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六年級作文/列表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通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通用10篇)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1

在星期四的下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隊下來到了南越王博物館。

大家激動的等待著,等待著從老師口中聽到“解散”二字。然後便是各自小組自由去參觀。

我們小組首先來到了二樓的一個展館。這就是南越王博物館的鎮店之寶所在地——絲縷玉衣。玉衣又稱“玉匣”,是漢代帝王和高階貴族死時穿用的斂服,漢人迷信玉,以為玉衣可使屍體不腐。我們快速的記下了幾筆筆記。參觀完了玉衣之後,我們又匆匆的來到二樓的'另一個展館。這個展館多數是古人以前用的瑣碎物品。最讓我矚目的便是那些在當今社會上都屬於常見的東西——銅幣。那一個個精緻的銅幣彷彿一下子就讓我看到了曾經他們在古人手中輾轉的樣子。

由於時間只有那一個半小時,我們立刻直奔一來到場館就想去的地方——墓室。我們受到暢銷小說《盜墓筆記》的影響,這墓室也就在我們心中建立了一種神祕空靈的感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匆匆的進了墓室。為了遷就墓室的高度,我們全程都基本彎著腰前行,一低頭,就有一股潮溼的泥土氣味撲鼻而來。但是,令我們如此期待的墓室卻只有一些解釋牌。雖然,我們略帶失望,但又因為在短時間內能看到那麼多的文物而開心。

假如有時間,我一定會再來好好遊覽。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2

“出土玉衣銀線縫,獅子山裡藏行千年。”朋友們,你知道這是哪個省份的遺址嗎?哦!對了,那就是江蘇省徐州市楚王墓。是近代九大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在楚王墓裡發現的銀縷玉衣絕世罕見。什麼?你問我怎麼突然?嘻嘻!我也只是隨便問問。你若是對考古有興趣,想了解九大考古重大發現,你就到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吧!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收藏品數量之多,文物豐富、罕見,上至新時器時代遺址的精美玉器,下至迄清代的陶瓷。有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花園莊王墓,浙江省杭州市雪峰塔地宮、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墓、江西省南城縣益莊王墓、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湖北省荊州市天星觀、陝西靖邊縣唐代楊會墓,還有廣東省陽江海域的“南海一號”,福建省建平潭的“碗礁一號”沉船。裡面珍藏的百件(套)文物都是不可多得的歷史珍品。

陝西靖邊縣唐代楊會墓的壁畫價值連城。畫的是什麼?假如你沒有學習歷史,就會覺得畫中的人非常醜陋。她們臉部寬,咪著眼、濃濃的眉毛,酷像男人,嘴邊長了兩顆美人痣。臉部雖肥,手卻非常小,讓人感到很不協調。她們都是墓主的僕人,有叫阿蘭、春花、思力……為什麼不懂歷史的人覺得醜陋?因為唐代的畫像、石槨畫、雕塑時,畫的、做的全是胖美人,你就別見怪哦!

恰恰相反,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墓裡繞襟衣陶舞傭,身體非常苗條,揮舞著雙手,彷彿還能看到她在給人跳舞的動作。

到南越王博物館,不得不提的是南越王二代趙昧墓,和發掘出土的文物。

墓裡有東、西耳室、主棺室、後藏室和墓道。墓道長10米,走過墓道,就可以來到主棺室。主棺室兩旁是東、西耳室。東耳室有豬、羊、牛的殘骨,裡面還混著7個女僕的骨頭;西耳室的`殉人是樂師,因為裡面的陪藏品都是樂器。走進西耳室,抬頭就可以看到天,這是因為頂上的大石頭掉了下來,並砸壞了許多文物。就這樣西耳室就呈露天的。

