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的文學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陳至的文學知識/列表
《賦得芙蓉出水》古詩 作者陳至 古詩賦得芙蓉出水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賦得芙蓉出水》古詩 作者陳至 古詩賦得芙蓉出水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05-11
菡萏迎秋吐,夭搖映水濱。劍芒開寶匣,峰影寫蒲津。下覆參差荇,高辭苒弱蘋.自當巢翠甲,非止戲赬鱗。莫以時先後,而言色故新。芳香正堪玩,誰報涉江人。...
《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古詩 作者辛棄疾 古詩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古詩 作者辛棄疾 古詩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11-19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白髮憐君,尋芳較晚,卷地驚風雨。問君知否,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細思量,悲歡夢裡,覺來總無尋處。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東歸,風流贏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
《薦冰》古詩 作者陳至 古詩薦冰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薦冰》古詩 作者陳至 古詩薦冰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04-03
凌寒開涸沍,寢廟致精誠。色靜澄三酒,光寒肅兩楹。形鹽非近進,玉豆為潛英。禮自春分展,堅從北陸成。藉茅心共結,出鑑水漸明。幸得來觀薦,靈臺一小生。...
《驀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古詩 作者黃庭堅 古詩驀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驀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古詩 作者黃庭堅 古詩驀山溪(至宜州作,寄贈陳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10-03
稠花亂葉,到處撩人醉。林下有孤芳,不匆匆、成蹊桃李。今年風雨,莫送斷腸紅,斜枝倚。風塵裡。不帶塵風氣。微嗔又喜。約略知春味。江上一帆愁,夢猶尋、歌樑舞地。如今對酒,不似那回時,書謾寫,夢來空,只有相思是。...
《喜陳兄至》古詩 作者白居易 古詩喜陳兄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喜陳兄至》古詩 作者白居易 古詩喜陳兄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08-30
黃鳥啼欲歇,青梅結半成。坐憐春物盡,起入東園行。攜觴懶獨酌,忽聞叩門聲。閒人猶喜至,何況是陳兄。從容盡日語,稠疊長年情。勿輕一盞酒,可以話平生。...
《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陳擬 陳詳 陳慧紀

《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陳擬 陳詳 陳慧紀

05-06
陳擬,字公正,高祖疏屬也。少孤貧,性質直強記,高祖南征交趾,擬從焉。又進討侯景,至豫章,以擬為羅州刺史,與胡穎共知後事,並應接軍糧。高祖作鎮朱方,擬除步兵校尉、曲阿令。紹泰元年,授貞威將軍、義興太守。二年,入知衛尉事,除員外散...
《遊蔣山題辛夷花寄陳奉禮(本約陳同遊,不至)》古詩 作者徐鉉 古詩遊蔣山題辛夷花寄陳奉禮(本約陳同遊,不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遊蔣山題辛夷花寄陳奉禮(本約陳同遊,不至)》古詩 作者徐鉉 古詩遊蔣山題辛夷花寄陳奉禮(本約陳同遊,不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06-20
今歲遊山已恨遲,山中仍喜見辛夷。簪纓且免全為累,桃李猶堪別作期。晴後日高偏照灼,晚來風急漸離披。山郎不作同行伴,折得何由寄所思。...
陳遺至孝文言文

陳遺至孝文言文

08-02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遺至孝文言文,歡迎閱讀與收藏。陳遺至孝...
《送陳兼應闢兼寄高適、賈至》古詩 作者獨孤及 古詩送陳兼應闢兼寄高適、賈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送陳兼應闢兼寄高適、賈至》古詩 作者獨孤及 古詩送陳兼應闢兼寄高適、賈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11-05
結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罷官梁山外,獲稻楚水湄。適會傅巖人,虛舟濟川時。天網忽搖頓,公才難棄遺。鳳凰翔千仞,今始一鳴岐。上馬指國門,舉鞭謝書帷。預知大人賦,掩卻歸來詞。天子方在宥,朝廷張四維。料...
【陳】 陳字的讀音|陳的意思

【陳】 陳字的讀音|陳的意思

11-01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陳(陳)chénㄔㄣˊ1.排列,擺設:~列。~兵。2.述說:~述。~情。詳~。~訴。~說。3.舊的,時間久的:~舊。~腐。~醋。推~出新。~~相因。~跡。~皮。4.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5.中國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6.姓。...
【至大至剛】 至大至剛的意思

【至大至剛】 至大至剛的意思

03-05
成語名字:至大至剛成語發音:zhìdàzhìgāng成語繁體:至大至剛常用程度:常用產生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的氣概成語例句:他...
攥著雙拳貼身至 (猜4字經濟狀況陳述語)

攥著雙拳貼身至 (猜4字經濟狀況陳述語)

