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成功開頭示例

有些人,有些事像風一樣,經歷過了,掀起一些塵土,等時間一過,卻又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而有一些事,卻久久地留在我們心中。

那時,我正在......

——《往事》用的是議論式開頭。

“已經是深秋季節,了無生氣的枝頭上零零落落掛著幾片黃葉,被冷風抽打得悉悉索索地哽咽。蒼白的殘陽斜射在街頭,沒有一些暖意。忽然。。。。。。”

——《忘不了街頭那一幕》用的是描寫式開頭。

“朋友,你喜歡讀書嗎?書,拉近了時間的距離,縮短了地域的間隔;書,使你暢遊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外;書,伴你塔上理想的征途,人生從此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人生的支點》用的是設疑法開頭。

“我的語文老師姓高,30歲左右,長得小鼻子小眼睛小身材,可以說小巧玲瓏,唯一稱得上大的是她的嗓門......

——《我的老師》用的是開門見山式開頭。

“你以為我貧窮,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新了嗎?你想錯了...... 這是電影《簡愛》裡的一句臺詞,也是我個人的內心寫照......

——《規矩》用的是引用式的開頭。

“哎,快起床,都幾點了?”

“把牛奶喝光!”

“把中午吃飯別挑食,保證營養。”

我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

——《我的一天》,使用的是對話式描寫的開頭。

實踐訓練

評一評

1.朗讀下面的幾段文字,選擇一至兩個你喜歡的開頭,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再想一想,從下面幾個開頭的內容中,你怎麼知道作者接下來要寫什麼嗎?

《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的開頭:

小河在樹林中靜靜地流淌。它不比參天大樹高大,它不比花朵豔麗,但它那清澈的河水不停地流著,發出潺潺的聲音,使我為之沉醉,便時常來看它。

〈〈夏夜喜雨〉〉的開頭:

你有過在農村的夏夜裡觀賞雷雨的經歷嗎?

我有過。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那天下午五六點鐘......

〈〈秋日。讀書。感悟〉〉的開頭:

秋風瑟瑟,秋雨瀟瀟,落葉繽紛,這是我所喜愛的季節。

〈〈書房〉〉的開頭:

作家餘秋雨曾經說過:“書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床。”曾經在電視裡看到過不少文學家的書房,正對著小窗,小窗外面是一片綠色愜意的世界,偶爾也會冒出一點點紅,一點點黃,頗有詩意的夢幻和深邃;四臂都是書架,使人一進入書房便油然感到濃郁的文化氛圍,使人的身心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寧靜。

〈〈閱讀父母〉〉的開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孩子腦中。待到孩子成年以後,在回想父母,便像品味香檳一樣,回味無窮。

《人生考題》的開頭: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考題。朋友,你害怕嗎?你也許不會說:“不怕是假,人非神仙嘛!”

是的,人生面對的考題太多,它就想天空中的星星數不完;人生的考題太嚴,稍有不慎,就會出錯。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一學期在緊張匆忙中結束了,期間在工作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為使今後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將學生與教材方面的問題做出總結,並反思。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儲存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儲存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程序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眾所周知,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已經不是教學重點,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又成為難題。所以,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在本冊教材中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

課文獨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學生的認知更加強化。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我的教學行為,使我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在這一個學年的教學過程中,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不過我覺得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創新,不然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時充電、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片新天地。

四、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六、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充套件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七、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

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成功之處

語文課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和語言的品味,重視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語文情境的創設,重視情感的薰陶和美的發現等等。因此,真正的語文課,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去品味語文獨特的語言魅力,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讓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的心靈也能得到人文和美的滋潤。《臺階》整節課教學過程比較流暢,通過上課,我覺得在本課書的教授上,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重視了語文味。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敘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所以本節課對於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應該是不經意的,應該是於文字的解讀中水到渠成的。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次朗讀:默讀——速讀——精讀,每次朗讀均有相應的學習任務。

第一次初讀文字我採用默讀的形式,讓學生說說故事的梗概。默讀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重要方式,靜下心來走進文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作者的心靈。在默讀中學生會讀有所思。讀過之後要複述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把握要點真正做到讀進去。然後通過複述故事,學生能夠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複述故事,還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資訊篩選和概括能力。

