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小故事/經典故事/列表

經典哲理故事(集合15篇)

經典哲理故事1

補鞋匠窮得絕望了,他不能靠手藝來維持生計,便跑到另一個城市去行醫,因為那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在那裡,他靠吹牛,賣一種可治百病的假藥,騙取了人們的信任和好名聲。有一次,他自己得了重病。那城裡的官老爺想試驗一下他的.醫術究竟怎樣,便拿來一隻杯,倒滿一杯水,謊稱這水是補鞋匠治百病的藥和毒汁混和起來的,命令他喝下,並允諾給一筆酬金。補鞋匠知道自己的藥無解毒功效,害怕喝了毒汁死亡,便招出自己毫無醫藥知識,只是靠吹牛來賣假藥,被人們盲目稱讚而成名。官老爺召集市民大會,告訴大家說:“你們都愚笨至極,竟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頭託付給這樣一個無用的人。在別的城市,大家連腳上穿的鞋都不願意要他做。”

經典哲理故事(集合15篇)

——個故事是說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江湖騙子。

經典哲理故事2

女兒拿出一雙壞掉的鞋子,比了比鞋頭開口的位置,想要去買鞋。這是我的家規:壞了才能買,而且要有證物。提及證據,女兒有氣,說我是吝嗇鬼兼守財奴。其實,我只是想給他們一份一生受用的禮物罷了。

女兒二話不說,拿出一份列印的資料給我,是一款新上市的漂亮鞋子。她微服出巡,查過一遍,很喜歡,當晚約好同學,就去訂了。這分明是先斬後奏嘛,我有些不悅,忍住氣小聲地問明價錢,一聽之下就令我咋舌了。

我結結巴巴起來,口中嚷著女兒告訴我的價錢,3……3000多元(新臺幣,下同)呀,那可是我購買鞋子的3倍預算。

我靈光一閃,想到開體育用品店的朋友,撥了一通電話,說明來意。他說鞋子是當季新款,他願意提供7折售價,但讓我不妨等一等,因為這款鞋只有4間直營店有售,現在一律統一價,不打折。

我把這則好訊息告訴女兒,她竟不領情地搖頭:“我跟小毛約好了。”

“可以改呀,等一兩天差1000元咧。”

我的省錢攻勢顯然無效,她還是執意當晚成行,看來多花1000元也在所不惜。我聽了更加冒火,但火苗竄了上來又被我迅速壓制下去,我平心靜氣地問她:“真的非現在買不成?”

她點點頭。

“抱歉,果真如此,這筆錢請你自己付。”

“自己付?我哪有錢?”

她也不高興了。我說:“如果要我付錢,只有一個條件。”我邊講邊開啟書櫃,取出我的新作品,堆了起來,用繩子綁住,繫緊,交到女兒手上。

“這是幹嘛?”

我開始捉住與她講理的竅門了,語氣平和地說:“賣掉它,這一本書定價250元,我的版稅是區區少得可憐的25元,40本剛好可以籌措差價的1000元。”

女兒走了過來,大聲嚷著:“這麼重,賣給誰呀?等兩天就等兩天啦。”

這件事成了我的經典教養範例,我堅持價值觀的培養比分數重要得多,培養價值觀的好方法之一,便是教孩子懂得理清“想要”,還是“需要”。

壞掉是關鍵。壞了該買,否則無鞋可穿,就是“需要”。

有了鞋之後,還是一買再買,買了又買,流行就買,就是“想要”,它是虛榮心與慾望的表現。遇上這種情形,我不付錢,因為長久下來,孩子會以為真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如果“想要”的非要不可時,我會請他們自己付錢。這樣一來,勢必得花掉他們不少積存的.零用錢,他們當然捨不得,因而不買。

我問他們:“如果爸爸常常用30萬元的薪水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毫無節制,你覺得我是什麼樣的父親?”

女兒遲疑了一下,說出答案:“那叫爛爸爸,我們會餓肚子!”

“我為了當好爸爸,所以不敢亂花錢;你是好女兒,應該也不會亂花錢吧?”

