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失孤觀後感大全

《失孤》雖反應了一種社會現象,但通過主人公,更加深刻的向我們詮釋了父母對子女純樸而又偉大的愛,這種愛,讓人心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失孤觀後感大全,歡迎大家閱讀。

失孤觀後感大全

  篇一:《失孤》觀後感

“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覺到自己還活著”,黝黑的面頰上,深深刻著飽經滄桑後所特有的苦澀與堅韌。農民雷澤寬駕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繼續奔走在祖國廣闊而荒涼的土地……

為了尋找自己丟失的兒子,他尋了十五年,走遍千山萬水,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十五年的漫長旅程,早已不敢猜測何時是個盡頭。

片中的父親為尋子,歷經了整整十五年!儘管依舊沒有一點兒線索,可他卻從未要放棄,一路上他幫助很多尋子或尋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誰,來自哪裡,但唯一不會也不敢忘記的,就是繼續這條漫長而又艱苦的尋子之路……我邊看邊想著自己的幸福生活,有書讀,有父母疼愛,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現在的生活。比起他們,我們又是多麼的幸福。電影讓我明白了,珍惜現在。

不過,電影結尾時,似乎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只留下了佛家的緣起緣滅。我想接下來就應該是我們要做的,把堅強,勇敢,慈愛傳播給每一個人,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篇二:《失孤》觀後感

我相信這個電影感動了很多人,當然也感動了我。

這部電影和《親愛的》差不多,都是講尋子,尋家的故事。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覺到自己還活著”,黝黑的面頰上,深深刻著飽經滄桑後所特有的苦澀與堅韌,農民雷澤寬(劉德華飾)駕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奔走在祖國廣闊而荒涼的土地上……為了尋找自己丟失的兒子,他尋了十五年,走遍千山萬水,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十五年的漫長旅程,早已不敢猜測何時是個盡頭。

片中的父親為尋子,歷經十五年……儘管依舊沒有一點兒線索,可他卻從未要放棄,一路上他幫助很多尋子或尋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誰,來自哪裡,但唯一不會也不敢忘記的,就是繼續這條漫長而又艱苦的尋子之路……我邊看邊想著自己的幸福生活,有書讀,有父母疼愛,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現在的生活。

電影結尾時似乎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只留下了佛家的緣起緣滅,我想接下來就應該是我們要做的,把堅強,勇敢,慈愛傳播給每一個人,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篇三:失孤觀後感

當打拐從連年成為熱詞時,良多人材入手下手存眷這一社會問題。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牴觸凸顯的即是當下人們的性情運限。若何是說藝術來自於生產,那末生產就為藝術的創作供應了素材的鮮活。片子利用光影,向人們傳訴這一問題,無非是想喚起人們對於這一問題的存眷。且不管這部片子若何,就以他當初的起程點,也是好意的一種人間間反射。

劉德華以他自始自終的勤勞以及致力,專心的註釋著一個尋子父親的崎嶇潦倒腳色。這是最普通的中國農人正在失落去自身兒子後最真正的豪情表明。光一看劇照,那神似農人的著裝以及臉色,像極了,也渾然天成為了農人最本真的一壁。這是本性嗎?興許是吧,主演劉德華原本就身世於噴鼻香港屯子,永劫間深耕於中國際地,對於沿海的社會也有自身的相識。以是演起來也肯貼切,更由於他已榮升爸爸腳色,更能體味那一份父子之情吧。或者許十年之前,劉德華演起來其實不會如而今這麼好。

導演編劇身世,很好的把控了片子的情節張力以及戲劇牴觸,李屏賓的照相作風很好的吻合了影片的基調。交織若干個重生代演員,總體款式沒有失落活氣。

看好!心願片子錯過了兩014的上映,正在兩015取得一個社會的存眷,並再次叫醒社會對於打拐這一事變的普及存眷!

  篇四:失孤觀後感

影片是由劉德華、井柏然、倪景陽飾演的打拐題材的劇情!劇情中講述的是由一張小孩子的照片。在他最可愛。需要母親的時候卻被拐賣了!影片中的主人公劉德華飾演的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個父親,為了尋找他的孩子,騎著一個摩托車,走遍了所有人流密集的城市。為了尋找他可愛的孩子而做出的努力!看著他穿著的衣服臉上的疤痕風吹過的痕跡。哎可以想象他所做的努力!在路上經歷了太多太多!一場小車禍。讓他認識了被拐青年曾帥。兩人一同走上了尋親的路程!

