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將相和》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的故事,稱頌了藺相如機智勇敢,謙讓的美德,廉頗勇於認錯和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開始,我從課題入手,使學生分清文章中的人物及關係,由“和”引出“不和”,也由此理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在概括故事梗概上有一定困難,說明自己在這方面對學生的訓練還有欠缺。

隨後,我讓學生談談對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的印象。由於此前學生預習比較充分,學生都能談出藺相如機智勇敢,廉頗勇於認錯和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在交流中一個學生說廉頗很自私,部分學生也表示贊成。這裡我沒有給學生明確的答覆,而是在把“自私”板書到黑板上,並在後面打上了“?”,我讓學生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很快學生就找出了廉頗作戰勇猛和負荊請罪的'表現,從而得出了廉頗並不自私,因為他心中也時刻裝著國家。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解除了疑問,也是這節課我的收穫之一。

在教學“負荊請罪”這部分時,我讓學生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言行以及藺相如的態度。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所以學生很樂於展開自己的想象,也深化學生對人物愛國品質的理解。

此時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負荊請罪”的課本劇,雖然學生表演得比較幼稚,但是我覺得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於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緊張忙碌的一個學期,終於徐徐降下了它的帷幕,我也從忙亂中解脫出來,坐在電腦前開始我一學期的教學反思。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雖然學生的點滴進步讓我欣慰,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今後還需努力解決。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比上學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待加強,仍需要進一步夯實。以便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

最重要的學習就是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指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古詩成語的收集。響應上級的'號召,在不斷收集整古詩成語理的過程中,學生的古詩成語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重視寫字訓練。按照聯校有關寫字教學的安排。採用活頁方式,每天上交一頁。全批全改,並選出“今日寫字之星”兩名。當天表揚並展覽。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去中文來就難免空泛。

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為了明天,是為了學生,為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下個學期,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教給看圖方法。

我告訴學生,圖有單幅圖和多幅圖之分。對於多幅圖,一般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即:

1、先整體觀察多幅圖,弄清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和事件。

2、仔細觀察每幅圖,注意背景、人物動作和表情。

3、再整體看圖,思考圖的主題。

二、例文引路,探究寫法。

我先帶領學生按以上順序看圖,然後師生共同總結例文寫法。

1、一幅圖寫一段話,層次分明。

2、可以展開想象,把人物的語言寫出來。

三、挑剔例文,共同修改。

我告訴學生,這篇例文要我評分只給70分,再看圖,你覺哪不足,該怎樣修改?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師生共同總結出以下幾點:

1、觀察得不夠仔細,重點不突出。比如,第三幅圖給小樹脫衣應是重點,但小作者僅一筆帶過,沒有把人物的'動作和表情細緻描寫。

2、沒有張開想象的翅膀。比如,第一幅中的小鳥,中間兩幅圖中的小樹葉子的變化,及最後一幅中的太陽,畫畫的人絕對不是畫蛇添足,也應有一定的用意,都可展開想象,新增上去。

3、重點不突出。四幅圖平均用力,沒有詳略。最後,師生一同口頭修改。

四、運用方法,嘗試習作。

例文後面是本次習作訓練的圖《小猴遊公園》和《亡羊補牢》,學生紛紛拿筆任選其一練寫,一節課成文。教後思:在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這不僅是一個教學理念的轉變問題,而且是一個教學實踐的操作問題。任何教材都有取捨增補的空間,尤其是蘇教版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教學風格,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徵和實際學習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處理,合理分配課時,妥善安排教學順序和每一課時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仿寫兒童詩教案,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線語"的要求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接著組織學生重點閱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討論文章其他內容與"打虎"的關係,以幫助學生全面瞭解武松的性格特點。最後,指導學生講講這個故事。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武松大虎的形象。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學生其實非常喜歡小動物,第一課的燕子,這課的翠鳥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文。燕子學生看見過,可翠鳥就不一樣。因為翠鳥我們生活中很少見。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翠鳥的'資料,同時查查家鄉的天空常出現一些什麼樣的鳥?看見過哪些人打鳥傷害鳥類?為什麼要保護鳥類?