我不知道我的說法在女兒心中烙印了什麼,但這最重要的一課真的非教不可。

我告訴女兒:“你只需要1萬元的生活費,因此3萬元的工作,便可以同意試一試了。但是如果花費是5萬元,勢必得找8萬元的工作。請問3萬元的工作好找?還是8萬?”女兒當然明白答案了。

人生不只收入,其實還有消費,兩者相減之後得到“正”數,才是贏家,否則為五斗米折腰,可是很容易化身成為夸父的,追不上太陽,最後飢渴而死。

經典哲理故事3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裡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裡,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裡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裡,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經典哲理故事4

丟開“沉重枷鎖” 我以為我還是以前那個不懂事,整天只會嬉鬧的孩子;我以為我還像以前那樣怨恨自己的父親;我以為一切如舊;我以為我還是個性格剛烈的孩子;我以為………。 可是,如今我的那些“以為”統統在父親的關愛中徹底崩塌了。我從未感覺離開家,離開父親像今天這樣的難,這樣的舉步維艱,即便短暫的分開,也會讓人痛徹心扉。 原來,我早已經原諒他了,早就不怨恨他了,早就向他投降了。 曾經,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早已經在歲月中忘卻了。自問現在何必耍性子不肯接受這遲來的父愛呢?這樣不過在自己痛苦的記憶中再劃上一刀而已。 我不得不承認,他的彌補對我起作用了,我投降了,我接受了。 看著從不下廚的他,為我做上一頓的熱騰騰的飯,為我夾菜,將我的碗裡填的滿滿的,還怕我吃不飽,為我倒水,害怕我會渴。 我沒有食慾時,他會逼著我吃飯,左一問右一問,詢問我到底想吃什麼?他會買好多好多我可能會喜歡的東西供我選擇,我不吃他也不吃,我順了他的意,他就會吃得很香,我知道他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增加我的食慾。 儘管在家只停留了一日,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父親,他變了,在變的一無所有的時候,連同著他的靈魂都在改變。曾經的他,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數十年,雖然功成名就,卻早已失去了方向,現在雖又被打回原形,但是,久違的父親還是回來了。 是啊!我們一生中試問有誰能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沒有過錯呢?這些過錯也許傷害了自己身邊的許多人,也傷害了自己,但是,人一生不過短短數十載,在這數十年間誰都不能保證中間會有怎樣的插曲?

“人之初,性可能未必善”開心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以前,將自己總是禁錮怨恨的“牢獄”中,現在,當什麼都放下了,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帶上了不可解的沉重枷鎖,我終於理解母親,生活千變萬化她總是能活得那麼淡然,樂觀。就算痛不欲生她還是為我們堅持下來了,我想如果沒有母親當初的堅持和樂觀,我們早已在人生的路上迷失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繫鈴人是自己,如今解鈴也是自己。 不要讓自己戴上沉重的枷鎖,當我們真的去解開它的時候,才發現已經錯過的許多的時間和幸福。

挑戰萬米遙程 歷練百年人生 身懷絕學卻學有偏跛,心藏情痴卻情有畸戀。人生稟賦,良莠不齊;世間百態,瞬息萬變。縱是際會風雲,難免風雲幻化。於此,我決定進行一次人生歷練,以求笑看風雲。 20xx年元旦前夕,我獨坐亭臺,背靠欄榭,望著冷霜般的月亮,想著明天跑一萬五千米(從學校到家裡三十多里路)可能產生的'弊端:半身不遂?與世長辭?……一陣寒風襲來,侵肌裂骨,才從種種可怕的預測中醒來。於是將書包及月餘五十二元錢全交給同村同學軍帶回,身上不留一分一文,當然我沒有告訴託他帶回的緣由。回到宿舍,我將事情原委告訴了我最好的朋友文,他極力反對我貿然行動。他說飢寒交迫最容易導致昏厥,繼而死亡。面對他的勸阻,我義無反顧。於是我走到床邊,將早已寫好的遺書放在枕頭下,並從枕頭下取出她寫給我的唯一一封信,看著她那句“我永遠相信你,支援你!”,我欲哭無淚。於是雙手捧著那封信放在胸膛上,那一夜睡得很踏實,夢裡依然是夢迴千次的嬉戲逐歡……