人!無論多大的年齡,要有人相伴,人生才會是最好的結局!人,生活中也是一樣!正是有了曾帥在尋親路上的相伴,雷澤寬才會一點一點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生活的色彩!雷澤寬在陪伴尋找二是的記憶時。腦海中的——鐵索橋、竹林、媽媽的長辮子。每每曾帥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是這位樸實的農民給了他希望,他們之間相互振作著。很好很好!故事的開頭還有一位母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孩子而做出的種種努力!這種感覺真的是太難受,心裡真的不是滋味啊!每天在那發傳單,頂著烈日,哪怕是下雨也是一樣在那等著親人!當我看到找到親人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跟著顫抖了一下,心裡在想,雖然是影片在講述,可咱們現實的生活中,社會上,是不是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呢?我想肯定是有的!

雷澤寬到最後也沒有找到他的孩子,或許陪伴他到最後的還是那摩托車吧!可憐的老母親啊您怎麼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啊?生命真可貴!是無價!或許,當你知道了你的孩子活在人世間的那一刻的時候。你的精神支撐已放鬆了你的心!

  篇五:失孤觀後感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兩歲的孩子雷達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親雷澤寬(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尋子之路,途中歷盡艱辛,偶然遇到了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夥曾帥,兩人一同踏上尋親之路,僅一次修車經歷讓兩人結識,在瞭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曾帥不僅沒有收取修車費用,更與雷澤寬一起踏上尋親之旅,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

電影《失孤》從頭到尾看完之後,感受頗深,非常催淚的一部電影。特別能體現現在社會熱門話題,人販子拐賣兒*。《失孤》和電影《親愛的》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要都是走親情路線,講述父母對自己孩子那份愛。影片中有很多片段都很感人,蘇琴一週半的女兒周天意被拐賣後天天以淚洗面,精神幾乎蹦貴,最後無法接受現實,選擇跳海自殺。每一個有孩子的父母都能體會到做父母的不宜,正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電影看過之後我眼圈頓時紅了,心裡不是很好受。當我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我也可能會這麼做。最後願天下父母平安、健康。

  篇六:失孤觀後感

週末一家人看了電影《失孤》。總體感覺還行,特別是劉德華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鏡頭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寫寫失孤妻子生活狀況,農村現狀,會更豐滿。

女兒看這場電影受教了,她更瞭解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苦難,她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走出影院,我問女兒,影片寫的是件很悽慘的故事,為什麼一路都是春天,滿眼都鬱鬱蔥蔥?女兒回答不上來,我說,是希望!那個年輕的媽媽,堅持著在馬路上不斷散發著尋子的傳單,在大雨中撐著傘等待,她撐起的是希望啊。但當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卻離去了。還是希望,因為她的希望破滅了。失孤的父親為何不讓失家的男孩見那失孤的母親?因為希望,父親怕男孩擊碎了媽媽的希望,怕她撐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幾天老家,就失望了,準備放棄。那父親說,你只找了幾天,而我已經找了十五年。那男孩驚醒了,最後終於找到了親生父母。影片反覆出現鐵索橋,竹林,母親的長辮子,這些都是希望的載體啊。這說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堅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個悽慘得有些壓抑的故事,但導演還是不斷放飛希望。所以,影片發生在春天,滿眼花開了,樹綠了。春天是希望的季節,導演不希望人們太絕望。失孤父親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如偷偷給錢的交警,免費修車的小夥(後來這小夥找到了家,也印證了佛法的捨得,報應),眾多的志願者。我不認為這是導演粉飾太平,我相信這是真實的現實。

當然,人是脆弱的,向著希望爬行的路很艱辛。失孤父親,也有困惑的時候,他不理解為何丟失的是他的孩子,他也動搖他的堅持是否有意義。失孤父親在問佛,其實問出了所有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認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親和出家師傅的對話,“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

這是個很開放的結尾,對於這段話,每人有不同的解讀,也是因緣。影片最後,父親又上路了。因為他更堅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覺對得起兒子,覺得自己是父親,他覺得他和兒子就剩一張窗戶紙。

佛法講因緣,我講希望。你還小,有些道理你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樣,你始終要堅信:活著就好,活著就有希望。並不斷告訴自己,一步步向著希望奮進。

