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青春勵志/列表

22歲研究生畢業解讀彪悍青春勵志故事大綱

15歲上大學,22歲碩士畢業,26歲被聘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研究員,28歲被聘為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教授,31歲成為博導。如今33歲的他,一手組建了近40人的微機電科研團隊,成為團隊學術方向帶頭人——劉清惓的青春,被網友評價為“彪悍”的青春。

22歲研究生畢業解讀彪悍青春勵志故事

走近劉清惓,我們發現“彪悍青春”裡有這些密碼:壓力與汗水,興趣與孤獨,堅持與放棄。帥小夥劉清惓一直強調自己頂多是“中人之姿”:“說實話,我是被‘拔苗助長’的。”他回憶,“我記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拿了張報紙嚴肅地把我從童車上叫下來,跟我說中科大少年班的事,我似懂非懂。”幼兒園畢業時,6歲的劉清惓便在父親幫助下自學完了國小前三年的數學課程,直接跳級讀四年級。

“壓力是我的影子,甩也甩不掉”。

“國小和國中都不輕鬆,無論是寫字的速度,還是作業的準確率、熟練程度,要比同學付出更多才能趕上趟。”一直處於比別人小3歲的狀態,劉清惓坦言“壓著打”、“跟不上”。

一路艱難跟跑,劉清惓直到九年級才逐漸趕上自己的同學,隨後,考上了當地的省重點清江中學,感覺一切“順”了起來。進入高中後擅長物理等理科課程,劉清惓的優勢便逐漸發揮出來,順利成為淮安當年唯一考入東南大學強化班的學生。

大學裡,面對學霸如雲的各路“神仙”學侶,他的壓力捲土重來。為了學好英語口語,劉清惓開始練習英文Rap。洗衣服時,一邊唱,一邊跟隨節奏搓洗衣服,路過的同學都把他當外星人。看美劇時,他聽完一句就暫停,自己讀一遍,同原聲比較、尋找差別,然後糾正自己的發音,力爭做到每一個發音都聽不出與原聲的差別。

在取得一些科研成果以後,東大碩士畢業的劉清惓,2002年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全額獎學金。

剛到美國留學時,劉清惓又一次感到“壓力山大”。美國同學超強的動手能力,讓他羨慕不已,更有危機感。於是,他開始比學趕超。兩三年後,他科研上的動手能力逐步追上美國同學,也掌握了汽車維修和特技駕駛的一些技巧,利用課餘時間把自己的愛車也改裝了。

“這麼多年,壓力就像是我的影子,一直跟隨。‘拔苗助長’,的確有先發優勢,但絕對是一種風險投資。”回憶自己成長的一路壓力與挫折,劉清惓認為,是父母的“風險管理意識”、自己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樂觀型性格,“幫助我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

“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缺一不可”。

有位哲人說過,“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要走的,必須走完必須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劉清惓的成長經歷,也不例外。

加州大學畢業後,劉清惓面臨選擇:在美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還是選擇美國的大公司,或者進行科技創業?“當時矽谷的光環已經褪色,世界高科技創業熱點從矽谷轉移到了中國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經過清晰考證,2008年金融風暴的前夕,一直從事氣象感測器研發的劉清惓,毫不猶豫地接過南信大拋來的橄欖枝,踏上回國路。與氣象行業的密切對接,專門設立的高階人才聯絡辦公室,200多平方米的實驗用場以及配備研究團隊——南信大的“綠色通道”,讓他如魚得水。目前,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氣象感測器晶片,一些效能達到乃至超過了國外高階產品。

至今仍舊單身的他,在美國讀書時有過一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朋友,她的理想是成為美國一流的經濟學家。“同她在職業、婚姻等人生規劃上不太一致,最終就分手了。”他笑著,對美好回憶的這個結局表示遺憾。

