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大綱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1

我讀了新教育之後,深深地被裡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

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

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並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誇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後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後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2

有一種閱讀叫含英咀華,有一種愛叫厚德載物,有一種教育叫堅持便會有奇蹟。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便是一本需要一讀再讀,反覆推敲與琢磨,不斷咀嚼與深悟,堅持實踐、提煉與創新的書;新教育的愛是博大的,它愛的物件是“一切的人,人的一切”,不僅僅包括了學生,而且也包含著教師與家長;新教育的行動力之強,堅持力之大,見證了每一個奇蹟的發生、發展與壯大。

當拿到《新教育》這本書後,那一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宗旨,讓我有幾分懷疑,有幾分牴觸,打心底裡覺得這該不會又是一本高談闊論,遠離教育本源的書,僅僅是理想化的海市蜃樓而已,只會是夢幻般的空中樓閣罷了,可望不可及。

然而當真正靜下心來讀的時候,卻發現它不僅僅站位高了一層,而且與之前的很多教育理念相比更接地氣,更有教育第一線草根教師路過的痕跡,於是它很自然地成了我的枕邊書,睡前早起都會翻上幾頁,看上幾眼,一遍讀完,再翻一遍,從沒有一本書讓我如此愛不釋手,怎麼都停不下來。

新教育的諸多思想給人以啟迪,新教育的大量例項給人以希望,新教育的具體策略與方法給人以方向。

新教育的理念重新點燃了我對教育的希望,新教育的內涵讓我對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更深了一層,新教育的“十大行動”讓我們看到了當下教育繼續前行的曙光,新教育的“每月一事”螺旋上升習慣培養給我們的實踐操作指明瞭方向。

新教育將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作為打造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開始,正如書中所說:“沒有教師的發展,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幸福,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才是教育發展的根源所在。

“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閱讀史”,要想讓學生做一個“好讀書,讀好書”的人,教師就要有“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閱讀境界。

新教育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

新教育提出了閱讀的方法是:知性閱讀,也就是咀嚼性質的研讀,通過對書籍的聆聽、梳理、批判、選擇,在反覆對話中,將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從而豐盈、優化、重建已有知識結構。這也是作為教師該有的閱讀意識,通過知性閱讀,多角度全方位豐盈頭腦,在實踐中歷練自己,通過專業寫作的不斷反思提升自己,在專業發展共同體中交流、探討,與“尺碼相同”的人相聚,用閱讀和寫作擦亮自己,在幸福的大道上不忘初心,堅持如一。

相信在新教育理論的指引下,在“十大行動”的踐行中,藉著“海拔五千——教師讀書會”的光亮,以“在農曆的天空下”等教育奇蹟為榜樣,在“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自律中,與孩子們一起在行動中收穫一種幸福,在堅持中堅定一份信念。

“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讓我們在共同的前行裡行動起來,在收穫的幸福中恰逢一份奇蹟,在堅持的路上遇見最好的自己,願你、願我、願我們能帶著孩子們一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沐浴幸福,徜徉希望。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3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感覺受益匪淺,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文中精彩的思想,磁石一般緊緊地吸引著我,看得我內心激情澎湃,彷彿走進了實驗基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這本書就是一個嚮導,帶著迷茫的我走向了光明。它讓我知道了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詩意,如此浪漫。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思考。

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並將此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

《新教育》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學校管理最最靈魂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則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快樂,那就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我都不快樂,我會讓你快樂嗎?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何談教育幸福?何談學生的快樂呢?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習慣,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再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了,孩子何嘗不快樂呢!

為師者,不斷提升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教學,用“心”總結!讓我們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4

《新教育》的第二章寫的是“新教育的學理基礎”。其中有一個是和諧論。書中說:為什麼新課程提出要在知識和技能基礎上重視過程和方法?其潛臺詞是:教科書對孩子有用,但管不了孩子一生,因此你教材編得再好,也不能解決學生所有的問題;考試是一種選拔,但更多的是知識和技能的選拔,因此考試考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在往後的工作和人生中胸懷大志、實現自我。客觀地說,把讓學生考取一所好大學作為我們基礎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是符合當前教育消費者,也就是人民群眾意願的;但作為終極目標、唯一目標,則是實用主義、急功近利的表現,那樣會使我們的學生走出校門後“剩下的東西”不多,那樣會使我們的國家民族,當讓也包括我們的城市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喪失“核心競爭力”。

每當讀到這樣的文字,我就感覺道理很深刻,意義很深遠,可是我也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有意義的做法不是教育主流?在學校影響孩子的人是站在講臺前的那個人,從理念到行為影響教師教學傾向的人又是誰呢?