課堂上初讀課文後,讓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翠鳥的資料。體會翠鳥與其他的鳥有什麼不同,然後老師又出示有關翠鳥的課件,加深對翠鳥的瞭解。讓學生蒐集資料,其實是綜合性學習的整合,也是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同時更能掃清學習課文時的許多障礙。培養了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滲透了環保意思。

在交流時,學生由保護鳥類想到了要保護動物。通過查詢資料,知道了非典的產生與捕殺果子狸有關,知道了甲流感也與動物有關。還知道了動物中有一種動物鏈。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期末複習又開始了,我們究竟怎樣做才能讓複習變得高效呢?我在這裡談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就語文學科而言,我認為切忌搞題海戰術,而要堅持少做精講的原則。所謂少做,就是說要有選擇地讓學生做一些題,做一些有價值的題。所謂精講,就是說凡是讓學生做的卷子,我們都應該認真細緻地去講,屬基礎知識的確保讓學生牢記,屬方法技巧的確保讓學生掌握。比如,今天上午,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道題:給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使其成為意思相反的`兩句話。

卷子上給的兩個句子是:1.這是批評不是表揚 2.他喜歡看電視不喜歡。班裡的好學生很輕鬆地就說出了正確的答案,然後我又給學生講解了這種題的基本做法。

最後,我要求學生自己出一個這樣的題考考自己的同桌。通過最後一個環節的練習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知道要學以致用。

在複習中,我比較喜歡穿插複習。也就是說,將各種知識穿插開復習,這樣確保學生不會疲勞。比如,我們的語文書上有很多讓學生背誦的篇目,我們可以讓學生每一天或者是每兩天覆習一課,如果是兩節語文課連在一起的話,可以一節背書一節講卷子。

複習比較枯燥乏味,我們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做一些小遊戲,或者是講一些小故事,看上去是耽誤了幾分鐘,但實際上卻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效果。

佈置作業過多,一方面會讓學生學會應付,其次對高年級同學而言,容易讓學生跟老師搞對立,疏遠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如果由不喜歡寫作業發展到不喜歡上課,那我們豈不是得不償失。我告訴我班學生只要你們認真寫作業,老師佈置作業不會超過兩遍,學生們都很高興。在我看來,認真寫兩遍比胡亂寫五遍效果要好得多。 總而言之,我們要想方設法讓枯燥乏味的複習充滿趣味,讓學生愛上覆習,只有這樣,才能讓複習真正起到效果。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一幅平淡無奇、潔白純淨、縷縷幽香的茉莉圖便出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詩。我在想,如何將這篇清新自然的課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諧中將主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平淡又真切的愛情呢?於是我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教案,又精心製作了第二課時的課件,配上了美妙的音樂。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但是還是有遺憾的。下面就這節課的整體設計、教學技能、教學策略的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做一反思。

一、整體設計

本節課主要抓住細節及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大愛無痕、真愛無聲的父母之愛。所以在整體設計上我利用板書“愛如茉莉?!…”這樣的形式設計整堂課,可以使兩條線索平行進行,突破重難點。

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用三種不同的形式展開:“病中囑託”;圖片捕捉法;小小辯論“父母真的睡好了嗎”。在這三個板塊進行中,強調抓細節、抓關鍵體會人物情感,並配以圖片、音樂反覆朗讀,並且注重課文的補白,創造各種情景既讓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內容又鍛鍊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加深體會。最後利用一首配樂小詩和許許多多生活中的其他平淡之愛結課,學生就就從課本走進了生活,也體會到了自己父母的平淡之愛,並且懂得了要你做一個懂得愛並且樂於付出愛的人這樣一個情感價值。

二、教學技能

在課文感知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以及對於音、圖、文、誦等教學技能的和諧處理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配樂朗讀、寫批註、讀中感悟、觀察插圖、聯絡實際等,讓學生逐步感受語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循序漸進地學會語文學習。不過,讓我吸取的教訓是,像類似比較抒情的課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學法指導,不要讓過多的學法指導沖淡了花香。《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的,我既有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又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字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同時引入“於細微處見真情”等詞句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

一個看似平靜的課堂,其實存在太多的思想。怎麼讓這些思想統一在一起,共同去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有用的資訊傳遞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我在上課時就給學生留下空間,既是考慮到教學的需要,同樣是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策略上我以整體感知——逐個解讀——重點品讀——聯絡實際——小詩作結的流程展開,利用鮮明的板書理清文章脈絡。

