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小故事/經典故事/列表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經典哲理故事1

多比幸福感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了許多社會矛盾。

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有牴觸情緒,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處的炸彈,令人不安。

為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想了許多辦法。比如,給富人增稅,給窮人增加福利,提高汽車、豪宅等奢侈品的售價,在窮人密集地設廉價超市等,但都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此人在辦公室裡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著藍色帆布衣服,破舊卻整潔。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美國鄉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美國的富人代表,而清潔工則是美國的窮人代表。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奇蹟出現了:許多窮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還有富人開始羨慕窮人的生活。

很多政府官員和社會學家都覺得奇怪,僅僅是兩組極普通的鏡頭,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威力呢?羅伯特道出了其中的祕密:以前,許多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富人的資產和窮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現了。而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的是富人和窮人的內心。

經典哲理故事2

山裡的農場住著祖孫倆。

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在餐桌旁誦讀一本聖典。孫子也照樣學樣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孫子禁不住問爺爺:“爺爺,我試著像您一樣誦讀這本聖典,可是我怎麼也做不到全部讀懂,而且讀懂的那部分,合上書就忘個精光。您說讀這個有用嗎?”

爺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身把煤炭從盛煤的籃子裡放入火爐,他告訴孫子:“你把這籃子拿到河邊,給我帶一籃水回來。”

男孩照著爺爺的吩咐做了,可是在他到家之前,水就從籃子裡漏光了。爺爺見狀笑著說:“你下次應該走快點。”說著,又讓孫子回到河邊,進行第二次的嘗試。

這次男孩跑得更快了,但是在他回家之前籃子還是再一次地漏空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爺爺竹籃是打不了水的,他想要個桶打水。

老人說:“我要的不是一桶水,是一籃水。你還是沒盡力啊。”這次他來到門外,監督男孩的再一次嘗試。

雖然知道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男孩還是想讓爺爺看見他已經盡了全力。男孩把籃子深深地浸入河中,提起後拼命往家跑。但是跑到爺爺面前時,籃子依然沒水存下來。他喘著粗氣對老人說:“爺爺您看,一點用也沒有啊!”

“你覺得沒用嗎?”老人說,“看看這籃子。”

男孩這才疑惑地看著籃子,猛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裡的'時候不一樣了——這不是那個盛過煤炭的髒籃子了,它已經變得從裡到外都乾乾淨淨。

爺爺這才對男孩說:“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聖典裡講的東西,但是在你誦讀它的時候,從內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

經典哲理故事3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醜,面板粗糙,好像蛇皮,頭髮粗硬,好像馬尾。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準出去。

後來女子漸漸長人、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後就帶他來,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說:聽說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醜,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王說: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併為他造房子,門戶共有七層,國王囑咐他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戶,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後來這人常和富貴人家相聚,人家約定帶著妻子同去,其地的'人都帶著妻子,只有這位大臣單獨前去。人家覺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許很醜,所以不能露面。

又有一次聚會,人家祕密決定一起勸酒,使他喝醉,然後拿了鑰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開門時,妻子懷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裡責備自己,又懊惱地說:我從前造了什麼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見天日。就誠心禮拜世尊,願佛慈悲到我面前,暫時解救我的災難。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從地中湧現出來、青發顯現,這女子抬頭,看到佛的青發相,恭敬歡喜,自己的頭髮也自然像青色;佛漸現出臉來,女子心裡更歡喜,面容又端正了,醜相粗皮自然消滅;佛身完全顯現,讓他都看見,更加歡喜;身體端正好像仙女,佛就為他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

當佛去了之後,五人進來見了讚歎:端正少有。看完了,又關了門戶,把鑰匙放在原處。那人回家,看到妻子面貌端正,很高興地問說:妳是什麼人?妻子回答: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就說:妳以前很醜,為什麼變成這樣端正?妻子便把經過情形告訴他,又向他的丈夫說:我要見國王,你去為我通報。丈夫去報告國王:您女兒要來見您。國王說:不要說這事,應該把門關緊,不要讓他出來。那丈夫說:您女兒現在得佛威神力,面容端莊,和天女沒有不同。王聽完,就派人去接,看女兒端正,很是歡喜,就到佛那裡,對佛說:不知道我女兒,以前種什麼因?竟然生在富貴家中,而面貌又醜陋?