還有新教育在六大行動中提出“培養卓越口才”。因為口才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與人溝通與人交流,所以口才是很重要的本領。清晰記得在北京培訓學習時,北京師範大學趙稀斌博士講座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整整三個小時,他就站在講臺上或走入座位邊道,嘴裡話語自動向外流淌,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歡呼雀躍,但是我們聽得句句入耳,字字上心。似乎再聽三個小時也不會厭倦!為什麼?除了講課內容案例豐富外,更重要就是他本人有口若懸河的魅力。而這口才非三月、三年之功力。趙老師從小就喜歡讀書,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從未停止過,這個積累的過程一定是漫長的,所以才有現在厚集薄發。

讀《薛瑞萍教育教學問答》是在學習一些教學技能,讀《新教育》,我覺得是在提高自己的一種意識,二者均讓自己受益。而且在腦海裡萌生一種要去教育線上看看的念頭,也許“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5

假期裡,翻開《新教育》,一目十行,瀏覽一番。就在我即將合上書時,朱永新的成長史把我吸引住了我。他的不懈的進取精神,他對教育的痴迷,深深地打動了我。於是,又一次充滿敬意地捧起書,認真地讀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

細細讀來,真正感悟到新教育所提倡的正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以下是自己體會特別深刻的幾個方面。

營造書香校園,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

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每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和神奇。

是啊,古人就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因為詩書喚醒了這種蘊藏著的美好和神奇,從而使得“氣自華”吧?也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智力啟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他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可見,營造書香校園,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是多麼重要。

專業閱讀,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朱永新認為,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沒有教師對於閱讀的熱愛,就很難點亮學生閱讀的熱情。教師讀書不僅的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突與交流。而教師的專業閱讀會讓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有教育的智慧,從而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另外,在閱讀方法上,新教育實驗主張知性閱讀,這是一種帶有咀嚼性質的研讀,可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到閱讀者的結構中去。也只有如此,才能吸納書籍中的“營養”,甚至使知識結構優化或重建。

專業寫作,在反思中成長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只有善於反省,才能提高自己。德國詩人海涅說過:“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們的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這些碎片可能就是未經省察的經驗。而通過專業寫作,就能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並加以理解,形成我們的教育經驗。

行動就有收穫

新教育的行動論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新教育實驗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

新年伊始,我們總會有美好的憧憬;新學期開始,常會有得意的計劃。但是,人之惰性阻礙著我們難以行動起來。因此,那些“美好”和“得意”更多的只能成為“憧憬”。

只有行動起來,才可能超越自我。新教育有了理念和觀點,有了方法和步驟,有了美好願景,需要的就是行動;若要奇蹟出現,只有堅持!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6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並樂於堅持下去。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身為教師只看一兩遍教材,如何教育學生“書讀百遍”呢?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在備課時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學內容,就認為學生也熟悉了。學生從課堂學習中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應是學習的方法。如果教師在每次備課時時能做到多讀幾遍,多深入思考,指導學生如何來讀書,如何思考,學生會收穫更多。

讀完此書後讓我感覺到擁有一名好教師的思想,能指導我們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完善。但思想、主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拿來”之後也要善於與時俱進,並且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思考。你想關於教學研究,怎麼去選擇一個課題?怎麼去定位,我覺得對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時間再去讀幾本關於類似的書來提升一下自己。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7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它讓我知道了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詩意,如此浪漫。《新教育》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思考。

一、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建立和-諧社會是眼下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建立和-諧社會,教育應發揮怎樣的功能?教育是要關注學生的生存,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一切,教育同樣也要關注我們教師自己的生存,也要關注我們教師的發展,教育還要關注學生家長,實際上,一句話,教育只有關注到社會所有人員的發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這樣才是和-諧社會的教育。

