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大學聯考作文/列表

大學聯考作文集合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聯考作文集合4篇

大學聯考作文 篇1

大學聯考結束了,難道真的結束了嗎?

到了高三,所有的課程都異常的緊張,不為別的,只為奮鬥一下,能在大學聯考這張所謂的人生轉折點的試卷,拼上一拼,然而,你們都想的太簡單了吧,大學聯考,真的那麼重要嗎?

先來談談最親的人,父母。面臨大學聯考的時候,比你還緊張的,就是父母,他們起早貪黑的噓寒問暖,他們做最美味的早飯不讓你餓著,他們寧肯放棄尊嚴和臉面,去給監考官下跪,卻只為因為你的個別原因而遲到的那一分鐘,大學聯考真的那麼重要嗎?可以讓父母親滿眼的淚珠,卻也打動不了那嚴格的監考官,這樣的大學聯考,意義何在呢?這樣的大學聯考,值得你去奮鬥嗎?

再來談談自己。從高三第一天開始,讓自己進入白熱化,整天就是書不離人,心理素質高的也就罷了,可是那些心理素質偏低的呢,他們哪能扛得住,每天精神萎靡,上課瞌睡,可是還要被任課老師責罵,然而,讀了這麼多書,大學聯考會考到的內容又有多少呢?即使大學聯考考到好的學校,真的就那麼有用嗎?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用人單位。應屆畢業生,都面臨著進廠,進公司,當職員當藍領工人。可是那些用人單位的面試條件,一般都是這樣的,1:年齡20歲到45歲左右,2:有2到3年工作經驗,3:能吃苦耐勞,工作認真。那麼我請問,就這簡單的三條,有提到你是大專生還是大學生,有提及到你是某某某大學的嗎?有問你大學是多麼好多麼好的嗎?這些只是那些面試官才會問的吧,可他們真的就在乎你的學歷資質嗎?即使有,那也是很少很少,他們需要的是工作經驗,是你能不能適應崗位,能不能給他們帶來利益,他們才不管你是哪所大學畢業。

或許這些是我的無稽之談,也或許會有人關注,可是,我想告訴各位,大學聯考,並不重要,網路上有句話,沒有大學聯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可是我想說的是,有了大學聯考也未必拼得過吧。同樣的兩個人,一個是富家子弟,一個是苦讀十年終有所成,他們的待遇,他們的受歡迎度,會是一樣的嗎?顯然不同,那麼,你還會真的那麼在意這所謂的大學聯考嗎?

大學聯考真的結束了嗎?沒有!

大學聯考作文 篇2

拒絕平庸

奮筆疾書,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鐵的事實,大學聯考是我們走出平庸的一個跳板。

  一、五隻粽子

昨天是端午節。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睜著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麼地美好。 伴著淡淡的清香,媽媽為我準備了早餐——五隻粽子。我狼吞虎嚥,吃了四個,實在吃不下了。

“趕緊把最後一個吃完!”媽媽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著飽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後一個吃完!”媽媽邊說邊強迫我,“你不知道,吃五個粽子就意味著五門高中。”

原來因為“粽”與“中”諧音。

可憐的屈原啊,您大概不會想到原本為了紀念您的粽子卻成了我們的文化“吉祥物”吧?請原諒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過大學聯考拒絕我的平庸呢。

  二、一隻鴿子

中午,沒有喧鬧,沒有汽笛,很安靜。

但是,媽媽謀殺了和平!

媽媽買了一隻鴿子,準備給我燉湯喝。媽媽說她聽別人講,大學聯考前吃鴿子有好處。 可憐的鴿子,你是否是那個銜著橄欖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著夕陽的餘暉在廣場上悠閒散步覓食;你是否是那隻“咕咕”起飛向往綠色與和平的鴿子呢?

可憐的“天然之子”鴿子啊,請原諒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還要通過大學聯考拒絕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亂造謠言、糟蹋綠色的人吧。

  三、一棵樹

傍晚時分,金色的夕陽給校園鍍上一層金輝。

看完了考場,我正欲回家,路過一棵樹,但這並不是普通的樹,這裡香火縈繞,這是一棵“神樹”。

媽媽硬是拉著我燒上一炷香。我畢恭畢敬,生怕打擾它的清夢。

親愛的樹啊,你既不是佛祖參悟眾生的菩提,你也與佛道沒有任何關係。我讚美你的綠蔭,讚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長、只是一塊可以紮根的尋常土地,你是否“承載”了太多?