佛告訴國王說:在過去世,波羅奈國有一位富貴、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經常供養一辟支佛,他身體醜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兒,見辟支佛,惡口罵說:面貌醜陋,面板粗糙,怎麼這樣討厭?當時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稱圓寂),便顯神通,作十八變,那女子見了,立刻自己責備,求佛哀憐,懺悔業障。由於過去罵辟支佛的緣故,出生常醜陋,又由於迴心懺悔,現在能夠端正,因為供養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貴,快樂無窮。

波斯匿王的女兒,原來面貌醜陋,卻變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說出過去因緣,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實佛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命眾生得醜陋報…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九者見醜陋毀諮輕賤。…得端正報…四者尊直賢聖…九者見醜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分別善惡業報應經:云何業獲報醜陋…五毀諮聖賢。何業得豪族富貴…七懺悔業障。由此可知因果絲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業清淨,而其中口業更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不謹慎嗎?

經典哲理故事4

在蘇俄有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叫巴甫洛夫。他在動物身上做了一些實驗而得到了一種令人訝異的結論。他在貓與狗身上做實驗。他把食物給貓然後他經由X—光線的機器觀察貓來看在牠吃完食物之後在牠的胃發生了什麼事。當食物進入胃的時候,胃馬上就釋放出消化液。在同時一隻狗被帶到貓所在的房間的窗戶。當狗叫的時候貓變得很害怕,而X—光線的機器顯示出在牠體內消化液的分泌已經停止了。胃關閉了、收縮了。然後狗被拿開,但是牠的胃有六個小時都停留在同樣的狀況中。食物的消化過程並沒有再度開始而食物在胃中保持未消化有六個小時的.時間。在六個小時之後,當消化液開始再次流動的時候,食物並不處在一種可消化的狀態中:它已經變得堅硬而且很難消化。當這隻貓的頭腦變得擔心這隻狗的出現的時候胃就停止了它的工作了。

據研究,當人處於嫉妒、怨恨、生氣、不滿、緊張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即使吃進去的是再好的食物,對身體也會是負擔,當人的情緒很飽滿的時候,即使吃進去的是毒藥,可能都不會危害身體。

所以,好好對待跟你吃飯的另一半兒,更好好對待自己 。

經典哲理故事5

故事:

耶穌在迦白農講道,有4個人抬了一個癱瘓的人來見他。因為人多,無法近前,他們就拆了屋頂,用褥子把病人縋下去。

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就醫好了那個人的病。

寓意:

《聖經》上沒有說明這4個人是誰,我們無從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認為這並不重要,因為上帝一定會將他們的名字記在那本美麗的大冊子上。

在一名軟弱有病的朋友身上,他們表現出了無比的愛心。我幾乎可以想像他們不得其門而入的焦灼,以及4顆腦袋聚在一起商議時的可愛樣子,他們竟然想出了這種新鮮方法。

是的,如你所想的`,對世人表示出博大的愛,是我在此要告誡給你的,但這還不是這個故事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當他們有愛心的時候,同時也附上了行動。

很多人都保持著愛心,但卻沒有將其付諸於行動,而讓其在思想中腐爛了,甚至在需要付出的時候也顯得很茫然,其實這恰恰證明了他們缺少真正博愛的胸懷。

所以,有愛心很容易,但將愛心付諸行動卻很難。

經典哲理故事6

少年時,我很喜歡登山。

記得初次參加登山隊,一位老山友說:“我發現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顯得特別興奮的年輕人,多半到後來會爬不上去。因為他們才開始,心臟就已經跳得很快,又不知道儲存體力。倒是那些看起來沒什麼表情,一路上很少講話,到山頂也沒特別興奮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也記得初登山時,常對著群山呼喊,等著迴音。有時候站在幾座山間,能聽到好幾聲迴音。

有一次正在喊,一位老山友卻說:“別喊了,浪費力氣。真正登到最高峰,是沒有迴音的。”

不知為什麼,最近這兩段老山友的話,常襲上我的腦海。我漸漸瞭解什麼是“多情卻似總無情”、“情到濃時情轉薄”,也漸漸感悟到什麼是“太上忘情”、“情到深處無怨尤”。

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當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無所謂得失,不等待迴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巔峰。

經典哲理故事7

學會附耳上來

從前,一個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

農夫看著他,一言不發。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夫才附在黃喜的耳邊;低聲細語地說:“告訴你吧,邊上的.那頭更好一些。”

黃喜很奇怪,問:“你怎麼用這麼小的聲音說話呢?”

