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諺語/列表

說黃河好的諺語

諺語是勞動人民在自身實踐中錘鍊出的最生動、最精闢的語言,是一個民族的全體人民千百年來在生產、生活中所產生的智慧的積澱與結晶。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說黃河好的諺語,歡迎參考閱讀!

說黃河好的諺語

  【黃河好的諺語】

1、九曲黃河十八灣

2、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3、黃河面噁心善,長江面善心惡

4、天下黃河富寧夏

5、跳進黃河洗不清

6、黃河決了口,縣官活不成

7、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8、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9、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10、聖人出,黃河清

11、黃河清,聖人出

12、不到黃河心不死

13、孤柏嘴著了河,駕部唐部忘往外挪

14、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15、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16、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17、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18、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19、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20、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黃河詳細介紹】

俗語

1、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好處:比喻沒有到達某種目的就永不放下

相關故事:從前有個叫棺材的男孩,八歲時,父母雙亡,以要飯維持生命。他傍晚時吹簫,黃員外閨女愛聽,名叫黃河,所以就叫他到她樓下吹。有一天,棺材在吹蕭時,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蕭上,他們倆之間便心生好感。員外明白後,把棺材打了一頓後趕了出去,棺材再也沒有吹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見了棺材的墓碑,十分悲痛,這時,棺材打開了。

2、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好處: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黃河的泥沙。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於世。我國古人常以"黃水一石,含泥六鬥"、"黃河鬥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黃河的平均含沙量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淨,真的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相關故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有時亦作“跳在/入/下黃河也洗不清”),能夠說是一句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俗語,比喻很難擺脫干係、避免嫌疑。如: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份了。”

諺語:

1、黃河清,聖人出。

好處:黃河清了,要出聖人了。而今國家昌盛,正在東方的民族中崛起,看樣貌,彷彿真的要出聖人了。

相關故事:春秋時期,魯襄公八年(前565),晉國的盟國鄭國受到楚國的攻擊,是屈從於楚還是抗擊楚兵等待晉兵來救鄭國的當權者出現兩派,爭論激烈。主張歸順楚國的子駟,引詩為喻:“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一個人想在有生之年見到黃河變清,幾乎不可能,等晉國出兵來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傳、襄公》)結果是他這一派佔了上風。那時的人們,以為自然界和人世間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聖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災、冰雹、蝗蟲、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災害,都被看成是人們個性是“天子”幹了壞事,上天降下的懲罰。

2、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好處:

相關故事:溫柔纏綿的寧蒙河段--黃河在那裡平靜地流淌,灌溉著兩岸的農田,造福當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寧夏銀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積廣闊,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裡物產豐富,名貴中藥枸杞和銀川大米品質優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稱。(枸杞照片)內蒙古河套平原十分乾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那裡“無水是荒漠,有水成綠洲”。黃河水給那裡的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在省內奔流的黃河,從甘肅蘭州東下,闖過兩峽和黃土高原。迨進入中衛,河面漸寬,兩岸經過水流多年沖刷,沖積成中衛平原。黃河抵中寧後,被南北走向的賀蘭山脈擋路。相傳得大禹治水,引黃河水透過青銅峽峽谷向北流,進入寧夏腹地銀川平原。秦、漢、唐時“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變為“塞上江南”。流經寧夏五百多公里的黃河,描繪出一幅“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圖景。

成語

1、中流砥柱

好處:形容人很堅強,不屈不撓,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樣。也比喻在動盪艱難環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相關故事:砥柱在陝州東五十里,黃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貢》謂導河東至於砥柱,即此。癸酉五月,道陝,會僉憲段君文濟飲間言及,躍然欲與之遊,以使事不果。十月,予回至陝,則段君已先我遊,遂決意而往。

乙卯,知州事顏君如環命州學生熊釜、張崇勉從予,離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門集津。三門者,中曰神門,南曰鬼門,北門人門。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氾濫,禹遂鑿之為三。水行其間,聲激如雷。而鬼門尤為險惡,舟筏一入,鮮有得脫名之曰鬼,宜矣。三門之廣,約二十丈。其東北五十步,即砥柱。崇約三丈,週數丈。相傳上有唐太宗碑銘,今不存。

2、鯉魚跳龍門

好處: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之後又用作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相關故事: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那裡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和南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透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樣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裡,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最後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但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但是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這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之後,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