親愛的樹啊,請原諒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過大學聯考來拒絕我的平庸呢。 因為平庸,我們拒絕平庸;但如此“拒絕”,我們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讀]

獲悉本文被判為滿分作文,一驚;靜心玩味本文構思的精巧,二驚;訪談孫儒同學的成文過程,三驚。“三驚”之後,筆者引發瞭如下三點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處

姜:本文擷取三個生活片段,既相對獨立,又一脈相通,堪稱精巧。你的這一靈感是怎麼迸發出來的呢?

孫:這並不是靈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實錄。大學聯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鴿湯”,下午看完考場後拜的是校門口的“神樹”。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說大學聯考作文要貼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題目要貼近今天的生活,我該寫些什麼呢?於是,白天的“情景劇”便一幕幕拉開了,這便有了本文行文構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對生活的定點掃描和駐目凝視,而寫作技巧只是“末”。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捨本逐末。《莊子·列禦寇》中有一個寓言故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用其巧。”我們在心底善良地祈禱:廣大高中生千萬不要遭遇“屠龍之技”的尷尬!

然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囿於“三點一線”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來越“近視”,他們只看得見“書本”這本“小書”,而看不見“生活”這本“大書”;“心”也已越來越“硬化”,他們只感受到“分數”的熱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溫度。殊不知,當我們為分數疲於奔命時,生活已離我們遠去。試問:在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們學得的屠龍之技——寫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氣何在?

而更為觸目驚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學,把對現實生活的燭照視為“空”的,把對寫作技巧的傳授視為“實”的。無論是指導,還是訓練,都以寫作技巧作為骨架來構建其序列。對寫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細,幾近“程式化”,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是“(範)式”;學生也越練越到位,幾近“機械化”,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是“套”。當我們遮蔽了鮮活的、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生活,鑽進了寫作技巧的象牙之塔,這把笑傲江湖的“屠龍刀”不知道還能用來斬殺什麼。

這篇滿分作文留給我們的啟迪是:只有在“現實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氣之文”的高峰。我們的同學應該帶著一顆“柔軟”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這是一條漫長的積澱、涵詠、濡養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的教者要有“放”的膽識,既要“放得下”對寫作技巧急功近利的傳授,又要“放得開”對現實生活玉汝於成的縱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處

姜:本文對三個生活片段的剪輯頗具匠心,但每個片段敘述後的議論更給人“含淚的笑”的震撼,這些議論是怎麼生髮出來的呢?

孫: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劇後,就在想一個問題——是什麼把我們的生活攪得這麼“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大學聯考惹的禍”。眼下,大學聯考已變成一種經濟,甚至是一種文化,世人“言必談大學聯考,行必為大學聯考”,我早已出離憤怒了!於是,在6月7日的考場上,我將“平庸”具象為了“淪為大學聯考奴隸的世人”之行事,將“拒絕”化作了冷觀、鍼砭大學聯考的“我”的思辨。

讀魯迅的《阿Q正傳》,總讓人笑後垂淚,這個“淚”不是“笑”出來的,而是“思”出來的;而時下的諸多小品已蒼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這篇滿分作文,畫的是“大學聯考眾生相”,演的是“大學聯考輕喜劇”,但讓人笑後含淚,原因何在?在於它滲漉著作者的“思”。這個“思”從文化、生態穿透到了人生負載。在“大學聯考薰得世人醉”之時,作者卻透視出了世人“醉態”背後的“悖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靈魂卻在冷峻地“拒絕平庸”,這就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就是“眾人皆庸我獨卓”。

“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葦草,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爾)作文的“魂”在何處?在於“思想”。就基礎教育階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質,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思想的特質;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應該給人一點“咬嚼”,一點“想頭”。

這篇滿分作文給我們的啟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鑄就雄文和華章。寫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隨心動”,隨興驅遣;寫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勢而化,

