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故園情歌散文

——膠河,你日復一日淌過了多少青春歲月,帶走了我多少兒時的快樂,又浮起了我多少美好的希冀。你這繁衍了生命繁衍了情愛恨痛的日月之河啊,又有誰清楚,你淡淡地沉沒了什麼,又在渴望著什麼……

故園情歌散文

對故鄉的眷戀來自兒時記憶。那些故事,那些場景,像埋在土裡的根,定期萌芽、瘋長,碧綠於心頭,讓寂寥的心充滿了生機。

工作之後定居縣城,每年偶爾回家探望父母幾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今年春節,有幸攜妻帶女在家小住了四日,使我有機會遍觀故鄉的山山水水,重溫兒時的美好時光。

故鄉的山、水、人、路,都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脈絡清晰地傳承著歷史。走進她,就如同走進了文化“大觀園”,讓我流連往返。每天清晨,我攜侄兒沿故鄉的小路慢跑,在山水間暢思,在流嵐裡穿行,在記憶裡回味,在曠野上放歌。

臘月二十九,一場大雪覆蓋了膠東大地。早晨六點,我穿上運動衣,帶上相機,叫著侄兒,匆忙地趕往村西的膠萊河。

這場春雪好大啊!遍野皚皚,所有的樹木都包裹上了霧凇,沿路的風景被大雪藏匿,天地渾然,茫茫一色*。

順村東南方向進發,一會兒工夫來到膠萊河東堤的一個涵洞。涵洞的東邊是老膠萊河遺址,1974年膠萊河改修取直時,這段老河道便被廢棄了。

面對眼前的“膠河叉子”,我感慨萬千!

膠河,你無數次從我夢中流過,你的容顏早已深深地投進我的心波。多少次,你為我掀起沉沉的幕簾,掀起簾卷黃昏後的沉醉,我便輕輕倒向你的懷裡,與你共長天一色*。

忘不了幼時膠萊河的泛濫。大水從此處漫溢村前,我和夥伴們在岸邊觀滔滔洪水如猛獸,聽肆虐之一聲如驚雷。惶恐時,一毛一骨悚然;喜悅時,歡跳如猴。

忘不了幼時吃河蟹的情景。那年我老咳嗽,總也不見好。鄉人講,吃河蟹能去病根。當晚父親就張羅著找來蟹網,招呼幾個鄉親夜晚便出動了。第二天早晨,當我從夢中醒來的時候,母親端上了一盤熱騰騰的大河蟹,她一邊幫我剝一開蟹的硬殼,一邊說:“昨晚大豐收,河水上漲,下來的蟹特多,你爸他們弄到二十多個,你吃吧,一頓兩隻,三天夠了。”那三天,我享受著膠萊河的美味,嫩一嫩的蟹肉,白白的顏色*,香香的味道,美極了。說也怪,三天之後,我真的好了,至今再沒犯過。參加工作後,雖經常吃到山珍海味,但始終不及幼年故鄉的河蟹那樣韻味悠長。

故鄉,我怎能忘記你!你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早已烙上情感的印記——母愛、父愛、鄉親的關愛交織在一起,成了我一生一世永遠解不開割不斷的情結。

站在結冰的河邊,我不禁陷入回憶。那時, 夏日的“老河叉”,簡直就是歡樂的海洋。沿河村莊的人們,男男一女女、老老少少都喜歡到河邊納涼、游泳、抓魚、撈蝦,摸嘎拉。村邊的河岸分成幾個區——女人區、男人區,男孩區。女孩大都隨其母親一塊入河,男孩子不願受父親的管轄,桎梏了自一由的天性*,因此便也演繹了河邊最有朝氣、最有活力、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

