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演講稿/列表

記者演講稿模板6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者演講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者演講稿模板6篇

記者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行:

大家好!

我是一名來自貴州的新聞工作者。貴州——一個美麗而神祕的地方,同時,她又是一個經濟相對滯後的地方。貧窮與落後,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手中的筆一次次顯得沉重,我心中的淚一次次奪眶而出,因為,我面對的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然而,面對逆境,他們展現的卻是感天動地的堅韌與奮爭。因為這份源泉,我感覺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實地反映這些普通民眾;我感覺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實地傳達我所獲得的感動。

我曾經採訪過生活在喀斯特山區的山裡人,你們很難想像真正的貧困是什麼:那是苦捱歲月,了無指望;那是徹底的一無所有,被迫地聽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當加起來還不足10元人民幣……而這群山裡人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變山河,改變生活,他們的行為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與命運抗爭。

我也曾經採訪過在許多人信奉“金錢至上”的今天、卻仍然將“勞動模範”這個似乎過時的稱號當作三代人追求目標的一家人。坐在他們的中間,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輕鬆和純淨。當他們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數人已經久違的《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時,我的眼睛溼潤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脫世俗、淡泊名利,讓我真正看到了人生價值的取向。

我還曾經採訪過響應黨的號召,離開繁華的都市,來到貴州,將青春乃至生命都獻給了三線建設的三線工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不是沒有眼淚,也不是沒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工資了,他們仍然是聽著廠裡的廣播準時上下班。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們今天的穿著,已經絲毫沒有大都市的氣息。這些三線工人中,很多是生產飛機的心臟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卻一輩子沒有坐過飛機。今年春節,我親眼看見一位第一次乘坐飛機回上海探親的三線職工不知道怎樣係扣安全帶,除了默默地幫他扣上安全帶外,我還能說些什麼呢?是這群善良而敦厚的人,教會了我什麼叫愛崗敬業、什麼叫無私奉獻。

在這裡,我要給大家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這位老媽媽叫楊家珍,今年已經70歲了,自從被丈夫遺棄後,她一直靠撿垃圾為生。照片上的五個孩子,都是她撿垃圾時撿回來的棄嬰。13年前,她拾回了第一個孩子,如今,這個孩子已經讀到了國小六年級。民政局的同志介紹說,楊媽媽很善良,她的行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寫一寫。於是,我去了楊媽媽的家。

那天,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在一貧如洗的家裡,楊媽媽對我哭訴:我不是要當人販子,也不想靠他們養老送終,我只是想,他們也是一條生命,養活了他們,興許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楊媽媽哭著說,我也哭著聽。楊媽媽說,記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現在做菜時,就是將油放在鍋裡過一遍就拿出來留著下次用,但孩子們需要營養,所以我總是一個勁兒地扒飯,儘量將菜留給他們,但孩子們懂事,總是搶著給我夾菜。那一次的採訪,我的採訪本被自己的淚水浸溼了。

去年春節,我抑制不住對楊媽媽和五個孩子的思念,提著一大包送給他們的衣物,再一次走訪了楊媽媽。她明顯地老了,可五個孩子卻比以前長得結實和健康了。楊媽媽說,由於記者的報道,他們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捐助。然而,楊媽媽僅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給了五個孩子讀書的學校,楊媽媽欣慰地對我說,她如今最高興的事就是政府為她的做法撐了腰、正了名,她已經別無所求,她唯一擔憂的是,自己的年紀一天天大了,這五個孩子今後該怎麼辦。孩子們聽到這兒,不約而同地跑到楊媽媽身邊,幫她捶背捶腿,並嚷著說:“媽媽不會死的,媽媽會長命百歲。”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一次忍不住掉下來。告別他們的時候,已是暮靄時分,五個孩子抱著我送他們的衣物歡呼雀躍,楊媽媽卻蹣跚著腳步將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哀憐他們的命運,沒有資格僅僅付出很有限的金錢就承受他們莫大的感激,因為恰恰是他們,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人世間的真善美。