出土的文物有千餘件(套),最著名的是絲縷玉衣。由於漢代人都迷信玉,認為玉可以使屍體不會腐化,但這不科學。這件(其實任何一件)絲縷玉衣的手,連線玉片的線只有0.08毫米,而現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只能做出0.10毫米的線。古人是如何做到的?至今還是一個謎。錯金銘文虎節是當時的令牌。文物中,有一個圓雕玉舞人,有3.5釐米高,她的五官儲存好,好像翩翩起舞。觀賞的人只能通過放大鏡來欣賞。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文物精美,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希望你也能去觀賞。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3

今天,我們去了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你們知道我們去的地方叫什麼名字?我來告訴你們吧,我們去了的地方叫南越王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南越王博物館參觀。

早上,九點我們就來到了南越王博物館門口走進去裡面,我看到了很多神奇的文物,但是太可惜了,我沒有帶照相機或電話來拍照,戴日森同學也是跟我一樣,所以我們都覺得很可惜。

首先我們去看墓室。這裡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我們的導遊說:“南越王去世了,人們把十五個活人埋在地上跟著南越王保護他。這裡的門裡面可以開但是外面不能開.”這個門是厚重的石門,可以阻擋小偷進來,如果小偷一動那個門,就有許多機關裡面的箭像雨一樣的射出來。我看著那個門想:“哇,很神奇啊,以前的人怎麼那麼聰明啊?”

看完墓室我們就跟著導遊去看龍鳳玉佩。導遊告訴我們:“這個龍鳳玉佩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東西。”

“這個是用什麼來做的呢?我問。”

“這是用最好只寶貴的玉石來做成的。”導遊說.

“我還是不懂為什麼叫龍鳳玉佩呢?”我急忙問。

“因為它的樣子是龍和鳳凰結合在一起,就變成龍鳳玉佩。”

“我還有一點不懂”我疑惑不解。

最後導遊給我看動畫片,講的是一條巨大黃色的.龍從海上飛到天空,從天上飛來一個鳳凰。它們兩個慢慢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寶玉,我想:“可真美,這個龍鳳玉佩真是舉世無雙的東西。”

最後我們還看了古代的一艘大船。導遊說:“以前廣州又叫番禺,越南的北方是番禺的一個部分,人們坐著一艘很大的船去外國做生意。導遊的話讓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以前也是中國人啊,因為我的家正好是越南北方的城市。我想到現在我從越南來到中國,都是坐飛機飛過來的,但是古代人坐船來中國,要多長時間呢?真是太神奇了!

我還看到了長身不老藥“五石散”、角形玉杯、玉舞人等,我覺得每一件文物都是舉世無雙的。

這一次參觀南越王博物館我又收穫了許多,第一次來到南越王博物館參觀,我還剛來中國,不太會聽說中文,只是覺得南越王裡面的東西很漂亮,現在我能完全聽懂導遊說的中文啦!原來南越王博物館的文物這麼神奇啊!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4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所以我帶領大家來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參觀、學習。”林老師話未落音,全班同學歡呼雀躍起來。我們跟隨著林老師,來到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依山而建,是以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之墓為主,綜合成列樓、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樓為次,而組成的。趙昧墓室空間狹小,門口只能一人彎腰而進,主墓只容納五至七人,旁邊兩個次墓也僅僅只有一米六的高度,它的面積甚至比主墓縮小了一半,巧妙地防止了盜墓者。綜合陳列樓、出土文物陳列樓主要陳列了:玉器、兵器、使用工具、生活用具。

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精美的玉器和有趣的樂舞俑了。古代的貴族喜歡用玉裝飾自己,突顯自己的身份。女士喜歡用玉打磨成飾品:高貴的項鍊、剔透的`手環、晶瑩的簪子……顯示自己的高貴。而男士喜歡用玉製成劍,佩戴在身,顯現自己的地位。而樂舞俑有的在撫瑟,有的在吹奏,有的在跳舞。看著舞技細腰曼舞,讓樂師鼓瑟吹奏。

兩個小時探索歷史的旅途中漸漸過去。小時候走馬觀花地瀏覽,與這次的參觀大大不同。這番博物館之旅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令我大開眼界古時文物。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5

