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古詩/列表

詩人李白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之美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人李白的古詩,歡迎來參考!

詩人李白的古詩有哪些

1、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2、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3、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4、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三五七言》

5、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6、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8、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9、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李白《行路難·其三》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11、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12、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3、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14、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其一》

15、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16、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

17、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18、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19、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20、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2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24、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5、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李白《獨坐敬亭山》

26、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7、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8、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李白《古朗月行》

29、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

30、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31、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擴充套件:

李白的故事: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裡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 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麼會分成兩半呢?這裡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然後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幹淨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裡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然後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裡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髒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裡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後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裡就是當年大詩人李白賞月的地方。

李白的故事:少年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後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遊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然後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然後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後是讚歎,最後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傢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然後都去參加進士考試。然後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然後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然後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後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