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3個,積累詞語7個,聽寫句子1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在反覆讀文的過程中理解“我”對待寶鏡的態度。

4、通過學習,能懂得不勞而獲是不可取的,成績和財富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勞動而獲得。

教學重點讀好“我”和老婆婆的對話,讀出“我”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難點能在反覆讀文的過程中理解“我”對待寶鏡的態度。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1、出示圖片,啟發談話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要向你們介紹兩件神奇的寶貝,一個是點金盒,另一個是寶鏡。如果你想知道這兩件寶貝有多神奇,就快快開啟書本,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寶鏡》

揭題、讀題

二、整體感知、讀文識字: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通讀課文,邊讀,邊自學生字。

(2)想想兩件神奇寶貝的作用。

2、交流自學情況:

(1)學習生字

(2)說說哪些生字是表示動作的?做動作,記生字

(3)重點指導“摔、砸”的讀音和筆順、

(4)讀詞語:揭開、搶、撫摸、摔、砸

(5)再自讀課文,結合下列填空題說說兩件神奇寶貝的作用。

可以,有了它,你將。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點金盒、寶鏡這兩件寶貝是多麼神奇啊!面對這兩件稀世珍寶,課文中的“我”是什麼態度?

(1)認真讀文,用“”劃出相關語句,想想“我”為什麼會這樣說,這麼做?

(2)小組交流討論,並對課文內容質疑。

2、交流出示重點語句,師點撥歸納並指導朗讀。

(1)我的頭搖得像撥浪鼓:“謝謝你,我可不要這樣的錢。”

(聯絡上下文理解“這樣的錢”是不勞而獲得來的錢,交流為什麼這樣的錢不能要。)

(2)“這樣的成績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聯絡上下理解“這樣的成績”是不真實的成績,交流為什麼這樣的成績不能要。)

(3)我一聽,立刻說:“我要,我要!”

(聯絡上下文理解“我”的態度突然轉變的原因。)

(4)我拿起寶鏡,輕輕地撫摸了一陣,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將它砸得“粉碎”。

(聯絡上下文理解:寶鏡畢竟是稀世珍寶,所以“我拿起寶鏡,輕輕地撫摸一陣”;但寶鏡的存在只會禍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將它砸得粉碎。”)

3、針對學生質疑,組織答疑

四.拓展遷移、感悟道理

1.朗讀全文

2.聽寫句子:

這樣的成績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3.師總結:

儘管這兩件神奇寶貝神奇無比,可是不勞而獲的財富、虛假的成績是不能要的,成績和財富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勞動而獲得。

你還知道哪些神奇寶貝的'故事?你認為這寶貝是真的寶貝嗎?與夥伴交流

教學效果反饋

我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設計了語言訓練,上課伊始,讓學生在整體朗讀課文後,用“老婆婆怎麼樣”、“我怎麼樣”來簡單說說課文中的故事,學生在我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後又讓學生把板書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學生在選用正確地連線詞後就能把文章的大致內容說清楚,因為學生心中有了“扶手”,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所以回答有了方向,學生舉手人數大大增加。

文中出現了“點金盒”和“寶鏡”兩樣寶物,它們的神奇之處,學生一讀就懂,但是把讀得懂的內容重新放進一句句式中,這就培養了學生重新堆砌詞藻的能力。(什麼)能(幹什麼),有了它,你會(怎麼樣),在練說中,有些學生開始說出的句子可能不太通順,或只能說出隻言片語,於是我隨機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再去讀、去思、去表達,學生們越說越明白,越說越精彩,既理解了文字的難點,又提高了說的水平。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2

《語文園地》作為每一單元的結尾,相比於先前生動有趣的課文來說總是略顯枯燥和乏味。而《語文園地》又恰恰是每個單元最重要的板塊。在本課的設計中我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通過新老知識的銜接,學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髮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在提高學生自我發現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在鞏固識字的過程中,通過一首自編的兒歌複習,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複習鞏固了6個生字,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年級的孩子們對新鮮的事物都感到驚奇。如何利用孩子們的這種好奇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讓他們一開始就能主動地認識漢字,是我們必須探索的課題。孩子們好觀察、愛表達,我就引導他們從“看字”“說字”做起。對於”多,呂,從,森,品“等這種特殊的字,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了其特點,領會了其意義,記住了其字形。由於學生自主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教學中多次鼓勵了能發現規律的學生,致使這樣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知識、發現新規律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不僅運用新規律指導了自己的學習,識記了生字新詞,而且初步培養了識字能力,形成識字教學的良性迴圈。