風起水生。我們的同學應該學會閉目凝思,去透視思辨,去緣事生理,“若將天地常揣摩,妙理終有一日開”。我們的教者更應該做一個“思想”的啟迪者,“思維”的引領者。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指導應該是“思想”的啟用和碰撞,“技巧”的傳授只是寫作指導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處

姜:這篇作文被判為滿分(70分),那你平時做過的作文最高曾被判過多少分的呢? 孫:我記得好像是58分。有時我也很茫然,明明立意、選材、表達都很好,可就是得不到老師判的高分。越寫心裡越沒底,越寫越找不到感覺。

大學聯考作文閱卷能精準,緣於三個得力保障:一是對人員的嚴格篩選。抽調的都是作文領域的專家和高三一線的骨幹教師,可謂“精兵強將”。二是對題意的準確把握。由數位專家歷經數天的解讀,最終形成“評分細則”,先集中輔導,再試批熟習,最後磨合修訂,投入操作。三是對批閱的實時監控。通過電腦程式和專家組,對每一位閱卷老師的批閱質量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提醒、警告和矯正。

毋庸諱言,與大學聯考作文閱卷相比,普通老師平時的作文批閱,很多時候存在著三個心中無數:一是對“題意”的內涵和外延的把握心中無數。無統一解讀,無專人輔導,全憑各人自己做主。二是對評判尺度的把握心中無數。無評分細則,無人、機監控,多隨興賦分。三是對“閃光點”“癥結”的把握心中無數。有些作文“道行”不深的老師,對優秀作文,看不出“閃光點”;對問題作文,看不透“癥結”所在。所以,打出的分數多是四平八穩的“保險分”。

批改作文是語文老師最頭疼的一件事,講評作文是語文老師最怕上的一類課。究其因,是教者自己的作文功底不深,研究的功力不夠,評判的底氣不足。應該說,孫儒同學能在激烈的大學聯考中奪得滿分,並非一日之功。以其已展露出的寫作功底而言,平時的自由寫作最高只被判過58分,到底是作者的“筆力”不夠,還是閱者的“眼力”不夠?很值得人三思。

這篇滿分作文給我們的啟迪是:作文評判的“秤”在教師的“手”中,更在教師的“心”中。我們教者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要苦練內功,練就一雙審視作文的“火眼金睛”,鍛造一把評判作文的“利刃快刀”。有慧心,才有慧眼;有慧眼,才有慧器。要帶著一顆識才之心,去發現學生作文的“閃光點”;要帶著一顆育才之心,去診斷學生作文的“癥結”。從而把教者批閱時的“苦水”化為享受的“美酒”,把學生心中的“茫然”化為落筆時的“底氣”。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被炒得“熱浪騰騰”,引發的思考卻“冷”得讓人心顫。我們期盼著:在園丁的辛勤培育下,根植於生活沃土的這棵作文之樹,能綻放出瑰麗的思想之花,能喜結出豐碩的佳作之果。

大學聯考作文 篇3

多年以前,我在上海圖書館一個書架上的畫冊裡,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月夜》。畫面上方,深色天幕中閃爍著無數的星星,星星又匯聚成許許多多個漩渦,閃閃發光;畫面下方,成片的房屋寧靜、沉默,唯一的樹木向上生長得幾近瘋狂。我覺得,我看到了畫家的夢想。

世界上有比夢想更能打動人的東西嗎?

今年奧斯卡的得獎影片《雨果》講的也是夢想。一個失去親人的小男孩,努力想修好一個壞掉的機械人偶;一個失去一切的電影導演,努力想忘掉電影。全片最具隱喻意義的,大概就是小男孩居住的車站鐘樓,咬合的齒輪每發出巨響,就是一縷時光蹉跎而過。時間是天才的編劇,也是殘忍的編劇。在鐘面的縫隙裡,小男孩看到,瘸腿的警察不敢走近美麗的賣花姑娘,畫畫的胖老頭總被咖啡店老闆娘的小狗欺負,一直在書店借書的女孩是他喜歡的模樣。《雨果》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飽含深情,如美夢一場。

