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名句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詩詞名句/列表

九年級下《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下《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下《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九年級下《詩詞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瞭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鬱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願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複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研習詩歌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餘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裡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餘年,但心裡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麼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閒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後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絡,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裡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三)《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絡?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

  三、佈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

  二、研讀作品

(一)《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e4) 綺戶(qi3) 嬋娟(chan2)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資訊?——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麼農曆中秋大家吃什麼有什麼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1)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麼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於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願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

提問:

①什麼語氣?

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懷念誰?

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③提問:用什麼語氣、態度?

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後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願: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④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瞭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於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淨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後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後兩句來理解。)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4.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5.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雲莊,天曆二年(1329年),徵拜陝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於散曲。他隱居濟南雲莊8年期間,登華不注,遊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三)、《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九年級下《詩詞曲》教學設計2

  【方案一】

教學角度:譯讀──將古詩詞曲譯成現代詩,進行“詩歌再創作”。

主要教學步驟:

1、範譯一首。

①學生讀第一首詩,結合課下注釋瞭解寫作背景和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補充、講解;

②師生合作,共同譯詩;(學生試譯一句,教師組織討論、修訂、板書一句)

③定稿朗誦。(學生讀一句原詩,老師讀一句譯詩)

2、自譯一首。印發或多媒體顯示其餘四首詩的寫作背景和思想內容,每人選譯一首。

3、小組探究。學生按自己選譯的詩調整座位,組成小組,討論修改。

4、班級交流。各小組選派代表,自定形式演讀,師生評價。

5、成果展示。課後以小組為單位,將譯詩作進一步修改,然後謄正張貼,供同學們參考或抄錄。

  【方案二】

教學角度:吟唱──選擇與詩歌情感相符合的曲調進行配唱。

主要教學步驟:

1、欣賞王菲(或鄧麗君)演唱的《但願人長久》,說說歌中蘊含的感情。

2、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與歌曲進行思想情感上的比較。明確:將詩歌配曲演唱一定要與詩歌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3、欣賞岳飛的《滿江紅》和李商隱的《無題》的歌曲演唱;介紹兩種“唱”古詩的方法:一是今人譜曲,二是用現成的曲譜配曲。

4、班級活動,逐首朗誦並明確其思想感情。

5、小組活動,討論為詩歌配曲或譜曲,並推選演唱人員。

6、各小組代表上臺演唱。

  九年級下《詩詞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並瞭解詩歌的意境;

2、學習並瞭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3、熟讀並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並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新課匯入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特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更標誌著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今天我們學的五首詩歌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吟誦,領會詩歌的優美意境。

  二、課文賞析

1、賞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⑴ 寫作背景:

唐敬宗寶曆二年,詩人罷和州刺史,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的刺史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⑵ 賞析詩歌:

⑶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 首聯交代了什麼?“淒涼地”“棄置身”表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② 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③ 頸聯寫得什麼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④ 尾聯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聯: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用比喻的修辭,抒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2、賞析《赤壁》

⑴ 寫作背景:文章寫於杜牧黃州刺史時。赤壁是東漢獻帝13年,周諭大敗曹操。但杜牧所寫的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崗,所以說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⑵ 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

⑶ 賞析課文:

⑷ 思考:

① 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起?

② 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不過是藉助東風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③ “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二喬”在文章中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而寫“二喬”入魏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切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作之高明)

④ 前後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內在聯絡?(敘事──議論)

⑸ 指導背誦

3、賞析《過零丁洋》

⑴ 寫作背景:這是一首詠志詩。文天祥,狀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在國家危急存亡之時,奉朝廷之命至元營議和,被扣,冒險逃脫,後繼續黑心戰抗敵,以圖興復,然兵敗被俘。在獄中雖經敵人百般折磨誘降,終以不屈被害。這首詩寫於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元軍之元帥張弘範逼他招降宋軍抗戰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詩以明志節。張弘範見詩”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⑵ 朗讀感知課文:

⑶ 討論思考:

① 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② 頜聯“風飄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麼?