前幾天,我來到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那裡讓我大開眼界。

一進門,便看到了一枚印章。它可是西漢王朝的皇帝趙昧的。它由精打細選過的漢白玉雕刻而成。遠遠望去就像一顆大極了的白雪。印章上字,每個字都是藏書,寫得端端正正的,其中兩個字是“越昧”,這便證明了這枚精美的小印章是皇帝趙昧的。該印章儲存完好,是印章中的'佼佼者。

我們繼續往前找絲織物。剛開始,我想:這怎麼是絲織物呢,明明是一塊木碳嘛!我再擦了擦眼睛,再看了一下旁邊的介紹牌:是絲織物呀;一定是工作人員心不在焉,搞錯了吧?我再定睛一看,發現“全碳”裡有一條條很細很細的像絲一樣的東西,而且連線也不好,腦子便忽然靈光一現,想:哦!原來本身就是一些上好的絲織物,只是經過了日日夜夜的風風雨雨和那風沙的侵蝕,已經碳化得不成樣了。這時,我想:那時那些南越國的人民,生活一定就是這樣的:一半是吃喝拉撒,另一半就是捕魚了吧?

西南越王博物館,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文物,也向我們展示了當時人民的社會、生活,真是讓人受益匪淺。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6

5月18日下午,我們六年九班的師生參觀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一代君王趙佗之子趙眜的陵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在嶺南地區已發現的陵墓中,南越王墓規模最大、隨葬品最多、墓主人身份最高,是唯一飾有彩繪的石室墓,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我們班分成9個小組參觀,我和楊宛蓓、李縈、常馨文、林小琦分在一組。我們先來到第一展室——大漢楚王 南越王陪葬品展室參觀。一踏入展室,就看到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楚王。他身材魁梧,頭戴鎧甲,身穿金縷玉衣,平躺在玻璃展櫃裡。他的頭上、褲腰上、手上和腳上都繫著紅絲帶。雖然歷盡千年風霜,帝王風範依然十足。你知道嗎?東漢有嚴格的玉衣等級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資格在駕崩時穿金縷玉衣,諸侯穿銀縷玉衣,一般的貴族和長公主只能穿銅縷玉衣。博物館真讓我們長見識了!

然後,我們參觀了南越王墓室。在這裡,我們瞭解了墓室的結構,看到了安葬趙眜四位夫人的東側室、安葬五位忠僕的西側室、儲存用器和珍玩的.西耳室,還有作為御廚房的後藏室。

接著,我們來到了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樓。這裡的陪葬品真是琳琅滿目啊!有金印,有玉握(帝王手裡握著的玉器),有白玉龍形玉佩、夔龍。還有生活用玉,如玉帶鉤、金帶扣;有裝飾用玉,如擺飾、配飾等。此外,有玉具劍飾,如首、格、璲、珌……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參觀南越王博物館,讓我們印象深刻。雖然只是走馬觀花,但我們已大開眼界,接觸了南越的歷史和文化,收穫滿滿。下次如果有時間,我還要來細細觀賞與學習。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7

今天,我和我們班全體同學和林老師去往南越王博物館。

一到那兒,同學們立即三五成群,分成各個小組遊玩。我和我的組員們開始便來到了絲縷玉衣前,看著那平躺的玉衣,我便不由自主想起了《盜墓筆記》裡的玉甬,不由輕笑一聲。旁邊的周悅瀅似乎也更我想到了一塊兒,嘴角也微微上揚。一旁的其他組員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我們在想什麼,我便一邊跟她們解釋,一邊侃侃而談《盜墓筆記》。

接著,我們又去看了展覽武器的展館,當我看見展櫃上放著的兩架弓弩時,頓時冒起星星眼,再看看簡介牌上的一個個零件的名稱和用途,我便已在大腦裡想到了大概的組成 。雖弓弩不是很精細,但我還是不禁佩服古人的智商。

