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精華】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合集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合集9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手影的想像、添畫,塑造出各種小動物的形象。

2、對手影添畫活動感興趣。

3、樂意幫助同伴,共同戰勝困難。

活動準備

1、將大樹、小草等佈景佈置在幕布的背面,用投影儀從幕後打出影子。

2、手影飾小蝸牛,大灰狼、小兔。

3、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交待內容,引起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看影子戲,聽故事,請小朋友仔細看,認真聽。

2、放錄音:

一天,有一隻小蝸牛到河邊去河水,一隻狼走過來對他說:

“這河裡的水是我的,你為什麼要喝我的水?”小蝸牛說;“這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怎麼是你的呢?”

狼說:“我說是我的就是我的,你喝了我的水,晚上我要來吃掉你!”說完,狼就走了。

小蝸牛回到家裡,想起狼說晚上要來吃他,就哭了起來,一隻小兔走來,看見小蝸牛在哭,就問:

“小蝸牛,你為什麼哭啊?”“狼說晚上要來吃我。”小兔說“不要緊,晚上我你。”

二、引導幼兒想像

1、提問:我們看到的影子戲和平時看到的兒童片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說出是用手影表演出來的。

2、教師:小蝸牛為什麼要哭?誰願意幫助他?怎麼幫助他?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用手影變出 ╳╳小蝸牛

三、幼兒操作

將自己手影變出的樣子印畫在紙上,並添畫出小動物的形象。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出不同的小動物小蝸牛,重點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四、。

用實物投影儀將幼兒想像出的小動物投射到幕布上,

請設計的幼兒將自己的故事講述給同伴聽。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隨著春天的來臨,花成了幼兒關注的焦點,大家談論著字跡喜歡的花,瞭解著花的特殊作用與有趣的寓意,我帶著孩子們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花,觀察花的特徵,認識花蕊與花瓣,花枝和花葉。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個性化的表達對花的情感,提升對生活中美的追求與嚮往,我設計了這節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術教學活動。

活動中我利用音樂引起幼兒興趣,用PPT認識各種花,最後利用一張摺紙的示意圖讓幼兒觀察學習,學會折向日葵的方法,最後利用大幅的卷畫呈現幼兒的作品,再讓幼兒通過合作進行添畫。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折、剪、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製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2、通過觀察討論等方法,學會觀察示意圖,嘗試用這一方法創作。

3、體驗合作與創造的樂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摺紙示意圖。

2、大幅卷畫背景。

3、人手一份操作紙,彩筆,膠水。

活動過程:

一、觀看春景圖,瞭解春天的特徵

1.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大地萬物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請你來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這麼美的季節是什麼季節?

2.那你最喜歡春天裡的什麼?

二、觀看PPT,瞭解花的特徵

1.春天裡有很多小朋友喜歡的景色,而我卻最喜歡那爭奇鬥豔,芬芳撲鼻的小花,他們姿態萬千,五彩繽紛,好像在對我們說:"我們漂亮嗎?我們美嗎?"

2.那你覺的他們漂亮嗎?美在哪?

3.教師:春天的花可真美,一朵朵五顏六色,奼紫嫣紅,你看,連小熊的花園裡,也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向日葵,引得蝴蝶蜜蜂來做客。

三、出示示意圖,學習摺疊的方法。

1.出示範圖小熊花園裡的花是什麼花?怎麼做起來的?

2.出示示意圖,學習折法小熊把折花的祕密藏在這紙筒裡,我們一看,跟著小熊學一學。

(1)圖一告訴我們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2)做好圖一,圖二又是什麼意思?

(3)圖三上出現了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4)圖四的角落上有虛線是什麼意思?

(5)圖五中有把小剪刀,需要小朋友剪,你覺得應該剪在那裡?誰來試一試?

(6)最後誰來試一試把他變成一朵向日葵?

3.新增花蕊和背景小熊的花園可大了,我們把漂亮的向日葵送到花園裡去吧?你覺得花園裡的向日葵還應該新增什麼?花園裡除了漂亮的花,還會有什麼?

