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問答/列表

如何幫助後進生提高成績?

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是構成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經常聽許多老師說:“這孩子真沒辦法”,“這孩子腦瓜特別笨”,“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等等。作為教師,我也常常被後進生的問題圍繞著,但每一個學生將來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後進生也不例外。因此,我們仍然要在轉化後進生方面努力。經驗所知,即使學習成績不好,思想行為差的學生也是暫時的,只要經過細緻的觀察,瞭解,並“對症下藥”,後進生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深入分析後進生,選擇轉化的突破口。

如何幫助後進生提高成績?

一、加強目標激勵,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後進生的轉變

激勵,指激發和鼓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激勵是指激發人的需要和動機,使人產生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目標激勵,是指教育者設計具體目標從而調動受教育者積極性的一種模式。實踐證明如果一個學生把某種教育目標的價值看得越大,估計實現的概率越高,那麼該目標的激發動機就越強,煥發的內部力量就越大,反之如果期望概率低或目標價值太小,則目標激勵力量越小。實施目標激勵應該注意幾點:第一、目標激勵要有科學性,必須考慮到所確定的目標對學生來說是可望而可及的,如果目標過高,經過努力也難以達到,就會使學生產生自悲,失去取勝的信心;如果目標太低,無需要多大的努力就能達到,則激發不了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失去內在的動力。第二、對於後進生目標激勵要分層次性,應該把總目標分成若干階段性的子目標來實現,便於通過資訊的反饋、檢查落實,從而實現將後進生的轉變導向特定的總體目標。第三、對於後進生目標激勵要具有恰當的可調適性,一旦學生對學習上某種期望值估計過高,盲目樂觀,產生驕傲情緒:或者有的學生一旦受到挫折便心灰意冷,產生悲觀失望、畏難的情緒,所以要對學生的目標及時進行巨集觀調控,使之更加符合變化了的主觀條件。教育者應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較為合理的激勵模式,並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激勵模式。

二、運用多種鼓勵,增強後進生的自信心

(一)情感性鼓勵,開啟學生閉鎖的心靈

情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後進生由於自卑而產生閉鎖心理,敏感多疑,處處設防。這就要求老師給予百倍的耐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用真摯的熱情去撫平他們心靈的傷痛,去喚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談話時運用情感性交談,這種方式往往話題自由,態度隨便,於是無意之間,隨意撿起,輕輕擲去,可是,在學生心中激起的感情波瀾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後進生一般都注重老師對他的表情、態度及由此體現出來的情感。教師能對他們和藹可親,關心和同情,就會使他們產生親近感,避免了畏懼心理,撤掉了心理防線,從而形成了融洽的師生關係,給開展工作帶來了便利。

我曾接過這樣一個後進生,組織紀律性差,上課不專心聽講,對同學愛動手動腳,經常打架,教過他的老師都感到束手無策。起初,我也對他感到失望和惱火,但我並不放棄,我首先設法接近他,關心他,不厭其煩地與他交談、疏導與溝通,以瞭解他的內心世界。我終於瞭解到,他的後進,與他的家庭有很大關係,父母離異,後母對其非打即罵,久而久之,他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涼了,這樣使他產生了逆反心理,乾脆破罐子破摔,捱打就逃學,離家出走。我瞭解後,更加關心他,還幾次去他家,做他後母的工作,不讓她再打孩子,使他們認識到: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家長的尊重,打解決不了問題,只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對此要循循善誘的良藥去醫藥、去撫慰。家長接受了我的意見,不再動輒打罵他了,我又利用節假日為其補課,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立即在班會上表揚了他。該生逐步感受到父母、老師、同學給他的溫暖,學習有了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績也明顯提高了,其他各方面也有一定的進步。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凡正常的人都有這一心理。所以,當我們教育者瞭解到“後進生”後進原因後,要以十分的善意、誠懇找他們談話,談話時要“抑怒”、“心平氣和”,讓他首先感受到老師是真心實意地關懷他,愛護他。讓其內心世界產生自責、內疚、悔改的意念,從而產生“我應當對得起老師”,這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那些“氣勢洶洶”的責罵、簡單粗暴的處罰效果好多了。