有遊玩了一圈後,我們來到了墓室,左耳室,右耳室,墓道,看著簡介排上那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我又不禁想起盜墓筆記來,看著這裡的環境,我不禁更加佩服起書中人,也更加佩服三叔能把這並未存在過的墓寫的'如此細緻,能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

最後,當我走在回校的路上,我還是念念不忘這次的遊覽,和這次遊覽普及到的知識。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8

今天小主人報的所有隊員們來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瞭解探索。

首先小記者集合在一起。有三名同學勇敢地進行播報,播報完畢後我們到錄影廳看錄影,錄影主要是講家如何把文物挖出來的……

看完錄影,講解員阿姨帶領我們到南越王的墓址,據阿姨講,這些文物就儲存在象牙山裡。1983年的時候,廣東省政府在象牙山上搞地建,建旁邊的大樓打地基的時候,就發現了南越王的'墓。我們從墓道去到各個室,墓道兩旁有許多大石塊,在墓板下工作人員發現了兩具屍體靠在牆上,專家認為,這兩具屍體應該是兩位士兵。從墓道向前走,也發現了一具屍體,這具屍體手上拿著一個玉璽,據上面的字推測出這時當年的管家。在旁邊一個房門裡放著許多樂器,還有一具屍體,據工作人員推出他是一位樂器師。在另一房間發現南越王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就是當年發現南越王的地方,由於他的館衣是木頭做的,所以出土時已經腐爛了,他身穿的衣服發現了玉片的原件,上面還有一些絲綢。再前走幾米,左右有兩個小房子,在右邊房子裡發現有四具屍體,這四位屍體是南越王的妻子。這四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手裡拿著一柄純金的,其它三位夫人拿的是金的。左邊的小房也有四具屍體,這四具屍體是奴才,因為他們手上拿著碗、碟子、高腳杯。

接著我們去參觀陳列樓,裡面的珍寶形態各異,都是無價天寶。然後我們又去各個陳列室,裡面都是香港雕刻家送給南越王博物館的禮物,它們分別是虎威枕、把脈枕……

最後我們通過採訪工作人員,更加加深了我對西漢時期的社會制度,風俗人情等的瞭解。對我今後學習歷史有了更大的幫助。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9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館長全洪不久前參加了中英文化連線博物館交流活動。在他看來,英國的博物館在藏品的陳列展示,以及讓觀眾走入藏品背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天地方面有許多可供借鑑之處。事實上,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藏品之精、之系統在國內外早有盛名。它所依託的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南越王墓坐落在越秀山公園西面的象崗,是嶺南地區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繪石室墓,共7室,深藏於崗頂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發現,是近年來我國五大考古發現之一。該墓主人是南越開國之君趙佗的孫子——第二代南越王趙昧,其屍身穿絲縷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貴的隨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銅器。南越王墓的發現為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歷史以及漢越民族文化的融匯等問題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發掘後,墓室就地保護,並在其旁邊闢建了佔地1.4萬平方米的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博物館的前廳在展出香港知名文物鑑藏家楊永德先生捐贈的200多件瓷枕,其中有一件是汝窯瓷枕,是目前傳世器形最大的汝官窯瓷枕,枕著它睡覺,還不天天要做‘黃粱美夢’,一起來開開眼吧!

南越王墓深藏於崗頂之下20米,1983年6月因基建被發現。墓主身穿絲縷玉衣,用一棺一槨。從貼身隨葬的龍鈕“文帝行璽”金印和一枚“趙昧”玉印,確認了墓主是南越開國之君趙佗的孫子,即第二代南越王趙昧。沿著墓道下去就是南越王的陵墓,從陽間步入陰間好像並不遙遠。整座陵墓分前室,左前室,右前室,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後藏室,相當於五室一廳一儲藏的格局。西側室是殉葬人的地方,估計南越王把裁縫、廚子什麼的全帶來了,確保自己到了陰間也吃喝穿不愁;東側室是南越王的四位夫人的墓室,只有左夫人還剩一把灰,其他的夫人什麼都沒剩下,在黑暗的墓室裡參觀時一老者突發感嘆說:人死一把灰啊!把在場的人著實都嚇了一跳,這就是那把灰!

