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的文學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第六十九的文學知識/列表
《新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九

《新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九

11-19
張庭珍庭瑞張立道樑曾李克忠稷張庭珍,字國寶,臨潢全州人。父楫,金商州南倉使。太宗四年,籍其民數千來降,命監榷北京路課,改北京都轉運使,因家焉。庭珍性強毅,通知經術,尤長《左氏春秋》。憲宗元年,授必闍赤。高麗不請命,擅徒於江...
《魏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綦俊 山偉 劉大綱

《魏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綦俊 山偉 劉大綱

09-29
綦俊,字扌剽顯,河南洛陽人也。其先代人。祖辰,幷州刺史。俊,莊帝時仕累遷為滄州刺史,甚為吏人畏悅。尋除太僕卿。及爾朱世隆等誅,齊獻武王赴洛,止於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庶,令之曰:"爾朱暴虐,矯弄天常,孤起義信都,罪人斯翦。...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09-18
○楊綰崔祐甫(子植植再從兄俊)常袞楊綰,字公權,華州華陰人也。祖溫玉,則天朝為戶部侍郎、國子祭酒。父侃,開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稱。綰生聰惠,年四歲,處群從之中,敏識過人。嘗夜宴親賓,各舉坐中物以四聲呼之,諸賓未言,綰應聲指鐵...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08-12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免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
《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08-18
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師友祭酒唐林、故諫議祭酒琅邪紀逡,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德行醇備,至於黃髮,靡有愆失。其封林為建德侯,逡為封德侯,位皆特進,見禮如三公。賜弟一區,錢三百萬,授几杖焉六月,更授諸侯茅土於明堂,曰予製作地理...
《宋史》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宋史》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09-20
◎禮十九(賓禮一)○大朝會儀常朝儀《周官》:司儀掌九儀賓客擯相,詔王南鄉以朝諸侯。"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大客之儀,以親諸侯"。蓋君臣之際體統雖嚴,然而接以仁義,攝以威儀,實有賓主之道焉。是以《小雅·鹿鳴》燕其臣下...
《新元史》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

《新元史》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

11-19
○刑法上刑律上元之刑法,論者,謂得之仁厚,失之縱弛;是不然。蒙古初入中原,百司裁決率依金律。至世祖,始取見行格例,頒之有司,為《至元新格》。然帝臨時裁決,往往以意出入增減,不盡用格例也。其後挾私用譎之吏,夤緣放效,骫法自專,...
《晉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晉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09-16
◎桓玄卞範之殷仲文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大司馬溫之孽子也。其母馬氏嘗與同輩夜坐,於月下見流星墜銅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淨,競以瓢接取,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生玄,有光照室,佔者奇之,故小名靈寶。妳媼每抱詣溫,輒...
《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12-26
李迪(子柬之肅之承之及之孫孝基孝壽孝稱)王曾(弟子融)張知白杜衍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後徙幽州。曾祖在欽,避五代亂,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材也。"舉進士第一,授將作監丞,歷通判徐、兗州...
《漢書》卷九十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漢書》卷九十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08-18
始建國元年正月朔,莽帥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璽韍,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漢號焉。初,莽妻宜春侯王氏女,立為皇后。本生四男:宇、獲、安、臨。二子前誅死,安頗荒忽,乃以臨為皇太子,安為新嘉闢。封宇子六人:千為功隆公,壽為功明公,吉為功成...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10-13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衛巨集、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10-13
《前書》魯人申公受《詩》於浮丘伯,為作詁訓,是為《魯詩》。齊人轅固生亦傳《詩》,是為《齊詩》。燕人韓嬰亦傳《詩》,是為《韓詩》。三家皆立博士。趙人毛萇傳《詩》,是為《毛詩》,未得立。高詡字季回,平原般人也。曾祖父嘉...
《北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北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08-12
儒林上樑越盧醜張偉樑祚平恆陳奇劉獻之張吾貴劉蘭孫惠蔚徐遵明董徵李業興李鉉馮偉張買奴劉軌思鮑季詳邢峙劉晝馬敬德張景仁權會張思伯張雕武郭遵儒者,其為教也大矣,其利物也博矣!以篤父子,以正君臣。開政化之本原,鑿生靈...
《元史》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元史》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09-05
張起巖張起巖,字夢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帥右監軍權濟南府事,徙家濟南。當金之季,張榮據有章丘、鄒平、濟陽、長山、辛市、蒲臺、新城、淄州之地,歲丙戌,歸於太祖,始終能效忠節,迪與其子福,實先後羽翼之。福...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10-26
◎來田侯崔嚴來瑱,邠州永壽人。父曜,奮行間,開元末,持節磧西副大使、四鎮節度使,著名西邊,終右領軍大將軍。瑱略知收,尚名節,崖然有大志。天寶初,從四鎮任劇職,累遷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軍司馬。詔舉智謀果決、才堪統眾者,拾遺...
《管子》乘馬數第六十九大綱