這個世界,唯情是真,唯愛是本。我沒有想到,情和愛,這世間最浪漫的兩個字眼,竟被一位古稀老人演繹得如此深刻和感人。

現在每當走在華燈初上的街上,當一個個素不相識的行人與我擦肩而過時,我總是想,他們或許就是我採訪的眾多可親可敬的人當中的一個。是的,正是這些可親可敬的普通人用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動著我,教育著我,一直讓“正直”這種清明的心境從來沒有在我心中動搖過。我慶幸的是,在許多人用“物慾橫流”用“人心不古”之類的詞來形容這個社會時,在許多人因為價值取向的偏差而變得玩世不恭時,我卻常常能被這些普通人所感動,常常因為他們的精神和信念而淚流滿面。

一次次的採訪經歷讓我明白,為什麼新聞工作的先行者鄒韜奮先生會那麼鞠躬盡瘁地去反映“農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學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僕的苦生活”,因為是人民的精神激勵著他;為什麼蕭乾老人在他十幾年的記者生涯中,總是秉承“我來自社會的最底層,我不可能脫離人民去寫新聞”的信念,因為同樣是人民的精神激勵著他。人民用他們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賦予了新聞工作者創作的靈感和激情,新聞工作者也正是靠著這份精神源泉來揚善懲惡的。正因為如此,我深深領會了:“新聞輿論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新聞輿論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我想,人的一生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往事和經歷,不管將來我是否還從事記者職業,不管今後我是否還拿著話筒穿梭於大街小巷,我都將永遠忘不了記者這段生涯。因為從這裡開始,我學會了人類許多美好的品質,而這些品質,將始終如一地貫穿我的整個生命。

記者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美術學系大三的學生,我叫。首先我很榮幸當選新聞中心第11屆大學生記者團團長,在此我要感謝院領導、黨委宣傳部老師對我的信任,感謝新聞中心所有新老成員對我的支援。

其實我來新聞中心記者團工作的時間並不是很久,接觸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但在這個學生組織裡,我感受到了團隊強大的凝聚力、真摯的親和力和藝術的工作的能力。在這裡,我從老師的悉心教導中學到了如何為人如何工作,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成長為一名為同學服務的大學生,對此我從內心深省到:這是美的殿堂激勵了我堅強的鬥志和無限的熱情。

從走進美院大門的那天開始,我就立志要學有所成,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閒散。大一時,我帶著忐忑的心情走上院學生會幹部競選的講臺,不久後,我成為了院學生會祕書處的一名幹事,一年的學生工作中,在團委老師的指導下我參與策劃了我院的評估晚會、兩代會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動,開拓了眼界,鍛鍊了能力。還記得在學生會工作的表彰大會上,官書記對我們學生幹部提出的幾點希望:做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幹部,要有銅頭,是不怕碰釘子,敢於做事;鐵嘴,是在任何時候都能有雄辯的口才;宰相的肚子,是能放的下事情,學會寬容;馬拉松的腿,是勤跑,不怕苦。現在想來,官書記的教導還是那麼深刻,令我收益匪淺。

大二,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援下,我和藝海文學社成員創辦了高校文藝交流刊物,刊物在高校間得到一致好評,在武漢第二屆詩歌藝術大賽的現場得到湖北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韋啟文先生的讚賞,併為題詞:藝海揚帆競風流,鼓勵我們創新發展,爭取更大的成績!在領導的鼓舞下,在20xx年發行3期,一萬餘份,在刊物的規模和質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在藝海風的團隊裡有這樣一句座右銘:做好,是我們每位成員的使命!