在各環節的實施過程中注意每一個過渡語的精心設計,用三種不同的形式學習三個板塊。層層遞進,重點賞析、品悟。

在媒體的使用上,這節課可謂達到了“用了有用,不用不行”的效果,對於課文插圖的配樂朗誦非常好的突破了文章重難點,情感達到了一個高潮;對於最後的配樂詩朗誦更是起到了回顧全文和情感昇華的畫龍點睛的效果。

“教學是一中藝術”它的藝術性就在於每節課中的不完美。這節課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關照文字中的詞句和文章整體的情感脈絡把握結合的不是那麼自然流暢,顯得生硬;還可以在課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覺得愛如什麼?”等等,這樣也許會聽到更動學生內心的想法,真正以學生為主;學生讀書的感情還要加強指導,我想,在學生不熟悉的情況下,如果我能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互相讀一讀,這樣可能比老師的講解效果更好。

讓語文課堂充滿花香,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導過程中,在問題與情境的把握上還不到位,還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問題與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溫暖氛圍差點因為問題的思考與困難而破壞。所以,在以後的情境教學中,要更好地做到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交融。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教學的時候我我讓學生交流有關洪水的'資料,讓學生如親身體驗,這樣學生就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幫助學生感悟課文的內容。

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後,還應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

教學中我關注到文章語句的特點,把文章改寫成小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快速體會句子地深刻含義。

我還藉助課後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字,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將相和》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難點是把握3個故事之間的聯絡。

教學本課後,主要收穫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課前預習比較到位,從四年級接班到現在,學生在預習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除了查字典正音理解字義方面,還對文章中新出現的詞語進行重點理解,部分學生還能自覺地瞭解時代背景,加深了對文章的學習興趣。

二是從本文比較複雜的因果關係出發,從整體上弄清楚“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如藉助過渡句,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基本關係;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細讀三個故事,自學討論,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在找到三個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礎上,領會每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絡。

三是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學時,採用讀、議、辯、演等有機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如議議:自己喜歡誰,為什麼?出現分歧,適時讓他們辯一辯,學生還可以從文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

四是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通過課堂出現的澠池之會部分原文的理解和學生所知道故事的講述及對資料袋的學習,激發他們今後去讀讀原著。

本課的教學,雖然儘可能地照顧全體,但是對於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還存在對文章沒吃透,課堂不發言很被動學習的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鯨》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內容也比較枯燥。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進行一一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我在執教《鯨》這篇課文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由於課文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我準備了精美的`教學課件,劃分好教學目標,本課教學我共用了兩課時來完成,其中第一課時重點教學字詞句,第二課時重點教學說明方法。五年級學生年齡雖然處於高年級階段,但注意力集中時間還是比較短,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結合學生的這些年齡特徵,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一講到底,而是把課文分成幾個小目標來由小組討論完成教學,比如在教學生字上面我分為三個步驟來完成:1、自學部分:學生自己能夠在課文中勾畫出生字和生字詞語,2、自己能夠給生字注音,3、獨立正確認讀生字,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生字與小組合作交流。就如生字中的“鯨”字,為什麼有“魚”字旁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很好。

另外我在課文學習中也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功能,把課文教學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並且用課件出示,讓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小組圍繞目標共同來討論交流,比如在教學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時,小組很快就能找出課文中一些比較明顯的說明方法,然後就會迫不及待的想來彙報交流,使課堂氣氛比較熱烈,各小組積極性也比較高。幾個小組彙報完畢,教師再進行一些簡單的補充,整篇課文就很好的完成了任務。

這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偏重於客觀公正而鼓勵的話語少些,教學活動忽略了學困生的參與和接受能力等等,這些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教材背景

《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文中讚美的正是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絡群眾的光輝形象。

二、設計理念

《橋》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而且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所有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力圖在三個方面有所體現。

一、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要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充分地讓學生去讀文、思考、交流、表達等。

(本節課的開始,我讓同學們讀詞語,發現給出的詞語的`共通特徵引出都是這都是描寫洪水的詞語,然後通過字詞來找句子,感悟作者的寫法,充分讓學生自己找到洪水的特點,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的好處。感悟情感,讀出感情來。)