第二天,鬧鐘響起(6:00),我從半酣中醒來,於是將信塞進衣袖裡,等一切就畢,看著朋友還在酣睡中就輕輕推開房門,徑直往校門走去,屋外北風呼嘯,寒風凜冽,校外晨光稀微,雞犬無聲。於是我就踏開腳步跑起來了,頓時打破寧靜,衝破霧靄。跑到縣城,滿頭凝霜,突然看見一狼狗在路旁覓食,而我赤手空拳,萬一被襲,定血肉橫飛。於是放慢了腳步,但想起她那句話,我也就平步過去了。走到郊外,臉紅耳熾,額冒虛汗,但腳依舊健步如飛,完全聽命於我。突然一座座墳塋林立在道路兩旁,寒光逼射,陰森恐怖,但我知道這是人生的大結局,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宿命,於是也就平步過去了。漸行漸近,屹立數千年不倒的武山群峰畢現,但此時她的威嚴在我眼前消彌無形,因為我欲與天公試比高,漸行漸遠…… 就這樣一路跑著,太陽東昇,日光依稀,放眼望去,重霧彌天,嚴霜鋪地,堅冰封河。頓知手耳麻木,頭暈目眩,虛汗如雨,體力難支。終於在一小山林前,由於體力不支,身子一閃,險些跌倒。於是就停止腳步,休息片刻,以蓄體力,沒想到這一止步帶來的不是體力的恢復而是一蹶不振。原來兩腿部肌肉全已拉傷,不要說跑,就是走也是百痛難耐。於是一拐一瘸地走進了山林,撲通一聲,倒地大睡。雖然滿地是霜,但對於此時的我就是溫床。剛睡不久,一個念頭閃現在腦海:飢寒交迫,昏厥死亡!於是我告訴自己不要睡,但兩眼皮不由地打起架來。終於從袖子裡摸出被虛汗淋溼的那封信,字跡依晰可辨:我永遠相信你,支援你!說時怪,那時奇,一股力量貫通全身,於是扶著樹幹爬起來了,然後一搖一擺地走出了山林,後來又在一片黃土地上(全是黃土,沒有覆霜),由於飢渴難當倒了下來。突然一個黑的東西在我眼底下,在黃土地上特別惹眼。忙撿起一看,是一枚硬幣大小的鹽蘿蔔皮。說時遲,那時快,沒擦乾淨就放進嘴裡,嚼了半分鐘才捨得吞下,翻身一看,又有一丁點,沒嚼就吞了下去,後來找了好久都沒找到。我想肯定是村裡的小孩子拿著鹽蘿蔔在這裡玩撕下的,於是我就埋怨他們為什麼不多撕點呢,因為這對於此時的我何嘗不是美味佳餚呢?

後來覺得渴得厲害,於是不得不爬起來。我想應該走那邊有菜園的地方,一來路是最短的,二來有菜園肯定就有白蘿蔔。於是我徑直往菜園走去。不久就看見一片綠油油的白蘿蔔葉子,於是我就狂奔起來,但體力不支,腿一軟,差點倒在田裡。於是一閃一晃地走到蘿蔔地裡,找了一棵比較大的,費盡全身之力才拔了出來,由於園地潮溼,上面全是稀泥。於是我用嘴啃去了皮和泥,但上面還是殘留了一些,於是連皮帶泥地吞了下去。以防被人罵,我就邊走邊吃,吃完後,不怎麼渴了,但還是很餓很冷。後來又發現一片白蘿蔔葉子,於是走上前去拔了一棵中等大的。看見旁邊有一條小溝,但由於水淺又結冰,於是張開雙腿,俯下身子,打破冰塊才能洗去稀泥,同時手痛、腳痛、腹痛…真是百痛攻心啊!洗完後也是邊走邊吃,吃完後也就不怎麼餓了,但冷得更厲害,於是抖抖嗦嗦拐著走到了家(11:30)。 通過這次歷練,讓我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讓我感悟到生活處處佈滿荊棘,唯有以笑看風雲的情懷面對,才能冰釋心中的煩惱憂愁。 萬米遙程萬般苦,千仞丹心千種難。我想笑看風雲這顆丹心我已歷練成功,笑談生死這顆丹心還等著我去歷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經典哲理故事5