在“讀讀記記”裡有六個四字詞語:雷聲大作、傾盆大雨、陽光燦爛、隨風舞動、芬芳撲鼻、黑白相間。教材上安排這一訓練是為了讓學生注意積累詞語,在備教材時我感覺到,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多讀幾遍直到讓學生能背誦下來,這樣的方法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並且可能幾分鐘就可能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但是我意識到這個可能大多數老師都想採用的教法在新課程中已不合乎課程理念,其一、這是一個機械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法會使學生感覺到語文漸漸枯燥,久而久之語文教學將走入死衚衕!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說過:教語文,必須站在文化的平臺上,如果忽略了這一點,語文教學就在有意無意間降格為技能技巧的操作了。其二、這樣的教法根本沒有沒顧及到新教材“刪繁就簡”之後留給教師駕馭教材的空間,就幾分鐘的教學不僅學生沒有深層理解識記而後拓展,而且教師浪費了一個重要的設計空間。

那麼,如何施展才華,把語文的詞語教學也放到文化的平臺上,讓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生命力閃耀光彩呢?我做了這樣的嘗試:

首先讓孩子們自由地朗讀這些詞語,要求把詞語讀準了,之後讓他們讀一讀課文中帶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等他們大概理解了這些詞語以後,我把這些詞語編成了一小段文字:(課件)夏天的一個午後,天空突然間( ),緊接著,下起了( )… 雨後( ),花兒在微風中( ),( )。那“嗡嗡”飛著的蜜蜂,穿著( )的衣裳,成群結隊地在玩耍呢!

讓孩子們在語境中再來讀這些詞語,這一次,孩子們讀到的這些詞語已經帶有了情感!孩子們讀“陽光燦爛”時,我能感覺到他們的開心,讀到“芬芳撲鼻”時我看到了幾個嗅著鼻子陶醉的小臉。是的,無論如何,離開了具體的語境而要求孩子感情讀詞是很難的,也不實際的,而在語境中讀詞,不用太多技巧的指導,孩子們也會讀出情感來的。這是因為語言文字已經站到了文化的平臺上。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先生說過: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把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演中還原為生活情境,學生興趣盎然,孩子們的語文素養也在這樣的語文實踐中逐步提高。

在這次精品課程的研究中,本課的教學還存在著一些的問題,如:在形近字的對比過程中,如果可以將兩者的偏旁進行對比,更能加深學生對於形近字利用偏旁區分的概念,能幫助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減少錯別字。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把做練習放在了整堂課的最後進行,像此類知識性板塊沒有較大銜接的練習,可在一個知識板塊結束後直接進行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3

首先,在匯入階段,以《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開始,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走入文字,這和本科主題也是切合的

其次,當課題中有生字時,結合課題學習生字,讀準字音.

然後,在讀了課題以後,設計“你想知道什麼?”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附:教學片斷

1、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解題,結合學習題中生字“恩”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認

3、“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在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能有語氣的朗讀詩歌,感受祖國的幅員遼闊,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有語氣的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獨立閱讀。

教學過程:

(一)讀詞語

1、這學期,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四個字的詞語。下面這些,你都會讀嗎?請你大聲讀一讀

2、你發現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了嗎?看不出來?把它們歸歸類,你就能發現了!

第一組詞語:大聲讀一讀吧!是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包含了一個故事,有的感人,有的說明深刻的道理。除了這三個詞,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這類的嗎?

第二組詞語:自己先讀一讀。同學已經發現了,這些詞語的前兩個字相同。像這樣的詞語,我們還學過很多,比如“戀戀不捨”“微微一笑”等。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這類的嗎?

第三組詞語:在來讀一讀這一組詞。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相同。這類詞語也很常見,比如:忽隱忽現、各式各樣、又窄又矮等詞語。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這類的嗎?

3、我們漢語中的詞語就是豐富,所以我們的語言才那樣地富有魅力。在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中,你能積累一些詞語嗎?