農夫答道:“牛雖然是畜類,但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那頭牛不好,它們就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裡分辨出我的評論,那頭雖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裡會很難過。

由此聯想到人,人們常常以為只有批評才注意場合,若是表揚,在任何時機、任何情形下都是適宜的,這也是個誤區。

經典哲理故事8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孫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農場。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廚房的桌邊讀《聖經》。

一天,他的孫子問道:“爺爺,我試著像你一樣讀《聖經》,但是我不懂得《聖經》裡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點兒,可是我一合上書便又立刻忘記了。這樣讀《聖經》能有什麼收穫呢?”老人安靜地將一些煤投入火爐。然後說道:“用這個裝煤的籃子去河裡打一籃子水回來。”

孩子照做了,可是籃子裡的水在他回來之前就已經漏完了。孩子一臉不解地望著爺爺。老人看看他手裡的空籃子,微笑著說:“你應該跑快一點兒。”說完讓孩子再試一次。

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籃子裡的水依然在他回來之前就漏光了。他對爺爺說道:“用籃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說完,他去房間裡拿了一個水桶。老人說:“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籃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沒有盡全力。”接著,他來到屋外,看著孩子再試一次。

現在,孩子已經知道用籃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儘管他跑得飛快,但是,當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時候,籃子裡的`水還是漏光了。孩子喘著氣說:“爺爺,你看,這根本沒用。”

“你真的認為這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嗎?”老人笑著說,“你看看這籃子。”孩子看了看籃子,發現它與先前相比的確有了變化。籃子十分乾淨,已經沒有煤灰沾在竹條上面了。“孩子,這和你讀《聖經》一樣,你可能什麼也沒記住,但是,在你讀《聖經》的時候,它依然在影響著你,淨化著你的心靈。”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心靈的《聖經》,即使我們未曾記住一句話、一個字,卻依然會受益終生。因為,它會讓我們的心靈如泉水般清澈、純淨。

經典哲理故事9

樓下不遠,有個廢品收購站。這是一個來自安徽的三口之家開的,租住在一個狹窄逼仄的車庫裡。這裡,既是他們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堆積廢品的倉庫。每天經過,我都會看到他們俯下身子忙著整理收來的廢品。偶爾,他們會抬起頭來,一個友善的微笑,從沾滿灰塵的臉上綻放開來。不知為什麼,每次看到他們,我總會想到“艱難”這兩個字。

每當家裡有空飲料瓶或廢報紙,我總是用一個袋子裝好,趁早晨上班的時候,順手悄悄放到收購站的門口,然後離開。

某個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樣,把一袋舊報紙放到那個門口,準備離開。沒想到,那女人竟然出來了。她笑著看著我,然後指了指放在門口的舊報紙。我愣住了,急忙擺手說:“不要的,送給你們了。”沒想到,她竟跑過來攔住我,硬塞給我兩枚一元的硬幣。我推讓著,那女人說話了:“大哥,我們是收廢品的,雖然掙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沒道理不給你錢的,快拿著吧。”聽了這個安徽女人的話,我隱隱感覺臉在發燙。

我鄭重地收下那兩元錢。看著她高興地轉身離開,我知道,這一刻,她收到了一份尊重。

單位新來一個實習的.女孩兒,每天有飯局我們都要帶著她。單位很清閒。大家一邊上著班,一邊還做著別的營生,都不差錢。所以,幾乎每天都有人張羅,去哪裡哪裡吃飯。大家同去,一個也不能少。開始還好,時間長了,那個實習女孩兒便說自己有事兒,推託著不去,大家就硬拉上她。

轉眼,實習女孩兒已經來單位一個月了。月底發工資,她也得到了一份勞務費。這天,她也開始張羅,晚上要請大家吃頓飯。

聽了她的話,大家不由相顧莞爾。大家的意思,我是心領神會。飯要去吃,但是,這個初出校門的女孩子想請客,是不可以的。

晚飯吃得很成功。看著女孩去買單時,我在偷偷地笑。一會兒,女孩回來了,她奇怪地問我們,誰提前押500塊錢在吧檯了。她懇請大家,一定要把買單的機會留給她。誰也不說話,女孩站在那裡急得快哭了。