生命操之在我,過去、未來皆然。——祖母摩西

從前有兩個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醫院的小病房裡。房間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其中一個人,在他的治療中,被允許在下午坐在床上一個小時(有儀器從他的肺中抽取液體)。他的床靠著窗,但另外一個人終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當下午睡在窗旁的那個人在那個小時內坐起的時候,他都會描繪窗外景緻給另一個人聽。從視窗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園裡的湖。湖內有鴨子和天鵝,孩子們在那兒撒麵包片,放模型船,年輕的戀人在樹下攜手散步,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地方人們玩球嬉戲,後頭一排樹頂上則是美麗的天空。

另一個人傾聽著,享受每一分鐘。他聽見一個孩子差點跌到湖裡,一個美麗的'女孩穿著漂亮的夏裝……他朋友的述說幾乎使他感覺自己親眼目睹外面發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後,他心想:為什麼睡在窗邊的人可以獨享看外頭的權利呢?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機會?他覺得不是滋味,他越這麼想,就越想換位子。他一定得換才行!有天夜裡他盯著天花板瞧,另一個人忽然驚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鈴叫護士來。但這個人只是旁觀而沒有幫忙——儘管他感覺同伴的呼吸已經停止了。第二天早上,護士來的時候那人已經死了,只能靜靜地抬走他的屍體。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人開口問,他是否能換到靠窗戶的那張床上。他們搬動了他,幫他換位子,使他覺得很舒服。他們走了以後,他企圖用手肘撐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牆。

經典哲理故事6

只撞三次鍾

一行人到蘇州觀賞園林,於亭間小憩時,看到亭中懸掛著一口巨鍾。

一人手癢難耐,諮詢看鐘老者撞鐘的`價格,看鐘老者回答:“一次兩元錢,你就撞三次吧!”這人把六元錢交到看鐘老者手裡,然後淹足力氣用那根懸掛的圓木撞鐘。

他每撞一次,鐘聲悠揚間,看鐘人就跟著喊一聲:一撞身體棒……二撞保平安……三融財運旺……心花怒放間,已經撞完三次鐘的他,見看鐘老者正與其他遊人閒聊,便乘其不注意,又多撞了一次。

暗自竊喜中,看鐘老者聞聲喊道:“撞鐘怎麼能撞四次呢?這個便宜是不能佔的,你剛才那三次等於白撞了!”

他一臉不解地問道:“撞四次難道有什麼說法嗎?”

看鐘老者笑道:“四大皆空嘛!”

經典哲理故事7

乞丐做夢

深秋來臨了,樹葉片片落下,年輕的乞丐喬伊斯一整天都沒有討到吃的東西,他走到一條街道拐角處,靠著石梯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睡夢中,喬伊斯得到了一大筆金錢,他用這筆金錢開辦了幾家大公司,購置了一所有花園的別墅,娶了一位身材修長、美麗善良的姑娘。這位姑娘為他生了三個健壯的兒子。三個兒子長大之後,一個成了傑出的科學家,一個當上了國會議員,最小的兒子則成了一位將軍。不久,兒子們娶妻給喬伊斯添了幾位活潑可愛的孫子。

喬伊斯後來成世界級富豪,日子過得舒坦極了,他常常帶著妻子和孫子們登上市內最高的觀光塔,心滿意足地觀賞著城市的美景。一天,當他抱著最小的一位孫子正在塔頂觀看晚霞的時候,不知怎麼的`一下子從塔頂上摔了下來……

他一下子醒了過來,他睜開眼睛一看,自己仍然躺在冰冷的石板上,剛剛發生的一切都只是在夢中。只有懷中抱著的一件破棉襖彷彿在提醒他,現在最需要的是找點填肚子的東西。

精彩哲思

要夢想更要有行動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故事中的乞丐做了一場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虛幻的、甜蜜的美夢,他夢裡的東西太美妙了,可惜夢想不能當飯吃,他仍然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你的處境肯定和那位乞丐完全不相同,生存環境也與他有著天地之別,但是你是否也同樣擁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呢?