二、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讓學生自己讀懂,自己在讀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將他們帶入情境要求學生像豹子一樣吼出來時,那個坐在教室後面的小男生平時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但是我發現還是要發掘他們的優點,在這堂課上讓我有一種驚豔的感覺,這讓我思考以後要多花時間,精力去和他們交流,他們還是很願意表現自己的。)

三是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讀寫聽說要貫穿課堂,最後的結尾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讀一首讚美老漢的詩,讓學生帶著這種情境來學習。我沒有想到的是,有學生被感染了,敬隊禮,這種沒有預設的課堂生成要好好把握,所以我立馬讓他來說自己的感受。最後來寫話,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鍛鍊他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這節課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師們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幫助我成長,這就是我的感想。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進取教學氛圍。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並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異常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當是很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本事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經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四)、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本事、思維本事、想象本事和創造本事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4、還需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本事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我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一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換個角從如下幾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以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一、團結協作,顧全大局。

沒有團結就沒有勝利,五壯士從游擊戰到掩護戰,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殲滅敵人,無一人退卻和反對,直到共同跳崖。倘若五壯士沒有擰成一股繩,他們是絕對完成不了任務的。當掩護任務完成過後,他們沒有去追趕部隊,而是為了群眾和連隊的'安全,犧牲自己走到了懸崖,使群眾和連隊轉危為安。

二、五壯士運用了科學的決策。

在一步步的行動中,他們實現了決策的優化,最終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決策效果。在精神和思維方法上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典範。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他們的英雄氣概,更感受到了他們的高度智慧----科學的決策思維。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由三個成語故事組成。它們都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都是將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蘊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內容,再感悟哲理的順序進行,方法就單一了,學生容易對課文失去新鮮感,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時,我選用了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

學習《自相矛盾》,先讓學生看圖、讀文,弄懂什麼是矛,什麼是盾;指導朗讀“誇口”的語氣,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並用圖示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接著展開想象: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怎樣想?又會怎樣說?最後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學習《濫竽充數》,讓學生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麼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引導他們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通過比較三個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從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夠混的原因,再讀“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所以最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礎上,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知道了什麼。

學習《畫龍點睛》,則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提問:(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麼不“點睛”?(2)後來為什麼又給龍畫上眼睛?(3)“點睛”的結果怎樣?逐題討論,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嫦娥奔月》教學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話故事。講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使百姓免於受害,吃了長生不老藥昇天奔月的事,意境優美,情節動人。詩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現,進而走進其豐富的內心世界,獲得情感的陶冶與心靈的.盪滌。故事淺顯易懂,妙趣橫生。

課文練習一要求學生複述課文。複述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可以積累課文中規範化的語言文字。本文篇幅較長,不宜要求處處詳細複述。課文的第五、第六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可以要求學生進行重點複述,而其他的部分,可以要求學生抓住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簡單的複述。首先,從整體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期盼團圓。複述第五自然段的時候,引導學生熟讀成誦,特別是抓住人物的動作,儘可能運用文中的原句,因為這是故事最精彩、最扣人心絃的部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生動、逼真地刻畫了人物形象。第六自然段寫了嫦娥奔月的過程,插圖充滿了詩情畫意,給人無限遐想,所以複述這一部分時,可以藉助插圖。要求學生按照原文來複述,表現意境的美。其他的部分,學生可以抓住重要的詞語,進行簡要的複述。

《讀書莫放“攔路虎”》教學反思

這是五年來他們語文課本上出現的第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本課介紹讀書方法的,告訴學生在讀書過程中不要放過攔路虎,應掃清閱讀障礙,讓讀書更有成效。可是在現實學習中,我發覺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願去查字典,他們似乎習慣於老師的講解與告之,對待攔路虎基本上是放走的態度。所以在一開始學課文時,我請不放攔路虎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做法以及這樣做的好處,請他們談完之後,我進行總結,然後問他們:“想不想像他們那樣成為沒有攔路虎或者很少碰到攔路虎的人?”學生都說想,接著我就說:“書上就告訴了我們很好的方法。”學生興趣很高,馬上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效果非常理想。但從這一課中我也發現,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有待提高,思考不夠深入細緻。今後我們還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讓學生真正能自由讀書,深入讀書。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

