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勵志教育/列表

從知識觀的角度分析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

知識觀的角度分析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從知識觀的角度分析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

---------過程與方法 什麼是知識?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見解。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影響著人們的課程觀,制約著課程設計、學校的課程實施和教師的教學行為。而課程改革卻能反映出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從知識觀的角度對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進行分析就十分必要了。

一般認為,知識觀即人們對知識本質、型別、屬性、價值、習得等問題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之一就是從“教學大綱”轉變為“課程標準”。這種轉變的背後,體現的是知識目標從結果性目標到過程性目標的實質性的轉變。知識的過程性目標是對傳統知識觀的全面超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習不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已有的結論或結果,而是更著眼於這種結論或結果是如何得到的過程,如何去獲得這種結論或結果的方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綱要》中也明確提出過程與方法是三維目標之一。這也可以看出人們現有的知識觀已從靜態的知識觀轉變為動態的知識觀。動態的知識觀是用發展和變化的觀點把握知識的本質和性質,一方面不再把知識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永恆真理,注重把握知識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不再把知識完全抽象為某種“符號表徵”,尤其注重把握知識的文化性和價值性,超越單一的“工具理性”觀念,把知識與人類的境遇、命運和幸福關聯起來。動態的知識觀反對機械傳授知識、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教學活動,注重過程的價值與完整地實現“知識教育”的整體價值。

根據情景學習理論,知識被看作行動與成功的實踐能力,學習可以看做是一種增強對共同體驗的情景參與能力,學習者自新手逐漸從共同體的邊緣向中心移動,會較多的接觸共同體中的文化,行動也會變得比較積極,隨後更為廣泛地接觸並進入成熟的實踐舞臺,扮演專家的角色。而且只有當學習被鑲嵌在運用該知識的社會和自然情境中時,有意學習才有可能發生,惰性知識才能避免。顯然,重視學習過程,強調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中參與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