二、最欣賞的兩句話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並將此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對於新教育,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三、最新奇的事是“開辦成功保險公司”。

朱教授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做法,他美其名曰“成功保險公司”。他說,只要參加他這個公司,他包你成功。要求每一位教師每天寫一篇千字文,十年後拿3650文章去找他,如果那時你還不成功,就以一賠百。

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有過許多的理想,但一路過來,大多隨著時間而流去,要說成功的可真是很少很少。然而朱教授這個保險公司內含了一個前提條件,“持之以恆,十年不止”。朱教授倡導教師要每天寫一篇教育敘事,他說每天堅持寫,堅持寫十年,你就能擁有玫瑰的芳香,你就能奪取勝利的桂冠,你就能創造生命的奇蹟!

四、最有意義的課程:兒童階梯閱讀課程

晨誦、午讀、暮醒,將教育迴歸到一個樸素的整體,它既是對學科課程的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科設定上一些漏洞的補充。新教育是重視儀式的,儀式不同於形式,暮鼓晨鐘,晨誦暮省,能夠給孩子們心靈的震撼,從每一次晨誦中領略詩歌之美,音樂之魂。

在這個課程中,教師和孩子一起編織著幸福的教育故事,從中我能體會到教育的快樂。在每一次生日誦詩時,我想帶給孩子的會是一生的難忘,心靈的震撼。所以我會為每一個孩子精選最適合他們的生日詩,雖然很費時間,但我覺得是辛苦並快樂著。

五、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校園

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是一個教書匠;而有著一定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多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新教育的踐行者,成為新教育的嘗試者,成為新教育的享受者……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8

很久沒有乘公交車了,今天,摩托車壞了,我又爬上了久違的5路(中醫院——農工商)。由於早上起來的早,睡意還沒有散去,於是,一路打起瞌睡起來。

“奶奶,坐這兒!”一陣稚嫩的聲音讓我清醒了過來。汽車已經開到了獅山路口。上來了一老一少,小的八九歲,扎一條馬尾,雖然瘦瘦的,但兩隻眼睛亮亮的。老的五十來歲,揹著書包,粉紅的書包被有點駝的背揹著,顯得有點扎眼。

透過車窗的陽光格外的燦爛,小女孩自顧自地玩起了手影遊戲,一會兒是展翅高飛的小鳥,一會兒是晃動腦袋的小狗,笑臉和陽光一樣燦爛。手臂上彆著三條槓,白襯衫格子裙,一看就知道,那是我們海師附小的。奶奶一直揹著書包,坐在旁邊的凳子上看著孩子樂呵呵的,也是一臉的燦爛。

汽車到站了,奶奶依舊揹著書包,小女孩牽著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小辮兒一搖一晃,地上的那個影子也快樂地一搖一晃。“小姑娘,你幾年級了?”看到自己學校的孩子,總有幾分親切感。“二年級。”“哦,奶奶每天送的呀!”“是啊,路遠,又不放心一個人走。”奶奶接過話說。奶奶依舊揹著書包,一直牽著孩子的手,送到了不能再送的地方。

路途遠,奶奶跟著車送孩子,也許讓人無話可說,因為現在的路上,汽車摩托車實在太多,交通安全的確很重要,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有個人接送,也許還能說得過去。但是每到星期二導護時,我留心了一下,三年級,四年級,甚至五、六年級的學生,由爺爺、奶奶背書包的大有人在,說實話,我很想跟那些爺爺、奶奶說:讓孩子自己背書包吧!

讓孩子從國小會承擔,小時候能承擔自己書包的重量,長大後,才能肩挑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他們不應該是溫室裡的花朵,而應該是陽光下展翅的小鷹。讓孩子在成長中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東西,那是一種鍛鍊,大人又怎能替代這種鍛鍊?

