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人生感悟/列表

感悟人生的文章集錦

關於生活的文章篇一:珍愛生命,快樂生活

感悟人生的文章集錦

生命是脆弱的,不要認為你的生命是理所應當的;生命是短暫的,短暫的可以在不禁意的下一秒失去。對於這些,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好好的活下去,把這宿命的色彩描寫的更加美麗……

一顆種子深埋泥土,等待著破土而出的希望;一粒蟲蛹破繭成蝶,痛苦中飽含了對生命的無限熱情;海倫·凱勒身殘志堅,她更懂得珍惜生命的來之不易;貝多芬——黑暗與寂靜的世界裡,創作了命運的第九交響曲……

感慨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

生活在一個社會大家庭裡,我們不可以去改變生活的環境。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只有適應才能生存。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你可以選擇埋怨它,也可以選擇快樂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什麼是快樂的生活?

人生有一群知心的朋友就是最大的快樂……將敵人的圈子收縮到最小,將朋友的範圍擴到最廣。有苦可以承擔,有樂可以共享,再幸福不過。

做一個自由、真實的你。……不要介意自己的著裝,因為你有自己的格調,大膽的去做,用自己的心態去感受生活的賜予吧!

幸福的家庭是快樂的源泉,無論在外面經歷了多少困難,多少曲折,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什麼浮雲都拋於腦後。父母的關愛,兄弟姐妹的歡聲笑語……

愛,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問怎樣去愛。因為愛是不需要理由的。當你給予他人幫助時,也會給自己莫大的滿足。

理想,有追求,生活不會頹廢。

每天給自己、給生活一個微笑

……

成長是不可逃避的現實,不要被成長矇蔽了心靈。生活就像一個摩天輪,而酸甜苦辣就是轉軸,不斷交替著。回首那些年,那些事,重新去審讀那些痛苦的經歷,給我們留下的成長的記號。不要帶著過去走向未來,它會讓你很疲憊的。

珍愛生命,快樂生活。

關於生活的文章篇二:慢生活

是否曾經有過:一個人走在路上,靜靜地,數著路燈慢慢的往前走;是否曾經有過:一個人躺在草地上,哼著歌,數著天上的星星;是否曾經有過:一個人坐在教室裡,呆呆地望著窗外,讓自己的心從久經的忙碌中安靜下來。

我愛慢生活。從慢中收穫心靈的沉澱,從慢中得到靈魂的昇華。

一個人,一首歌,在這繁忙的季節中尋求一絲寧靜。

在以“數字”和“速度”為衡量指標的今天,少數人仍然保有快樂人生的能力生活。“慢生活”不是支援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當然,工作重要,但閒暇也不能丟。大學生活也許是我們能享受慢生活的最佳時期,學會慢生活,才能慢慢的找出學習與工作的平衡支點。‘慢’是‘快’的基礎。

你只有習慣慢生活,才能夠快速找到定位,而不會迷失自己。記得大一結束的時候,導員問過我們這樣一個問題:用兩個詞來形容一下自己的大一生活,結果好多人都是用迷茫,混沌等一類的詞來形容。其實之所以大家迷茫就是因為太注重速度,而忘記了要慢下來才能更好的看清前方的路,找準自己的定位。

要慢下來,是因為“快”讓人錯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緻。這是相對於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裡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迴歸自然、輕鬆和諧的意境。讓我們靜下來細心想想,從早到晚,很多人都只是在教室、宿舍、食堂這三點間移動,雖然就只是這樣,但我們還是感覺到忙碌,所以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地也就感覺累了,乏了。享受慢生活不是讓我們放下手裡的工作,而是從另一種更加成熟的角度去完成我們的任務。慢生活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富蘭克林的:“實際那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至理名言。雖然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還不具備慢生活的現實條件,但“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並也應貫徹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去。未來是我們的,享受“慢”的境界,才能更好的享受屬於我們的未來世界。