《管子》乘馬數第六十九大綱

12-02
桓公問管子曰:有虞策乘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馬,為之奈何?管子對曰:戰國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國常失其地用。王國則以時行也。桓公曰:何謂以時行?管子對曰: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策,故開闔皆在上,無求於民。霸國守分,上分下游於分之間而用...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08-18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語在《元后傳》。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
《金史》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金史》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08-12
◎宦者○樑珫宋珪(潘守恆附)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以來,宦者養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制。東漢以宦者亡,唐又甚焉。...
《晉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晉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12-19
◎列女△羊耽妻辛氏杜有道妻嚴氏王渾妻鍾氏鄭袤妻曹氏愍懷太子妃王氏鄭休妻石氏陶侃母湛氏賈渾妻宗氏樑緯妻辛氏許延妻杜氏虞潭母孫氏周顗母李氏張茂妻陸氏尹虞二女荀崧小女灌王凝之妻謝氏劉臻妻陳氏皮京妻龍氏孟昶妻...
《新元史》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

《新元史》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

11-19
○兵二△鎮戍元初用兵四方,凡險要之地,則留兵戍之。然因時建置,旋即裁罷,故其事無可考。中統元年五月,詔漢軍萬戶各於本管新舊軍內摘發軍人,備衣甲器仗,差官領赴燕京近地屯駐。萬戶史天澤,一萬四百三十五人;張馬哥二百四十人;...
《南史》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南史》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06-07
趙知禮蔡景歷宗元饒韓子高華皎劉師知謝岐毛喜沈君理陸山才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父孝穆,樑候官令。知禮涉獵文史,善書翰。陳武帝之討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書記。知禮為文贍速,每佔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由是恆侍左...
《舊唐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十九

《舊唐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十九

06-28
○侯君集張亮薛萬徹(兄萬均盛彥師盧祖尚劉世讓劉蘭李君羨等附)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太宗在藩,引入幕府,數從征伐,累除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漸蒙恩遇,參預謀議。建成...
《晉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晉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04-15
◎桓玄卞範之殷仲文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大司馬溫之孽子也。其母馬氏嘗與同輩夜坐,於月下見流星墜銅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淨,競以瓢接取,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生玄,有光照室,佔者奇之,故小名靈寶。妳媼每抱詣溫,輒...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11-24
◎五行四○金從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則為變怪。舊說以僣咎、恆暘、詩妖、民訛、毛蟲之孽,白眚、白祥之類皆屬之金,今從之。建隆二年七月,晉州神山縣北谷中有鐵隨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太平興國四年九月,夾江縣民王誼...
《宋史》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宋史》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09-17
◎河渠六○東南諸水上開寶間,議徵江南。詔用京西轉運使李符之策,發和州丁夫及鄉兵凡數萬人,鑿橫江渠於歷陽,令符督其役。渠成,以通漕運,而軍用無闕。八年,知瓊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度靈塘,開修渠堰,溉水田三百餘頃,居民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