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與《洈水》結緣散文

與《洈水》結緣,緣於2009年七年級次偶然的機會,那時我是漢網論壇荊州文壇的首席版主,而《洈水》雜誌正好把荊州文壇設為選稿基地。於是我跟《洈水》雜誌社便成了網路與紙刊合作的夥伴,我也成了《洈水》雜誌在網路上的代表,當然真正能代表雜誌選稿的還是執行主編不寫睡不著(阮紅松)和當時的詩歌編輯平原大姐。但在那段日子裡,我雖不能履行選稿編輯的職責,但我卻實實在在地感覺到,我跟《洈水》雜誌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我親眼目睹漢網裡的漢水源源不斷地匯入洈水水庫的時候,我的心裡也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當然這種成就感裡還有一段淵源,因為我愛人的出生地就在洈水,所以我既是鬆滋的女婿,也是洈水的嬌客,於是與洈水結緣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了。說到意料之外,那是指在茫茫的網海中能夠相遇,便是一種緣分,要說情理之中,那就是我們各自守望的一份鄉情,都有著同樣的根。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夠與洈水結緣,是因為我們都是同一根藤上長出的葉,是同一條枝上結出的果,葉落歸根瓜熟蒂落是大自然不變的法則,也是我們今生註定的宿命。

與《洈水》結緣散文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時候我習詩剛好一年,寫作完全憑一股激情和一時的衝動,全然沒有什麼章法和風格流派的套路。但當我把一首習作《秦淮,只是一條河》發到論壇上之後不久,當時的詩歌編輯平原大姐就在論壇裡公佈了一條訊息,說我的這首詩被在論壇裡潛水的《洈水》雜誌社社長兼主編曹其華先生選中,擬發在《洈水》雜誌2009年第三期。我當時的心情現在已經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其中既有驚喜也有感嘆。驚喜的是我辛辛苦苦種出的莊稼,終於找到了棲身之所,再也不至於暴屍荒野;感嘆的是不要總是抱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在”,實際上有很多伯樂隨時都潛伏在我們的周圍。當然我並不是一匹千里馬,直到現在也還沒有呈現一丁點千里馬的特徵,但能夠在網路論壇裡潛水選稿的鬆滋市文聯主席曹其華先生,那絕對是不折不扣的伯樂。我想他當時能夠看中我那首並不成熟的小詩,也不完全是因為那首詩寫得有多好,他或許是看到了其中的些許亮點和內在的潛力,而伯樂的獨到之處不正在於此嗎?而當我第一次收到《洈水》雜誌的樣刊和稿費時,我不說感動得一塌糊塗,還真是有點受寵若驚,至今那份感恩的情懷還在我的心裡沒有消散,並且時常激勵和鞭策著我,讓我不敢稍有懈怠。於是在當年的5月端午期間,我的一首小詩《粽葉》便獲得了第二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的三等獎,在稍後的6月,我的另一首小詩《六月之路》又獲得了第二屆嘯鼎杯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雖說獲獎有很大偶然的因素在裡面,並不能代表獲獎作品的水平就有多高,但如果沒有《洈水》雜誌發表我的詩歌作品給予我的信心和勇氣,對於我這個習詩才一年多的新手來說,是絕對不敢在全國詩歌大賽中投稿參賽的。可以說每一位文學愛好者都有其內在的潛質,但這些潛質如何才能被激發出來呢,我想無外乎自己的作品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廣泛的認可,而能夠被編輯選中發表和能夠被評委選中獲獎,則是對作品最大程度的認可,作者從中獲得的創作動力將是不可限量的激勵機制。

人生總會有許多第一次,而每一個第一次都是那麼令人難忘。雖說在此之前我在一些雜誌上也發表過散文作品,雖說在2008年我習詩的一年時間裡,也有40多首詩歌在中財論壇獲得過稿酬,但在《洈水》雜誌上發表卻是我在紙刊發表詩歌作品的第一次。正因為有了這第一次,所以在往後的日子裡,我也可以勉強借用一下“一發而不可收”這一句話了。這句話用在我的頭上並不是說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說我已經成為了癮君子,已經走火入魔,在文學創作這條孤獨的路上怎麼也剎不住車了。我不知道這對我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但最起碼在這條路上走著,我能夠隨時找到心靈的寄託,並且在《洈水》雜誌這個圈子裡,我也結識了許多心靈相通的同仁和朋友。每當我捧讀一本還飄著墨香的《洈水》雜誌時,我總會忍不住用心靈與作者進行碰撞和交流,經常把撞擊出來的火花放進螢火蟲的尾部,用一點餘光照亮我所剩無已的前路。