第二次朗讀文字我採用速讀的形式,讓學生用“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第 行這樣寫道 ” 這樣的句子說話。通過速讀讓學生繼續篩選資訊,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注重了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通過速讀、說話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了父親形象的意蘊。

第三次再讀文字,我採用精讀的形式,選取三個精美段落,設計了“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 的心理”、“讀出重音,讀出人物語氣、情感”三個活動來體會人物品質,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精讀的目的是為了讀懂全篇,要精細地讀,反覆讀。既要領會文章形式,又要掌握文章內容;既要仔細理解文章字詞句篇的表層含義,又要深究其深層含義;既要把握整體,又要重視細節。精讀之後,文章的精彩之處就會刻印於心中,終生難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那麼本文就是在對父親的描寫之中表達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我選取了這三個片段進行精讀,設計了這樣三個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細節描寫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我這三次讀文字,均結合語文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均遵循了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的原則。

另外,還有一處朗讀我覺得處理得比較成功,同樣體現了語文味:就是在感知人物形象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這句話中的破折號的作用。在學生不能很好理解的情況下,我有感情地朗讀了這句話,讓學生再次體會,學生通過我的朗讀悟出了這個破折號其實是表現了父親說話的不連貫,進一步表現父親“要強”的性格特徵。

(二)不足之處

1.對作品主旨的處理

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物件,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對於這一主旨的把握,我的處理過於簡單,只是通過自己的講述給出,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因而沒有達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體驗感知作品主旨及現實意義的目標。

2.對於分層教學做得不夠

本節課在佈置作業環節注意了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但是在整個教學中沒有體現分層教學。這樣有些流於形式,沒有真正把握分層教學生的實質,雖然對於南大附中的學生了解不足,但這也不應成為理由,因為備課就要備學生,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讓課堂教學確有實效性。

通過《臺階》一課的教學,我對語文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語文味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原則,一種特色,一種美感,也是語文教學永遠追求的一種高境界。只有洋溢著“語文味”的語文課,才真正讓學生喜歡,才可能擁有成功的語文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始終堅守自己的田地,把語文教得實在一些,語文味教得更濃一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轉眼之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在這一學期裡,我積極根據上一年度的得失和現在的實際,定好計劃,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定好的教學方案。在師生並肩努力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本學期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分析學情,精心備課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首先要備學生,即研究學生以前知識掌握情況,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生的生活情況等。其次再備教材,備教材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前面提到的學情,備好學期目標和階段目標,然後再備好各節課的具體目標、內容。如果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我每天都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斷修正。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如:為了讓學生學會“細節描寫“,我認真查詢資料,製作了一個精美的課件《細節描寫》,通過課件深入淺出、系統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指導,實現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更新觀念,活躍課堂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積極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運用了以問題導讀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另外還實施了讀書筆記法,以促進學生的閱讀,提高作文水平。

三、豐富形式,煥發活力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一些理論,準確把握八年級年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後工作裡,我將進一步加強學習,積極探尋新途徑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引導學生更快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班別: 姓名: 學號:

寫作題材:廣州市美華中學第44屆校運會

描述物件:運動場面、比賽場面

理論指導:

場面描寫的含義:

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眾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常見的有勞動場面、戰鬥場面、運動場面、事故場面、會議場面等。

場面描寫的要領:

(1)先描寫場面的背景、環境和氛圍,然後寫人物活動。要寫出特定場合的氣氛,要用映襯、渲染的手法,使場面變成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

(2)場面描寫必須圍繞某個主要的人物展開。

(3)對人物活動的描述,要做到描寫個人與描寫眾人結合,既要有細緻的特寫,也要有全景的描述,有點有面,有總述有分述,做到主次明晰,重點突出,有條不紊;重要人物要寫出他突出的言行心理。要用慢鏡鏡頭,甚至定格來進行拍攝式的描寫。

(4)要用群眾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5)要對賽事和選手作出精要的點評議論,抒發個人感受。

不能把筆墨重點放在情節的構築和推進上,描寫的地點和場景要集中,不能過多過散,不能什麼都想描寫下來,鬍子眉毛一把抓。

訓練題目:

