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推薦作文/列表

使用設問詰難法寫大學聯考作文

設問和反問是兩種常用的修辭方法,它不同於一般疑問句。疑問句的特點是“有疑而言“,希望得到對方的回答,或引起對方的思考。而設問和反問的共同特點都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不需要對方回答,說話人心中有數。

使用設問詰難法寫大學聯考作文

設問是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有變化,起波瀾。2003年北京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轉折》一文是這樣開篇的:“有人說:轉折意味著機遇。有人說:轉折預示著挑戰。/有人說:轉折可以使你遠離失敗。/有人說:轉折也許會讓你距離成功更加遙遠。/究竟什麼是轉折?/我問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歡快地告訴我:‘轉折就是那樣一滴可以穿透一塊堅石的水。’/我問山邊那一樹紅梅,它笑笑說:‘轉折就是嚴寒冰凍下朵朵鮮花綻放的那一刻,轉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滿樹燦爛。’/路邊的小草,你又能告訴我,什麼是轉折?枯黃的小草抬起頭:‘轉擇就是我們告別枯黃、重新吐翠的時刻,就是不久將至的春天。’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蘊深刻,令人回味。

反問也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但它只問不答,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裡。同平鋪直敘相比,反問這種說法語言強烈,能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在行文中,一般而言,設問往往用於語段的開頭,表示問題的提出;反問則常用於語段的結尾,表示對問題的強調。如2003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是這樣結束全文的:“感謝情感,是它豐富了認識的內涵,是它澆灌了認識的清泉,為了認知,就算‘不識廬山真面目’,又有何妨?”作者通過冷靜的思考、深刻的思辨和生動的論述,再次強調了這個道理。

例文1

1+1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數學公式中的2嗎?不,答案當然不是。它有更豐富的內涵,有更廣泛的含意!

1+1是什麼?它是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它是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都有父親母親,我們也都會成為父親母親。小時候,我們在父親母親的呵護下健康地成長。父母在我們的心中像山一樣寬廣,像水一樣清澈。長大後,我們也會是自己子女眼中的山和水,我們也會無私地奉獻我們的愛。1+1,它就是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和一份多得全世界都裝不下的愛。

1+1是什麼?它是一個人+另一個人,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我們都是構成社會的一個元素。我們肩負著責任,我們享受著權利。當聽說張北發生地震時,當聽說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時,當聽說西藏發生雪暴時,你可曾伸出溫暖的手,盡你一份責任?當你得知吸毒販毒日益猖獗,當你得知已愈演愈烈,當你得知霸權主義已越來越硬時,你是否滿腔憤怒而後自覺抑制呢?1+1,它是一個人、另一個人和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

1+1是什麼?它是一畝田+一畝田,它是一個富庶的國家。“國以農為本”。沒有良田,沒有了農民,我想國家也不能再算是國家了吧!如果眼睜睜地看著良田變成工廠、樓房,看著農民無地可種,無工可做,那麼國家的興盛也將終了吧?田地是我們的農食所出,愛護它們,積極而充分地利用它們,是我們應該做的事。1+1,它就是一畝田、另一畝田和我們須要愛護的國家。

1+1還是什麼?它是一塊磚+一塊磚,它是屹立不倒的萬里長城。由國內至國外,無人不知長城。它不單單是長城,它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拋灑熱血,為了民族的利益甘願犧牲。他們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才是真真正正的.民族魂!1+1它是一塊磚、另一塊磚和一腔浩然正氣。

聯想1+1,答案無止境。

簡評:這是2000年大學聯考作文中一篇出色的應試作文,體裁像散文,似隨筆,別具一格,“1+1是什麼?”這個設問句統攝全篇,引人入勝。然後,自問自答,精練地點出了行文意旨。每段設問就如“紅線串珠”,把全文緊密地連線成渾然整體,體現了作者開闊的知識面。

例文2

北京 考生

日子像一塊巨大的漢堡包,把每個人都擠在其中,而那上下兩塊無限延伸的麵餅就如白天與黑夜,擠呀擠,甚至會把人擠得變了型。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明天忙碌,在

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大城市裡,我開始懷疑人與人之間是否還有真正的愛。

那麼,什麼叫愛呢?字典上說:對人或事物的一種感情。如愛祖國、愛人民。而我還是沒找到答案,心裡也是一直在思考。

愛是什麼?回到家中,媽媽還在給我洗衣服,看到我回來了,媽媽對我說:“熱不熱?冰箱裡有西瓜,快拿出來吃!”“媽媽,愛是什麼?”我問。媽媽沒有說話,只是微微一笑,又低下頭給我洗衣服。晚上我上床睡覺,媽媽來給我關了燈,收拾好書包。我又問:“媽媽,愛是什麼?”媽媽微微一笑,對我說:“你的衣服幹了,明天換上,來把髒的拿給我。”看著媽媽的身影,我問自己:這是不是就是愛?

愛是什麼?爸爸為了鼓勵我學習,給我買了臺電腦。我說:“謝謝爸爸!”爸爸說:“謝什麼?你是我的好女兒嘛!”我又一次問自已:這是不是愛?

愛是什麼?就在前不久的“一模”考試中,我的外語考得十分不理想,老師怕我影響複習,對我說:“一次沒考好,不算什麼,你一定要有戰勝它的勇氣,相信你自己,一定能成功!”謝謝老師,她的話一直在為我加油,而這是不是就是愛?

愛是什麼?我問同桌,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場戰爭中,幾發炮彈落到一個偏僻的孤兒院。一個8歲的小姑娘被炸傷,需及時輸血。大夫還要去救護傷員,不能消耗太多體力,只有在孩子中尋找輸血者。醫生與兒童的語言不通,但她還是盡力使孩子明白如果不及時輸血,女孩子會沒命的。一個小男孩舉起手來,在抽血過程中,他顯得很痛。當地人來了,告訴醫生,小男孩以為他的血輸給女孩後他就會死。醫生很好奇,問他為什麼還要輸血,他說:“因為它是我的朋友,我愛她!”

我明白了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愛,王勃與王維的“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愛,還有那刻骨銘心的“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也是愛……

愛的答案太多了。其實世上大多事物的答案都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必每個答案都要完全明白,主要是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明白了道理,找到快樂與幸福就夠了。

簡評:文章通篇採用設問式語言,通過對愛的追尋,回答了自己長期困惑的一個問題——人間是否還有真情,是否還有真正的愛。“愛是什麼”貫穿了文章的主要段落。在主要段落中,描述了媽媽、爸爸、老師和同桌等典型事例,回答了“愛”的真諦。抒情的筆觸,表達了對人間愛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