(二)寬容性鼓勵,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

對後進生在克服缺點或錯誤的過程中出現的反覆,只要不是重大的問題,教師要給予理解、同情、寬容和再教育。

後進生由於特別敏感自尊,對周圍有種不自覺的對立情緒,對待教育常常沉默迴避或乾脆粗魯無禮的“頂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先不發火,而是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我們自己犯了某一錯誤,他人就一味地批評、指責,甚至壓制、否定,那麼我們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樣的教育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敏感而又自尊的後進生。反之,老師若能針對實際情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這個錯誤,並真正以愛和關心為出發點,採用寬容的態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加以分析教育,使教師在教育時不僅有合乎情理的嚴厲,更有充滿人情味的寬容,那麼完全可以肯定,學生不論有多麼堅固的思想圍牆,在內心深處受到感動時,不知不覺中放棄了牴觸心理和對立情緒。所以作為教師,對後進生出現的問題,一定要頭腦冷靜,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有針對性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當然,寬容不是不分是非、美醜、善惡,絕不是一種溺愛,放縱,寬容是有特定內涵的。柔中有剛、寬中有度,沒有把握寬容的尺度,同樣是難以做好後進生思想工作的。

寬容在於避開對抗。調皮的後進生屢犯同樣的錯誤是常見的事,最容易導致師生不耐其煩而動怒。寬容之道用以促進轉化及等候轉化。國小生犯錯誤未必都是不知錯而犯之為,或明知錯因誘惑太大或因積習難改,或因一時心理需求太強烈,寬容施以轉化寓“貶”於“褒”,寄“責備”於“期望 ”。

寬容的基礎是愛,用愛和寬容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其前提是對後進生的嚴格要求,對於錯誤行為、思想決不姑息。其目的是給學生認識錯誤的機會,使其更好地接受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寬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時間上的寬容。如當時情況並非教育的最佳時期,就不一定要當場處理,有些事推後處理更好;(2)態度上的寬容。後進生態度不正確,或出言不遜,甚至傷了你的自尊,也要剋制自己,冷靜處理;(3)條件上的寬容。如允許犯錯誤的學生講條件,留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只要他們有真正改正錯誤的願望;(4)處理上的寬容。按他們犯錯誤的性質和影響本應嚴肅處理的,但念其事後認識深刻或當時情況特殊,並非有意識存心破壞等,都不妨從輕處理等。

(三)表現性鼓勵,給後進生創造表現的機會,創造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裡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充分表現發揮出來。”每個學生都有發現自己的願望,作為教師,要尋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創造條件通過各種方式給後進生表現的機會。

對於那些表現不好或學習差的後進生,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往往被掩蓋和忽視。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和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要知道,自卑並非麻木的產物,自卑感強的學生往往有比平常人更強的自尊心,他們或許某些方面不如人,但都希望自己能有令人注目的不凡之舉。比如,有些學生理科成績差,總覺得自己智力低下,顯得低人一等,喪失信心。可是他們中間有的文科基礎好,有的在文娛、體育、美術、書法方面有特長,有的在製作方面頗有獨創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根據後進生的興趣特長,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示才能,獲得被別人尊重的情感體驗,獲得心理上的自我滿足,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產生了上進心,增強了自信心。比如我任教班級曾有一位學生王某某,基礎差,學習成績差,平時沉默寡言,一問三不答,並有自暴自棄的思想。經過幾次接觸,發現他空間想像力很強,特別喜歡畫畫。針對這種情況,我儘量發揮他的長處,使他的繪畫天賦得以表現。我還向美術老師推薦,讓他參加各種繪畫大賽。他果然不負所望,拿回了好幾個大獎。以後班級安排他擔任宣傳委員,負責班刊,使他美術特長得以更多機會的發揮。這樣,他覺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師長的喜愛,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從此,他變得開朗了,工作學習都積極了,也喜歡與老師、同學交談,學習成績也提高得很快。從這個例子看出,自卑感強的學生,一旦讓他在某一方面獲得了成功之後,成功的喜悅不僅使他們擺脫自卑的陰影,而且還能增強自信心。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動力。

(四)表揚鼓勵,優先表揚,鼓勵他們進步

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根本是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地講,後進生缺點比較突出,常常掩蓋了自尊心,但他們的自尊有不被忽視的願望。這就要求班主任要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對於他們的閃光點,甚至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充分肯定,倍加珍惜,因為這正是做好後進生工作,轉變他們的良機。班主任要通過談心,使那些微弱的火點燃起來,一絲一縷的積極因素連綴起來,增強他們的進取心,尤其對學習的信心。

