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詩歌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勵志詩歌/列表

關於如何進行有效朗誦詩歌大綱

以《再別康橋》為例,朗誦就是大聲地朗讀,把詩歌的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充分發揮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調動全身的感官,聲情並茂地將一行行靜止的文字誦讀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一首首和諧的樂曲,文字之意與讀者之情自然和諧共振,詩歌的意境呼之欲出,詩歌所表達的志向瞭然如心。但詩歌不是在朗誦一遍後就能理解文字的,而是要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誦後,定基調、提問題、挖內涵、悟深情、明旨意。下面筆者就如何有效朗誦詩歌談四點策略。

關於如何進行有效朗誦詩歌

一、初讀詩歌定基調

基調本是音樂作品中的一個術語,而在詩歌朗誦時指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的聲音表現,更強調音色的變化,如鬆緊、抑揚、頓挫的自如彈動,鮮活鋪陳。把握準了基調,朗誦就有了基本方向,就不會偏離基本方向。要把基調定準,首先要吃透作品,深入瞭解作品創作的年代、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和其他相關作品。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為例。在作者心中康橋是一塊精神淨土,作者對康橋的感情是深沉熾熱的。可以說,康橋有了徐志摩才擁有了靈性,徐志摩有了康橋才找到了精神皈依。有了以上背景資料作鋪墊,初讀《再別康橋》的基調是依依不捨、戀戀不忘的離別,朗誦時一節比一節感情強烈,由於離別的的現實、離別的痛苦不得放歌而沉默,到最後朗誦聲音要下降八度。

二、再讀詩歌提問題

再朗誦詩歌的`同時,用心思考,詩歌中有些什麼不懂的問題,有同學針對《再別康橋》提出瞭如下一些問題:“那河畔的金柳”為什麼是“夕陽中的新娘”?“那榆陰下的一潭”為什麼“不是清泉,而是彩虹”呢?為什麼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而詩的下一節又說“但我不能放歌”呢?……通過再次朗讀詩歌,同學們誦讀出瞭如此多的問題。讀出問題後,就需要繼續朗誦以解決問題。

三、品讀詩歌挖內涵

品味詩中的意境是有效朗誦的關鍵。因為意境是詩歌等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不管是格律詩還是自由詩,如果沒有意境就很難說是好詩,品讀時表達不出意境,也就算不上是朗誦。無意境的朗誦,情浮意淺,聲音形式不管怎樣變化多端,也彌補不了這根本的欠缺。只有感受意境,通過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緊緊抓住具體而微妙的構思與變化,才能引發濃烈感情,並做到“因境抒情”,解決疑難問題。同學們繼續品讀《再別康橋》:通過了解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就解決了為什麼是再別康橋的問題,通過看文中的註腳瞭解康橋在什麼地方。通過品讀,閉上眼睛,就會想象出這樣的畫面:晚秋,岸邊金柳在夕陽朗照下熠熠生輝,天上的彩虹倒映在水中,有“半江瑟瑟半江紅”之感。這樣天地遙相呼應,動靜結合,美妙無比。品讀“柳”,在中國古典詩歌意象中,“柳”與“留”諧音,傳遞出作者留戀不捨的情懷。品讀“金”,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斜照在樹幹樹梢上呈金色,同時金色比黃色更顯高貴,燦爛、奪目,寫盡了楊柳的富麗嫵媚。於是作者由這樣美麗意境聯想到新娘,也就是用金柳喻新娘,想象出年輕貌美的女子,柔滑的肌膚,婀娜的體態,一如隨風擺動風情萬種的枝枝柳條,美麗萬分,姿態絕佳。誰能拋開自己貌美的新婚妻子?誰能忍心別離自己喜愛山水花草?然而離別終究還是在眼前,那就再駐足停留,多看幾眼,讓她的美永駐心中。這麼優美的詩百讀不厭,到底應該怎麼讀才能讀出情感呢?

四、讀詩歌悟深情

抑揚頓挫是詩歌朗讀的最基本的要領。它包括語音的高低、語調的輕重、氣息的強弱、節奏的快慢,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語音高低,二是節奏快慢。把握好了這些,抑揚頓挫自然發,詩歌朗讀的藝術效果也自然發生。其實都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順著詩句的自然語音狀態來讀,順著詩句的自然節奏來讀,何愁沒有抑揚頓挫的效果。如《再別康橋》:開頭一節和最後一節要讀得輕而緩慢。第二節中的“金柳”“新娘”稍重而讀出嬌羞狀,“盪漾”要讀得讓聽眾閉著眼睛想象出水波在慢慢地盪漾開去,範圍越來越大,聲音拖長“蕩——漾——”。詩歌朗讀也像講故事,這首詩第一節是引子,第二節是開端,第三節、四節是情節的發展,第五節是情節發展的高潮。“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情不自禁地兩手向上一舉,仰頭放歌,氣宇軒昂。而這短暫的回憶只有此刻,馬上又要離別,第六節“但/我不能放歌”,故作失落狀,輕而緩,痛心疾首,氣息下降。“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抑揚頓挫自然而然在美讀中綻放,綻放的是意境、綻放的是內涵、綻放的是深厚情感。詩歌有效朗誦到此才會凸現出來。第七節自然結尾,與第一節語意上同中有異,朗誦的節奏上則完全相同,內容上遙相呼應,形式上互相對稱,形成周而復始的和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