因為《洈水》雜誌把漢網論壇荊州文壇設為選稿基地,所以有很多雜誌的編輯和作者也是論壇的網友,於是一年一度的《洈水》雜誌筆會,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成了網友見面會。平時因為網路拉近了編輯與作者的距離,也拉近了作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在網路中,我們把這種交流稱為網路情緣,而在筆會的現場,便是這份網路情緣的延續。而每一年的筆會,都是《洈水》雜誌社為我們搭建的一座橋樑,提供的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既可以展示自己獨特的風采,也可以相互撞身取暖。在寒冷的冬季,身體與身體的碰撞可以相互取暖,而在炎熱的酷暑,心靈和心靈的碰撞卻能激發出彼此的潛質,讓心胸更為開闊,更加寧靜。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只有達到寧靜的境界,才能讓我們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在最近幾年裡,《洈水》雜誌社舉辦的'活動我一共參加過三次,其中包括兩屆筆會和一屆洈水萬元文學獎的頒獎會。當然參加萬元文學獎的活動我只是個見證者,獎項自然與我無關,除了羨慕妒嫉恨以外,就是想方設法把這壓力轉化為動力,我想這也是雜誌社邀請我們參加活動的初衷吧。由此可見《洈水》雜誌社對我們這些普通作者的良苦用心,既是最有效的激勵手段,也是對我們寄予的厚望。至於2012年的《洈水》筆會,完全是以文學講座的形式進行的,省文學院裡的文學大亨和著名作家在洈水善堂文化園,用現身說法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這不僅讓我們這些普通作者窺視到了更高層次文學殿堂的奧祕,《洈水》雜誌社更是用這條紐帶,讓我們與文學之間結下了更深的善緣。以至於我們在下午陪同這些知名作家遊覽洈水水庫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是在更為廣闊的文學海洋裡暢遊,那種海闊天空的境界,儼然成了我們嚮往已久的自由王國。因此我們把這屆筆會當成是開闊眼界的筆會,而《洈水》雜誌社的目的也正是讓我們通過筆會,能夠站到更高的起點上走得更遠,《洈水》雜誌也會因作者立意的高遠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我參加的《洈水》雜誌社舉辦的三次活動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2011年的《洈水》筆會。記得那次筆會我是騎著摩托車來到鬆滋市的,與眾多筆友匯合後乘坐大巴來到洈水濱湖公園入住。洈水濱湖公園位於小西山的腳下,由於當時是旅遊淡季,所以顯得更加空曠清幽,整個公園儼然便成了一座善堂,有嫋嫋的梵音一直不絕於耳。而仙女井裡一經振動便會冒出一串串珍珠,我想這一定是咱們參加筆會的筆友們冒出的靈氣,而《洈水》雜誌社之所以要舉行這麼一屆筆會,我想也是為了激發出作者更多的靈氣吧。有了這些靈氣,小西山的景點雖說以人工雕琢為主,但仍然擺脫不掉與生俱來的佛性與慧根,仍然擺脫不了我們這些筆友與《洈水》雜誌之間結下的不解的善緣。佛度有緣人,一本雜誌又何嘗不是如此,一想到我們在荊州文壇結下的善緣,今天終於可以在洈水水庫的濱湖公園開花結果了,誰又能抑制得住激動的心情呢。有多少敘不完的友情,有多少在網路中沒有說完說透的話題,我們從酒宴上說到小西山遊覽的旅途,又從黃昏的篝火晚會延續到深夜的作品研討會,甚至在夢中我們說到的夢話,都是如何辦好雜誌和如何寫作的話題。提到篝火晚會,這完全是一場巧合,按照筆會的行程安排,當晚的活動應該是作品研討會。但因為公園臨時停電,所以筆會的組織者靈機一動,在洈水濱湖公園的廣場上臨時點起了一堆篝火,大家圍著篝火便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晚會。晚會沒有麥克風,沒有主持人,就僅憑雜誌社主編的一聲吆喝,大家便圍在一起唱了起來,跳了起來,大家的激情也在瞬間暴發了起來。其實參加筆會的每個筆友心中都有一團火,《洈水》雜誌社的編輯們只是利用筆會的形式,因勢利導地點燃了這把火,這把火不僅照亮了每一位作者的前程,也會讓一本雜誌辦得越來越紅火。在晚會的現場,當我看到那些編輯不停地往火堆裡添柴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一群聖潔的使者,正在默默地為他人做著嫁衣。

第二天,當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順利從新神洞走出來之後,隨即便登上游艇,橫渡了洈水水庫。這時我感覺我的整個身心都與洈水融為一體了,不知是融入到了洈水水庫中,還是融入到了《洈水》雜誌的精神寶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