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日誌/列表

每傍邊秋月圓時離鄉遊子倍思親的思念日誌

每當中秋月圓時,離鄉遊子倍思親。每年中秋佳節,我的先生都會面向北方,靜靜地在月光下遠眺,思念遠在東北的故土和親人。我很理解先生的思鄉之情,為了給他解憂,我跟他聊起了在我童年裡我的家鄉過中秋節的故事

每傍邊秋月圓時離鄉遊子倍思親的思念日誌

“月是故鄉明”,中秋之夜,晶瑩剔透的明月象一個銀色的大玉盤懸掛在天空,月光傾瀉在小草上、花兒上和遊子的身上,整個大地被籠罩著一層薄薄的輕紗,牽動著遊子淡淡的鄉愁,故鄉彷彿很遙遠,而童年時過中秋節的情景卻依稀浮現在眼前。

在我童年時,也就是上世紀70、80年代,我的故鄉很貧瘠,人們的生活非常清苦,但對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來說卻不以為然,總是能在清貧的生活中能找到一些樂趣。童年的我像生活在童話世界裡一般,常常在晚飯之後,端著一張小凳坐在院子裡,聽祖母、父親、母親和嬸嬸們拉家常、講故事。祖母像百寶箱一樣,總有許多的故事講給我們聽,特別是在中秋之夜,祖母講的中秋節和月亮的故事總是那樣好聽。

記得喜歡看書的父親跟我們講,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漢服中秋《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在祖母的故事裡,中秋節的傳說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后羿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嫦娥吞下不死藥,飛上月亮上成了仙。據說嫦娥飛天時,懷裡抱著一辦小白兔。

祖母還說,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樹,每當中秋節的夜晚,就能看到嫦娥抱著白兔在桂花樹下游玩。聽得入迷時,我抬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月亮看,分辨月亮上哪裡是嫦娥,哪裡是桂花樹,哪裡有小白兔。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在我的家鄉貴陽烏當,我們的祖先從江西遷到貴州,過了許多代的後人對中秋祭月儀式已經不隆重了,但習俗還存留一些。

中秋節的夜晚,大人們忙完一天的活,吃過晚飯後,帶著孩子們在院子裡,擺上一張小桌子,擺上一些茶水、自己種的葵花子、花生等瓜果,一邊賞月一邊吃著瓜果,還一邊拉家常、擺龍門陣(講故事)。偶爾還能吃上一小塊月餅。

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家境貧困,沒錢買月餅,有一年中秋,不知誰送來兩個月餅,母親很均勻地分給孩子們,從不偏愛哪一個。那時,我覺得月餅非常香甜且非常珍貴,捨不得一口嚥下,一小點一小點地咬著,慢慢地品嚐,就象品味奶奶和母親講的每一個動人的故事。當聽到《牛郎織女》、《七仙女下凡》等故事時,邊聽邊看著天上的月亮和時隱時現、閃閃爍爍的星星,我想像著天上的仙境是多麼的美好,住在天上的人們是多麼的幸福,想象著織女呀、七仙女呀這些仙女是多麼的美麗、善良、溫柔和幸福,為她們的.故事感動著,但卻不明白她們為什麼放棄美麗的仙境來到人間受苦。當講到牛郎織女的故事時,祖母說在葡萄架能聽到牛郎和織女說話。天真、好奇的我信以為真,於是,就跑到大伯父家的葡萄架下靜靜地等,豎起耳朵仔細地聽,很久很久都不願意離開。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帶著對傳說故事的美好幻想睡著了……從夢中醒來時,月亮已經落山,周圍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我被嚇得沒命地往家跑。

童年過中秋的趣事還很多,每次想起來都覺得有趣而好笑。我的故鄉有句童謠“八月中秋,亂得亂偷;八月十五,亂得亂擄(“拿”之意)”。意思是說當地有一種樸素而善意的民俗:中秋節這天晚上,孩童們不管到哪家地裡摘果子,主人都不會介意。那一年中秋夜晚,我們幾個小夥伴相約,念著這句童謠到某家菜園裡偷葵花(向日葵的俗稱)和石榴,還生怕別人不知道,故意大聲喊“有人偷葵花了”,“有人偷石榴了”……引來一陣“是哪個短命鬼在偷我家東西”的嗔怪,於是我們一幫小孩子飛快地邊跑邊哈哈大笑,把愉快的童真灑落一地。老人們說,中秋節這天晚上,偷了人家東西要人家罵才好,不罵還不好、不吉利呢。

夜深人靜了,各家的大人各自吆喝自家的小孩回家睡覺。回到家後,我們還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躺在床上很久了,才帶著滿足的笑意進入甜美的夢鄉。

多年以後,每逢中秋時節,我還沐浴在中秋夜皎潔的月光裡,追憶著童年時光,心已飛回故鄉,情已融進了故鄉的秀麗山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