1、用視訊裝置播放諸如升旗儀式、拔河比賽等照片,讓學生口頭或書面描述照片上的靜態場面,師生共同補充修正

2、用視訊裝置播放諸如列寧在工廠向工人作演講、聞一多在李公樸追悼會上作最後一次演講、鄧世昌駁斥外國公使等電影片段,讓學生口頭或書面描述動態場面,並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批改和講評;

3、要學生把課本中某些文段改寫或擴寫為場面描寫,如把方仲永“指物作詩立就,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擴寫為場面描寫。

4、讓學生髮揮想象,用濫竽充數、舌戰群儒等成語故事進行場面描寫。

5、觀察校運會裡一個印象最深刻的運動場面、比賽場面,用幾百字把它描寫下來。

開篇背景舉行運動會的背景和目的'。

環境描寫場景整個賽場的環境和氛圍

自己班級的佈置和氛圍

人物描寫賽手服裝,精神面貌,賽前、賽時、和賽後的話語、動作和心理。

觀眾看比賽時的言行和心理,對賽手的鼓勵,對賽況、賽果的反應和感受。

自己自己對賽手、觀眾的評價,對比賽的精神、意義的認識感悟。

6、請你為班級你寫一條運動會比賽的新聞(扼要報道本班級賽手比賽的專案、地點、賽況和賽果,並作出點評,談點感受)

7、寫一個口號,為班級運動員加油。

作文講評

這次以校運會為專題的場面描寫訓練效果不好,只有少部分學生的作文勉強達到要求。寫得不好的作

文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1、一部分學生只在作文裡把比賽場地的佈置、賽場氛圍和比賽過程籠籠統統、三言兩語地概述一遍,走走過場,就交差了,連字數都不夠,書寫也特潦草,一看就知道是寫作態度有問題。

2、一部分學生雖然努力想把作文寫好,寫作態度很認真,但不理解什麼是場面描寫,不是以選手為主,群眾為輔——不分主次,沒有點面結合,詳略不得當,重點不突出,沒能把重點放在細緻描述某個(部分)選手的裝束、動作、面貌、心理和說話上,不會用觀眾烘托選手。過多過細地描寫大環境、大氛圍、大場面、大集體、大賽程、大賽事,全景鏡頭過多,沒有中景鏡頭,也沒有近景鏡頭、更沒有特寫鏡頭。

3、描寫的地點、場景過於分散,不夠集中單一,東拉西扯,寫什麼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過於注重賽事、賽程的交代,過於在乎情節的構築和推進,腳步匆匆,沒能停下腳步來,把某個場景所發生的人和事用慢鏡頭細細的描述出來,定格下來。

4、缺少對比賽的意義、選手的精神的精闢的點評讚賞。

為什麼會如此?

1、作文佈置得太匆忙,老師都是在星期四語文單元測驗的時候發這份專題訓練作文紙的,沒有時間去結合範例去給學生講解。學生看著印發在作文紙裡面的簡單幾句關於場面描寫知識的介紹,還是似懂非懂。

2、學生又要看比賽,又要想這篇作文,很難兩邊兼顧,一般都是看比賽為先,寫作文靠邊,以看比賽為樂,以寫作文為苦。學生寫這篇作文大多很不情願,都作為額外的負擔,有的學生是應班主任要求寫報道和廣播稿,被逼無奈而作,加上水平有限,故難有佳作。

3、學生還是習慣於國小記敘文的概述,頭腦裡沒有形象性,語言沒有情意性,沒有人物描寫、場面描寫的意識和習慣,要他把文章寫細一點,寫長一點,達到500來600字,好像要他去死。

彌補辦法:

在點評中,分析作文存在的問題和根源;

重新結合範文講解場面描寫的寫作理論;

重寫一篇場面描寫作文——改寫寓言《自相矛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本學期開學以來,我校進行了教學課堂改革,到現在也有2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學校組織了多次聽評課活動,我也聽了很多教師的講課,自己也積極參與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和創新,在教學中,我有很多的收穫和感悟,通過課改以及結合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驗,我談談我的幾點膚淺的體會:

1、課堂氣氛活了 以往的教學,教師總是一味的講,整堂課都採用了“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使學生自身缺乏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還大大的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從學校實行課堂教學改革以後,整個教學過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課堂氣氛活躍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加強了,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小組中的各個成員都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來。