對於“夢想”,人們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健全的人應面對現實,不應當耽於幻想。也有人覺得,愛夢想的人,根本不適合在現實社會中生存。

可是我們卻認為,只要懂得判斷能夠實現的夢想和近乎虛妄的夢想之間的差別,擁有夢想並不是一件壞事。

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夢想,美國人到現在恐怕還激盪在大西洋海岸的一角!沒有夢想,人類恐怕到現在還只是蹺著腳仰望天上的飛鳥……

我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你:一旦有了夢想,就必須擁有實現夢想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如果像那位乞丐一樣有夢想而沒有努力,有願望而不能拿出力量來實現願望,這是不足以成事的。只有下定決心,歷經學習、奮鬥、成長這些不斷的行動,才有資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實。

而大多數的人,在開始時都擁有很遠大的夢想,只是他們從未採取行動去實現這些夢想,缺乏決心與實際行動的夢想於是開始萎縮,種種消極與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於就此不敢再存任何夢想,過著隨遇而安、樂於知命的平庸生活。

這也是為何成功者總是佔少數的原因。瞭解了一些成功哲學後的你,是否真心願意在此刻為自己的理想,認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決心,並且馬上行動?

當你養成“想好了就去做”的工作習慣時,你就掌握了向成功邁進的祕訣。

慧語箴言

要想獲得成功的果實,光有想法是不夠的,想好了你得去做,只有將想法付諸行動,並全力以赴地去做,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錦標。

經典哲理故事8

聾子蛤蟆

一群蛤蟆在進行競賽,看誰先到達一座高塔的頂端。周圍有一大群圍觀的蛤蟆在看熱鬧。

競賽開始了,只聽到圍觀者一片噓聲:“太難為它們了!這些蛤蟆無法達到目的,無法達到目的。”蛤蟆們開始洩氣了。可是還有一些蛤蟆在奮力摸索著向上爬去。

圍觀的蛤蟆繼續喊著:“太艱苦了!你們不可能到達塔頂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說服停下來了,只有一隻蛤蟆一如既往繼續向前,並且更加努力地向前。

比賽結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廢,只有那隻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堅持了下來,竭盡全力達到了終點。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為什麼它就能夠做到!

大家驚訝地發現——它是一隻聾蛤蟆!

精彩哲思

堅持走自己的路

你是要成功還是要聽別人的話?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你的夢想!你,就做一個“聾子”!

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巨集大的理想,做偉人,成為世界首富,策劃許多有創意的事……總之,就是要過上精彩的人生,成為最傑出的人。

但是後來呢?當你年歲增長到可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時,四面八方的壓力一湧而至。你耳邊不斷縈繞著別人的議論:“別做白日夢了”,你的想法“不切實際、愚蠢、幼稚可笑”,“必須有天大的運氣或貴人相助”或“你太老”、“你太年輕”。

在這些議論的連番轟炸之下,你要麼完全放棄,要麼半途而廢。不是事情絕對不可能成功,而是太多的消極意見使你喪失了成功的勇氣。只有那些真正意志堅定的人能衝破這些消極意見,走向成功,而且是接連不斷的成功。

有一次,住在田納西曼菲斯的克萊倫斯?桑德到當時新興的快餐店去吃飯,他看到這裡生意興隆,人們排著長龍在這裡吃飯。頓時,他靈感閃現:能不能在雜貨店裡也採取這種讓顧客隨意挑選自己包裝的形式呢?

隨後他就把這個念頭說給他的老闆聽,沒想到卻遭到了老闆的大聲呵斥:“收回你這個愚蠢的主意吧,怎麼能讓顧客自己選擇,自己包裝呢?”

可是桑德不肯放棄,他相信這樣可給顧客一種更輕鬆、更自在的購貨心理。

於是桑德辭去公司的工作,自己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並且引進了這種全新的經營理念。很快,他的小店就吸引了許多的顧客,門庭若市,生意逐漸興隆了起來。後來,他又接二連三地開了多家分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當今風靡全球的超市的先驅。

還有人可能自小就受到了近乎殘忍的判定。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則說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只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斯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愛國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頓在國小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嘆自己有個白痴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3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這些人要不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之所以要走自己的路,完全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慧語箴言:

你是要成功還是要聽別人的話?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你的夢想!你,就做一個“聾子”!

