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問答/列表

《開國大典》的教學反思誰有?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的教學反思誰有?

《開國大典》這篇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敘述,先講了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後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本課重在體會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成立感到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

教完《開國大典》一課後,我反覆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自己有了可貴的進步,也留下了些許遺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節課,我時時留意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教師的教態,語言都比較得體,學生在相對放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真正體現了“和諧課堂”。

執教過程中,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較明確。在學生默讀課文後,交流概括出開國大典的幾個場面,然後直奔重點,學習“典禮”這一部分。既整體把握,也緊扣重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中,我結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結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邊讀邊展開想象理解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在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學生能準確抓住重點詞,體會人們因新中國成立激動而興奮的心情。如學習“升國旗”部分,學生也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體會句子包涵的情感。結合課前查詢的資料,體會“站”字背後的言外之意,對文字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再如課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在這部分中,“歡呼”一詞出現多次,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帶有“歡呼”一詞的句子,體會每一次是在什麼情況下歡呼起來的?這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朗讀。接下來讓同學們交流,彼此啟發,使思想拓展,思維活躍起來。同學們就是在這樣一種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從而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些都與我的預想一致。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還及時捕捉學生的思維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評價。對課堂上出現的失誤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與反思。課堂的開放、民主,平等得以體現。

課後反思時,我深刻地意識到:這堂課中,朗讀指導沒有體現層次性。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必須要充分地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與評價,才能體會首都人民的興奮、激動、自豪的心情。離不開教師的指朗讀指導。“細節決定成敗”,是我上課後得到的教訓。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只有關注課堂細節,生成才能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