另外,讚揚可以增強後進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對於那些對學生嚴歷指責、諷刺、挖苦訓斥、動輒告狀的老師很難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或畏懼老師,敬而遠之;或自輕自賤,自慚形愧;或逆反對立。………若班主任能善於抓住時機,對學生的優點、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就會讓學生得到一絲愛意,燃起希望之火,激起一股向上的力量,師生之間就會產生一種和諧、親近的關係,產生融洽的氣氛,從而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了信任感。我國著名教育家顏元認為“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他還說:“獎長”可以達到“勸善”“揚善”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剛才說得讚揚都是說適當的,不可言過其實,否則適得其反。古語說得好:“譽人之言太濫不可。”讚賞、表揚必須遵循一些理性的基本原則:(1)讚揚不能無是非、無原則,一味道好;(2)讚揚要有“度”,要恰如其分;(3)讚揚要“誠”,語言要發自肺腑,要對症下“藥”,忌千人一語,以免有虛偽不誠之嫌;(4)讚揚的前提是要重“勤”,教師要勤於觀察、查訪,對他們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讓他們的每一做法都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記住一句話:不要過度讚揚,但一定要有讚揚。

當然,後進生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但又比較棘手的問題。縱觀以上採用的幾種方法,都是以“愛”作為基礎的。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但往往愛尖子生易,愛後進生難,而後進生那些弱苗卻更需要“愛”的陽光雨露。在整個教育轉化工作中,愛的感情是第一位的,離開了“愛”的感情基礎,一切教育的技巧和方法,都是蒼白無力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後進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因此,轉變後進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於國小生年齡和環境及習慣的干擾影響,他們的思想波動總是具有很大的反覆性。因此,教師應時時觀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勵,有一點蛛絲馬跡的反常現象,就應及時引導,把它消滅於萌芽狀態。我們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反覆抓,抓“反覆”,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

三、集聚眾人之力,溫暖後進生的心靈

後進生學習、生活在集體環境裡,他們必須融進班集體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後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後進生實現轉化、走向進步的搖籃。

(一)和諧環境,溫暖心靈

學生生活的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制約作用。一個充滿和諧、友愛和活力的班集體,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就是一個溫暖的家,一定能讓每個人的心靈都像灑滿陽光般溫暖。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努力營造一個溫暖的班集體,讓生活在裡面的學生都會為這個集體所感動,所溫暖。如黃婷婷,原先是個較好的學生,最近一段發現她的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各科老師都非常著急,經過了解,原來她的父母前段時間外出打工,晚上她經常躲在房間裡想父母,想到落淚,結果作業完成不了。看見她這樣,我首先在班級裡開了一次班會,讓每個人都說說如何學會獨立,然後又安排小幹部平時多陪她玩,幫她有落下的知識補上,我也時常找她談心,讓她感受到老師同學對她的關心,這樣她就不感到孤獨,能靜下心來學習了。看來,班級是一個溫暖的家,班主任是一個有愛心的母親,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孩子。學生只有生活在和諧的環境裡,才能感受到溫暖。

(二)家校合作,溫暖心靈

後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單靠教師、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家長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後進生。農村國小的後進生,由於家長重視程度低,許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差,跟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因此也不重視,所以教師首先要建立家校合作的橋樑,化少愛為多愛,去關心後進生,共同關注他們的成長與進步。如我班有位男生鄭金輝,每次測試成績都在二三十分,而且行為習慣差,我找他談話,進行批評教育,他以沉默對待,效果甚微。後來我決定從他的家庭入手,首先我與他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向家長彙報孩子在校的表現,請家長共同配合。初次家訪讓我瞭解到平時他的父母很少過問他的學業情況,很多時候都順著孩子,這樣就造就了他沉默的個性,有事情也不會跟家長交流。針對這一情況,我又主動上門。找家長談心,尋找良方。向家長表明身教甚於言教,平時要多用心與子女交流。他的父母也是明白人,認識到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後,果然採取了良策。在學校裡,我也是多鼓勵、表揚的方法,多抽時間對他的學習進行輔導,漸漸地,鄭金輝的學習成績上來了,上課也開始發言了,做事也有了自信。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善用物者無棄物,善教人者無棄人,惟有春風多著力,朽樹也能綠成蔭。”每一個班主任都應成為“春風”“善教人者”,把後進生這樣的“朽樹”培養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的教育系統工程。教師要積聚愛的力量,張開愛的翅膀,把學生包圍在自己溫暖的羽翼之下,讓愛的陽光溫暖後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後進生的成長。