最後,年紀最大的主任出來圓場,他說:“誰?快把錢拿回來吧。我覺得今天這個單必須由她來買。我們付賬不但不能讓她高興,反而是在傷害她。”

我從吧檯拿回了那500元錢。我看到實習女孩付錢的時候,無比的開心。我知道,這一頓晚飯,會讓她不再覺得內心裡有虧欠,會讓她坦然自信地面對周圍的人。

許多人都習慣對別人只有付出,不求回報,認為自己這樣就是高尚無私。事實上,這只是一種一相情願的“恩賜”。人與人的和諧共處之道,不是一味去施捨和憐憫,而恰恰在於給予和索取的平衡。只有達到這種平衡,我們才會有在感情上的尊重,人格上的平等,心靈上的濡沫。

經典哲理故事10

補鞋匠窮得絕望了,他不能靠手藝來維持生計,便跑到另一個城市去行醫,因為那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在那裡,他靠吹牛,賣一種可治百病的假藥,騙取了人們的信任和好名聲。有一次,他自己得了重病。那城裡的官老爺想試驗一下他的醫術究竟怎樣,便拿來一隻杯,倒滿一杯水,謊稱這水是補鞋匠治百病的`藥和毒汁混和起來的,命令他喝下,並允諾給一筆酬金。補鞋匠知道自己的藥無解毒功效,害怕喝了毒汁死亡,便招出自己毫無醫藥知識,只是靠吹牛來賣假藥,被人們盲目稱讚而成名。官老爺召集市民大會,告訴大家說:“你們都愚笨至極,竟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頭託付給這樣一個無用的人。在別的城市,大家連腳上穿的鞋都不願意要他做。”

——個故事是說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江湖騙子。

經典哲理故事11

田力合為男,女子合為好。男人——難人也;女人——亦好人!

七畫是"男",三畫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於是,男人拿走七分權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體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以面對情敵,男人們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決;女人則更喜歡明徵暗鬥的拉鋸戰!

男人們聊天,七分談理想,三分談女人;女人們則七分談男人,三分談理想。於是,男人征服世界贏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贏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於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於是,男人膽大去經商,女人膽大不化妝。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確定,所以女人總是問男人"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男人則是七分的不耐煩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給了家,剩下三分給父母;男人的七分給事業,妻子,兒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於是,離婚時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財產,而男人卻得到十分的自由。

在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女人佔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給男人,於是有"花姑娘";在同樣絢爛的內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賞別的女人,只留給愛人三分的忠誠。於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嫵媚,七分苗條;女人則希望男人三頂烏紗,七根金條。於是,男人常讚歎:"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錢!"男人對感情三分情愛七分性愛,而女人則相反!所以,男人三分是人,七分是畜牲!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則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男人不喜歡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歡七分老實的男人!

男人一生,七分的時間用來思考,三分的時間去表達,女人則相反!所以,有些話男人想想就不說了,女人不想就說!

女人的肌膚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養。所以男人怕女人晒黑常讓她們躲在自己的身後!

男人七分愛數學,三分愛文學。於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

其實最甜美的愛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穩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為女人讓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說的'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兒戲!

一天早上,一位貧困的牧師,為了轉移哭鬧不止的兒子的注意力,將一幅色彩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細小的碎片,丟在地上,許諾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拼起這些碎片,我就給你二角五分錢。”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沒有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

牧師:“孩子,你怎麼拼得這麼快?”

小約翰很輕鬆的答道:“在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著給了兒子二角五分錢。

經典哲理故事12

讓失去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視窗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視窗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祕訣6:成功者善於放棄,善於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經典哲理故事13

給自己一面反省的鏡子

兔子本來為自己的膽小而痛不欲生,當見比自己還膽小的綿羊時,卻忘了自己的弱點,而失去大聲嘲笑綿羊,看來不僅是兔子,還有我們其他人是否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永遠為自己留一面鏡子,不要只照別人,而對自己正在犯著同樣的錯誤卻渾然不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愚蠢,並不失時機地譏笑別人,殊不知,自己卻正在犯著同樣愚蠢的錯誤。

反省自己?少來這一套!你一定會有這種反應吧!

