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的文學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第六十五的文學知識/列表
《魏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宋翻 辛雄 羊大綱

《魏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宋翻 辛雄 羊大綱

09-17
宋翻,字飛鳥,廣平列人人也,吏部尚書弁族弟。少有操尚,世人以剛斷許之。世宗初,起家奉朝請,本州治中、廣平王郎中令。尋拜河陰令。翻弟道璵,先為冀州京兆王愉法曹行參軍。愉反,逼道璵為官,翻與弟世景俱囚廷尉。道璵後棄愉歸罪京...
《晉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晉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09-15
◎藝術△陳訓戴洋韓友淳于智步熊杜不愆嚴卿隗炤卜珝鮑靚吳猛幸靈佛圖澄麻襦單道開黃泓索紞孟欽王嘉僧涉郭黁鳩摩羅什曇霍臺產藝術之興,由來尚矣。先王以是決猶豫,定吉凶,審存亡,省禍福。曰神與智,藏往知來。幽贊冥符,弼成人...
《金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金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08-19
◎孝友○溫迪罕斡魯補陳顏劉瑜孟興王震劉政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恆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恆情乎?為子而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恆性乎?以人之恆情責人之恆性,而不副所欲者恆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天...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10-26
◎崔苗二裴呂崔圓,字有裕,貝州武城人,後魏尚書左僕射亮八世孫。少孤貧,志向卓邁,喜學兵家。開元中,詔舉遺逸,以鈐謀對策甲科,歷京兆府參軍,尹蕭炅薦之,遷會昌丞。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引圓為左司馬,知留後。玄宗西出,次撫風,遷御史中...
《北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北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08-12
裴政李諤鮑巨集高構榮毗陸知命樑毗柳彧趙綽杜整裴政,字德表,河東聞喜人也。祖邃,父之禮,並《南史》有傳。政幼聰明,博聞強記,達於從政,為當世所稱。仕樑,以軍功封為夷陵侯,給事黃門侍郎。及魏軍圍荊州,政在外見獲,蕭察謂政曰:"我,武...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六十五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六十五

11-19
郝經苟宗道郝經,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澤州陵川。祖天挺,父思溫。天挺有重名,元好問之師也。金未,思溫闢地河南魯山。賊至,經母許匿窖中,賊爇火薰之,悶絕。經以蜜和寒菹汁,決母齒飲之,始蘇。時經甫九歲,人皆異之。金亡,徙順天,為守帥...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08-16
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無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時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鵕鸃,貝帶,...
《宋史》卷三百六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宋史》卷三百六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12-25
謝泌孫何(弟僅)朱臺符戚綸張去華(子師德)樂黃目柴成務謝泌,字宗源,歙州歙人。自言晉太保安二十七世孫。少好學,有志操。賈黃中知宣州,一見奇之。太平興國五年進士,解褐大理評事、知清川縣,徙彰明,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為殿中丞...
《管子》立政九敗解第六十五大綱

《管子》立政九敗解第六十五大綱

11-23
人君唯毋聽寢兵,則群臣賓客莫敢言兵。然則內之不知國之冶亂,外之不知諸侯強弱,如是則城郭毀壞,莫之築補;甲弊兵簓,莫之修繕。如是則守圉之備毀矣,遼遠之地謀,邊竟之士修,百姓無圉敵之心。故曰,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人君唯毋...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範例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範例

09-29
○崔器趙國珍崔瓘敬括韋元甫魏少遊衛伯玉李承崔器,深州安平人也。曾祖恭禮,狀貌豐碩,飲酒過鬥。貞觀中,拜駙馬都尉,尚神堯館陶公主。父肅然,平陰丞。器有吏才,性介而少通,舉明經,歷官清謹。天寶六載,為萬年尉,逾月拜監察御史。中...
《元史》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元史》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09-11
樑曾樑曾,字貢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貴,贈安定郡公。曾少好學,日記書數千言。中統四年,以翰林學士承旨王鶚薦,闢中書左三部令史,三轉為中書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雲南諸路行省都事,佩銀符。久之,升員外郎。十五年,轉同...
《宋史》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宋史》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04-23
◎禮十五(嘉禮三)○聖節諸慶節聖節。建隆元年,群臣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正月十七日,於大相國寺建道場以祝壽,至日,上壽退,百僚詣寺行香。尋詔:"今後長春節及諸慶節,常參官、致仕官、僧道、百姓等毋得進奉。"太宗以十月七...
《南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南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08-25
《南史》卷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五隱逸上陶潛宗少文沈道虔孔淳之周續之戴顒翟法賜雷次宗郭希林劉凝之龔祈朱百年關康之漁父褚伯玉顧歡杜京産陶潛字淵明,或雲字深明,名元亮。尋陽柴桑人,晉大司馬侃之曾孫也。少有高趣,宅邊有五...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10-13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魯恭王后也。肅宗時,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陽城山,精學教授。舉賢良方正,稍遷南陽太守、宗正、太常。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08-18
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十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十數,邛都最大。此皆椎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桐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巂、昆明、編髮,隨畜移徙,亡常處,亡君長,地方可數千裡。自巂以東北,君長以十數,徙、莋...
《新唐書》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新唐書》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03-12
刑法古之為國者,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知爭端也。後世作為刑書,惟恐不備,俾民之知所避也。其為法雖殊,而用心則一,蓋皆欲民之無犯也。然未知夫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而可使民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唐之刑書有四,曰:律、令、格、...
卷第五十六