③ 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分析:首聯:回顧詩人經歷:詩經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鬥四年

頜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小結: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4、賞析:《水調歌頭》

⑴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在任密州大守時所作。當時他在政治上處境失意,又與胞弟七年未能團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詞中由抑鬱傷到超然豁達的情緒轉變,表明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首詞是詠中秋詞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論“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書,餘詞盡廢。”

⑵ 討論思考:上片:

① 開篇疑問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處境寂寞的哲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 理解“歸”、“瓊樓玉宇”(明指月宮暗指朝廷)“不勝寒”(明寫對月宮氣候想象,暗抒對朝廷內政治鬥爭氛圍感受)

③ 理解“何似在人間”中的“人間”?(指密州,是雙關,既與上天呼應,又與朝廷相對)

小結:上片寫望月問天,抒發人生感慨。

下片:

①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月光的轉移、襯出人間離別之苦,寄寓了懷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② “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懷(開闊胸懷)

③ 最後一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態度?(表達了詩人要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祝願,並表現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小結:對月懷人,抒寫離合之情

5、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⑴ 背景介紹: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陝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常有人藉以懷古,這首曲借憑弔潼關古蹟表現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總是過著痛苦生活。

⑵ 朗讀課文

⑶ 賞析:劃分層次: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後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⑷ 思考討論:

① 第二層中,哪一句讓我們看到由盛轉衰過程的真實寫照(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② 最後一句的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家中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這是對以往歷史的概括與評判。

⑸ 指導背誦

⑹ 小結:這首曲借憑弔潼關古蹟,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生活。

請學生說說對古代詩歌的瞭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討論明確

師生明確,形成板書

指導背誦,根據理解和結構層次背誦

請學生當堂將相應的詩句填寫在黑板板書上

請學生講講“赤壁之戰”的故事

請學生評價“赤壁之戰”的戰役

小組討論後明確

要求學生根據理解記憶背誦

請學生說說對文天祥的瞭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

整理課文內容並形成板書

要求學生根據理解記憶背誦

說說了解的蘇軾,回憶蘇軾的作品

說說對詞的瞭解

朗讀課文上片並思考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明確

指導背誦

請學生劃分課文段落層次並概括段意

朗讀課文並四人小組討論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首聯: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用比喻的修辭,抒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過零丁洋

首聯:回顧詩人經歷:詩經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鬥四年

頜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

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後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九年級下《詩詞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

3、培養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目標1

難點: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具: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2)

抽二中等學生接力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匯入新課,講解體裁(2)

1、揭示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於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淨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三、學習《天淨沙秋思》

1、聽錄音後學生齊讀(2)

2、先獨立思考後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麼特點?渲染了一種什麼樣氣氛?

2)小橋流水人家與思鄉之情有什麼關係?

3)旅人處在怎樣的環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個景物來渲染悲涼氣氛的?

3、抽籤提問,其他小組不同意見者補充,教師評價,落實加分和扣分的獎懲。(7)

(1)枯藤點明秋天,老樹點明秋,昏鴉暗示傍晚。這句渲染了遊人思鄉的寂寞悲涼的氣氛。

(2)看到別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卻回不了家,更添思鄉之情。

(3)這一道難度稍大,可請一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一簡單描繪,以此來創設情境。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4.自由朗讀二三次,集體朗讀一次,後男女生對背(每人一句)(2)

5、抽中二中下生背。(1)

  四、分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後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3)

2、教師簡要講解:(1)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3、獨立思考後個別提問:(8)

(1)按寫景、抒情、議論給這首曲劃分成三個層次。本小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後兩句來理解)

4、自讀兩次,抽若干人背。(2)

  五、課堂探討:(5)

學生通讀全部課文後,提問:

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此題為了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說得合理就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合理的要指出。

例如:望弄清影怒聚等等

  六、堂上練習(2)

《掌握語文》P135之4、P136之5

  七、佈置作業:(1)

A、默寫五首詩詞

A、完成《掌握語文》P135之達標自測

  九年級下《詩詞曲》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閱讀課文,然後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為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階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恆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後“研討與練習二”為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如:

1、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裡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裡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維的火花,那麼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 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 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 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麼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裡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