南越王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殉人15具和1000多件(套)珍貴的隨葬品,尤其是雕鏤精美的各種玉器,堪稱漢代玉器之大觀。嶺南“最早舶來品”證明廣州兩千年前就有海外交往。全洪表示,南越王博物館很多容易被人忽略的藏品也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例如墓中出土的數量不多但製作精美的“蜻蜓眼”、玻璃珠等,並非古代中國的本土文物,卻與地中海沿岸及西亞等地區的出土文物有顯著的類似之處。又如館藏精品玉角杯,其母題也不是中國本土文化的,反而在西亞、波斯等地所見較多,但其構圖、加工、紋飾又是地道的“華夏製造”,它很可能證明,在比人們現在普遍接受時間更早,在南海上就已經有了一條相當成熟的經印度直抵地中海沿岸的貿易線路。它與人們熟知的陸上絲路,以及後期的海上絲路應當都有著很緊密的關係。

南越王博物館六年級作文 10

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收藏著一批嶺南“最早的舶來品”。包括象牙、乳香、銀盒、金花泡等。其中西耳室出土的5支大象牙,經鑑定是非洲象牙。鏤孔薰爐與傳統中國使用的博山爐大不一樣,銀盒的造型、紋飾與中國傳統風格迥異,卻與伊朗古蘇撤城出土的刻有波斯王名字(公元前5世紀)的銀器類同。這些有力地證明了廣州早在2000年前即與海外有著密切的`交往。最重量級館藏為僭越版“文帝行璽”記者瞭解到,“文帝行璽”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最重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件藏品。印面陰刻“文帝行璽”四個字,應是南越文王的釋出命令的官櫻金印的印鈕是一條游龍,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龍身上的鱗片和爪是鑄成後鑿刻的,龍腰隆起可以用來穿印綬。出土時,金印印面溝槽及印臺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跡,顯然,是墓主生前的實用物。“文帝行璽”金印主要特點以龍為鈕,黃金鑄成,僭稱帝璽,打破了秦漢時期天子用璽以白玉為材料,以螭虎為印鈕的規制。它與先前發現的“皇后玉璽”玉印和“皇帝信璽”封泥共同印證了史書記載秦漢實行的印璽制,此外,它還是墓主人身份最可靠的物證,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一千餘件玉器堪稱空前發現“國寶”龍鳳紋重環玉佩成館標。

南越王博物館中所藏最豐,品質最精良的品類之一,是蔚為大觀的玉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一千餘件(套),其中,玉器就有兩百多件,是中國漢玉的一次空前發現。裝飾用玉在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之中所佔比例最大,品類也多。11套組玉佩和58件玉劍飾在裝飾用玉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極為突出。其中,南越王的絲縷玉衣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分為:頭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褲筒和鞋六部分。玉片以長方形和方形為主,還有梯形、三角形、五邊形等。頭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紅色絲線穿綴邊角鑽孔、打磨光滑的玉片做成,裡面以絲絹襯貼加固。玉衣軀幹部分大多利用廢舊玉器或邊角玉料切成小玉片,貼在麻布襯裡上,再用紅色絲帶在表面對角貼上。另一件精品承盤高足杯工藝精巧、造型奇特。秦漢時期統治者迷信神仙,認為飲甘露服丹藥、玉屑可長生不死。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藥石的實物,所以這件承盤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用來承聚甘露的器具。作為南博館館標的龍鳳紋重環玉佩,堪稱國寶。在設計上,玉佩分為內外兩圈,內圈透雕一條游龍,外圈透雕一隻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之上。龍尾和後爪伸向外圈,鳳冠和尾羽上下延成捲雲紋,把外圈空間填滿。鳳鳥回眸凝望游龍,龍鳳似喃喃細語,妙韻天成。

南越王墓不愧被世人譽為“嶺南文化之光”和“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