2、學生變得自信了以前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敢講,不敢主動站起來回答。即使讓老師叫起來,也是扭扭捏捏,聲音非常小,特別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是不敢回答,這一切都是不自信的表現。現在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了,即使一些成績差的學生也敢回答問題了,特別是小組之間有了竟爭後,學生都有了合作意識。像八年級三班的張樂成、呂亮、王春美等八年級四班的郭春紅、蔣佰強、王恩傑等同學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年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創造一片新天地。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海燕》這篇課文運用象徵手法這一知識點,是的教學的一個重點、難點。比較學生從前曾學過的包含象徵手法的文章,這些文章中對象徵手法的使用比較集中而單一,並且在文中有較為明確的句子點明瞭象徵義,這樣的象徵手法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海燕》對象徵手法的使用不同於這些文章,文中沒有較為明確的句子點明象徵義,而且表面上看來,這篇文章就彷彿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但深刻思考一番,的象徵意義是一個紛繁複雜的象徵系統,在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事物都能融入其中,成為這個象徵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當時俄國的社會現狀一一相應。在授課時,為了便於學生理解中的象徵意義,首先應向學生介紹高爾基及其寫的背景,讓學生對當時俄國的現狀有深刻認識,緊接著引導學生回顧象徵手法,並將文中出現的事物與俄國的社會現狀聯絡起來。在這一步驟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在這個象徵系統中處於背景層次的“暴風雨”的象徵義——大革命;然後引導學生理解從大革命中分出來的幾個支流:革命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最後讓學生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事物,並採用連線的形式,簡化這一環節,通過這種方式,文中的脈絡得以清晰地顯現出來,且學生容易理解文中的象徵意義,對象徵手法的運用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是: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時間比較少,教師的指導性語言過多,範讀的時間過長,這樣不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也不便於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可以讓學生讀中體會朗讀的方法,再由學生講明自己朗讀的技巧,教師加上適當的點撥,在讀中把握海燕、暴風雨、海鷗、海鴨、企鵝等形象特點,效果會更好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新聞兩則》,發生的事件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原設計採用多媒體展示當時的戰爭場面,但因設施沒有到位,沒有實施。之後我做了改為老師代講當時的社會背景的處理。當我在講述當時的局勢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充分調動,原來我的學生是一群喜歡聽故事的孩子。

之後就是落實新聞內容的概括,以及六要素和新聞結構的明確,尤其是導語的.解析,以及新聞的語言品味,體會新聞的三大特點。知識點的落實在課後練習來看基本有效,但個人覺得品味語言環節用時稍微快了點,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深下心去思考,有些地方因時間關係,我做了代答,這個方面下次得注意。

因《新聞兩則》是放在了戰爭題材的單元,所以還得落實戰爭主題。在設計教學時,我引用了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首詩,通過這個視窗,讓學生充分感受毛澤東的勝利豪情,以及讓學生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但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落實,所以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強時間調控的能力。總的來說,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學生都很認真。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詩經采薇》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上講臺講課。因為要做小老師,學生對課前的預習工作做得比較充分,並做好預習筆記,取名為《學記》,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板塊:學有所得,考考大家,向你請教。上講臺的同學可以得10分發言獎,主動發言的得5分,被點名發言的得3分,開小火車輪到的得1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個上講臺的是龔雙雙同學,她向同學們闡述了詩歌的`基本意思,表達的主要情感,基本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勇氣可佳。王曼奇提出了一個難點:語氣詞“思”的獨特用法,教師點撥:“矣”、“依”、“思”、“霏”四個字的巧妙壓韻,令詩歌讀來韻味獨特。經過反覆朗讀,學生相繼發現了“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疊詞運用,一唱三嘆的效果,今昔對比,景物描寫對人物心情的襯托作用,情景交融的魅力手法。

本節課對學生說比較新鮮,較好地體現了生生互動,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理念,教學效果良好。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

1.廣泛收集科學家的故事,相關圖片等資料。

2.組成四人合作小組,每人一個檔案袋,準備自評、互評。

3.教師準備科學小品、科學童話,以便引導學生仿寫。

4.學生推舉出3~5人,組成班級評價小組。

(二)操作過程

分三個階段:

