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感動中國人物樑益建觀後感

《感動中國》,就是在心靈裡播下一粒種子,雖然這粒小小的種子,不會馬上長成參天大樹,但內在的生命力使得它終會生長起來,帶來長久的美好。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樑益建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樑益建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樑益建觀後感1】

看過樑益建領獎環節的人,都不會忘了最後那兩次深情的相擁。採訪時,樑益建也特別提到了這個讓他感到意外的安排。

“沒想到會讓他們來給我頒獎,其中一個患者做手術是2010年的事了。”樑益建口中的這個患者,便是那個來自涼山州木裡縣的劉仁富。

2009年,樑益建在涼山州木裡縣遇到了劉仁富,重度脊柱畸形讓年輕的劉仁富根本無法直起身。

“你等著,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或許,當時的劉仁富並未想象過,樑益建的這句承諾,會給他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直到1年後的一天,樑益建驅車7小時來到木裡縣接劉仁富,併為他實施了手術。

幾年後,當他們再次相遇時,當年的劉仁富已經蛻變為從事美髮行業的挺拔帥小夥。舞臺上,劉仁富抑制不住的流淚,與樑益建相擁在一起。或許,這時的他才真正明白當年那一句承諾的意義。

儘可能為患者著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找他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現在由於一些慈善基金參與其中,患者治療的費用暫時不是問題了,每年都能得到數百萬元的捐款。”

而樑益建所不知道的是,一名來自北京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個慈善公益組織的負責人2月8日晚,無意間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後,被樑醫生的醫者仁心所折服,當即做出了一個決定:為成都市三醫院捐款100萬元,設立一個救助基金,用於救助那些極度貧困而無錢醫治的病人。

近幾年,找樑益建看病的人越來越多,住院時間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的床位已明顯不足。為此,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趙聰命人將老行政樓5號樓5樓改造為病房,並安裝了兩部電梯。收治脊柱畸形患者的同時,以普通病房10元/天的床位費,帶廁所的病床30元/天的床位費為病人節約費用。據測算,僅床位費就為患者節約費用達700萬元。結合部分季度貧困患者實際情況,共計減免費用30萬元。僅2016年,醫院投入了1298萬元,購置了4臺骨科診療裝置。

據不完全統計,樑益建已為脊柱畸形患者,帶動超過2000萬元的社會投入。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樑益建顯得異常平靜從容,用大愛的醫者仁心給予絕望的`病人前行的勇氣,用精湛的醫術幫助病人戰勝命運迎接新生,是他選擇醫生這個職業時,就做出的莊重承諾。

  【感動中國人物樑益建觀後感2】

“感動中國”,是一年一度的中國“精神收成”。樑益建,一個成都醫生,一個成都好人,入選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醫者仁心,大愛情懷,在全國傳遞溫暖、弘揚道德。而在前幾天,歌手趙雷在湖南衛視《歌手》節目演唱一曲《成都》,曾打動無數國人,至今餘波盪漾。2017年成都的春天,正從溫暖和“感動”中徐徐向我們走來。

身為一名醫生,入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義。在醫患緊張關係並未得到根本緩解的當下,一邊是對醫生群體、職業道德的疏離和質疑,另一邊卻是對高尚醫德的呼喚和熱盼。這樣的矛盾,凸顯現實與內心的掙扎,折射輿論場的多元與分裂,但阻止不了我們追求美好情感、高尚德行、和諧族群的腳步。

樑益建為什麼感動中國

樑益建為什麼感動中國?一位深入採訪過樑益建的記者這樣寫道:他像一束光,用責任和擔當照亮許多曾經傷心絕望的人前行之路;他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寬慰滋潤許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靈;他更像一團火,用大愛點燃許多人冬眠的善意和奉獻的熱情。在央視網上,則如是“點評”樑益建的“感動”事蹟: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為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短短一百來個字,濃縮了一位醫者幾十年的職業人生,是對其持業敬業、醫者仁心的道德禮讚。

生活在滬沽湖畔的伍才林,患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彎曲近120°。2005年,樑益建與其偶遇,當即說服其接受救治,並將其接往成都。13個小時的手術後,這個不到1.3米、十多年沒躺著睡過覺的小夥子能夠平躺了,而且康復後身高達到1.78米。如今的伍才林已改名“伍才立”,微信名叫做“自由自在”。

重慶璧山的肖強,脊柱向右側彎達190°,世界罕見。從2013年到2015年,樑益建為其施行三次手術。如今的他,已迎來了女兒的誕生。

河北滄州的於建紅,患40年脊柱側彎。2016年,他最終找到樑益建。從簡訊諮詢、手機發送檢測資料,到收治入院、手術,如今像正常人一般上下樓梯、聊天。奇蹟,就發生在一週之內。

在同行的眼中,樑益建是一位“勇士”。因為脊柱側彎手術“是骨科手術中風險最大的”,而樑益建收治的病人,則大多為北、上、廣大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這些手術難到什麼程度?用樑益建自己的話來說,“就像在川藏線的懸崖邊開車”。用“工匠精神”形容樑益建的職業操守、職業水準再合適不過。看門診,他有個規矩:一上午只看20個號,平均看一個號大約10分鐘。“對病人不能輕易打發”,就是這個規矩的來由。每日在病區查房的隨身醫療器械,就是各種規格的扳手、螺母、螺帽。每一次對患者身體的調整、矯正,差不多就要耗時30分鐘時間。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面對每一個患者,樑益建以對生命的敬畏,對醫術的精益求精,對每一個醫療流程的精細把控,對病人永不缺乏的偉大的同情心,成為患者生命曲線、精神曲線努力向上的“矯正天使”。樑益建有一個有300餘名成員的“樑益建脊柱側彎諮詢群”,繁重的工作之餘,他與群裡病友交流常常到凌晨;為了鍛鍊病人的肺活量,他自己掏腰包請音樂老師來醫院教病人唱歌;為了紓解常年臥床患者的孤獨,他掏錢為他們辦迎新春聯歡會;更有甚者,他還幫病人籌措手術費。從自己捐錢、找朋友幫助籌款,到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合作,帶動了超過2000萬元社會投入幫助脊柱畸形患者。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90名脊柱側彎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會的捐助比例達95%以上。

如果說《希波克拉底誓言》是醫學界發出的行業道德倡儀書,那麼,在中國晉代《物理論·論醫》則用中國人的言說方式、中國人的語言習慣活畫出何謂“醫者”:“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醫,必選名姓之後,其德能仁恕博愛”。在這部中國語境的“醫者”字典中,“仁愛”、“達理”是“醫者”的必備條件,而“醫者”,則必須是醫療技術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典範。樑益建,就是這一“醫者”詮釋的活標本。

一個成都醫生,一個成都好人。其背後,是他的團隊,其腳下,是他生於斯、工作於斯、成就於斯的成都土壤。樑益建是成都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城市精神的最佳詮釋。正如葉芝所言:“我們所做所說所歌唱的一切都來自同大地的接觸。”以樑益建為標杆的成都人,正寫就一個個精彩的成都故事,凝聚其中的理想、信念、道德、立場和境界,源起於成都城市精神的沃土之中。這是成都的“軟實力”,是成都奮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精神打底,必將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整個城市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今夜,樑益建站上感動中國的巨集大舞臺接受頒獎,領受來自人們內心深處的讚美與敬意。他帶來的“感動”,則猶如一場持久的春雨,盪滌蒙塵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