四、幼兒操作,添畫春天的背景過渡:是呀,花園裡應該有千姿百態的花朵,還會引來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還有假山,籬笆和流水,這才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可這裡的花園只有小草,大樹,空蕩蕩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動手來創造出一個更美的花園。

1.幼兒觀察示意圖,摺疊向日葵,並進行背景的添畫。

2.教師巡迴指導。

五、作品,展示春天的花園

1.你覺得現在的花園是什麼樣的?你能用一個成語來說說嘛?

2.音樂遊戲《蝴蝶找花》

現在的花園可真美,每朵花都是那麼漂亮?你聽,連蝴蝶都飛到花叢中尋找最漂亮的那朵花了,我們也一起來找找吧?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習慣,以及記憶形象的能力。

2、引導幼兒瞭解不同汽車的不同功能和它們基本構造 。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鼓勵幼兒設計各種造型及功用的汽車。

4、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5、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2、設計各種造型及功用的汽車。

活動準備

音樂 、 課件

活動過程

1、創設活動場景,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車:開車玩遊戲,(配音樂)遊戲場地的不佈局也讓我費盡心思,就是能起到讓孩子真正玩起來的作用。

(1)並請個別幼兒說說:你們玩的是什麼車?有什麼用?由那些部分組成?

(2)你還見過大馬路上還有哪些汽車?它們有什麼用?(請小朋友相互講講,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

2、看課件,拓展孩子的思維。

(1)請幼兒說說跟我們平時的汽車有什麼不一樣?

(2)它們有些什麼功用呢?

3、 談話活動——想象中的汽車

(1)小羊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嗎?小羊種了一片桃園,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這些桃子賣掉,可是自己又不會爬樹,桃子沒法摘下來,怎麼辦呢?我們給小羊造輛汽車來幫助它,但是造輛什麼樣的汽車來幫助它呢?(幼兒相互討論後回答)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不方便呢?我們需要造一輛什麼樣的車,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4、幼兒作畫:

(1)你準備設計一輛什麼樣的車?(點指導幼兒圍繞“想象中的汽車”這一主題進行交談。)

(2)我們設計的汽車造型要特別,還要給人們帶來方便。(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3)幼兒設計新型汽車。(教師引導幼兒畫出造型新穎,功能獨特的汽車)

5、作品評析:

(1) 請幼兒一起動手佈置一個汽車博覽會,幼兒做講解員,講解自己的作品。

(2)請已經設計好汽車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汽車相互介紹一下,也可以介紹給旁邊的老師聽。

6、放音樂《開車歌》,幼兒作開車動作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教學。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設計流暢,目標設立準確,活動從匯入、過程、到結束,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重點突破,難點解決。教師情緒飽滿,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切、,師幼互動效果好,在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緒、語氣、動作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積極愉快的參與美術活動。通過本次活動教學,有以下思考:

1、美術課前的準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2、要注重美術課堂教學的創新

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孩子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

小百科:1885年是汽車發明取得決定性突破的一年。當時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廠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車。他在1885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製成了汽油發動機,裝在汽車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獲得成功。這一年,英國的巴特勒也發明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此外,義大利的貝爾納也發明了汽車,俄國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兩人發明了裝有內燃機的汽車。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畫簡單的魚,表現出魚的基本特徵(魚鱗、魚頭、魚鰭、魚尾)。

2、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所喜愛的魚。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魚的構成、形狀和色彩

難點:能夠畫出各種形狀的魚,裝飾並塗上顏色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與學生互動

一、匯入新課

講故事匯入課題,我們要幫助老爺爺——捕魚(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你們知道魚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魚頭,魚身,魚鰭,尾巴)

2、你們見過哪些形狀的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同樣形狀的白紙,並添貼尾 (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四邊形)

3、用學過的線條來裝飾魚,在白紙上添畫(直線,斜線,波浪線,折線,螺旋線)

4、你見過什麼顏色的魚。

白紙翻面,展示已經畫好的魚(紅色,黃色,藍色,彩色,五顏六色)

三、學生作業

看,老師拿來了老爺爺的網,現在請每位同學畫一條你最喜歡的魚,當成是你幫老爺爺捕到的,看誰動作最快

1、先畫鉛筆稿

2、裝飾鉤線

3、塗色

四、展示作業

1、今天捕到的魚可真多,我們來唱首歌慶祝一下吧

集體唱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捉魚》

2、作業評比

形狀,色彩

教學反思:

