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問答/列表

樑益建先進事蹟觀後感誰會寫?

人物名片

樑益建先進事蹟觀後感誰會寫?

樑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學成回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

2月8日,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來自成都三醫院的骨科醫生樑益建的事蹟感動了在場的聽眾,現場掌聲雷動。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多年來,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讓患者得到重生。在患者眼中,他是華佗再世,而在同行眼中,是勇攀醫學高峰的勇者。不斷探索醫學的邊界,鑄造了同行難以企及的醫學高度。

央視頒獎詞評價他: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開啟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我就是個小醫生”

“我就是個小醫生,治病救人才是頭等大事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樑益建說。這麼多優秀的人,這麼大的榮譽砸到自己身上,一開始他有點惶恐。

今年1月中旬,樑益建榮獲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訊息從北京傳來。“這個獎該給別人啊。”這是樑益建腦海裡浮出來的第一個想法。但後來樑益建也想通了,獎項是一種認可,一種榮譽,但是更是一種責任。“這個獎不僅僅是給自己,更是代表醫務工作者去領的一個獎。”

就在昨天,他親自操刀,為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矯正的手術。手術從早上11點一直到下午4點多,時間達5個小時。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來自河北。正是在網路上得知樑益建的醫術精湛,才不遠千里來求醫。“這是第二次手術,最後再做一次大手術,他的脊柱基本就可以恢復到了理想狀態了。”整天圍著手術檯和患者轉,動輒手術要長達10個小時,這個5小時的手術,對於樑益建來說,太正常不過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術,昨天他提前一個小時下班。家裡人正在等著他回家,一起看晚上播出的頒獎典禮。

“我治得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著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樑益建的'話不多,沙啞的聲音說得最多的就是四個字:“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著一線生機。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統計,2013年至2016年間,樑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後出院,餘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更多的人,正在因為遇到了樑益建,獲得重生。

儘可能為患者著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唯一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

目前,國際公認的極度重症脊柱畸形手術有三大禁區,即: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脊柱畸形和合並心肺功能衰竭。“禁區”,意味著很多醫生不敢觸及。

樑益建對病人有個統計:75%的人是北、上、廣等地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們無一例外是從網路上查詢到樑益建及他所做手術的病案後趕來的。

從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1000例,樑益建成為終結極度重症脊柱畸形手術“禁區說”的那個人。“別人問我為什麼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紹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我一步步地走,邊走邊總結經驗,就像攀登一座高峰,雖然經歷了很多坎坷,但堅持下來,回頭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達了別人從未抵達的高度!”

樑益建創造的脊柱畸形手術高度,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在專業領域內是無可爭議的。2015年2月,他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誌《Spine》上的論文,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誌在審稿時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