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國學蒙學/國學常識/列表

嵇康之死的故事

導語:嵇康是竹林七賢中最著名的人物,他恃才放曠,性情灑脫,那麼嵇康因何而死?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嵇康之死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嵇康之死的故事

王蒙《名士風流以後》一文是一篇讀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一書的讀後感。文中,王蒙說:“嵇康為什麼被殺?羅氏認為是由於‘他太認真’、‘性烈’、‘在思想感情上把自己和世俗對立起來’,羅氏最精彩的論述是:‘以自己為高潔是可以的,以世俗為汙濁則不可。’以至,他認為這是嵇康的‘性格弱點’。由於‘認真’、‘性烈’、‘與世俗對立’就要掉腦袋,這很可怕也很不好。另一方面,從嵇康本人方面探討一下經驗教訓,並非沒有話可說。”王蒙接著用他刻意的“幽默”語言說:“山濤向朝廷推薦嵇康代己為官,看不出有什麼惡劣的用心,辭謝是可以的,寫‘公開信’與之絕交,就有點不合分寸。”

“辭謝”是那麼容易的嗎?與嵇康同時的劉毅,也是頗有聲望的人。司馬昭請他做“相國掾”,他借病推辭,不肯就職。後來司馬昭就要對他下手,劉毅害怕,只好答應上任。對於司馬昭這樣的梟雄,傑出的人才如果不能為我所用,也決不能留給自己的對手。便捷的辦法就是殺掉,就像曹操殺掉孔融一樣。

嵇康的掉腦袋是因為“太認真”、“性烈”、“和世俗對立起來”、“以世俗為汙濁”嗎?至少不完全是。司馬炎廢曹奐建立晉朝後,從正始元年(240年)開始,二十多年間,司馬氏集團與曹氏集團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司馬氏得勝,曹氏集團中人幾乎被殺絕。嵇康是曹家女婿,自然在被疑忌之列。嵇康的斥責山濤,僅僅是斥責山濤嗎?顯然不是。我們只要讀過《與山巨源絕交書》並對其稍有研究,就知道《絕交書》不只是針對山濤個人,而是“欲標不屈之節,以杜舉者之口”,是一篇不與司馬氏合作的宣告,一篇反禮教的宣言。所以,魯迅說:

古之嵇康,在柳樹下打鐵,鍾會來看他,他不客氣,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於是得罪了鍾文人,後來被他在司馬懿面前搬是非,送命了。所以你無論遇見誰,應該趕緊打拱作揖,讓座獻茶,連稱“久仰久仰”才是。這自然也許未必全無好處,但做文人做到這地步,不是很有些近乎婊子了麼?況且這位恐嚇家的舉例,其實也是不對的,嵇康的送命,並非為了他是傲慢的文人,大半倒因為他是曹家的女婿,即使鍾會不去搬是非,也總有人去搬是非的`,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者是也。(《且介亭雜文二集·再論“文人相輕”》)

魯迅的話說得很明白,嵇康得罪了鍾會只是外因,嵇康獨立於司馬集團之外、又是曹家女婿,這才是內因,才是致死的根本原因。沒有鍾會搬弄是非,也會有別人搬弄是非。總之,嵇康必死無疑,不管他認真與否,性烈與否,與世俗對立與否。

嵇康一案是鍾會審理的,他認為嵇康該死的理由是:“今皇道開明,四海風靡。邊鄙無詭隨之民,街巷無異口之議。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物,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昔太公誅華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負才亂群惑眾也。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不事王侯”、“不為物用”這才是要害所在。

嵇康被逮入獄時,三千多太學生上書,“請以為師”,許多人甚至願意隨他入獄。這些救援嵇康的行動,實則加速了嵇康的死亡。這樣一個拒不合作而又廣有影響的人物,不殺,司馬昭睡得著嗎?

退一步說,如果嵇康真的如王蒙所認同的那樣,是由於“太認真”、“性烈”、“和世俗對立起來”、“以世俗為汙濁”而掉腦袋,那麼,不去譴責統治者的殘暴,卻在怪罪嵇康自己找死,這不是太不近情理了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像嵇康以及屈原這樣“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憂國憂民者的形象,向來是崇高的。王蒙對司馬昭的凶殘不置一詞,卻在那裡對嵇康之死缺乏歷史常識的胡扯,這種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實在令人費解。

TAG標籤:嵇康 之死 # 嵇康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