(二)讀詩歌

1、引入。我們祖國不僅語言豐富,而且地域寬廣,同樣的季節,南北的景色就有很大區別。

2、出示地圖,認識東北、西北、海南等位置,介紹季節特點。

(指圖)這裡是我國的東北,是滑雪的好地方;這兒是海南,冬天到這裡來,還能游泳呢!這裡是新疆,愛吃哈密瓜、葡萄乾的同學,你們知道嗎?這些好吃的都是這裡的特產。但這裡的氣候很特別,白天溫度很高,夜晚溫度又特別第,所以當地有這樣的說法:“早穿皮襖午穿紗”,還有,“圍著火爐吃西瓜”。皮襖、火爐是冬天才有的,而穿紗制的衣服,吃西瓜,是夏天的特點。這些你能在一天見到,是不是很有趣?

同一個季節,我國不同的地方有這樣大的差別,這隻能說明:我們的祖國真大!

3、一起來看一首小詩吧!

自己大聲讀一讀這首詩吧!

4、通過讀詩,你感受到了什麼?

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教學反思:給學生出示了更多的成語,要求學生自己回去羧基這些成語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

第二課時(6月22日,星期五)

教學目標:

充分發揮想像力和觀察力,有寫話的興趣,能寫出自己的觀察和想象,把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規範、端正、整潔。

教學重點:

能寫出自己的'觀察和想象,把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規範、端正、整潔。

教學難點:

把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規範、端正、整潔。

教學過程:

(一)看圖寫話

1、仔細看圖,誰在幹什麼,他們心情怎樣?會說些什麼?

2、想象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

(小男孩一定是高高興興地跑到客廳,一邊看電視,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西瓜;

他也許是拿著西瓜給奶奶送去了!

小男孩是給鄰居家的小朋友或者孤寡老人送去了,我就曾經這樣做過!)

3、同學們,聯絡你的想法,後面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4、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好麼?

(二)練習寫字

1、寫的時候要注意把字寫工整,寫漂亮。那平時寫字怎樣才能達到這一點呢?

2、我們看一看這四個字吧!

獨立觀察,哪一筆在寫的時候得注意,注意什麼?

3、在田格中寫字。

教學反思:

看圖寫話要求先補充出第三幅畫,再用幾句話寫出來,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補充的土也是豐富多彩,寫出來的內容也完全不同。

第三課時(6月22日星期五)

教學目標:

在討論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懂得應該自覺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

在討論時把話說明白,把意思表達清楚。

教學難點:

通順流利的組織語言。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

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二、聯絡畫面討論。

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說一說為什麼好或為什麼不好?

1、獨立思考。

2、小組討論。組織語言。

3、全班討論。

三、聯絡生活討論。

國小生應該怎樣保護環境?

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說起,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

不僅鍛鍊了口語交際能力,還增強了環保意識。

(6月25日星期一)複習計劃

1、全冊書的聽寫。

2、多音字。

3、形近字。

4、造句。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5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在門前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開花的時候,小鹿不小心把腳跌傷了,等他傷好以後,玫瑰已經謝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

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如何讓孩子們從課文中感受到這種“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感情呢?

一、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平等對話的課堂

教學中,我抓住了 “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一路走來,孩子們通過閱讀不斷地理解課文,不斷地體驗著小鹿的感情變化。隨著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深化。如在讀出疑問後,我問:是老師告訴你們答案呢還是你們自己去課文中找答案呢?孩子們都說:自己找。一下子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孩子成了課堂的主人。

二、注重情感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字對話。《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讓學生感受小鹿的心情,如“小鹿和弟弟一起數了數,總共有三十二個,他們高興極了。”中“他們為什麼高興?”孩子們說:有三十二個花骨朵兒。“為什麼有三十二個花骨朵兒要高興?孩子們立刻體驗到了:三十二個花骨朵兒將會開出三十二朵玫瑰花,那可好看了。又如“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

三、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

語文課,除了讓孩子來閱讀理解外,還是一個鍛鍊說話的好平臺。在課堂中我設計了兩次說話訓練: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路過小鹿的玫瑰花前,也會對小鹿說些什麼? 讓我們也來誇一誇小鹿的玫瑰花。特別是第二個說話訓練更是結合了語文課堂作業本中的習題,這樣孩子們在作業中就能有話可寫了,不會覺得困難。

“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於幻想的天性。本課中,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暢想,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創新精神。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6

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課程,閱讀是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那麼,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這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特別是在低段,從小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那種天性般的敏感,這是語文的長效益。因此,我在進行本課的教材處理時抓住文字訓練,既便是極小的增長點,也要抓住契機發展學生的言語素養。下面具體談談自己本課的教學和體會。

