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竹林七賢詩詞典故釋義

典源出處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注引《魏氏春秋》(晉·孫盛撰)曰:“(嵇)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縣,與之遊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世說新語·任誕》:“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注引《晉陽秋》曰:“於時風譽扇於海內,至於今詠之。”《晉書·嵇康傳》亦載。

竹林七賢詩詞典故釋義

釋義用法阮籍、嵇康等七人志同道合,互相友善,常一起遊於竹林之下,縱情歡飲,世稱之為“竹林七賢”。後用此典表現文人聚會飲宴;也用以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用典形式

【七賢】唐·李商隱:“七賢寧佔竹,三品且饒鬆。”

【竹林】北周·庾信:“但令逢秋菊,何須就竹林。”唐·李白:“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宋·晁補之:“竹林高晉阮,阿咸瀟散,猶愧風期。”元·薩都拉:“徑造竹林忘是客,橫拖藜杖去尋僧。”

【七子風】唐·孟郊:“時吟五君詠,再舉七子風。”

【山陽宴】南朝齊·陸厥:“愧茲山陽宴,空此河陽別。”

【林下客】宋·蘇轍:“應怪籍鹹林下客,相看不飲作除書。”

【竹林人】唐·駱賓王:“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清·趙執信:“他年應笑竹林人,黃壚自近公自遠。”

【竹林會】唐·駱賓王:“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宋·蘇軾:“共為竹林會,身與孤鴻輕。”

【竹林交】宋·陳與義:“遙知竹林交,未肯一時數。

【竹林歡】明·高啟:“偶趨蘭省召,不預竹林歡。”

【竹林賢】宋·張元幹:“飄零河朔飲,悵望竹林賢。”

【竹林宴】唐·李白:“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竹林期】唐·韓翃:“平津東閣在,別是竹林期。”

【竹林遊】清·汪琬:“何時復相見,與續竹林遊。”

【竹林七子】唐·李白:“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誇。”

【竹林社友】宋·蘇軾:“寄語竹林社友,同書桂籍天倫。”

【竹林勝侶】清·趙執信:“竹林勝侶衝泥來,永日歌呼雜嘲弄。”

【竹林高會】宋·蘇軾:“詩酒暮年猶足用,竹林高會許時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