要你每天反省自己,這聽起來實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事實上,這句話的確價值連城。你若認真去實踐的話,一定會獲益匪淺。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為什麼要反省?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存在著個性上的缺陷、智慧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磨鍊。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時候旁人會提醒你,但絕大部分人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時會袖手旁觀,因此,你必須通過反省才能瞭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那麼,該反省什麼呢?

——人際關係。你今天有沒有做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在與某人的爭執中你是否也存在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句話是否得體?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

——做事的方法。今天所做的事,處理是否恰當,是否有不妥之處,怎樣做才會更好,有沒有補救措施?

——生命的程序。反省到目前為止,你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處在於:

——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

——借修正言行來使自己進步。

每日反省能糾正你做人處事的方法,讓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我希望你能養成反省的習慣,反省你每日的行動和思想,避免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

經典哲理故事14

年初剛回來上海不久,有一天我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媽媽在電話那頭拼命叮囑我要好好照顧自己,該花錢的地方一定要捨得花錢,如果沒有錢記得問他們要。這件事其實在我看來還算蠻離奇的,因為我升大學以後就再沒跟他們要過生活費,他們也一直很習慣我從未伸手要過生活費這件事。末了我便問她:“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倒也不是什麼事啦,只是我最近聽你姨媽說,她那邊有個正在上國中的小孩,因為家裡很窮所以一直都很省,說是同學都從沒見他去飯堂吃過飯,每天都是吃五毛錢一包的方便麵,每個月省下的生活費就交還給父母。”媽媽在電話一頭娓娓道來,“按理說是件好事對不對,但是方便麵這種東西哪能當正餐天天吃?結果吃了一年方便麵,說是吃成了腎炎還是腎結石,總之就是要換腎,本意是好的,偏偏省下的錢還不夠換腎的零頭呢。”

窮人越活越苦逼,倒也真不是因為什麼“老天不開眼”“老天不助我”之類的理由。窮人之所以活得越來越苦逼,是有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把日子活得更好。貧窮是很多創業家發憤圖強的充分非必要條件,也漸漸成為不少人傷害自己的充分非必要理由。難道真因為自己家裡窮就天天吃泡麵?難道真因為自己每個月只有兩千薪資就住在隔斷間?無論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畢業多年的小白領,步入社會要學的第一課就是愛自己。我不是鼓勵大家“及時行樂”,而是希望大家知道無論什麼情況下虧待自己的身體是最不可取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都沒了省那麼多錢下來有什麼用?何況,對於一個真正的百萬富翁來說,錢也不可能是省下來的,錢是賺出來的。你覺得比爾·蓋茨或是李嘉誠的錢是從小到大吃泡麵,吃了一輩子省下來的嗎?

我剛畢業來上海的時候,每個月只能拿三千五薪資,但我還是租了一個房租要一千五的房子。其一是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是住在很差的`房子裡,周圍也都是慘兮兮的人,很快就會磨掉你生存的鬥志;其二是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為了讓自己能住上這個房子,我會在精神上更加激勵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能被小小的房租給壓垮。一直到今天,我都很感激自己當初的這些堅持。如果選擇住隔斷間,可能我根本不會發現自己奮鬥的意義所在,繼而失去奮鬥下去的動力,然後一輩子都住在破破爛爛的隔斷間。貧窮之所以是惡性迴圈的,是因為大部分“窮人”的觀念根深蒂固。總想著以後沒得吃,怎麼能過好現在?