一、寓有形於無形中,字詞訓練,把書讀“實”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更是教學重點,所以字詞的讀音、書寫和理解不容忽視,以突出生字的音形義特點。本課的生字不多,故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肯定會有低耗高效的收益;於是教學第一自然段成了本課的'一大重點,因為本課大部分生字藏在第一自然段中,從聽泉水聲讀出疑問到解疑的回答聲中要帶著歡快,我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生字的教學貫穿其中,把本段中的生字以紅色字型出現,變孤立的漢字學習為有機的情境整體閱讀,不僅激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還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輕鬆掌握讀音並識記;而課文的其它生字則通過開火車朗讀課文的方式將學生的學情與語言文字的訓練重疊起來:讓生觀察插圖找出 “瓦罐”;通過對“水塔”的理解再結合課文語境對“天然水塔”進行釋義;本課的“杜鵑花”是學生認知事物中的盲點,因此藉助圖片可以給學生以一種感官的刺激,在這樣的刺激下再適時進行說話訓練: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杜鵑花?……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寓有形於無形之中,學生的學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抓住課文的許多優美的詞語為語言實踐的又一切入點,讓學生反覆地讀,在讀中復現、鞏固生字,在讀中讓學生感受特點:數量詞——一股清泉 一座天然水塔;定中短語(怎麼樣的什麼、什麼地方的什麼)陽光燦爛的世界 火紅的杜鵑花等詞;狀中短語(怎麼樣地幹什麼)大口大口地喝水 盡情地歌唱……沒有過多繁瑣地講解與分析,只以讀來貫穿始終,真正做到於無形中積累學生的語言,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從具體到簡練,句群訓練,把書讀“厚”

這樣一篇美文,如何讓學生在接觸文字的有限時間內體現它原本無限的價值,使學生進行系統的語言時間呢?學生情感的初始狀態是粗線條和淺表層的,教師應及時啟用學生感覺擴大的支點,訓練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本課的二到五自然段極其相似,特別是每段的第一句,都道出了泉水所到過的地方,我想這些句子之間既然有密切的聯絡,何不把它們進行一種從複句到單句的轉換,讓學生髮現句與句之間的聯絡,這種滲透句群的教學也是學好課文的一種方法。於是,在前面兩次的通讀全文後,學生們第三次走進文字,這次的目的是讓學生劃出泉水到過的地方: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裡;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細細品讀,作者的遣詞造句別具一格,極有講究,“流進”、“流過”、“流到”、“穿過”四個詞是不可以隨便套用的,各有各的妙處,雖獨立卻又聯絡,是這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把它們串在了一起,看似一個個獨立的句子,但我們卻可以利用文字的這些“不確定”和“空白”好好揣摩,於是我讓學生把這四個句子用一句話來表達:一個“和”字連線四句,或用“先 ,接著 ,然後 ,最後 ”四個關聯詞貫穿四句……這樣,將課文規範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理解簡單與具體的語言概念,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真正把書讀“厚”了。

課堂上語言的學習、積累和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本課我“以語言實踐活動為主軸,挖掘語言訓練點,多渠道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並積累優美的語言”貫穿課文始終。我想,只有深刻領悟了語言教學的真諦,才會在每一節語文上、每一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進行系統的語言時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知不覺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7

新課標“倡導對文字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字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字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著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才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字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一直以來,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老師講,學生聽,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講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願來設計的。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孩子”才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今天的課堂上,我聽到的是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象!我感受到他們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極富創意的發言使我認識到:今天的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容小視。在課改的今天,學生勇於挑戰的個性正漸漸地嶄露頭角。在充滿想像和夢幻的兒童時期,充分發揚孩子們的個性,引導他們想像,才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

過去,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裡,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絡。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著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為,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脫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國小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6、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泉水》的課後反思

這次的“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是我校第一次在全校青年教師中舉行的以考核青年教師真實教學水平為主要目的的大型教學活動。這次活動旨在測試各青年教師的真實教學水平。它從得知上課的內容到正式上課中間只各了短短的一天時間。這一天。老師們要在沒有教學參考、教案參考的情況下,獨立把握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學生在課堂的各個訓練點,並撰寫出教案。相信每個老師通過這次的活動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個準確的定位。本次活動能夠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培養教師對教材的獨立把握能力,發掘自身的尚未發揮的能力,展現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對課堂的駕御能力。