2008年,在中國氣象局陪同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校長李廉水時,劉清惓就承諾:若不能完成氣象感測器的研發任務,就不解決個人問題。如今,每天帶領團隊工作到深夜的他,就連寒暑假也很少給自己放假,他笑言:“真的沒時間。”

“興趣,讓我享受一直在實驗室”。

“在實驗室,在實驗室,在實驗室!”在美國的6年,除去吃飯睡覺,七成時間都在實驗室裡度過。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嚴寒酷暑,整天待在實驗室裡,同一群儀器裝置打交道,在大多數人看來,是萬分枯燥和無味的,而他覺得“很有趣啊,投入到裡面什麼都忘了”。

理想,沒有興趣的支撐,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愛迪生的故事》是劉清惓識字以後認真讀的第一本書,也是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書之一,“從那時起,我就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科學家、發明家。”

從小,劉清惓就對機械電子產生了濃厚興趣。上國中時,別人的零花錢大多用來買零食,而他幾乎都用來買了科技書刊。在高中時,憑藉出色的機械電子設計,劉清惓就獲得過“江蘇省憶利達青少年發明獎”。

也正是興趣,支撐著他在微機電領域一路讀到博士。

在南京資訊工程大學今年的畢業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劉清惓寄語畢業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於培養自己的興趣,用興趣激發工作熱情,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快樂充實。”

“勵志哥”的一席話,點燃了許多年輕學子的夢想火焰。

7月26日,河海大學與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舉行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揭牌儀式,河海大學副校長朱躍龍和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所長蔣兆巨集出席儀式,併為基地揭牌。

朱躍龍副校長在講話中指出,河海大學與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標誌著雙方的合作向有計劃、上規模、促發展、出效益的全方位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未來的合作中,河海大學將充分發揮科技、教育和人才等優勢為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的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技術支援。

蔣兆巨集所長在講話中指出,通過這種培養模式,南京水文自動化所有了更多選拔優秀人才的機會,希望研究生培養基地能夠發揮橋樑和紐帶的作用,為雙方單位的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河海大學與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儀式。

撥通王孝明的電話,電話的那頭傳來呼呼風聲,“我正騎行在路上呢!”他說。

這名男生6月接到雲南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後,決定從山東滕州老家一個人騎行到昆明報到,路程超過3000公里。

“很多人問我怎麼想的啊?其實真沒怎麼想,就是覺得從一個城市騎行至另一個城市不是一件難事,只不過我是重複著連續著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路程遠了點,天氣熱了點而已。但是真正說起來,千里走單騎是次極大的考驗,一路騎來也是不斷克服困難的一路。如果在很多人眼裡叫做瘋狂,那我想借用那句話青春不瘋狂,那青春有個毛線用。”

在7月11日出師不利之後,7月12日,他重新整裝出發,目前,正在前來春城的路上。

出師不利,頭兩天就嚐到了苦頭

“選擇雲南大學主要是因為春城嘛,氣候好,而且雲南的風景美。另外,雲南在建設自由貿易區,學經濟在雲南也有發展機會。”今年4月,王孝明到雲大面試,“在學校周邊、翠湖周圍轉了轉,挺好的。”

6月22日,王孝明收到了雲大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我就一直在想,怎麼去呢?乾脆騎行好了,一路上經過很多省份,增加閱歷,也鍛鍊自己。”

王孝明並非騎友,他說,“以前就是國中上學時騎自行車,現在很多年沒騎了。”

7月11日早上,王孝明出發了。第一天出師不利,“出發了,很是興奮,甚至懷念家鄉的親朋,沒想到沒走多遠,貨架在路上斷了一根支撐軸,無奈返滕。”

“烈日當空的晌午,揹著四五十斤的旅行背囊,騎著山地車,那是別有一番風味,晒得頭暈不說,關鍵是負重太多,累啊。”

7月12日,氣溫26~37度,帶著精簡之後的40公斤行李裝備,王孝明騎著他的捷安特770—D再次向雲南進發。這一天他騎行了145公里,晚上10點左右到達江蘇徐州落腳。

