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四年級教案/列表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及評課稿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及評課稿

今天剛上了這一課文,課後,發現有些地方沒把握好,在課堂中沒有感受到學生的一絲情感,對生命橋的理解總是不夠!在最後解題時,“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指什麼,是什麼架起了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時候,顯得很粗糙。“那涓涓流出的只是臺灣青年的骨髓嗎?”處理時,我覺得應該更加深一些。要讓學生對“抽骨髓時的環境,臺灣青年當時的心情,李博士不顧安危”等方面聯絡起來,去理解,可能會更好。還有一方面就是多讀3—5自然段!那在最後解決問題時就簡單多了,學生的感情也就更加豐富了。

在最後應該讓學生寫一寫“果你是小錢,你會對臺灣青年說什麼”,這樣會更加好些,使學生對課文更加理解,也是感情的昇華吧!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評課稿

上週,聆聽了陳老師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收益非淺。這堂語文閱讀課,陳老師的整個教學思路是“以讀代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在讀讀悟悟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強調了師生對話的互動,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了新課程理念下,閱讀教學中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重視了學生的感悟、體驗、理解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了學生在學語文,在用語文。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本節課體現的特點:

  1、整體把握,抓主線。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教學環節中老師設計的導言、問題、引讀等都不能偏離文章的主線,文章的情感主線很清晰、明朗。陳老師沿主線引、沿主線導、學生很自然地沿主線學,沿主線思,沿主線悟。達到學有目標,學有重點。如導言中教師圍繞臺灣青年無私為大陸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獻骨髓的動人故事,為血脈相連的兩岸人民架起一座生命橋為主線創設情景,老師以感動為切入點讓學生自由讀文,劃出感動的地方,讀一讀你的感動,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麼感動,學生彙報時,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圍繞文章情感主線進行。老師引領學生入情入境的讀,逐漸深入的讀,文章採用各種形式的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老師引讀、範讀等培養學生的語感。這一讀的環節也是圍繞文章情感主線進行的。如:“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老師通過放地震錄象,讓學生想象這位臺灣青年家人可能遭遇的困境。理解臺灣青年不僅是自己冒著生命危險,連親人的安危也不顧的高尚情懷,以悟促讀,讀悟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做到了有體驗的讀,傳情達意的讀。

  2、抓字眼,重擴充套件。

語文閱讀既要培養學生走進文字研讀的本領又要培養學生走出文字拓展的能力。文字是死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後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字才有生命,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如理解“輾轉”一詞,學生先自己找到“輾轉”所在的句子,反覆誦讀理解,並聯系這個句子的上下文。同時,教師引領學生依照文字擴充套件,再理解。醫生首先會從哪些人中去尋找適合的骨髓?最後在哪裡找到了骨髓?學生隨著老師指明的方向,反饋:醫生在小錢的家人中找——整個杭州找——浙江省內找——找遍中國大陸,最後在中國的臺灣同胞中找到了。老師總結;剛才大家尋找的這個艱難歷程就是“輾轉”的意思。就這樣理解“輾轉”水到渠成。同時讓學生感悟到了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困難重重。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3、搭建想象平臺,落實寫話。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為了讓學生讀懂捐獻,感悟愛心,在交流“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這個重點句後。老師激情配樂朗誦第二自然段,創設情境:“在大地震過後,在劇烈的餘震中,這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心想:……教師動情含情的音樂,學生的“個性想象”在語文課堂的寫話中盡情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