本人在這次活動之後,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示。

本次上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實驗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的《泉水》一課。課文的`開頭有這樣段話明確指出這篇課文的設定目的:希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心,自覺地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夠幫助他人完全解決問題,也要伸出熱情的雙手。因此,本人將這個思想教育作文教學這篇課文的重點,希望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對幫助他人的精神有一種敬佩和贊同,並且能促使理解深刻的學生在今後能指導他們自己的行為。同時,在二年級階段的學習中,生字教學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能因為是開課而忽視或省略了這個比較難教的部分。基於這樣的思考,本人希望這次的課能夠在落實基礎知識的教學基礎上,體現新課程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

本堂課在教學程式和教學環節的設定上,力爭能使學生始終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能夠使學生始終愛讀、愛說、愛想象,師生關係平等和諧。由此,本人在教學語言的設計上,採取輕鬆的、詼諧的、親切的語氣和學生交流,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從童趣的角度切入。比如:在對果樹和泉水對話的想象上,本人問:“泉水,你想對梨樹說什麼?”,“蘋果樹,你想讀泉水說什麼?”等,使學生身臨其境,彷彿他們就是果樹、就是泉水。由此擴充套件到對“泉水還會經過,哪裡幫助誰?”的想象說話時,學生自然而然的進行了合理的想象,說得合情合理。另外,在認讀新詞語的時候,本人用課件實行了一場競賽:和螢幕上的小朋友競賽。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非常踴躍。這樣,本人從學生的角度運用了童趣的語言,和學生親切地交流,成功地實現了讓學生願意讀,願意想的目的。

新課程對學生的通過學習掌握學習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重視,強調學生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要求課堂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實現“從課堂走向生活”,一小見大。本人在《泉水》這篇課文進行設計時,已經充分地考慮了這一點。但基於這堂課是第一課時,從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仍十分重要出發,決定第一可是側重語言文字訓練,而將訓練學生能力這個方面的訓練放在第二課時。就算這樣的設定使第一課上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於學生來說,他們實實在在地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第二課時本人的安排是要學生對這則故事編一個小小的課本劇,加深他們對課文的要義的理解,對無私幫助他人有更深刻的理解。並希望通過表演能使他們在無形中背會課文,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表演之後,插入課外的一篇文章,同樣是童話的形式,但從另外的角度理解了幫助人的崇高精神,又使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詞句。最後,將課文中所要體現的精神擴充套件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要求學生能給自己的同桌寫一句話,說說他曾經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好事,並對他加以表揚。

當然,從這次的獨立備課上課中,本人也發現在朗讀時對教學方法的處理還不到位,顯得呆板,重複,“朗讀要體現層次”這個原則還沒有做好。即使和過去比已經有所進步,但仍要不懈地努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快地提高。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8

《將軍和蜘蛛》教學反思

對於低年級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課文情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幫助學生加深體驗。例如結合自己失敗的經驗和感受來體會將軍痛苦、難受的心情,課文學完又將內容引伸到生活中去。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立足於文字,讓學生多讀多感悟。在本課的教學中,讀貫穿始終,有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引讀、復讀,形式多樣。每一次讀都有初讀、感悟、有感情的`讀這樣一個過程,體現了讀的層次性。其中,教師對學生讀的評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師生動地描述,渲染了氣氛,推動了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朗讀了課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9

在上課之前看到一種方法,就是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一句話。原來這個題,我總是要求學生比賽讀,在比賽中學生基本能夠很好的讀出詞語來。我一直比較滿意。而且當要求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的時候,學生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選擇,比如“帶學生讀,自己讀,帶四人小組讀,帶女生全體讀”,還有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挑戰讀了“挑戰小組,挑戰個人,”他們的方法比我想得到的要多。所以我常覺得是應該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教師是不是真的放開了,有沒有真的給學生創造一個發揮的平臺。今天我照常用了這種方法,孩子們最盼望這個時刻了,所以百次而不厭。最後我又加上了選擇其中的`詞語說一句話,選一個沒有問題,選兩個的時候有了難度,孩子們還不能很好的思維,不過我不著急。當初挑戰讀剛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也是有點無所適從的,現在不是已經很好的麼?只要兩三次機會之後,效果一定大不相同的了。從這個方法上來看,學生對一些詞語雖然會讀,可是不太理解,看來這個方法不僅需要運用而且是經常的用。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0

克與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為此,本節課重點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重1克的圖釘,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並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圖釘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絡,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書包、數學書、鉛筆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1