  篇七:電影《失孤》觀後感

有了去年陳可辛執導的《親愛的》,拐賣孩子這個社會議題在大銀幕上重新被點燃起來。《失孤》同樣如此。這部電影和《親愛的》一樣,都是以主角尋找自己被拐賣的兒子為主線。《親愛的》裡在後半段加入了趙薇扮演的“柺子佬妻子”的視角,把拐賣孩子的社會問題複雜化,在倫理上讓觀眾陷入一種思考的困境:被拐賣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麼拐賣孩子的家庭,說不定也有難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裡,除了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尋子的主線,也有一條副線——井柏然扮演的曾帥。他是被拐賣的孩子,買他的家庭最終說出了真相,而他也開始了自己尋找親生父母的旅程。在這條副線裡,故事為我們揭露了過去拐賣故事裡不常見的一面:被拐賣的孩子如何尋找生父?

電影裡,曾帥對雷澤寬說,你尋找孩子,可以大張旗鼓,到處宣揚;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卻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賣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優越的家庭裡,他樂享其成,不願意再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曾帥理解他的這種做法,因為萬一親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過得幸福,可能這些年來從未想過尋找他;又萬一父母家裡條件很差,要是相認了,過得不如現在的生活好呢?

血濃於水,這是個看上去無須質疑的事實,但當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遭遇到眾多現實問題挑戰時,兒女和父母的“尋找”、“拋棄”、“相認”,都成為了一個不太容易解決的棘手問題。

所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尋子線,在電影裡被淡化。自己的親生骨肉被奪走,十多年來穿越整個中國不停尋找,風餐露宿,受過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實在太多,每年成千上萬被拐賣的孩子,雖然殘酷,但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悲慘故事是在是太常見了”這個現狀;再加上《親愛的》裡,黃渤與張譯的那條尋子線已經足夠悽慘,足夠真實,足夠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裡,沒有對雷澤寬的15年尋子故事進行寫實描述,只是用了幾個重點去點綴出雷澤寬在現實裡遭遇到了種種痛苦折磨:車禍、被毆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漁民圍攻……

雷澤寬在尋子路上捱過打,受過餓,摔過跤,上過當,卻始終沒有放棄,是冥冥中親情的召喚,也是隻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父親的自我救贖,曾帥則曾在找到親生父母后,困惑於養父和姐姐的情義,對生父的生疏,這樣彼此對照,就是影片對現實的思考。從東方人的情感來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血脈深情,骨肉相連。可是當親人離散之後,怎樣面對,是像雷澤寬一樣苦苦尋覓,還是憑其自然,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而對於那些無法從內心深處原諒自己弄丟了孩子的父母來說,也許這沒有盡頭的千山萬水,才是一種靠岸。

  篇八:《失孤》觀後感

《失孤》改編自真實的社會新聞。一個兩歲的孩子雷達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親雷澤寬(劉德華飾)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尋子之路,途中歷盡艱辛,偶然遇到了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夥曾帥(井柏然飾),兩人一同踏上尋親之路,井一次修車經歷讓兩人結識,在瞭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曾帥不僅沒有收取修車費用,更與雷澤寬一起踏上尋親之旅,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

今天通過看《失孤》這部電影,整個人就像在劇情中,一直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以下幾種感悟和大家分享:

1、在雷澤寬的尋子路上,經受了種種心酸和在漁村慘遭農婦的毆打,想象到父親是多麼的想把孩子找到。所以作為我們現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兒女們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體貼他們,愛他們。

2、當井柏然飾演的孤兒幫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親生父母時,我想這就是福往者,福來也的道理吧,只要我們行善,我們就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3、電影結尾時似乎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只留下了佛家的緣起緣滅,我想接下來就應該是我們要做的,堅強,勇敢,慈愛傳播給每一個,做有德行的中國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覺到自己還活著”

片中的父親為尋其子,歷經15年……儘管依舊沒有絲毫線索,可他卻從未一刻想要放棄。他可能會忘了自己是誰,來自哪裡,但不會也不敢忘的,就是繼續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尋子之路。

《失孤》雖反應了一種社會現象,但通過主人公,更加深刻的向我們詮釋了父母對子女純樸而又偉大的愛,這種愛,讓人心疼。

我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健康平安的長大,希望每個家庭能和諧幸福,但無奈的是,我們沒辦法杜較這種現象再度發生,但我們可以竭盡所能去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