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七年級教案/列表

七年級語文上第21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學習目標】

七年級語文上第21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1.鼓勵學生做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2.理解本文的結構特徵。

3.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

  【學習重難點】

1.理解本文的結構特徵。(重點)

2.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從社會發展史上可以看出,偉人們巨大的、天才的創造,往往是從細小的想法開始的。牛頓創立萬有引力學說,是從蘋果為何落地的小想法開始的;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從水壺裡的水開了,頂著壺蓋的啟示開始的;法國大數學家潘嘉頓,說他關於數學的發明,大半是從“無意中得出來的細小的想法”開始的。一開始就有大想法的創造也有,但比較少見。小想法慢慢發展成大創造,這似乎是一條規律。今天我們繼續探究作者是如何談創造性思維的。

二、自主預習

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明確:①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7自然段)、羅蘭布歇內爾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②引證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

(一)歸納主題

本文由一題目的答案入手論述,引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問題,並進一步論證了什麼是創造性思維,提出了必須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充滿信心,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是創造力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觀點。從全文看來,作者旨在破除人們頭腦中固有的思維模式,指出過去那種非此即彼的觀念已經不適應目前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也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文明進步。同時,對我們來說,在個人生活中,要提倡包容性,提倡與人合作的精神,就要學會容納不同的認識和見解。

(二)寫作亮點

1.開頭設定問題,引出命題,生動形象,吸引讀者,發人深省。從一個有趣的數學題談起,再對人們頭腦中“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模式進行剖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從而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命題。

2.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這是本文在論述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本文的層次可概括為: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富有創造力的人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層層展開,環環相扣,把問題引向更深處。

3.結構嚴謹,過渡自然。開頭設定的問題本身就證明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就自然地進入了對“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錯誤思維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須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觀點;接著點出尋求其答案和創造性思維的關係,展開對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記述;然後用兩個問題引出富有創造力的人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最後歸納全篇。全文順流而下,過渡自然。恰當地運用銜接詞,也是使過渡自然的原因。

4.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是本文的又一特點。本文論述的是一個創造學上的問題,全文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從創造學角度看,論述的是轉換思維視角、不同概念的組合等問題。但全文並沒有出現這些名詞術語。開頭由一具體材料引出觀點,然後擺事實,講道理,層層深入地剖析,寫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給不同層次的讀者予以深刻的啟示。

5.語言上,注意用詞的準確,保證論述的嚴密。如副詞,像“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等;再如關聯詞語的運用,使論述滴水不漏,像“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就會止步不前”“但這並不是說”“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等。

四、板書設計

設定問題,生動形象

圍繞中心,逐層論述

結構嚴謹,過渡自然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用詞準確,論述嚴密

做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五、課外拓展

圍繞“換個角度看問題”的內涵,請仿照例句寫一句話。

例句:玫瑰雖美,但花下荊棘叢生;其實,換個角度也可看作:荊棘雖多,但棘上卻盛開著美麗的玫瑰!

仿寫:

答案示例:彩虹雖燦爛,但其前總有暴風雨肆虐;其實,換個角度也可看作:雖有暴風雨肆虐,但風雨之後,就有燦爛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