時間總會讓夢醒來,但無法打敗夢想。

30歲的尼克·胡哲大概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演講者之一,他巡迴各地,告訴人們不管遭遇多大的挫折,都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李陽如今來做這種演講,臺下肯定噓聲一片,但尼克是一個“海豹肢症”患者,一出生就沒有雙手和雙腳,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有一條細細的小雞腿”。世界頂級時尚雜誌的總編輯尚·多明尼克·鮑比突發腦中風深度昏迷,當他20天后甦醒過來時,卻發現自己喪失了所有的運動功能,不能吃、不能說話。他與這個世界聯絡的唯一通道,就是那隻模糊的左眼——眨一下是肯定,眨兩下是否定。他用左眼皮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去死。”但是後來,他用眨眼的方法寫出了整整一本書。鮑比的身體遭受深重的禁錮,但精神世界卻自由飛翔。

沒有什麼比夢想更能產生支撐的力量。去年火爆熒屏的中國達人秀,上臺表演的人們不論是真有才還是人來瘋,都在苦苦尋找自己的價值,這份堅持值得尊重。在電影《雨果》的最後,小男孩修好了機械人偶,幫電影導演找回了自我,他自己也找到了新的家人。

就像櫻桃小丸子說的,只要活著,就會有好事發生。

大學聯考作文 篇4

“圓以融,中庸之精義也。”

對於歷史,老祖宗要求“蓋棺論定”,但有些時候,往往是某人的棺材也蓋好了,評價也寫進了史書,卻仍然不免會“詐屍”,讓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北宋的“拗相公”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大罵孟嘗君只是“雞鳴狗盜”之首,並非“好士”之人。這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些曾盛讚孟嘗君的政客也瞠目結舌。100年後的今天,我們談起了王安石這一番石破天驚的言論依然心懷敬意,他對於歷史的“萬世之至論”作了重新的拷問,衝破了千百年來圍住世人的樊籬。且不說他後來的變法是如何風雷激盪,單是一篇文章便可朗照北宋的萬里荒原。

自古以來,聖人們便將中庸之道奉為安身立命的底線,中庸之精義,便是一個存在於世人心中的圓,穩定,規範,面積大,所以周旋的餘地也大。一切稜角都被磨得乾乾淨淨,不能有一點出格。“士無求用於世,但求無愧於世”,“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些眾多的隱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構建了中國封建社會萬馬齊喑的冷清畫面。

而所有的叛逆者一律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世界需要秩序,正如歷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康有為、戊戌六君子。挑戰權威與中庸的下場,是被貶到荒野之地,眼睜睜地看著親手製定的新法被一一廢止,或者更為慘烈,為著一生的夢想血染大地。

誰是英雄?

四季輪迴,春秋變幻,那些宗廟祠堂裡文臣武將的石像,失卻了當年文質彬彬或威嚴勇猛;在改朝換代的時光中一臉漠然。歷史風化了他們顏容,卻將那些“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的影像雕刻得愈發清新。我們讚頌著他們“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精神自由,稱許他們熱頸抗暴政的鐵血人格,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葬身何處,捧著鮮花卻不知道如何弔唁,但這些英雄的名字,已鐫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上,時間會記得他們,他們與時光同在。這些人構成了人類前進的先驅。

我想,我們的生命需要開發出一種敢於創新的精神。一個四平八穩的圓圈固然規整而有序,但那不規則的多邊形如同黑夜中閃爍的光芒,他們的輝煌足以將我們暗淡的人生照亮。人的生命在於創造,在於努力地生存。新的創造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整個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保障。因循守舊,使中華民族在160年前的中西文化碰撞中無法擺脫多災多難的宿命,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平衡這歷史不公殫精竭慮,他們試圖衝破舊制度的樊籬,創造一個大同的世界,面對這一幕幕創新的歷史和這些與時俱進的人們,我們將如何告慰?

總是萬水千山,總是收不回的目光,蘇格拉底有云:“人不可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雖然生命無法複製,我們絕對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讓生命更加豐富,更加美麗。靜觀世界求一是,誠對蒼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對這樣一個創新的時代,我們有什麼理由躲躲閃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