捕魚這一堂課,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掛圖、歌曲等,激發了學生對魚的瞭解和表現興趣。

本課教學重點明確,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一些互動,為課堂創作營造了輕鬆活潑的氛圍,又為捕魚奠定了基礎。

我採用小故事帶問題的方法引入新課,讓學生一下就集中了注意力,匯出課題。

講授新課是這堂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沒有直接用粉筆板書,而是準備好畫好的魚身魚尾,學生一邊回答魚形我一邊往黑板上貼相對應的形狀魚的背面,接著讓學生用學過的線條來裝飾魚,起到了複習的作用,在學生說出魚顏色的同時,我將魚黑板上的白紙翻面,當有顏色的魚展現在大家面前時,學生髮出了整齊的驚歎聲和掌聲。

作業展示,為了首尾呼應,我讓學生把畫好的魚作業手撕和剪下來貼在魚網上,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我本著面向全體幼兒,與學生為主的宗旨,在教學環節上都是圍繞目的進行的,比較圓滿的完成了這堂美工課的教學任務。

本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上公開課時還會比較緊張,臨場應變能力尚不足夠。如果在學生作畫時加點音樂就更加錦上添花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有更大進步。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表演各種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變化的美與趣。

2.嘗試大膽表現、繪畫出各種運動造型。

3.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記號筆若干,繪畫紙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入場:

跟隨旋律做一些肢體動作。

2.賞析影子表演:

(1) 觀看影子運動造型。

下面要請小朋友看一場有關運動的表演,說說看見了什麼運動專案?

(2) 出示影子造型。

鼓勵幼兒表演各種各樣的運動造型。

3.創作影子運動造型畫:

師:怎麼把影子畫在紙上,變成有趣的影子畫呢?

(1) 欣賞範例,說說影子畫需要什麼材料?應該注意什麼?

(2) 看教師示範畫影子畫。

(3) 請把你最喜歡的造型畫成影子畫。

4. 幼兒作畫。

5. 欣賞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美工區投放各種動物卡片,讓幼兒繪畫動物的影子。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 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並能通過繪畫表現出來,製作成連環畫。

3、與同伴協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量7倍於幼兒人數。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水彩筆、連環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

1、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麼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後來又碰到了誰?最後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討論:怎樣製作連環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麼是連環畫嗎?(連環畫就是由一張張連續的畫面,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畫。)

2、怎樣來做連環畫呢?

①.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有幾個情節就畫幾張紙。

②.把畫好的故事內容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並寫上頁碼。

③.裝飾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畫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故事。

④.裝訂。

三、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麼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麼畫?(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時怎麼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

四、播放故事,幼兒繪畫,製作連環畫,老師巡迴指導,給予及時的幫助。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情節的發展表現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五、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

教學反思:

在上好一節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薰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裡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絡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範,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籤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生要求,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刷畫,樂意對畫面進行想象;

2、體驗刷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前期活動—磕瓜子

2、刷盤、板刷每人一份;水粉顏料、白瓜子殼大量;

3、“瓜子媽媽”道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熟悉作畫工具

1、認識作畫工具

2、探索作畫工具

二、情境講述引題並展示刷畫過程

1、(出示瓜子媽媽)瓜子媽媽要去旅行,家裡的瓜子寶寶沒人照顧……

2、示範刷畫:

(1)灑落瓜子殼

(2)刷畫:給瓜子殼寶寶做一件彩色的衣服

(3)引導欣賞老師的作品

三、幼兒操作

鼓勵大膽嘗試操作

四、講評

引導、鼓勵幼兒介紹、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常見的顏色,說出它們的名稱。

2、嘗試在“娃娃家”中運用繪畫材料進行遊戲,豐富遊戲內容。

3、積極的參與烤麵包,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在黃、綠、藍、玫紅、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裡,每個小罐內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紙剪成兩片連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紙盒做成的“麵包烤箱”若干