在從事上述學生工作的同時,我發現自身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所以我沒有丟失自己閱讀、寫作、與同學交流的習慣,時常抽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寫文章、定期與高校的學生幹部交流工作。為自己的大腦充電,培養文字功底,總結交流開闊視野,擴大自身的發展空間。

現在,我作為黨委宣佈部大學生記者團中的一名核心協調者,我將努力為大家服務,配合老師做好相關工作。我將立志建立一支新聞敏感性強,工作效率高,工作認真負責的記者團隊。我將期待與新聞中心其他部門的通力合作,力爭將新聞中心的團隊建設的更加精幹!

記者演講稿 篇3

每到記者節,我都由衷地感到激動和驕傲。其實我並不是一名記者。之所以激動,是因為我平時能夠和記者們工作和學習在一起;之所以驕傲,是因為我是咸寧日報社這個戰鬥集體中的一員。

我是20xx年進入咸寧日報社的`,八年來,我既在這個集體中默默無聞地為記者服務,奉獻和燃燒著青春;也在這個集體中享受著關愛與友誼,不斷地學習、成長和進步。

咸寧日報社是一個以記者為核心的集體。以前,記者對我而言是個太崇高、太遙遠的職業,我對記者的印象可以用七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風光、瀟灑、筆頭硬。我進入報社以後,和這麼多記者在一起上班,每天接觸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每天感受他們的精神和風采,才慢慢地發現,雖然他們和我想象的一樣風光和瀟灑,但他們也有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大家都知道,為了迎接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咸寧市區正在搞亮化工程,但是在我看來,報社的亮化搞得最好,因為報社晚上的燈光最美。試問,有哪個單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晚上如此燈火通明?有哪個單位象我們的新聞部、記者部、攝影部一樣,天天晚上有人在伏案工作?那是辛勤勞動的燈光、那是嘔心瀝血的燈光,所以那是最美的燈光,最美的亮化。

只有身在這個集體的人才知道,記者是一份多麼沉重的職業。他們表面上風光無限,背地裡卻含苦茹辛。他們沒有星期假日,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他們也沒有八小時之內之外,他們有的只能是隨時候命的一份準備。

我慶幸自己能夠成為這個戰鬥集體中的一員,我以自己是咸寧日報社的一名員工而驕傲。

大家應該看得出來,財務科現在與以前不一樣了,我們的工作勁頭更大了,效率更高了,方方面面更完善了。晚上財務科的燈光也經常是亮的,節假日財務科的門也經常是開的,加班也成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事。這些都是你們帶動的結果,這些都是你們影響的結果。我們也希望象你們一樣,兢兢業業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報社這個戰鬥集體中,奉獻自己的才智,奉獻自己的青春,為報社的興旺發達添磚加瓦。

儘管我的能力很小,儘管我的作用有限,但中國有句古話,叫積微言細,自就鴻文。說的是從細微處積累,努力奮進,最終就能取得成就。我相信,在你們這些記者的光輝照耀下,我的青春也一定會閃閃發光。

記者演講稿 篇4

各位領導,新聞界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們迎來了新聞工作者自己的節日。首先感謝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領導對新聞工作者的厚愛,感謝全市新聞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對我們的評選推舉,感謝廣大讀者和觀眾的關注支援。

市礦新聞工作者濟濟一堂,胸戴紅花感慨萬千。回望1986年以來,在七臺河礦工報社走過的23個春夏秋冬,面對今天的榮譽怎能不心潮澎湃。忘不了,老報人的諄諄教誨;忘不了,報社領導的激勵鞭策;忘不了,業界領導和同仁的支援勉勵。

