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

《新教育》一書雖然只是讀了一遍,但感動於作者朱永新先生的執著和赤誠,這是一本值得老師、校長和教育管理官員一讀的書。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新教育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1)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現在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閱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新教育要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互動閱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閱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我們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語文主題叢書》等,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跳蚤書市,校園時時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閱讀中共同成長。讀著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

新教育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2)

我讀了新教育之後,深深地被裡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並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誇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後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後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3)

本學期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至七章,很有感觸。通過閱讀知道了新教育是“新”“行”“心”“星”“信”的教育。教育是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在每一堂課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鐘,我們都要用心去發現,用心去行動,探索未來的教育。新教育實驗最重要的追求是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走上工作崗位將近二十年了,如今再也沒有剛開始工作時的熱情了,更多的是感到無奈和無力。讀了新教育知道了自己首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發展自身的業務素養。通過自己的改變教育學生,讓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能夠露出發自肺腑的天真爛漫的笑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知識每天都在更新,而我們的教育物件也在不斷的變化著,越來越感覺自己的不足。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我。高爾基說過“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讀書可以增加教師的自身素養與底蘊,我們學校是新教育實驗基地,每天晨誦跟孩子們一起學習校本課程《經典詩文誦讀》瞭解豐富的古代傳統文化,午讀時與學生共讀童書讓我也感覺到了童年的快樂,彌補了自己童年的缺失。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一種行為,而行為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行為,那是盲動。”業餘時間閱讀教育學專著可以用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本學期通過檢視劉玉琴老師的部落格收益頗多,知道了她平時與學生的相處態度,學習了她幽默風趣的課堂風格,讓本來默默無聲的課堂如今也變得氣氛活躍了。陶行知先生說過“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一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峰”理論都來源於實踐,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一堂課下來,孩子學到了什麼,自己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今後將如何去做,只有及時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並想出彌補的措施,在下次實踐過程中進行運用,今後努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爭取更大的提高。與新教育同行,追尋教育夢想,真正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4)

寒假之前,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後,我卻一直把它放在一邊,其間睡覺前也偶爾翻動過兩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學校佈置了任務,於是在開學上班之間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當我讀了前三章後,我的收穫還是非常多的。我瞭解了什麼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種精神;瞭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還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讓我感到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輯第三節《四大改變》中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這一點。文中寫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給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是胡量。這是一個最討厭作文,不寫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師的鼓勵下跑到教育線上網站上開了一個專題貼,一年後這個討厭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書《胡量日記選》;另一個孩子是陸楚雅,父親在她一年級時因公去世,因為失去了父親,孩子很孤僻。老師把她帶到了教育線上網上,於是她開始了每天的閱讀和寫作,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寫了數百篇日記和文章,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孩子。在這裡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實驗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當只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裡所接受的教育,在為將來的人生和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我想,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衝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後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5)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它讓我知道了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詩意,如此浪漫。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思考。

在讀到第七章“理想的教師”時,我連看了兩遍,朱永新教授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條一條的和自己對比,反覆地咀嚼著、思索著,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自豪,為自己的選擇而無怨無悔,同時也感到絲絲不安。我覺得自己與理想的教師還存在很大的距離。記得當時剛踏出大學校門時,也是帶著美麗的教育夢想踏上工作崗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日復一日瑣碎的工作、忙碌的生活中,自己當時的夢想好象已隨著歲月飄逝。理想的教師,我自嘆有愧,但掩卷沉思,收穫頗豐。在此篇中有許多的話緊緊地抓住了我,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有心人。”細想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常常會閃過一些自己認為很精彩的想法,實踐中也常常會發生許多發人深思的事件,閱讀和聽課中也常常會有許多深受啟發的例子,但往往總是想想、看看、聽聽而已。就像朱永新教授說的那樣“激動了一下,興奮了一下,沒有付諸筆端,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結果,“丟失”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今後,還應把撰寫教育隨筆、教學反思、納入每天的工作之中,使自己在學習、思考、實踐和積累中,逐漸成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並將此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你看,常麗華老師,她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去做了,而且在這之前沒有人這麼做過,而她卻去做了,做的腳踏實地。最終成功了,當我聽完報告時,感慨萬千。常老師看上去很樸素,很普通。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做出了一件不平常的事,給我們教育者開了

一個頭。當然這其中肯定包含許多別人不知道的艱辛。試想常老師之前就畏手畏腳的,那麼肯定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最需要的是行動,讓我們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是一個教書匠;而有著一定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朱教授把“營造書香校園”讀書工程列為新教育六大行動的首項行動。他要求在國小六年中,師生共讀100本課外書。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汗顏。雖然我們也整天說閱讀很重要,也讓學生大量閱讀,每一學期都有推薦書目,讓學生買來讀,但總覺得深不下去,有點流於形式。孩子也表現得有點消極,為了考試而讀書,把孩子那點興趣也打磨去了。不過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找到一條適合我們的路。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點體會,總之我們教師應該多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新教育的踐行者,成為新教育的嘗試者,成為新教育的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