我的同夥中,有幾個游泳特棒的。從老膠萊河的東邊一個猛子紮下去,轉眼工夫就到了西頭,其間有五六十米的遊程,速度之快讓大家瞠目結舌。水中比賽是最刺激的活動。比憋氣,看誰在水裡時間長,有個叫海的小傢伙浸入水裡竟然長達5分鐘之久,真帥!比遊程遊速,看誰同一時間遊得遠,遊得快。比跳水,從高高的岸邊石崖上,騰空而起,雙臂展開,像跳水運動員那樣,看誰濺起水花小,誰的動作優美,便能博得陣陣的掌聲和歡呼聲。當然更缺少不了打水仗,水中追逐不僅能比出游泳的速度,而且也能比出人的機敏。但是,追逐時是萬萬不能笑的,否則濺起的水花極易進入口腔,把人嗆著。

在河裡抓魚撈蝦是大人孩子的常事。夏秋季節河水大,魚蝦嘎拉多得是。記得一種黃|色*的拇指肚大小的嘎拉特多,我們把笊籬插一入水底的泥沙裡,撈起在水中左右前後搖晃、淘洗,沙礫順著空隙過濾出去,最終就能剩下半笊籬金燦燦的嘎拉。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便能大獲豐收。不怕你盛嘎拉的器皿大,就怕你撈得太多,背不動,搬不回家。

大的魚,用一般的魚網是抓不到的,我們經常看到大人用炸藥炸。有一次,我就目睹了鄰居門大叔炸魚的全過程。他找來幾個酒瓶,裡面塞上炸藥,然後在口端放上雷一管和引芯,塞緊。到了河邊,點燃引芯,把爆破瓶一個個投擲到河裡的深水處。隨之腳下產生了幾次劇烈的震動,“轟轟”的爆破聲震耳欲聾,深水處便竄起幾柱高高的`塔鬆般的水花。不久,奇蹟出現了,在爆破的地方,露出了幾道閃亮的魚脊。門大叔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脫一去了外衣,躍入水中。時令已是仲秋,冰涼刺骨。門大叔在水中打著顫,最終拖上了一條長約兩米、重三十多斤的大魚,看得我們直眼讒。

夏季發大水的時候,從上游的河道里經常衝下各種各樣的魚。記得那年,河裡衝下了一批銀魚,每條十幾公分長,指頭粗細,銀光閃閃,鋪天蓋地隨潮而來,大人在水裡用網拉,我們跟著馬車到河邊裝運,其場面之盛不亞於趕大集。

冬日時節,冰凌封河,我和同伴們提著自制的滑冰板,在冰上飛馳,進行溜冰比賽。或打陀螺,或砸開冰窟,想法弄幾隻魚鱉蝦蟹。那段時光至今難忘啊……

“走吧,大伯,我們到新河裡看看去。”冷不丁,侄子的話打斷了我甜蜜的回憶。與侄子彎腰穿過約40米長的涵洞,我們就從老膠萊河叉進入新膠萊河“河炕”了,眼前也豁然開朗起來。“河炕”是形象的說法,屬農人的俗稱,實際上它是膠萊河大堤,而涵洞所穿過的堤應該是膠萊河的“外堤”了。

膠萊河的河床寬約150米,兩側的“河炕”寬約30米。高出河床2——3米。外堤寬約40米,高出河炕4——5米。因為澆水較為方便,農人們喜歡在炕上種作,作物則以葡萄、果樹居多。

站在新膠萊的河炕上,觀南北白得刺眼的冰面,激*情頓生,於是我雙手叉腰高聲誦起了主席詩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茫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此時此景,雖無飛雪之飄逸,心卻極嚮往之。而幼時趕年集的巨集大熱鬧的場景,也像電一影一樣浮現於眼前。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集少。我們這兒方圓十幾裡,都來趕流河集。臘月二十的集雖已有些年味,但是不很紅火。因為距離過年尚早,吃的用品,大家不敢買,怕發黴。而臘月三十的集,已是除夕(小進年為29),又太晚,該置辦的都備齊了,所以集上人少。這樣,最好的集自然屬臘月二十五了。

每年的這一天,是最紅火、最氣派、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光。周邊群眾百分之八十的過年用品,都要經過這裡西去集上置辦。其規模之大,勝過周邊所有的山會和集市。