1.將科學家如何迷上科學的故事;

2.談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學的事情;

3.交流、展示仿寫作文。

第一階段:

小組內交流科學家的故事,以激發每個學生的興趣。

每小組推薦1~2篇,班級交流,以便資源共享。

(這一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二階段:

小組內自由暢談第一次迷上科學的故事,以便相互啟發。也可以談第一次迷上科學是如何受到挫折的。

這一步驟,旨在促使學生回憶自己從童年到少年時代如何第一次與科學結緣,從而重新喚醒和提高對科學的興趣。要注意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自由暢談。

(這一階段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提出口語表達的要求)

第三階段:

教師提供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等例文。學生範讀、聽讀。

根據自己迷上科學的故事和同學的啟發,思考自然之謎,仿寫一篇探究科學的作文。

考慮課堂時間的有限,可在課下提前將教師及學生準備的仿寫的例文,發到每一小組。例文以四、五篇為宜。不限制仿寫的`例文,可從中間經小組決定任選其一。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完成一篇仿寫作文。

1.學生範讀一兩篇例文,其他學生聽讀。

2.小組內交流自己仿寫的作文。自評、互評。

3.每一小組推薦一篇優秀作文在班級交流,讀給全體學生欣賞。學生及教師給予評價。

4.課後選擇優秀作文在班級黑板報中展示。

[活動反思:]

通過“科海泛舟”的綜合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熱愛學生的興趣,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對科學的全面認識。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有自主情感的體驗,有合作討論的收穫。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有機的結合,閱讀、口語交際、寫作有機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語文素養。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以往教學相比,八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分化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基礎仍然要重視,尤其是字詞積累;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寫作方面應該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同時向會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進,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

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以往教學模式,突破新天地。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永久的悔》是一篇現代記敘文。文章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回憶了過去的家庭生活,通過平凡小事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表達了因為再也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根據現代學生嬌驕並重,不懂生活的艱難,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愛心以及聾生閱讀量少,結合本文的特點,我通過引、讀、思、品、寫六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感覺成功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文運用了許多的成語,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字典和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並能熟練運用這些成語,使其提高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2、本文的表達極其樸實自然,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領悟到了本文之所以感人是因為情而不在文,懂得了自然流露的感情才是真實的,只有真實的感情流露的表達才是好文章。

3、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要“以情感人”,從而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盡孝,懂得關愛他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

在執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設計教學:

1、重視誦讀,誦讀是詩歌學習的基礎,通過對詩歌的反覆誦讀與指導,可以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2、把對詩句、詞語的揣摩分析作為教學的中心環節。要分析詩篇字裡行間的情感張力,揣摩準確到位的詞語,並通過詩人對詞語的選用的分析,排比、對比手法與細節鋪敘的寫法的分析,更好的把握詩情詩意,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鑑賞和把握能力。

從課堂實效來說,比較成功的方面有:

1、朗讀指導有效,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在課堂上朗讀投入,有感染力為品味理解奠定了基礎。

2、學生對詩歌語言賞析與人物形象的感知理解準確,這也是由於教學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同時比較重視賞析詩歌方法的指導。

3、對於長詩的教學,教師選中了教學切入點,突出重點,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4、教師評價及時到位,尤其能及時糾正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失誤,及表達不準確的現象。

但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失誤,留下了遺憾。如:在整體感知環節設計的問題,“大堰河是一個的人,大堰河是一位的母親”為學生設了個坎,如果合為一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在品讀環節,感知大堰河的形象時,很突然的出現了對詩歌9——11節所表達的特殊的感情的理解,這樣破壞了教學的連續性,讓學生感到一時思維轉不過來。還有如果有時間把拓展延伸練習放在當堂處理,效果會更好。

總之,教學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過程,我們只有爭取下次更好。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習作中不拘形式的要求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

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

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

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通過八年級數學近半個學期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我們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應該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不足之處,從而達到化難為易、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誠信的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激勵。我們教師都喜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真誠的讚美學生數學做題或學習的成功,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不斷被自己“聰明”的解決問題的成功愉悅中進行學習,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合作、交流,並積極的相互反饋、互相幫助,這樣才能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TAG標籤:語文 八年級 反思 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