個人做為集體的一份子,榮譽屬於全體編採人員,獎章凝聚著大家的信任和支援。在礦區,井下恰如戰場,礦工報社、礦區電視臺的記者,有的一年下井近200次,在平均採高七八十釐米的工作面,和七煤礦工一樣“跪著採訪,站著做人”。這裡我向大家介紹幾位礦工報社的優秀記者、幾樁鮮為人知的戰地記者故事:要聞記者王英新,年近五旬,帶病堅持工作,跟隨領導爬場子面任勞任怨;要聞記者王江,一方面肩扛家庭成員的病困,一方面跟隨主要領導下井,一次在井下手被擠傷,滴著血堅持採訪;攝影記者孫國祥有一次在採煤場子抓拍,一棵支柱砸到了礦靴上,腳面皮開肉綻;記者周傳才三次受傷,一次傷在肩上,一次傷在腳踝,還有一次傷在手上,青腫出血他簡單處理、瞞傷不報;記者閻英群腰間盤突出依然堅持下井,還有我們的六朵金花女記者也和男記者一樣衝鋒在前,百里煤海廠礦井區、車間段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還有我們的編輯,在詩人司品修主任的帶領下,挑燈夜戰編版面,甘為他人做嫁衣。大家之所以衣帶漸寬終不悔,因為我們有一個關愛編輯人員的礦工報社領導班子,有一個團結、溫暖、向上的戰鬥集體。就是這樣一個戰鬥集體創出了黑龍江省十佳企業報前三強的佳績。

礦區戰地記者是全市新聞宣傳大家庭的一員。市礦一家親,市報市臺精品迭出、創新發展,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要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市礦更多的、默默奉獻的編採、製作、技術和印刷發行人員,大家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

一年一度記者節,今天的榮譽就是明天的開始。讓我們攜手共勉:牢記政治責任與歷史責任,在新興傳媒異軍突起,多元發展,平面、聲屏、網路互動的時代;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學習不止筆耕不輟,堅持實踐“三貼近”和不斷改進創新;努力提升新聞宣傳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導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引領服務於百姓文化生活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5

15歲那年,我就夢想自己像電視裡的記者那樣,手握著話筒,出現於各個新聞前沿,享受著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歲那年,我遠離了最初的夢想,走進了部隊。臨走那天,很傷心地帶著收集多年的資料,以為要和夢想訣別……

是上天被我的執著感動了吧?繞了一圈,又讓我找回了最初的夢想。南鄂晚報給了我放飛夢想的舞臺。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領進了“夢想的大門”。但有些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分配到最前線的新聞部門,而是被分到了以專業性採訪和創收為主的專刊部。但部隊教育了我,工作崗位不分好壞,哪裡需要哪裡去。

要從一個普通的新聞記者成長為一個專業記者和廣告經營人員,這期間困難還真不少。投入工作後發現,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專業型的記者,在自己的領域裡服務於社會和人民,同樣了不起。三年來,我用手中的筆,通過《置業維權》等欄目,為不少市民提供諮詢和維權,解決了他們在購房、裝修以及物業等售後服務遇到的諸多問題。

還記得那頭頂臉盆度日的黃大姐一家。在四處尋找幫助無門的情況下,黃大姐抱著最後一點希望撥通了我的電話,那個時候他們一家因為新房漏水已經頂著五六個臉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為長期漏著臭水,牆面發黃了,新裝修的吊頂也到處黴爛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滿屋的臭味……可管道問題誰來管呢?找開發商,不理;找物業,不理;找部門,說重證據,四處奔波卻無人來管。看到黃大姐一臉愁容,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通過收集多方有利證據和專業知識,找部門出面協調,開發商終於肯出來承擔責任並解決了問題。再次受邀來到黃大姐家,看到他們的家變了樣,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也深切地體會到專刊記者的社會責任和價值。

站在此刻回頭望,突然發現最初的夢想依然清晰,從三年前走近報社那天開始,我就在堅定地為實現夢想而努力著、追求著。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寬廣,等著我的是那一路的藍,雖然免不了風浪,但我知道,只有經得起風浪才能看到夢想對岸的風景啊!