“這一天所有的困難都經歷了。”王孝明說,“我從北往南騎逆風,要爬很多坡,前半段暴晒熱得要死,後半段又下雨。”

邊騎邊玩,沒刻意安排騎行路線

“遇到很多人,或者問路啊,要口水喝啊,他們會熱情地幫助我。”尤其是在路上,經常碰見一些騎行“老鳥”,指點他這個“菜鳥”,比如告訴他最佳路線,帶他去找賓館了……讓他感慨“天下騎友是一家”。

這些年雖然騎行的人越來越多,不過這畢竟是個新鮮玩意兒。王孝明說,一路上還是有不少人對他感興趣,“問我要去哪裡啊、為什麼要騎行去雲南、累不累啊。”“前天晚上,我在湖南潭溪鎮,引來好多人圍觀。”

王孝明並沒有給自己的騎行,安排一個具體的路線,“大體就往那個方向騎唄。”經過感興趣的地方,他可能就繞過去看看,甚至在喜歡的地方小住一兩天。

“路上也會跟當地人聊天,他們說起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我感興趣也會去嘗試,反正就當長見識了。”

歇腳上網,發帖分享交到新朋友

一路上,他看別處的風景,別人也把他當作風景來看。不過,更多時候,他還是一個人在路上。“獨行總伴隨孤獨和無聊,不免多了些旅途中的觀察。比如:聽到後面大車即將追上,一定要緊靠右側騎行,有些無良司機才不在乎貼著你飛馳會濺起泥水、沙石等,當然也不會介意給你個驚嚇的。路邊有時會有鳥叫,如果是鄉間,當然還會有陣陣清香的肥料味,大家都懂的……不過前兩日,確實感覺是種久違的清香,也許是因為勾起了小時候老家裡的回憶。”

王孝明帶了電腦,用手機連線上網,歇腳的時候就上網,回覆下QQ空間好友的留言,發點新訊息,更重要的是,更新百度雲南大學貼吧中的《彩雲之南,我來啦【千里走單騎(山東——雲南)入學報到圖文】》一貼。

“平常很喜歡把生活裡的東西,發上網和朋友分享?”

“這個倒是沒有啦,這次騎行發這些東西主要是為了記錄一下。”

目前這個帖子在雲南大學貼吧的首頁被熱情的網友頂了又頂,甚至有陌生的網友給王孝明留下了電話,“雲大大三,滕州人,關注你!有事可撥打*********聯絡我。”

“朋友們的叮囑都給我莫大的能量,謝謝!路很長,夢更遠,哪抵心中熱血千千萬!”王孝明在帖子中這般感謝眾多網友的打氣支援。

途中意外,幫4只小狗找到新家

到目前為止,途中最大的意外,當屬7月21日他在路上碰到的那4只小狗。“我騎著車經過,在路邊看見4只小狗,剛剛下過雨很冷全部縮在一起,然後我一回頭,看到路上還有一隻被碾死的。”

王孝明決定帶上這4只小狗上路,他拿出隨身攜帶的兩隻布袋,一隻布袋兩隻狗,分別掛在車龍頭的兩邊。他還按照毛色給4只小狗起了名字:小黑、小灰、小白、小雪。

“我看它們餓得很,就把我的麵包、乾糧拿出來給它們吃。”

王孝明帶著4只狗一路走,一路尋找好心人,想為小狗找個家,直到天黑了他投宿時,4只小狗依然跟著他。

不料自此之後4只小狗嬌氣發作,火腿腸和火腿死活就是不吃,“後來我買了4種麵包,它們只吃比較鬆軟的那種。”

22日,王孝明在路上遇到了一對夫妻,對他這個“獨行俠”揣著4只狗很感興趣,“後來他們覺得小狗可愛,就問我賣不賣,我一下子就高興了,說:‘我送你’。”……

王孝明昨晚住在鳳凰古城,他說:“我還沒有打算放棄呢,你們在昆明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