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是構成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經常聽許多老師說:“這孩子真沒辦法”,“這孩子腦瓜特別笨”,“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等等。作為教師,我也常常被後進生的問題圍繞著,但每一個學生將來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後進生也不例外。因此,我們仍然要在轉化後進生方面努力。經驗所知,即使學習成績不好,思想行為差的學生也是暫時的,只要經過細緻的觀察,瞭解,並“對症下藥”,後進生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深入分析後進生,選擇轉化的突破口。

一、加強目標激勵,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後進生的轉變

激勵,指激發和鼓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激勵是指激發人的需要和動機,使人產生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目標激勵,是指教育者設計具體目標從而調動受教育者積極性的一種模式。實踐證明如果一個學生把某種教育目標的價值看得越大,估計實現的概率越高,那麼該目標的激發動機就越強,煥發的內部力量就越大,反之如果期望概率低或目標價值太小,則目標激勵力量越小。實施目標激勵應該注意幾點:第一、目標激勵要有科學性,必須考慮到所確定的目標對學生來說是可望而可及的,如果目標過高,經過努力也難以達到,就會使學生產生自悲,失去取勝的信心;如果目標太低,無需要多大的努力就能達到,則激發不了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失去內在的動力。第二、對於後進生目標激勵要分層次性,應該把總目標分成若干階段性的子目標來實現,便於通過資訊的反饋、檢查落實,從而實現將後進生的轉變導向特定的總體目標。第三、對於後進生目標激勵要具有恰當的可調適性,一旦學生對學習上某種期望值估計過高,盲目樂觀,產生驕傲情緒:或者有的學生一旦受到挫折便心灰意冷,產生悲觀失望、畏難的情緒,所以要對學生的目標及時進行巨集觀調控,使之更加符合變化了的主觀條件。教育者應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較為合理的激勵模式,並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激勵模式。

二、運用多種鼓勵,增強後進生的自信心

(一)情感性鼓勵,開啟學生閉鎖的心靈

情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後進生由於自卑而產生閉鎖心理,敏感多疑,處處設防。這就要求老師給予百倍的耐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用真摯的熱情去撫平他們心靈的傷痛,去喚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談話時運用情感性交談,這種方式往往話題自由,態度隨便,於是無意之間,隨意撿起,輕輕擲去,可是,在學生心中激起的感情波瀾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後進生一般都注重老師對他的表情、態度及由此體現出來的情感。教師能對他們和藹可親,關心和同情,就會使他們產生親近感,避免了畏懼心理,撤掉了心理防線,從而形成了融洽的師生關係,給開展工作帶來了便利。

我曾接過這樣一個後進生,組織紀律性差,上課不專心聽講,對同學愛動手動腳,經常打架,教過他的老師都感到束手無策。起初,我也對他感到失望和惱火,但我並不放棄,我首先設法接近他,關心他,不厭其煩地與他交談、疏導與溝通,以瞭解他的內心世界。我終於瞭解到,他的後進,與他的家庭有很大關係,父母離異,後母對其非打即罵,久而久之,他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涼了,這樣使他產生了逆反心理,乾脆破罐子破摔,捱打就逃學,離家出走。我瞭解後,更加關心他,還幾次去他家,做他後母的工作,不讓她再打孩子,使他們認識到: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家長的尊重,打解決不了問題,只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對此要循循善誘的良藥去醫藥、去撫慰。家長接受了我的意見,不再動輒打罵他了,我又利用節假日為其補課,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立即在班會上表揚了他。該生逐步感受到父母、老師、同學給他的溫暖,學習有了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績也明顯提高了,其他各方面也有一定的進步。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凡正常的人都有這一心理。所以,當我們教育者瞭解到“後進生”後進原因後,要以十分的善意、誠懇找他們談話,談話時要“抑怒”、“心平氣和”,讓他首先感受到老師是真心實意地關懷他,愛護他。讓其內心世界產生自責、內疚、悔改的意念,從而產生“我應當對得起老師”,這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那些“氣勢洶洶”的責罵、簡單粗暴的處罰效果好多了。

