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楊玉環

  軼事典故

  姓名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裡沒有寫,《資治通鑑》裡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裡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楊貴妃的“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

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裡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有著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豔!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裡品嚐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楊玉環死因之謎

  馬嵬驛死亡說

根據《舊唐書·楊貴妃傳》的記載,禁軍將軍陳玄禮等人殺了楊國忠父子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唐玄宗無奈,只得下令賜死,楊玉環“遂自縊於佛室”。

不過,也有人認為,楊貴妃可能是死於亂軍之中,這個觀點從一些詩句中能夠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豔”、溫庭筠“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自縊而死。

還有人說楊貴妃實際上是吞金而死。但是,這種說法只出現在劉禹錫《馬嵬行》一詩。詩中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裡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幾句話來看,楊貴妃的確是吞金而死的。但是,這也僅僅算是“裡中兒”(小孩)的傳言,所以才會有很多說法,但是卻也沒有證據證明楊貴妃沒有吞過金,所以這個說法才會慢慢的流傳下來。

  貶庶流放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嵬驛,只是被貶為庶人,並被流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進行了考證。他本人認為這兩人的兩部著作包含著另外一種意思。

假設以“長恨”為篇名,寫到馬嵬驛楊貴妃死亡就可以不再寫了,何苦還要在後面假設個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所以,有觀點認為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嵬驛。當時軍中譁變,楊貴妃不知去向,只有金銀珠寶散落一地。詩中說明了唐玄宗深愛著楊貴妃,相伴幾十年的枕邊人,唐玄宗怎麼可能下令賜死呢?

而《長恨歌傳》裡寫的“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人帶走藏了起來。而《長恨歌》中說唐玄宗回到長安後要為楊貴妃重造陵墓,結果“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加證實了楊貴妃也許是被人救走了。

而陳鴻在寫《長恨歌傳》之前,還特意說了一句“世間所有人都知道《玄宗本紀》中記載的故事,但是,卻還有你們不知道的故事,因此我才寫了《長恨歌傳》”這更加暗示了楊貴妃沒有在馬嵬驛死去。

  楊玉環的古詩

  楊玉環

三千寵愛在妃身,傾國羞花欲斷魂。

馬嵬坡前含恨去,千秋萬代笑昏君。

  《過華清宮絕句》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清平調》

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