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要只看到短期效益,還要看到這件事帶來的長遠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對一件錯誤的事情執著死腦筋是可怕的,職業規劃也是一樣,別因為短期的一兩千元放棄了更好的發展前景。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在電腦前問問自己:你過得好不好?你夠不夠愛自己?貧窮和富貴像是兩條開往不同目的地的地鐵,總有無數人想要在換乘站擠上富貴這輛列車。而這個城市就像一個依附著權勢和金錢的貴婦,用挑著濃密睫毛膏的雙眼冷眼看著這些彷徨又無助的乘客。無論你是搭上了哪一輛車,小日子都要精打細算著過。貧窮也不能阻止你愛自己的腳步,只有學會愛自己,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才是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經典哲理故事15

那張床,追根究底,只是個從來就想擁有,卻未曾真正獲得的夢。

小時,那張八角床在上屋祖母幽暗的房間裡,房間在四合院廂房的最後一角。

那床是個瑰麗的夢鄉,終年罩著蚊帳,白天八字對開垂掛兩旁,床前是長形腳墊櫃,踩上去之後,攀著光滑細膩的紅漆床沿,爬進床裡邊,三面鑲著寶藍彩色玻璃的床緣,玻璃上繪著鮮豔的花鳥彩蝶,透進來後窗隱約的天光,床頂裡邊還有一排抽屜櫃子,裡邊高高藏著我拿不到的糖果餅乾。

小時總夢想能躲進那床裡,一個隱蔽而安全的綺麗空間。因為愛戀那床,很小就跟大人說:祖母死後,要把床留給我。

祖母活得很長,病得很久,最後的'日子,已經都不住在自己房裡,那房曾經收容過她的青春與寂寞,曾經也有過兒孫繞膝的短暫歡樂與幸福。在她久病無醫的晚年,祖母被移置外面的廳堂,等待終老,家人在她房間的床底下,發現一條丈把長的錦蛇。好久以來,祖母不時納悶:每天后院裡母雞生的蛋,總是不翼而飛,以為哪個人家小孩偷去,原來,那偷兒是長年伴著她睡在床底下做大夢的蟒蛇。

我已經是城裡上學的高中生,回去聽家人說那蛇與祖母和雞蛋的事,心裡震驚而酸楚:兒孫長大,紛紛離家,一個老人可以孤寂到了夜夜與蛇共眠而無所知覺的境地。

祖母慢慢衰竭枯萎,癌細胞逐步侵蝕,和她的意志對抗。多少年了,村裡溪邊洗衣的婦道人家,早傳聞祖母經常等所有洗衣人家走光,才一個人悄悄來到溪邊,小心翼翼清洗她帶血的底褲。癌,在那個時代的鄉村,是一個邪惡陰暗恐怖的詛咒與忌諱。

祖母祕密清洗自己的不潔,直到她的腰直不起來,身體蹲不下去,痛得走不了路,躺下床去就無法再起身,她才說出自己的病,才讓醫生來問診。十幾年的沉默與隱忍,任癌細胞在她孱弱的身體裡侵蝕,她一點都不出聲響。

祖母留下她的倔強與固執走了!那床留給了我。

高中住宿在外,沒有自己的空間擺置那張床。之後,大學畢業開始獨立生活,也沒安定到足以給那床一個容身處。

床在鄉下。鄉下的日子一天天現代化,就丟掉了陳舊暗淡的木器、竹編、藤製傢俱。祖母的八角床,呆板笨重而堅硬,人們對過去沒有太多的眷戀與懷想。嫂子便替我把那張八角床安置在她空下的豬舍裡。

往後十年,畢業、就業,從山上搬到城裡,從城裡又搬到海邊,從海邊又過了彼岸大洋,終究不曾擁有一個足以稱家的安定住所,安放那一張被擱置在豬舍裡的床。

之後,嫂子買了新房,舊屋租給外來的生客。我的床,由娘繼續接管。娘和我一樣散漫不經心。她把我那寶貝的床放在後院樹林中的雞寮裡。床之外,雞寮裡還有一個我早年收容的風鼓,以及一些已經不斷流失的從小收集的大甕小甕,一個人天涯海角浪遊不歸,留著一堆破爛,帶不走又不肯丟,一一都成了我孃的累贅。

八角床就在雞舍裡等待它最後的歸宿。我娘豢養在後院的雞仔們逐漸就以床當家,在那裡瞌睡、休息、大小便。我那寶貝的八角床,等我有心安置它時,光華已逝,紅顏盡失,床角已經腐蝕,床頭潰爛。我是如此眼睜睜看著一張華麗的古床如此糟蹋了!

三十年間,雖未曾真正背棄遺忘那床,但也無能負起收容維護的責任,徒然愛戀一場,空留餘恨,還不如當初陪著祖母火化,還能在記憶裡留下燦爛輝煌。

TAG標籤: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