(二)寬容性鼓勵,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

對後進生在克服缺點或錯誤的過程中出現的反覆,只要不是重大的問題,教師要給予理解、同情、寬容和再教育。

後進生由於特別敏感自尊,對周圍有種不自覺的對立情緒,對待教育常常沉默迴避或乾脆粗魯無禮的“頂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先不發火,而是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我們自己犯了某一錯誤,他人就一味地批評、指責,甚至壓制、否定,那麼我們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樣的教育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敏感而又自尊的後進生。反之,老師若能針對實際情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這個錯誤,並真正以愛和關心為出發點,採用寬容的態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加以分析教育,使教師在教育時不僅有合乎情理的嚴厲,更有充滿人情味的寬容,那麼完全可以肯定,學生不論有多麼堅固的思想圍牆,在內心深處受到感動時,不知不覺中放棄了牴觸心理和對立情緒。所以作為教師,對後進生出現的'問題,一定要頭腦冷靜,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有針對性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當然,寬容不是不分是非、美醜、善惡,絕不是一種溺愛,放縱,寬容是有特定內涵的。柔中有剛、寬中有度,沒有把握寬容的尺度,同樣是難以做好後進生思想工作的。

寬容在於避開對抗。調皮的後進生屢犯同樣的錯誤是常見的事,最容易導致師生不耐其煩而動怒。寬容之道用以促進轉化及等候轉化。國小生犯錯誤未必都是不知錯而犯之為,或明知錯因誘惑太大或因積習難改,或因一時心理需求太強烈,寬容施以轉化寓“貶”於“褒”,寄“責備”於“期望 ”。

寬容的基礎是愛,用愛和寬容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其前提是對後進生的嚴格要求,對於錯誤行為、思想決不姑息。其目的是給學生認識錯誤的機會,使其更好地接受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寬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時間上的寬容。如當時情況並非教育的最佳時期,就不一定要當場處理,有些事推後處理更好;(2)態度上的寬容。後進生態度不正確,或出言不遜,甚至傷了你的自尊,也要剋制自己,冷靜處理;(3)條件上的寬容。如允許犯錯誤的學生講條件,留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只要他們有真正改正錯誤的願望;(4)處理上的寬容。按他們犯錯誤的性質和影響本應嚴肅處理的,但念其事後認識深刻或當時情況特殊,並非有意識存心破壞等,都不妨從輕處理等。

(三)表現性鼓勵,給後進生創造表現的機會,創造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裡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充分表現發揮出來。”每個學生都有發現自己的願望,作為教師,要尋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創造條件通過各種方式給後進生表現的機會。

對於那些表現不好或學習差的後進生,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往往被掩蓋和忽視。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和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要知道,自卑並非麻木的產物,自卑感強的學生往往有比平常人更強的自尊心,他們或許某些方面不如人,但都希望自己能有令人注目的不凡之舉。比如,有些學生理科成績差,總覺得自己智力低下,顯得低人一等,喪失信心。可是他們中間有的文科基礎好,有的在文娛、體育、美術、書法方面有特長,有的在製作方面頗有獨創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根據後進生的興趣特長,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示才能,獲得被別人尊重的情感體驗,獲得心理上的自我滿足,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產生了上進心,增強了自信心。比如我任教班級曾有一位學生王某某,基礎差,學習成績差,平時沉默寡言,一問三不答,並有自暴自棄的思想。經過幾次接觸,發現他空間想像力很強,特別喜歡畫畫。針對這種情況,我儘量發揮他的長處,使他的繪畫天賦得以表現。我還向美術老師推薦,讓他參加各種繪畫大賽。他果然不負所望,拿回了好幾個大獎。以後班級安排他擔任宣傳委員,負責班刊,使他美術特長得以更多機會的發揮。這樣,他覺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師長的喜愛,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從此,他變得開朗了,工作學習都積極了,也喜歡與老師、同學交談,學習成績也提高得很快。從這個例子看出,自卑感強的學生,一旦讓他在某一方面獲得了成功之後,成功的喜悅不僅使他們擺脫自卑的陰影,而且還能增強自信心。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動力。

(四)表揚鼓勵,優先表揚,鼓勵他們進步

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根本是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地講,後進生缺點比較突出,常常掩蓋了自尊心,但他們的自尊有不被忽視的願望。這就要求班主任要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對於他們的閃光點,甚至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充分肯定,倍加珍惜,因為這正是做好後進生工作,轉變他們的良機。班主任要通過談心,使那些微弱的火點燃起來,一絲一縷的積極因素連綴起來,增強他們的進取心,尤其對學習的信心。