經典哲理故事9

貪慾是束縛人最好的繩子。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慾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慾望,你就相當於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瞭。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了幾隻猴子,以耍猴謀生。

張三的生意很火,因為猴子很敬業也很聽話,所以幫張三賺了不少錢;李四卻不行,他的猴子經常消極怠工,還時不時地有猴子逃走。李四請工匠加固了猴舍,還在每個猴子的脖子上都加了一道繩索束縛,但仍然收效不大。無奈之下,他去找張三取經。

在張三家待了半天,李四也沒有發現張三有什麼絕招,對猴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和自己沒有什麼兩樣。

然而,到了吃飯時間李四才發現有些不同,只見張三準備了許多香蕉、葡萄等新鮮水果的模型,惟妙惟肖,比真的還多了幾分水靈。吃飯的時候,老張總是先把模型擺出來,然後才拿出真正的水果喂猴子,喂完猴子,就拿起水果模型,向猴子晃一晃,才小心地放回到屋裡。

李四不解地問張三:“你擺這麼多水果模型幹什麼?雖然漂亮,但是既不能又吃不能嚼的啊。”

張三輕輕一笑,說:“雖然不能吃不能嚼,但可以激起猴子的慾望,想著這些新鮮的水果,就有了工作的動力和忍受委屈的理由。所以,我的猴子一般不會逃走,因為一旦逃走,它就永遠失去了擁有這些新鮮水果的機會。”

李四恍然大悟: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慾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慾望,你就相當於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瞭。

經典哲理故事10

雞生蛋,雞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對雞如此,對人亦然。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家股票來賺錢;至於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學。

最要緊是多吃雞蛋,少理雞糞,吸取營養,壯大自己。

經典哲理故事11

最快樂的叫花子

皮克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叫花子。

“我為什麼不快樂呢?我每天都能討到填飽肚子的食物,有時甚至還能討到一截香腸;我每天還有這座破廟可以擋風遮雨;我不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為什麼不快樂呢?”皮克這樣回答那些羨慕他的人。

可是有一天,皮克臉上的快樂突然丟失了。

那是因為,一天,皮克在回破廟的路上撿到一袋金幣,準確地說是99塊金幣。

其實撿到金幣的那個晚上,皮克是最最快樂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塊金幣!這夠我吃一輩子啊!99塊,哈!我得再數數。”皮克怕這是一個夢,皮克不敢睡覺。直到第二天太陽出來時他才相信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沒有走出破廟,他要把這99塊金幣藏好,這真的需要費一番工夫。“這錢不能花,我得攢著。我要是擁有100塊金幣就好了。我要有100塊金幣。”從來沒有什麼理想的皮克現在開始有了理想。他還需要一塊金幣,這對一個叫花子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遠大的理想。

晌午皮克才出去討飯,不!他開始討錢,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餓,他只討了一點兒剩飯。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時間守著他的金幣。

“還差97分。”晚上他反覆地數著他的金幣,他開始忘記了飢餓。

一連幾天,皮克都這樣地度過。這樣過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沒有吃飽過,同時也再沒有快樂過。

討飯越來越難。難的原因一是別人願給剩飯而不願給錢,還因為皮克用來討錢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當然也因為他不快樂了,別人也不願再施捨給他了。

“皮克,你為什麼不快樂了?”

“咱是叫花子,快樂個啥!”

皮克越來越憂鬱,越來越苦悶,也越來越瘦弱了。終於有一天,皮克病倒了。這一病皮克就幾天也沒有起來。這幾天裡皮克就想著一件事:還差16分就100塊金幣了。

“皮克,你沒有收到我的金幣!”突然,一個富商找到破廟裡的生命垂危的皮克。

“什麼?”皮克驚問。

“皮克,你的快樂,是你的快樂救過我。三年前,我在一次買賣中賠盡了家產。我正準備自殺,我見到了快樂的你,我明白了身無分文的人也能快樂地生活。後來,我就東山再起了,賺了很多錢。那一次,我帶著99塊金幣出來遊玩,見到你,就把錢丟到了你要走的路上。可是你現在為什麼還做叫花子呢?為什麼不快樂呢?生了病為什麼不拿錢去看醫生呢?”