4、各色彩紙若干,淡黃色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辨顏色名稱

聯絡自己生活經驗,想象各種常見的果醬顏色,如黃色為色拉醬、綠色為獼猴桃醬、白色為奶油、藍色為藍莓醬、玫紅色為山楂醬、大紅色為草莓醬、橙色為橘子醬等

二、操作過程

1、將兩片“麵包”開啟,“麵包”上塗抹果醬:任選一、兩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麵包上塗抹,,再加上少許白色後,把兩片面包合攏。

2、烤“麵包”:用黃色油畫棒在“麵包”外面隨意塗色,邊塗邊說“烤麵包,烤麵包,麵包烤得香噴噴”

3、夾“麵包”:將“麵包”開啟會發現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後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麵包”內。

三、我做爸爸,我做媽媽,抱抱娃娃一起吃“麵包”

教學反思:

週三進行了第一次活動,由於人數較少,時間持續了15分鐘左右,雖然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興趣也很濃厚,但我還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開始部分我還是太著急,急於過渡到下一部分講解環節,因此,幼兒沒有充分地圍繞各種顏色的果醬討論,每一種顏色的果醬也只講了一種水果醬的名稱,其實,完全可以放輕鬆一些,讓孩子多講一些果醬的名稱,擴散思維做得還不夠;問題與迴應的方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如:“是嗎?紅顏色果醬是不是隻有蘋果醬呢?”“綠色的果醬除了西瓜皮醬,還會是什麼醬呢?”“白色的是什麼醬呀?”……

其次在講解示範的環節中,我的思路還有些混亂,沒有將“塗抹果醬”的過程講清楚,結果造成幼兒操作時使用不當,“漿糊”要麼太多漏出來,要麼太少擠在角落裡;其實可以通過形象的兒歌進行講解:“舀上一點點,倒在麵包上,輕輕抹一抹,果醬到處有,合上小麵包,輕輕按一按,開啟瞧一瞧,哇!顏色真好看。”

在示範講解時出現一個亮點,可以在後一次活動中加以借鑑,就是孩子生成的語言——“果醬不能塗很多,否則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這樣就形象生動的解決了塗抹漿糊“量”上的指導問題。

用餐巾紙盒做成的“麵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還可以貼上一些“按鈕”“開關”等,更具真實性,可以讓孩子一邊操作一邊自由模仿“烤麵包”的動作,滿足想象。 提供的黃色蠟筆太硬,不適合小年齡孩子,在後一次活動中改換成油畫棒,可以減少操作難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兒塗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紹“撕貼夾心”的方法,這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比剛開始一股腦兒講完要好,更適合小班孩子邊做邊想的心理特點。

小百科:麵包也寫作麵包,一種用五穀(一般是麥類)磨粉製作並加熱而製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糖、鹽等為輔料,加水調製成麵糰,經過分割、成形、醒發、焙烤、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9

執教老師:鍾如&鍾利英

活動目標

1、激發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培養正確的繪畫姿勢、用品擺放常規和大膽動手繪畫的能力。

3、認識三原色中的紅色,並初步學會按一定方向塗色。

活動準備

1、塗色—蘋果

2、圖片—蘋果

3、每個幼兒一盒油畫棒,塗色紙。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變變變,老師拿出實物蘋果,這是什麼?(蘋果)

告訴幼兒,今天我們來給蘋果穿衣服好嗎?

二、展開

1.感知蘋果的顏色

出示圖片-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這些蘋果都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

2.學習塗色蘋果

教師講解示範塗色的方法

出示紅色的油畫棒問:這隻油畫棒是什麼顏色的?

今天老師教小朋友用紅色的油畫棒幫蘋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點講解起筆和止筆的位置、按一定方向塗色,

3.佈置塗色任務,提出要求:

塗色時身體坐正,用品擺放整齊,

右手拇指食指拿畫筆,左手按住作業紙,

眼睛離紙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細塗色,比比誰是塗色小能手。

4.幼兒開始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及時糾正幼兒的繪畫姿勢,鼓勵幼兒仔細大膽塗色,不把顏色塗到線外去,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5.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講評,對塗色均勻完整的作品畫上小五星表示鼓勵。

三、結束

展出幼兒全部作品,請幼兒觀賞,帶領幼兒誇獎自己樹立信心,激起下次繪畫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