另外,讚揚可以增強後進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對於那些對學生嚴歷指責、諷刺、挖苦訓斥、動輒告狀的老師很難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或畏懼老師,敬而遠之;或自輕自賤,自慚形愧;或逆反對立。………若班主任能善於抓住時機,對學生的優點、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就會讓學生得到一絲愛意,燃起希望之火,激起一股向上的力量,師生之間就會產生一種和諧、親近的關係,產生融洽的氣氛,從而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了信任感。我國著名教育家顏元認為“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他還說:“獎長”可以達到“勸善”“揚善”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剛才說得讚揚都是說適當的,不可言過其實,否則適得其反。古語說得好:“譽人之言太濫不可。”讚賞、表揚必須遵循一些理性的基本原則:(1)讚揚不能無是非、無原則,一味道好;(2)讚揚要有“度”,要恰如其分;(3)讚揚要“誠”,語言要發自肺腑,要對症下“藥”,忌千人一語,以免有虛偽不誠之嫌;(4)讚揚的前提是要重“勤”,教師要勤於觀察、查訪,對他們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讓他們的每一做法都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記住一句話:不要過度讚揚,但一定要有讚揚。

當然,後進生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但又比較棘手的問題。縱觀以上採用的幾種方法,都是以“愛”作為基礎的。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但往往愛尖子生易,愛後進生難,而後進生那些弱苗卻更需要“愛”的陽光雨露。在整個教育轉化工作中,愛的感情是第一位的,離開了“愛”的感情基礎,一切教育的技巧和方法,都是蒼白無力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後進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因此,轉變後進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於國小生年齡和環境及習慣的干擾影響,他們的思想波動總是具有很大的反覆性。因此,教師應時時觀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勵,有一點蛛絲馬跡的反常現象,就應及時引導,把它消滅於萌芽狀態。我們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反覆抓,抓“反覆”,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

三、集聚眾人之力,溫暖後進生的心靈

後進生學習、生活在集體環境裡,他們必須融進班集體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後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後進生實現轉化、走向進步的搖籃。

(一)和諧環境,溫暖心靈

學生生活的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制約作用。一個充滿和諧、友愛和活力的班集體,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就是一個溫暖的家,一定能讓每個人的心靈都像灑滿陽光般溫暖。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努力營造一個溫暖的班集體,讓生活在裡面的學生都會為這個集體所感動,所溫暖。如黃婷婷,原先是個較好的學生,最近一段發現她的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各科老師都非常著急,經過了解,原來她的父母前段時間外出打工,晚上她經常躲在房間裡想父母,想到落淚,結果作業完成不了。看見她這樣,我首先在班級裡開了一次班會,讓每個人都說說如何學會獨立,然後又安排小幹部平時多陪她玩,幫她有落下的知識補上,我也時常找她談心,讓她感受到老師同學對她的關心,這樣她就不感到孤獨,能靜下心來學習了。看來,班級是一個溫暖的家,班主任是一個有愛心的母親,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孩子。學生只有生活在和諧的環境裡,才能感受到溫暖。

(二)家校合作,溫暖心靈

後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單靠教師、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家長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後進生。農村國小的後進生,由於家長重視程度低,許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差,跟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因此也不重視,所以教師首先要建立家校合作的橋樑,化少愛為多愛,去關心後進生,共同關注他們的成長與進步。如我班有位男生鄭金輝,每次測試成績都在二三十分,而且行為習慣差,我找他談話,進行批評教育,他以沉默對待,效果甚微。後來我決定從他的家庭入手,首先我與他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向家長彙報孩子在校的表現,請家長共同配合。初次家訪讓我瞭解到平時他的父母很少過問他的學業情況,很多時候都順著孩子,這樣就造就了他沉默的個性,有事情也不會跟家長交流。針對這一情況,我又主動上門。找家長談心,尋找良方。向家長表明身教甚於言教,平時要多用心與子女交流。他的父母也是明白人,認識到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後,果然採取了良策。在學校裡,我也是多鼓勵、表揚的方法,多抽時間對他的學習進行輔導,漸漸地,鄭金輝的學習成績上來了,上課也開始發言了,做事也有了自信。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善用物者無棄物,善教人者無棄人,惟有春風多著力,朽樹也能綠成蔭。”每一個班主任都應成為“春風”“善教人者”,把後進生這樣的“朽樹”培養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的教育系統工程。教師要積聚愛的力量,張開愛的翅膀,把學生包圍在自己溫暖的羽翼之下,讓愛的陽光溫暖後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後進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