“我想擁有100塊金幣。還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從腰裡取出一塊金幣給他。皮克接過錢,把錢裝進袋子裡,然後又全部倒出來,很細心地數——他終於有100塊金幣了,對了還有84分。

皮克笑了,然後就昏倒了。

這時一個遊僧路過這裡,見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問明瞭情況,便說:

“這下,完了!”

“怎麼了?”

“因為他有了99塊金幣的時候,就會希望有100塊金幣。這就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貪慾,貪慾趕走了他的快樂。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塊金幣,這樣他或許有救。現在,你反倒滿足了他的慾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撐下去的動力了。你開始時給他99塊金幣,你使世界上少了一個天使;你又給他一塊金幣,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個生命。”

富商試了試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麼時候都不會快樂了。

人不能沒有慾望,沒有慾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慾,因為,貪慾是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對付貪慾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足常樂。

【精彩哲思】

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這是人生思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裡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是針對慾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可計數。

托爾斯泰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裡一個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

卡耐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且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胸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遇事想得開,放得下。

【慧語箴語】

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

經典哲理故事12

給自己一面反省的鏡子

兔子本來為自己的膽小而痛不欲生,當見比自己還膽小的綿羊時,卻忘了自己的弱點,而失去大聲嘲笑綿羊,看來不僅是兔子,還有我們其他人是否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永遠為自己留一面鏡子,不要只照別人,而對自己正在犯著同樣的錯誤卻渾然不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愚蠢,並不失時機地譏笑別人,殊不知,自己卻正在犯著同樣愚蠢的錯誤。

反省自己?少來這一套!你一定會有這種反應吧!

要你每天反省自己,這聽起來實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事實上,這句話的確價值連城。你若認真去實踐的話,一定會獲益匪淺。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為什麼要反省?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存在著個性上的缺陷、智慧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磨鍊。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時候旁人會提醒你,但絕大部分人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時會袖手旁觀,因此,你必須通過反省才能瞭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那麼,該反省什麼呢?

——人際關係。你今天有沒有做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在與某人的爭執中你是否也存在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句話是否得體?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

——做事的方法。今天所做的事,處理是否恰當,是否有不妥之處,怎樣做才會更好,有沒有補救措施?

——生命的程序。反省到目前為止,你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處在於:

——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

——借修正言行來使自己進步。

每日反省能糾正你做人處事的方法,讓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我希望你能養成反省的習慣,反省你每日的行動和思想,避免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

經典哲理故事13

有位大臣死了,按照遺囑,他的兩個兒子平分財產。

剛剛分罷,兩兄弟就爭吵起來,哥哥說弟弟那份多,弟弟說哥哥那份多。兩人鬧得雞飛狗跳,又扭成一團上衙門告狀。

臺府大人判決不下,只好由皇帝批准,請宰相來辦案。

宰相張齊賢升堂,問道,“你們兩人告的'狀屬不屬實?”“屬實!屬實!”兄弟倆一齊叫道。“好吧!”宰相命他倆畫押具結,然後判決說:“哥哥說弟弟分多了,即命將弟弟那份財產換給哥哥;弟弟說哥哥分多了,即命將哥哥那份財產換給弟弟,即日割交!”

兩兄弟大眼瞪小眼,無話可說了。

【哲理啟示】:

有些喜歡貪權奪利、爭多論少的人時時刻刻都懷疑別人多佔,以為自己吃虧,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

經典哲理故事14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小貼士: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經典哲理故事15

三個等級的人

20xx年暑假,大陸的某外國語學校和香港、澳門的有關方面合辦了一個夏令營。這次夏令營活動地點在香港,營會指導員也是由香港方面的人出任。

夏令營活動開始那天,組織者就給了全體營員一個新奇的概念:三餐吃飯要分成三個等級,上等人只有很少數,中等人佔全體營員的三分之一,其餘多數人是下等人。上等人吃飯是在豪華漂亮的餐廳,那裡有高檔的設施和美味的菜餚,用刀叉吃西餐。在那裡用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顯得彬彬有禮,男生像紳士,女生像淑女,言談舉止無不透出良好的修養和不俗的晶位。中等人呢,卻要拿著托盤自己排隊去打飯,屬於快餐性質。沒有湯喝,只能喝瓶裝水,更不要說飯後甜晶了。飯後還需要他們清洗自己的托盤餐具。下等人就更慘了點,大家開始吃飯的時候,他們中的一部分要先侍候上等人,另一部分在餐廳裡當服務員,隨時把髒了的桌椅抹乾淨,以保持餐廳的衛生。還有一部分人是給就餐者表演節目,上等人點了什麼歌他們就得唱什麼歌。