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他崇尚“自由和淡泊”。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閒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他所追求的不只是慢生活,而是境界更高的慢靈魂。“慢”已不容置疑。“慢”的智慧需要我們去探尋。

“慢”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地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高智、隨性、細緻從容的應對世界的方式。她只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幸福。

關於生活的文章篇三:快樂生活,拒絕愁苦

“什麼是快樂?”對於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想不同的人的回答肯定會有所不同。就像水是魚兒的快樂,風是風箏的快樂,花是蜜蜂的快樂一樣,快樂其實真的很簡單: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真誠的讚許就足夠了。但若是不經意間向你周圍的人交心:“你過得快樂嗎?”我想這時搖頭的人會有多少。為什麼會這樣呢?快樂做人,拒絕愁苦真的這麼難嗎?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也會時有發生,我們要有“靜觀花開花落,笑看雲捲雲舒的心胸和氣魄”,如果一個人一直生活在愁眉苦臉和唉聲嘆氣之中,那麼他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苦難是客觀的,然而苦難也是主觀的,當我們能活在一種心胸和境界中的時候,苦難就拿我們無可奈何了。

進入了大學,我發現這裡對於許多大一的新生來說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快樂,“寢室,教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中的許多人感到過於單調、索然無味,甚者產生了厭倦之情,而此時此刻惰性思想漸漸佔了上風,久而久之我們便會習慣這樣的消極度日,漫無目的的生活方式,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而我們很容易被這種思想所葬前途,愈加墮落。

還記得剛上大學那段時間,我也曾欣喜,也曾無聊,也曾迷茫過。可那時哥卻跟我說了一席話:我們在大學裡也許會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或孤單或落寞或有被遺棄的感覺,這些都是我們可能會面對的問題,而且我們又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所以要學會改變自己的,一顆心是會在傷痛中變得更加堅強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會堅強才能學會快樂。

或許我就是憑著這一席話和這樣一種信念一直都執著的追求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廣袤的天空需要有云朵的裝點才會變得蔚藍,紛繁的世界需要有情感的連線才會變得溫馨,茫茫的原野需要有綠色的點綴才會變得生機盎然,同樣,偌大的校園也需要我們的歡聲笑語才會變得豐富多彩。生活中並不缺少快樂,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缺少尋找快樂的心。

也許此時的你很快樂,因為你得到了你所向往的大學生活,也許你並不快樂,因為你還在痛苦的道路上掙扎,在每一個星空隕落的夜晚一遍遍默數自己的寂寞,學習上的事讓你覺得乏味,宅居寢室的日子讓你覺得單調,失戀的打擊讓你萬分憔悴……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你內心的脆弱。

當我們發現無法改變自己周圍的環境時我們一定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心態。我們可以沒有財富但我們不能沒有創造快樂的能力,對快樂的感知純粹是內在的,是由自己的觀念、思想和態度決定的。不管你的心情壞到什麼程度只要你選擇快樂,你就會得到快樂。

英國作家薩克雷有句話這樣說到: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她笑她就對你笑,你對她哭她就會對你哭,如果你具有樂觀之心那你的整個世界都是快樂的!

只有空著的心才能聆聽到花開的聲音,能聽到花開聲音的人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快樂生活,拒絕愁苦,用心聆聽花開的聲音!

篇四:關於感悟生活的作文

快樂工作 享受生活: 一位著名的學者曾經這樣說: “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載體”。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度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大概要佔據人生1/3的時間。對工作的認識最容易折射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而這正是人的內在美的一種表現。 當一個人擁有一份工作以後,他能否快樂的決定性因素就在於他對待工作的態度。總的來說,人們對於工作的理解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把工作當做工作,第二種是把工作當做職業,第三種是把工作當做使命。

