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移就修辭手法

國小語文教師》1999年第3期第9頁上有這樣兩段話:

移就修辭手法

“聽了你的供述,我心裡像吃了蜜似的!看來人還是喜歡聽好話。”(眾大笑)

這是“移就”的運用,把一般人的心理狀態移就到特定的環境和人物身上而產生的諧謔。

作者說“這是‘移就’的運用”,我認為不對。這應該是“移覺(通感)”的運用,即把聽覺轉移到了味覺上,而“移就”只限於修飾語(定語)的移用。“心裡像吃了蜜似的”中並沒有把“蜜”當修飾語用,因此不存在“移就”修辭手法。我的看法對否?請指教。

修飾手法中的“移就”和“移覺”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會混淆。

據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和《漢語語法修辭詞典》(張滌華、胡裕樹等先生主編),把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來描寫乙事物的性狀,這種修辭手法叫“移就”。這種修辭手法是把甲乙兩個印象連在一起而產生的。陳望道先生在書中畫了一個示意圖:(以下是圖形)

由此看來,所謂“移就”,就是把原適用於甲事物的修飾語(形容詞性定語)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飾語。這實際上是定語與中心語之間靈活的超常搭配運用。如下面短語中加點的詞語(定語)都屬於“移就”手法:

歡樂的春節、愉快的雙休日、甜蜜的事業、火紅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騰的生活、憤怒的槍口、仇恨的子彈。

在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句:“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濃黑”即“極黑暗”,本是形容當時“非人間”的社會的,現移來形容“悲涼”(心情),就把“濃黑”的非人間與作者“悲涼”的心情聯絡在一起了,渲染了陰沉的氣氛,揭露了現實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極大的哀痛。根據“移就”的定義,顯然這是運用了“移就”手法。

“移覺”即轉移了人的感覺;也就是溝通了人的感覺,所以也叫“通感”。這種手法的特點是:用形象的語言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藉感覺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啟發讀者聯想、體味餘韻和深化詩文意境的效果。

移覺常常是通過比喻完成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個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是通過明喻把嗅覺轉移為聽覺的。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也有一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像音樂停止後嫋嫋空中的餘音。”這是通過明喻把視覺轉移為聽覺的。“聽了你的描述,我心裡像吃了蜜似的”,是通過明喻把聽覺轉移為味覺的,可見這是典型的“移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