那麼三等人是怎樣產生的呢?營會組織者先把全體營員分成了9個小組,第一天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抽籤。筆筒中有一根上等籤,兩根中等籤,其餘全是下等籤。抽到上等籤和中等籤的小組,第一天就自然成了上等人和中等人。但是以後就要憑藉每個小組當天的表現來決定第二天的身份待遇了。每天晚上大家都要開大會討論決定第二天的三類人。想當上等人的小組必須拿出當天他們的成績和表現作為有力的證據,說明自己配得上當上等人。

營會指導解釋說:第一天憑抽籤決定,這意味著每個人的出身都是由不得自己的'。但是第一身份遠遠不是你的終生身份,以後的路還很長,就靠你自己走了。你得憑你自己的能力打天下,改變或者優化你的身份。這時你的社會地位,你的角色改變就是自己基本能夠把握的事情了。

當營員們聽到這裡的時候,大家都默不作聲了,接著大家開始分小組、抽籤——說明大家都接受了這一遊戲規則。

但是理性上的同意和接受相對來說尚還簡單,當抽籤以後把營員們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後,不平等和受屈辱的感覺才那麼真切地來臨了。極少數的上等人興奮而略帶些拘謹地進入了二樓的餐廳,中等人在一樓的快餐店裡悶悶不樂地打發飽肚子,給下等人準備的竟然是醬湯泡白飯。一些下等人拒絕就餐,更不用說頭戴小紅帽去給“上等人”當侍應生了,他們坐在外面的草坪上,眼望著二樓的豐盛晚宴,一道有形的玻璃幕牆和無形的等級身份就這樣把人分成了兩個世界,兩個完全不同的天地。一些“下等人”開始起鬨、嬉鬧、玩世不恭,而“上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也開始不安起來,他們感到揹負著一種從未承受過的壓力,根本無法盡情地享受大餐。

第一天的晚餐就這樣草草收場了。那天晚上有很多人自己掏錢買餅乾充飢,還得揹著營會指導。

但是營會組織者們並不因此改變計劃。第二天活動結束後,按照頭天宣佈的議程,評選出當天的“三等人”,才好根據評選結果決定晚餐。第一天的“上等人”小組不幸在第二天被評為了“下等人”小組中的一個,他們中的每人都嚐到了落差的滋味。

第三天是一個連續當了兩天“下等人”的小組終於成功地登上了“上等人”的寶座,他們歡呼雀躍,當然也有人一下子變得趾高氣揚。

這樣的評選持續了多日以後,大家對此漸漸習以為常,也比較能夠以平常之心來對待了。“上等人”不再那麼興高采烈,“下等人”也不再沮喪萬分。

在夏令營結束的時候,組織者發給每個人的活動紀念手冊上寫著他們此項舉措的目的。他們認為世界各國各地,無論你在什麼地方,都面臨著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進入這個社會,不但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還要懂得理解和尊重與你不同身份、角色的各種人群。只有承認了社會的多元性,才能以開放的觀念、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社會的公平和不公平,社會成員之間才能彼此接受,互相欣賞,每個人都會加強自己的社會歸屬感。通過將大家分成上中下三等人的行動,讓每一個參加者都親身感受一下社會各個不同階層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經濟收入的人各有什麼樣的心態和行為。如果你對自己角色定位不滿意,你當然還可以努力爭取改變它,而且在現代社會你並不是孤膽英雄,你還需要與你周圍的人溝通融合,講究團隊精神,說服他人接受你的文化價值觀,一起去實現目標;當然也有人對自己既定身份、角色十分滿足,這時候他們其實懂得了並體會到,社會每個階層的人眾都有自己不同的快樂和煩惱,他們在生活中就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這就是他們這一舉措的初衷。

TAG標籤: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