這三種之間的分類標準是工作的動機、對工作的認識和期待,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把工作當做工作的人,工作動機是獲得薪水,工作是他必須完成的事情,沒有其他選擇,這樣的人對工作也沒有什麼期待,對未來的展望僅僅是期待一個假期的到來,或者一個階段的工作早點結束。 把工作當做職業的人,會把薪水和晉升當做工作目標,他們認為工作是一場競賽,必須立爭上游。這樣的人對工作的期待是得到更多的名望、財富和權力,他們渴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步步高昇,進而實現下一個目標。 而把工作當做使命的人,會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成自己最想從事的職業,這樣的人期待自己的工作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們不會很在意升職之類的利益得失,而是渴望用更多的工作來充實自己,實現自我的價值。

他們首先最能打動人的是信念。信念是他們對工作的熱愛和理解,是他們面對挫折、打擊時,仍然在內心深處固守一份執著的勇氣。有了這樣的信念,才會真正明白擁有一份工作的意義,並真正地和這份工作融為一體。其次是淡定的心態。一種榮辱不驚、未來盡在掌握的優雅,直面困境,笑對冷語嫉妒,並以微笑感染身邊的人,那種樂觀與堅強讓我們感受到衝破陰霾的.陽光,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燦爛影響力。最後是寬廣的襟懷。高速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幾乎忘記體諒、忘記感動、忘記感恩,而他們卻能胸襟寬廣,經常為別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體諒別人,當然,他們也就能獲得所有人的理解、支援和尊敬,活出了自己不一樣的風采,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發現自己的精彩: 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我們總是被沿途的各種美麗誘惑,忙於不斷追求各種利益來滿足物質上的種種慾望,卻忘記審視內心、思考生存的意義;我們也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判別人,卻忘了應該先審視自身、認識自己。許多人或許從不曾真正面對過自己,不曾認真地審視過真實的自我。

我們習慣了目光向外,習慣了先看別人再看自己,習慣了比較,習慣了自己站在高處的優越感,而我們真正需要具備的恰恰是一種反向思維,反視自己,認識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看到問題的核心。也可以說,認識自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越接近自己的內心,離成功的距離也就越近。 認識自己,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在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人們追逐名利,流連於聲色犬馬,在物慾的橫流中沉浮。人們開始暈眩,開始迷失自己。 自我認識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一位著名的作家曾經這樣說過:“我必須認識我自己,洞察自己那祕密的心靈,這樣我便能拋棄一切恐懼和不安,從我物質的人生中找出自信,從我血與肉的具體存在中找到我抽象的實質,這就是生活賦予我的至高無上的神聖使命。” 完成這一使命,其意義是非凡的。從自身的角度來說,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揚長避短;從他人、從社會角度來說,瞭解自己要以別人為標準,反過來,認識別人也

常常要以自我為參照。如果不認識自己,缺乏“將心比心”的能力,便很難理解和賞識他人。 一個真正認識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人,就能發現未來的路如何才能走出別樣的精彩。但是,你也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不懂得珍惜自己,會讓你喪失很多稍縱即逝的機會。做一個能夠發現自己的人吧,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珍惜自己,生活一定會別樣精彩。

篇五:走進生活,用心感受

走進生活,我重新發現,生活自有生活的繽紛與浪漫,生活自有生活的神韻和色彩。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過寫生活隨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才能讓學生的作文以一種獨特的面貌,與眾不同的品質吸引所有的讀者。

生活是一個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都有我們獨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學的作文當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們不能說這樣的作文不好,卻覺得單調乏味。“文章合為時著,歌詩合為事作。”白居易就曾提過這種觀點,在我們進行創新作文研究的時候,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含金量。關於生活的文章_生活隨筆文章

記得我第一次把生活隨筆這個作業佈置給學生時,我得到的是一片驚呼:“老師,我們回家抄優美的文章,寫閱讀筆記吧!”

“是呀,美文需要抄寫,需要鑑賞,但我們也不能隔岸觀火,岸上學游泳啊!隨筆必須寫!”強硬的把作業佈置下去以後,我發現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業幾乎是一樣的格式、一樣的語調:“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或很晚),吃過飯後,我去上學。”或“今天我上了一節音樂課,比較快樂。”或“今天我不高興,因為作業太多”??諸如此類,那麼豐富的生活、那麼有活力的生命,在他們的筆下演繹成這麼幹癟的語言,這麼乏味的描述,那不是生活隨筆,那簡直是一個最無聊的記事本!

