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夢想賣菜新常態散文

記事起,我奶奶(我們習慣上是稱呼她“婆”)就是賣菜為業,哪怕是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月,仍然很堅持。鎮上不種菜的人家得買菜做飯的緣故吧,沒有人剝奪她老人家這一職業。現在,賣菜的不分戶籍了,城鎮的、農村的,進城打菜的、自產自銷的,很多賣家是拿賣菜當職業的,賣菜已是生活新常態。

夢想賣菜新常態散文

我們那年代,買菜的物件基本上是場鎮上居住的人家,假如戶口是農村的場鎮人家就要千方百計要調整一塊菜園土在場頭場尾附近,儘量減少買菜的家庭開銷。買菜不是老常態,買菜是分槓槓的,那是居民家的事情,農村人買菜的時候大都是春節前選擇一捆芹菜便是不得了了。

我小時偶爾也會把家中多餘的菜蔬送上街換墨水錢,只是這樣的機會很少,在初小的時候、夏天茄子豇豆出來的時候,自家的自留地裡,趁早摘來過秤辦好,到月亮臺一段選擇方便的街簷坎坐落背篼,隨行就市,一角、八分的迅速脫手就走。

奶奶的賣菜是職業,我公幫她種菜並辦好,重量大時候,么爺、么孃協助送上街,她在街上認沽而賣,少一分也不行,賣不出的就寄放李少楷家待第二天充實菜品再來,所以袁二孃(我奶奶的職場稱呼)的菜,很睽(基本不講價)。也有例外就是時鮮菜品出來後,要順帶先給李少楷家一份嚐鮮,因為經常要寄放菜背篼和我不知的原由,我的么爺像是拜寄給他家,奶奶和李少楷打親家。

奶奶65歲就享年了,她去逝後,菜背篼得五爺撿到了,表得裝有老人家幾十年辛苦的票子是不是也遺留給了五爺,哪天回家記著弄個靈醒。大家幫我們算算,我奶奶一年至少360天在街上,家裡的支出主要靠我公和一大家子的勞力和副業,那積累是很可觀的。老人家走後,我公,我爸爸、六爺、么爺都說不見錢哦。

五爺是把賣菜當副業,奶奶給的菜背篼背爛後一年也有300多天在街上挑菜藍子。他的菜品比奶奶有增加,懂得了加工鹽酸菜和種植有機菜、綠色菜,名堂多著去,收入也比我奶奶多著了。我的父輩叔子存世還有爸爸和五爺,爸爸從來對賣菜是不屑的,五爺已經60好幾,應該讓菜藍子做希望工程了,但是他的兒子兒媳們遠在他鄉,要撂下挑子也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當戶主以來,經常出入菜市場,在官渡和新華橋買到的是家鄉的`味道,在尚家灣和興源市場採購的是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蔬菜。偶爾路過遠方的鄉場上、路邊市,見過老鄉們懷抱一隻雞、腳下堆放三兩把萵苣菜、或者幾串紅海椒,沒有背篼和菜藍子,那是他鄉的菜農。赤水鄉親們自產自銷的蔬菜一定得用背篼背上街來,因為路很遠,不管是賣心情還是賣急需,菜一定不多,拿到街上那固定攤販們管不著、踢不到的旮旯角角孤零零的擺起,期待錯過挑選的市民幸臨菜背篼,或許就賣出了一兩把,我猜想,那就是他們千方百計籌集的電費或者人親份子了。

今天是臘月初十,大寒過後的第三天,老天下雨、降溫了。由於興源市場升級改造,不少菜農都在露天壩中,擠佔街道和街簷坎下的菜攤子回到了鄉場的風景。下雨天,買菜的市民好像要少了一些,願望中早點出手的菜農在風雨中抖動腳板,念念:好僵好僵。我從建行到康佳花園、再繞到黔北燈飾,經過一位大嫂的攤子,看見為數不多的幾棵青口白,堆放在背篼前的街簷上,她坐在一個店面的水泥臺階上,木木的盯著行人、盯著菜,忘記了風雨、忘記了買賣;經過黨校上路口,看見一位大爺擠在補鞋攤子前,盯著他的四個大蘿蔔和一個圓白菜對我說,他那大蘿蔔如果不是要撥掉,個個都可以長到十幾斤!呵呵,蘿蔔不是肥豬兒,長大了怕是要空心哦,聽說過放在冰箱中還在瘋長的茄子,我估計,白蘿蔔不是越大越好賣吧。

雨還在下,菜市場已經在打佯。我收回賣菜的心思回到老家,想找五爺商量,他家那個菜藍子,不要就給我留下來。總有一天,我會回來。那時候,我在八中場當頭開闢一個官渡農貿市場,免收衛生費,吸引習水、合江的買家,如果東部快速通道建成了,也給我家貝貝送時蔬。想把菜當職業的,我給你們攤位;順帶上街找點鹽巴、電費錢的,你把菜菜寄賣在我的檔位裡,我給你期貨的錢。或許,那時候,我已經當上顧問,指導老鄉們種菜、採收,規模化,賣菜也就與時俱進了。

五爺的菜藍子還是不能丟,我得把它存入我們下坪生產隊蔬菜基地博物館,讓子孫後代能有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