02-08
謎題:攥著雙拳貼身至(猜4字經濟狀況陳述語)謎底:近來手緊再來一題...
【至善至美】 至善至美的意思

【至善至美】 至善至美的意思

01-07
成語名字:至善至美成語發音:zhìshànzhìměi常用程度:常用產生年代:當代近義詞:十全十美成語出處: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著震撼著宇宙的大風暴,而且他又把這個理解作為翻掌間便立現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蹟’,因而對於生...
《喜陳兄至》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喜陳兄至》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09-09
古詩《喜陳兄至》作者:白居易黃鳥啼欲歇,青梅結半成。坐憐春物盡,起入東園行。攜觴懶獨酌,忽聞叩門聲。閒人猶喜至,何況是陳兄。從容盡日語,稠疊長年情。勿輕一盞酒,可以話平生。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開始營建十三陵是明代...
【陳陳相因】 陳陳相因的意思

【陳陳相因】 陳陳相因的意思

10-10
成語名字:陳陳相因成語發音:chénchénxiāngyīn成語繁體:陳陳相因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貶義產生年代:古代近義詞: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反義詞:除舊佈新、革故鼎新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
陳遺至孝文言文及翻譯

陳遺至孝文言文及翻譯

10-01
導語:陳遺至孝,選自《世說新語德行》,作者是劉義慶。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陳遺至孝文言文及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原文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①。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
陳遺至孝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陳遺至孝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09-16
陳遺至孝是南北朝的詩人劉義慶寫的文言文,下面小編就為你分享一下陳遺至孝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吧!陳遺至孝陳遺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鬆即日出徵。時遺已...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古詩 作者盧照鄰 古詩至陳倉曉晴望京邑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古詩 作者盧照鄰 古詩至陳倉曉晴望京邑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10-19
拂曙驅飛傳,初晴帶曉涼。霧斂長安樹,雲歸仙帝鄉。澗流漂素沫,巖景靄朱光。今朝好風色,延瞰極天莊。...
《滿江紅(冬至)》古詩 作者陳三聘 古詩滿江紅(冬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滿江紅(冬至)》古詩 作者陳三聘 古詩滿江紅(冬至)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06-11
薄日輕雲,天氣好、相將祈谷。民情喜、頌聲洋溢,清風斯穆。飲酒不多元有量,吟詩無數添新軸。對古人、一笑我真愚。君無俗。斜川路,經行熟。黃花在,歸心足。問淵明去後,有誰能屬。神武衣冠驚夢裡,江湖漁釣論心曲。但從今、散發...
《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陳擬 陳詳 陳慧紀大綱

《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陳擬 陳詳 陳慧紀大綱

08-16
陳擬,字公正,高祖疏屬也。少孤貧,性質直強記,高祖南征交趾,擬從焉。又進討侯景,至豫章,以擬為羅州刺史,與胡穎共知後事,並應接軍糧。高祖作鎮朱方,擬除步兵校尉、曲阿令。紹泰元年,授貞威將軍、義興太守。二年,入知衛尉事,除員外散...
【至聖至明】 至聖至明的意思

【至聖至明】 至聖至明的意思

08-05
成語名字:至聖至明成語發音:zhìshèngzhìmíng成語繁體:至聖至明產生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臣等聞玄祖之道,用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以仁義是首,相沿百世,作則千年,至聖至明,不可易也。”成語用法:作謂語...
《陳遺至孝》文言文翻譯

《陳遺至孝》文言文翻譯

09-30
引導語:《陳遺至孝》這篇課文相信很多人都學過,那麼有關《陳遺至孝》的文言文翻譯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陳遺至孝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
【至尊至貴】 至尊至貴的意思

【至尊至貴】 至尊至貴的意思

09-05
成語名字:至尊至貴成語發音:zhìzūnzhìguì成語繁體:至尊至貴常用程度:一般產生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漢·荀悅《前漢紀·宣帝紀三》:“出門則乘駢輜,下堂則從傅母,進退則鳴佩玉,內飾則結紉綢繆。此則至尊至貴所以自斂,制不自恣縱...
冬至未至

冬至未至

05-31
最後一個夏天,我們明明很在乎,卻倔強的說不在乎;最後一個夏天,我們選擇了逃避,卻沒有想象給對方帶來的傷害。最後一個夏天,就在我們跌跌撞撞中過去了。城市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為未來奔波著,也許,像我們這麼大的孩子,對未來真的很...
【至再至三】 至再至三的意思

【至再至三】 至再至三的意思

04-16
成語名字:至再至三成語發音:zhìzàizhìsān產生年代:古代近義詞:一而再,再而三、幾次三番成語出處:《尚書·多方》:“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要囚之,至於再,至於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