面對者這樣的作業,再有熱情的人也感到寒冷,我不僅僅是失望,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懷疑:這是學了四五年語文的學生嗎?這樣的作業還有寫的必要嗎?是我錯了?還是學生錯了?我該怎麼辦呢?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尤其是新課改之後,我增加了信心,堅定了自己的認識:學生的寫作必須從生活開始!因為生活才是寫作之源!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語文老師的重要責任! 於是,我試著走進他們的生活,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引導他們去述說他們最想說的話,比如:發現那個孩子課間的驚呼,我提醒他這種驚呼就是一種最真切的生活體驗,是隨筆中最好的素材;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我就提醒他可以將這種煩惱訴之於隨筆;發現哪個孩子因為受到表揚而興奮異常時,我就會下意識的去查他當天的隨筆中是否有比這個情節更重要的感受??我抓住所有轉瞬即逝的機會向學生表明:這就是生活,這就是隨筆的素材,這更是我們寫作之源! 我也在用最渴盼的眼睛,去尋找著學生隨筆中的生活——幾天來,楊帆的恐懼、擔心、僥倖、讓我如同身受:因為麻疹的流行,人人自危,每天的道聽途說,都讓她感到緊張;接下來的日子裡,她也開始發燒,於是她很擔心,趕緊去醫生那裡求治,被排除了麻疹之後,我聽到了她“謝天謝地”的祈禱!一字一句,一

行一段,讀者這樣的隨筆,我體驗到了成功:生活隨筆已經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生活豐富起來,我聽到了孩子們心中花開的聲音。我在班上將她的隨筆當眾朗讀,讓孩子們體味到作文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把自己最獨特的體驗、最深刻的感受寫出來!

漸漸地,我發現孩子們的隨筆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有描寫自己的家境的,有寫自己課堂感受的,有寫自己的苦惱的??孩子們筆下的世界已經比我眼中的生活更豐富了:那裡面有真實的生活,還有他們獨特的感受!

批閱孩子們的隨筆,零星的寫下一點自己的評價,是我覺得最美好的事情,但沒想到,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戰——那天在我批閱的隨筆中、我發現了這樣的文字:“老師,為什麼別人的隨筆都有評語,而我的只是一個閱字?”“老師,每次發下隨筆本,我最著急的是翻看後面,尋找你對評語!”這些語言讓我何等的窘迫!但同時對我更是一種欣慰:孩子們已經發現了生活,他們願意把他們的生活捧來與我共享,他們希望看到老師的評價,哪怕是三言兩語。

可是,我卻為難了:一個班40多名同學,每天仔細地閱讀他們的隨筆已經是極大的工作量了,更何況那評語必須讓他們感覺親切,覺得中肯。恐怕我真的是“春蠶到死”“蠟炬成灰”也完成不了的啊!但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熱情之火已經被我點燃了,我就絕不會讓它暗淡。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話:“讓你的文章用自己最獨特的面貌出現,讓每一個讀過它的人都難以忘懷,老師的評語只給那些最有特色的文章!”由於我的激發,學生的熱情高漲,他們已經從生活的簡單的觀察,細緻的描述,深入到對生活底蘊的挖掘、對寫作特色的追求。

當初那些記流水賬的孩子,他們的隨筆已經不再是老師的硬性規定,而是能洋洋灑灑、淋漓盡致的描繪出自己周圍的生活,突出自己的個性感受。學生們的作文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當初的言之無物到現在的文約意豐,從當初的優美詞句的堆砌到現在的直抒胸臆,從當初的改頭換面的抄襲到現在的力求“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特色追求。體味著他們的變化,我有一種感動:

感謝生活賜予我的厚禮;感謝生活隨筆,記錄下孩子們成長的足跡,引導孩子們走進生活,走進生活中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