記者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我是09級的學生記者趙一琳,今天作為優秀學生記者代表在這裡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用心做好一名學生記者》。

源於對文學、寫作的熱愛,大一剛入校,我便選擇了校報記者團。經過校報編輯部筆試、面試、實習考察等層層選拔,我有幸成為一名校報學生記者。當“記者”這個光環與榮耀逐漸退去,擺在我面前的,是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常常問自己,我該怎樣做,才能做一名優秀的學生記者?——經過在校報記者團近兩年的鍛鍊,我覺得當好一名學生記者,需要回答好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問,你轉變好了嗎?當好學生記者要完成從“文學創作”到“新聞寫作”這個轉變。也就是由文學愛好者到新聞工作者的轉變,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文學可以是虛構的,而新聞必須是真實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我們不能摻雜一絲虛假,哪怕是所謂的“合理想象”。文學的語言更講究文采韻律,新聞卻需要簡潔明瞭、通俗易懂。這些都是接受了校報編輯部組織的新聞寫作、攝影等培訓和自己一年多的採訪寫作後感悟到的。

第二問,你準備好了嗎?還記得,第一次接到採訪任務,面對採訪物件,我很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甚至有點語無倫次。結果可想而知,那是一次失敗的採訪,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驗,準備的不夠充分。後來,老師囑託我在採訪時要注意禮貌,事先準備好採訪提綱、聯絡好採訪時間,要記錄採訪到的內容,甚至攝影的角度都要事先精心設計。我就跟著大二、大三的記者一起去,雖然我的第一篇稿子寫得不是很好,卻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與肯定。我看到那張薄薄的稿紙上,密密麻麻批的全是修改的字跡,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一個詞語的前移和後置,都會反覆斟酌,那一刻,我既慚愧,又深深的被感動了,他們對待文字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精神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讓我明白了新聞的嚴肅性和當好一名記者的艱辛。

第三問,你認真琢磨了嗎?在做學生記者的過程中,我會遇到很多問題,比方說攝影,為了拍好照片,我認真閱讀了相機的說明書,對照上面的每一個按鈕,逐個嘗試,經過多次實踐,我掌握了攝影的基本技巧,可以從容的完成攝影任務。記者團指導老師李老師和徐老師經常跟我們學生記者一起交流,推薦優秀的稿件和其它高校的校報供我們參考學習。記得XX年5月份,我寫一篇關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通訊稿,採訪了陶瓷美術學院的杜永強,第一次寫的時候,有些誇大了他的創業成績、對一些數字沒有深入考究。後來在審稿的時候,曾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親自幫我擬訂了一份寫作提綱,還特意囑咐我,要到杜永強的寢室、工作室和專業課教室實地考察,多方聯絡他的老師、同學和一起創業的合作伙伴,甚至打電話到他的內蒙古老家,採訪他的父母,瞭解到最全面的資訊。最終,這篇近3000字的通訊稿前後經過了四次採訪、七次修改才最終在校報上發表。

第四,你善於挖掘、發現嗎?當學生記者不能只等待老師佈置任務,而是自己要主動尋找新聞線索,我經常去摘抄學校宣傳欄海報,記下時間和地點,不論是比賽、文藝表演還是講座,我都積極的去現場採訪,一方面我可以從這些活動中得到陶冶、成長,另外,我可以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獲得第一手寶貴的資料,供自己寫作所用。另外,我經常利用向宿舍發報紙的機會和同學們聊天,從他們那裡尋找有采訪價值的新聞線索。

第五,你有沒有堅持精神?做好一名記者需要責任感、榮譽感,也就是堅持精神,不能“三天打魚,兩天天晒網”。寫作是一種痛苦的產物,有時候苦思冥想卻遲遲下不了筆,有時候為了提升新聞時效性需要熬夜趕稿件,有時候會碰到採訪物件不配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資訊,有時候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件由於不符合要求卻被斃掉,這個時候,心頭會有一種難言的苦澀,也就在這時,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了,是應該繼續努力、還是放棄?我會用行動告訴自己,我選擇堅持到底。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我會永遠銘記自己的文章變成了鉛字那一刻的激動之情,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記者,但是我會以職業記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今後的日子裡,多思、多學、多積累,多寫,多練,為學校的宣傳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這也是我們全體學生記者的共同心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