《獅子和兔子》是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寫的是獅子被螞蟻叮咬,不勝其煩,兔子啟發他開動腦筋,跳到水裡,擺脫了螞蟻的故事,從反面說明不動腦筋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也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我班學生經過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已能自主地閱讀淺顯的文章。因此根據年段目標、教學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次,理解重點詞語:“吼、蹦、翻滾”“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最後,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了這篇課文的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入新課學習,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主人翁精神。這篇課文較為簡單,所以在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這方面,我主要是採用邊讀邊評,在對話中揣摩怎樣讀好課文的方法。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平時有養成對話的好習慣,所以這個環節還是比較輕鬆地達到。我把重心轉移到以表達為中心來,自我感覺“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這幾個詞語教得比較飽滿: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比較大,他們自由的`發揮,讓課堂充滿了活力。通過學習學生也明白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光憑蠻力和發脾氣,應該冷靜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存在問題:首先是指導朗讀不到位,不深入,重點字詞學生掌握不紮實。其次在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上顯得過於急躁,學生掌握起來還比較困難;對於發散學生思維的培養方面做的不夠好.比如“兔子笑什麼?”獅子趕走螞蟻后,想對兔子說些什麼呢?”課後還可以補充提問“學完課文,你想對獅子和兔子說些什麼?”再讓學生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最後讓學生動手來寫話,這樣孩子就覺得比較輕鬆,寫出來的話,也變地生動活潑,孩子在寬鬆的氛圍中寫話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這也是老師所期望的。

我相信,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要我勇於前進,繼續努力,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是會改善的,教學技能是會不斷提高的。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2

【學習目標】

1、會認“針”等4個生字,會寫“忠”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課前準備】

1、指南針。

2、課件:天然的指南針。

3、生字詞卡片。

4、瞭解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匯入,揭示課題

1、故事導人。(故事主要內容是去野外遊玩,不小心與同學們走散,迷了路)

2、設疑:這時該怎麼辦?(請學生想各種可能)

3、揭示課題,老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隨機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隨機識字:

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特殊的分節方式再指名分節讀,在讀中正音。本課的四個生字都是翹舌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裡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做上記號。

4、出示指南針,簡單介紹它的作用。

5、討論交流:課文中講的“天然的指南針”指的是什麼?(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

1、在2~5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進行研究。(四人小組學習)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一問。

2、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忠實”“嚮導”“稠”“稀”“分辨”等字詞。

並用課件演示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瞭解能辨別方向的原因。

3、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書寫

1、齊讀課文。

2、鞏固生字:(做從生字卡片中找字的遊戲)

⑴ 我有一顆中國心。(忠)

⑵ 左右結構的字。(稠、針)

⑶ 找找上下結構的字。(忠、盞)

⑷口頭填空:一( )燈。

3、指導書寫:

⑴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如第一行的三個字是上下結構,三個字都是上窄下寬;第二、三行的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而且都是左窄右寬)

⑵ 讓學生說說寫這些字應該注意什麼。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3

《美麗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語句生動,意境優美。引導學生體會出武夷山山的奇、險、和水的清、靜,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1、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特別是畫面與語句的有效融合,能使學生較好地體會到文章的美好意韻。

例如:在教學描寫九曲溪漂流的一段課文時,抓住本段的一個關鍵詞“入詩入畫”,我是這樣說的“在九曲溪上漂流的感覺多麼美妙呀,美的呀,就像走進了一首詩,走進了一幅畫,這就叫作‘入詩入畫’!你能帶著這種入詩入畫的感覺來讀讀這一段課文嗎?”

2、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自始至終緊扣文字的一詞一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

例如:課文的第二小節把武夷山山峰的山勢險峻和造型奇特描寫得淋漓盡致。教學時我圍繞“山勢險峻”和“造型奇特”這兩個關鍵詞來談。再圍繞一個“最”字,理解大王峰是最險的,比其他的山峰都險!更要知道險的不僅僅是大王峰,其他的山峰也很險,一個小小的字眼就將整個小節的三句話貫穿了起來。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4

《彩色的夢》這節課主要是開拓學生思維,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讓他們自由、大膽、快樂、不受約束地把奇特的夢表現出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點燃夢想之火。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夢中事物的大小、色彩、形狀都會發生變化。學生思考並說一說自己想表現的夢,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幕來表現,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深入挖掘自己夢中有趣的事物,並運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來表現自己的夢。在此環節學生很願意去描述自己的夢,抓住夢的精彩之處加以引導是這個環節的重點。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缺少一些點題的引導,應精簡語言,多引導學生回憶夢中的.故事,去利用所學的知識表現夢,體會美術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自己豐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