙檢群書所引見,往往有今本所無者。隨見隨錄,省並複重,得百四十五事。輒依本書大例,以其言神仙黃白事者,為內篇佚文。其餘駮難通釋,為外篇佚文。各一卷。長白繼昌。(明案此錄系嚴可均代輯,見鐵橋漫稿卷六,參全...
《老子校釋》第十七章大綱

《老子校釋》第十七章大綱

11-24
太上,下知有之;謙之案: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鄭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報。老子所雲,正指太古至治之極,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相忘於無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紀昀曰:‘下',永樂大典作‘不&#39...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五刻意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五刻意

12-16
刻意尚行,其意峻刻,其行高尚。離世異俗,高論怨誹,李雲:非世無道,怨己不遇。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宣雲:非,猶輕。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司馬雲:枯槁,若鮑焦、介推;赴淵,若申徒狄。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自修其身。...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乙本大綱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乙本大綱

11-2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
《列子》說符第八大綱

《列子》說符第八大綱

11-23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了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