數九嚴寒,膠萊河裡結了厚厚的冰。趕集的人們不用“趟水”,踏踩著河冰即可輕而易舉地走到對岸。小孩子體輕如燕,筋骨活泛,在河中盡現風一流,時而疾步如飛,時而側身憑慣性*滑行,打鬧不止,說笑不停。成*人則穩重得多,當然也有些老頑童,禁不住冰上情趣的誘一惑,加入到戲玩的行列,盡情地滑冰嬉鬧。但上了年紀或身體不好的人,是絕不參與的,因為這一遊戲相當危險,弄不好身體會吃不消的。所以他們走路十分小心,前腳慢慢伸出,踩穩後,後腳再漸漸前移,即使如此,卻也樂不可支。

上午八九點鐘,是趕集人流如潮的時候。看!河面上,人頭攢動,往來如織。滑行的,步行的,疾走的,慢走的,站著的,蹲著的,穩進的,跌倒的,獨行的,提攜的,騎車的,推車的……五花八門,姿態各異。男一女老幼渾然一體,構成一幅熱鬧繁榮的“上河圖”,其場面之盛,極易使人聯想到“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雄渾場面。

“大伯,聽說膠萊河要重新開挖,加寬加深,我們村要搬遷是嗎?”侄子的話顯然是指最近上下熱論的“膠萊人工海河”之事。“大概是吧,海河建成之後,我們眼前的河流將變成僅次於蘇伊士運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河了!”回答著侄子的話,我的思緒又被牽進了膠萊漕運綿綿的往事裡……

史料記載:距今728年以前,膠萊河尚屬兩段,互不相通,到忽必烈至元17年(1280年),忽接受了萊州人姚演的建議,調集益都、濰坊、淄博、青島的兵民數萬人,完成了自膠州陳村海口至掖縣海倉口的主體工程,使膠萊南河、北河連為一體。但元世祖南北漕運的韜略並沒有完全徹底實現,雖然他於1283年再令擴開,北引白沙河,南引東沽河,以壯水勢,也曾培育2萬水手,置船1000多艘,歲運糧米60萬石,可他開闢的膠萊運河,只停留在“淡水”的層面,深度不及。枯水期來,漕運難通。元朝的膠萊河,雖然期載了君臣光復海道漕運的希冀,但終因財力不及而湮廢。

到了明嘉靖時代(公元1541年),膠萊河海運之事再度被列國家議事日程。王獻吸取元之教訓,引張魯河、白河、現河五龍河諸水,入膠萊。同時建海倉口、新河、楊家圈、玉皇廟等九閘,但當時明朝“倭寇為患”,國家不得不棄小抓大,避輕就重,著力於京杭大運河漕運,膠萊河漕運隨陷入蕭條,再度廢止。至清代和民國,膠萊河漕運之事,雖為不少人提及,但最終未果。

膠萊河從古老中走來,歷經元明清三代,在無數人“實現南北漕運”的期盼裡,不斷地被改修,但終未隨願。而今面對著南北兩灣和膠河自身的嚴重汙染,人們舊事重提,正在加緊光復“膠萊漕運”的夢想,人們關注潮汐對海河的作用,關注工程的防滲技術和兩岸鹽緘化的程度,關注貫通海河所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路行來,在故鄉的胸膛裡放歌......

膠河,寬廣與明朗永遠是你不變的本色*。無論我走多遠,行囊裡總打點著故鄉母親粗糙之手一搓一成的牽念;不管我飛多高,翅膀裡總纏繞母親溫暖的目光編織的希冀的雲朵。故鄉,永遠是我起錨和歸航的力之源,母親的牽念永遠是我浪跡天涯的守護……

在國強民富的今天,有無數有識之士的關愛和呵護,我們相信膠萊河一定能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革命,“膠萊海運”一定會成功,那時的膠河將是故鄉最靚麗、最富饒的風景線。

願與母親一共呼吸,致力海運早通航。與時俱進富鄉里,闊步奮前奔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