卷第五十六

04-24
箴銘誄上箴女史箴曹嘉之晉紀曰:張華懼後族之盛,作女史箴。張茂先茫茫造化,二儀既分。淮南子曰:大丈夫恬然無為,與造化逍遙。高誘曰;造化,天地。周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散氣流形,既陶既甄。家語,孔子曰:地載神氣,流形庶物,無非...
《晉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晉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10-01
◎張軌〔子寔寔弟茂寔子駿駿子重華華子耀靈靈伯父祚靈弟玄靚靚叔天錫〕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人,漢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孫也。家世孝廉,以儒學顯。父溫,為太官令。軌少明敏好學,有器望,姿儀典則,與同郡皇甫謐善,隱於宜陽女幾山。泰...
《金史》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金史》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08-04
◎百官一○三師三公尚書省六部都元帥府樞密院大宗正府御史臺宣撫司勸農使司司農司三司國史院翰林學士院審官院太常寺金自景祖始建官屬,統諸部以專征伐,嶷然自為一國。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故太祖以都勃極烈嗣位,太宗以諳版...
《南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南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05-04
陳宗室諸王永修侯擬遂興侯詳宜黃侯慧紀衡陽獻王昌南康湣王曇朗文帝諸子宣帝諸子後主諸子永修侯擬字公正,陳武帝之疏屬也。少孤貧,質直強記。武帝南征交址,擬從焉。樑紹泰二年,除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以雍州刺史資,監南徐...
《遼史》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遼史》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12-24
◎儀衛志二○國服上古之人,網罟禽獸,食肉衣皮,以儷鹿韋掩前後,謂之鞸。然後夏葛冬裘之制興焉。周公陳王業,《七月》之詩,至於一日於貉,三月條桑,八月載績,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轉居薦草之間,去邃古之風猶未遠也。太祖仲父述瀾...
《北史》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北史》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06-14
王傑王勇宇文虯耿豪高琳李和伊婁穆達奚寔劉雄侯植李延孫韋祐陳欣魏玄泉仚李遷哲楊乾運扶猛陽雄席固任果王傑,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達。父巢,魏榆中鎮將。傑少有壯志,每以功名自許。從孝武西遷,賜爵都昌縣子。周文奇其才,嘗謂...
《北史》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北史》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05-10
豆盧寧楊紹王雅韓雄賀若敦豆盧寧,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後也。高祖勝,以燕。皇始初歸魏,授長樂郡守,賜姓豆盧氏。或雲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又云避難改焉,未詳孰是。父萇,魏柔玄鎮將,有威重,見稱於...
《南史》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南史》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08-12
杜僧明周文育侯瑱侯安都歐陽頠黃法奭淳于量章昭達吳明徹武帝徵交址及討元景仲,僧明、文育並有功。侯景之亂,俱隨武帝入援建鄴。武帝於始興破蘭裕,僧明為前鋒,斬裕。又與蔡路養戰於南野,僧明馬被傷,武帝馳救之,以所乘馬授僧明...
《晉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晉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11-17
◎江統〔子虨惇〕孫楚〔孫統〕綽江統,字應元,陳留圉人也。祖蕤,以義行稱,為譙郡太守,封亢父男。父祚,南安太守。統靜默有遠志,時人為之語曰嶷然稀言江應元與鄉人蔡克俱知名。襲父爵,除山陰令。時關隴、屢為氐、羌所擾,孟觀西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