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詞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唐代詩詞/列表

《詠菊·霜間開紫蒂》古詩 作者陳叔達 古詩詠菊·霜間開紫蒂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霜間開紫蒂,露下發金英。

《詠菊·霜間開紫蒂》古詩 作者陳叔達 古詩詠菊·霜間開紫蒂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但令逢採摘,寧辭獨晚榮。

《詠菊》譯文及註釋

譯文
難以抑制的興從早到晚把我糾纏,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石頭上獨自低吟。
筆端蘊涵著智慧對著秋菊臨摹,口齒中含著對秋菊的芳香對著月亮吟詠。
滿紙書寫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誰能透過片言隻語理解自己內心的情愫呢?
自從陶潛寫了詠菊以後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稱道。

註釋
⑴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閒吟》詩說:“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閒吟。”後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作衝動所帶來的不得安寧的心情。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擾。
⑵欹:這裡通作“倚”。沉音:心裡默默地在念。
⑶毫端:筆端。蘊秀:藏著靈秀。“毫端蘊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臨,即臨摹、臨帖之“臨”。霜,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寫,描繪。這裡說吟詠。
⑷口齒噙香:噙,含著。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⑸素怨:即秋怨,與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這 裡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懷。
⑹一從:自從。陶令: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八十多天彭澤縣令,所以稱陶令。他喜歡菊,詩文中常寫到。評章:鑑賞,議論。亦借說吟詠,如:評章風月。
⑺高風:高尚的品格。在這裡並指陶與菊。自陶潛後,歷來文人詠菊,或以“隱逸”為比,或以“君子”相稱,或贊其不畏風霜,或嘆其孤高自芳,而且總要提到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