背起書包,在陽光下快樂奔跑,這才是屬於我們孩子的風景。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9

寒假裡我在家認真研讀了朱永新寫的《新教育》一書。讀後,感覺頗深。他的新思想、理念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裡。作為基層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有必要好好學一學,因為它將引領教育前進的方向,是我們心中的一面鮮豔的旗幟。

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初始階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也出理論。事實上,他一刻也沒有放鬆過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構建。現在,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已經形成。這些理論不但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而且呈現出思辨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其主要內容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讓學校“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理想舞臺,成為學生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為新教育共同體的‘精神家園’和共同成長的‘理想村落’”;“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雙語口才訓練,建設數碼社群,構築理想課堂”;七字內涵,即“成長,並且快樂著”;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把童年還給孩子,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態度決定一切,說你行你就行,體罰近乎無能,讀書改變人生,課堂屬於學生,性格主宰命運,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創造輝煌,愛心產生奇蹟”;“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以及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對於這些新教育理念、觀點,新教育的精神內涵就是我們要執著堅守新教育理想主義,將新教育堅持到底,把新教育帶進課堂,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親身體驗,培養自己的田野意識。其次,新教育倡議我們要有合作的態度,依靠團隊來共同追求新目標,紮根于田野,做一番公益事業,成就我們的教育。

讀完這本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新教育應該是“幸福的教育”。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首先是一個變革的夢想,一種成長的激情。提倡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迴歸樸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實驗所倡導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體現。新教育實驗最重要的追求在於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所以,要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教師要成長,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同時,也要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鼓勵學生多閱讀、多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再次,要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新教育的六大行動,就是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雙語口才訓練、建設數碼社群和構築理想課堂,可以成為學校發展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最後,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教育科研要關注鮮活的教育生命,既要關注教室裡發生的事情,也要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它倡導的是一種行動科研。總之,新教育改變就是讓新教育實驗學生、老師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的理想課堂應該是高效與個性的課堂,體現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是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的結合。理想的課堂體現在六個方面:參與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親和度(師生之間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自由度(課堂充滿著自由輕鬆的氛圍);整合度;練習度;延展度。今後在本學科的教學中,我們應該以此為導向,多練少講,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口、動手,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給學生適度自由、時間,暢談自己的想法,愉悅教學,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學習的價值,才能進行高效率的學習。

“新教育”應該是“信的教育”。相信學生的內心是善良的,相信學生可以做好他們自己的事情,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進步都充滿信心!如果,你在校園裡聽到有學生在叫我們老師的名字,我們首先應該相信孩子們是願們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而不應該訓斥和打罵他們,因為他們絕無惡意;課堂上,相信孩子們的能力,只要他們認真,他們絕對可以自己學好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所以我們要放開手腳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相互交流,而老師只需要適時的點撥;班級管理中,讓孩子們自己做班級的主人,小到班級美化,大到班級制度的制定,班級民主生活,都讓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樹立公民的意識!

新教育是行動的教育。在新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敢於付諸實際行動,親力親為,大膽的嘗試新的教育理念,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採用新的教學手段,新的教學模式,最新的案例,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加高效。同時,我們還要讓學生行動起來,每天有“晨讀,午誦,暮省”的習慣,在每天的常規的學習活動中不斷進步。讓學生走向生活,積極開展道德與法制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科應用能力和學習興趣。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新教育。作為教師,不僅應該具有教育理想,還應該把理想的種子播在學生的心中。只要敢於行動,就會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新教育讀後感範文10

寒假之前,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後,我卻一直把它放在一邊,其間睡覺前也偶爾翻動過兩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學校佈置了任務,要完成一篇讀後感,於是在開學上班之間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當我讀了前三章後,我的收穫還是非常多的。我瞭解了什麼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種精神;瞭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還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讓我感到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輯第三節《四大改變》中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這一點。文中寫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給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是胡量。這是一個最討厭作文,不寫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師的鼓勵下跑到教育線上網站上開了一個專題貼,一年後這個討厭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書《胡量日記選》;另一個孩子是陸楚雅,父親在她一年級時因公去世,因為失去了父親,孩子很孤僻。老師把她帶到了教育線上網上,於是她開始了每天的閱讀和寫作,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寫了數百篇日記和文章,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孩子。在這裡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實驗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當只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裡所接受的教育,在為將來的人生和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我想,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衝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後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