由於教學進度上和同規班級差了兩課時,所以打算今天一節課把《伊索寓言》上完。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感覺比前面的《成語故事》要簡單,簡單之處在於:三個成語故事的道理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個故事不僅情節簡單,而且的最後都用精闢的語言把寓意揭示了出來,似乎不需要老師講過多的內容。於是,課就這樣進行了。我打破了常規的做法,把三個寓言混在一起講,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節,再分別理解寓意。故事情節自然沒有問題,因為主人公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物(狐狸、蟬、狼),而且這些故事在學生還沒有入學的時候就已經被當做睡前故事聽過許多遍了。而在揭示寓意的時候,學生雖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讀出來,甚至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們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經不能再侷限在課文中,侷限在幾個動物的身上,它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所以,當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對三句話的理解,學生竟然目瞪口呆,無法回答。我突然認識到:學課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不能太過簡單地看待看似簡單的問題,否則,學生的學習是虛的,是無效的。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突發其想,我突然想讓我教的六年級同學來考五年級的單元試卷,然後從“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個指標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如下:

五年級共三個班,選最好的一班評出這三個指標。我教的六(1)班語文功底還可以,我就想讓他們跟五年級比一下,看經過一年的學習,是不是能大大超過五年級的同學,還是無法超過。這樣做的目的:想試著調查一下,一張試卷到底能反映孩子多少語文能力?還有一個問題:考試相對一直不好的同學,他們到了社會上,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仍是比不過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考試的綜合成績是不是與將來到社會上的生存質量成正比。

結果是我班(六年級)用五年級的一二單元試卷測試,效果比起剛測試的六年級的一二單元明顯差得多,不及格多了四個(原來在五年級時只有一個),優秀人數也只有10個,(原來在五年級時近30個)。從與五年級對比來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字詞方面很差。

有很多常見的字,在五年級時,他們幾乎沒有錯,可現在再寫這些字卻錯了很多,如“俸祿”“歇腳”等,連平時成績很優異的同學也錯了。我們的生字詞有很多都是不太常見了,只有在課文中才出現,一學期後,學生見這個生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他們也就忘了。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怎麼辦呢?學生只有多用,或多看,才能記住,否則當時學得太熟練,也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淡忘。

2、關聯詞語的應用很差。

這方面的運用比五年級強不了多少,我也很苦惱,學生在自己的帶領下,很注意讀書感悟,又讀了不少書,他們的理解能力一定會比一年前有所提高,可對這方面卻顯現不出來什麼特殊的才能,到底怎麼回事?錯的最多的兩題是:

1、( )星期天下雨,我們( )去秋遊。

2、查字典,( )能知道字的讀音,( )能知道字的意思。不少學生錯得和五年級同學一樣,填成“如果星期天下雨,我們就去秋遊。”有些同學甚至把原文改成“不去”。唉,都六年級了,為什麼這樣的題還錯得那麼多呢?

3、背誦課文部分錯誤太多。

對《去開啟大自然綠色課本》的`默寫錯誤較多,這就令我很疑惑,要是一般的背誦課文,錯多或許也是正常的,可這麼美的韻文學生也默不出來。這到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很有想法。也許因為學生當初背是為了背而背,為了考而背,而不是真正地喜歡這文字,發自內心地想把它背出來.我們是不是專門為了考試而很生硬地要求學生的背誦。現在,我嘗試著改變以往的教法,試著讓學生們能達到自然的背誦,即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后,再情不自禁地背出來,因為我自己平時就是靠這個本領去背誦課本中優美片斷的,但又不知這種方法能否成功。

現在,我一直想著,一張試卷,特別是一張語文試卷,是否真能檢測出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呢?五六年級的語文試卷又有多大的差別?上面講到兩個詞的錯誤,我現在覺得非常的正常。那兩個關聯詞填空,特別是第一個,我更覺得是個挖好等學生跳的陷井,其實如果我們再讓學生讀一遍,他也許就能做正確了。學生在平時寫作、說話等應用時,他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嗎?我們教師不也寫錯別字,不也會經常忘記了某個字如何寫?學會的都記住那太可怕了,遺忘是正常的,關鍵是一個重複度的問題,經常用的字,學生可以不會忘記,就在那學期學過,那學期考過,在以後的日子裡卻不用了,或者說不常用了,忘記那也是符合遺忘規律的。

TAG標籤:語文 教學 反思 五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