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2015觀看百團大戰心得體會

  篇1:

2015觀看百團大戰心得體會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首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唱響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中鐵大橋局六公司京沈專案部測繪分公司組織團員青年於9月1日晚組織所有員工觀看了電影《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這場戰役極大的影響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牽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時中國的大膽出手,也影響到其它國家開始勇於在東南亞戰場、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強勢出擊,正面對戰。這場戰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意義重大,同時在這次戰役中,抗日軍民們齊心協力,前仆後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也時時鼓舞著後人。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戰爭場景為大背景,場面巨集大,戰火紛飛,令人窒息,而對戰場上士兵個體的特寫又真實而細膩,撼動人心。觀影過程中同事們不時鼓掌叫好,彷彿自己也置身於戰場將要和日軍拼死一搏。

所謂烽火硝煙不屈名族魂,一腔熱血精忠報國志,戰士們的鮮血灑在敵人的身上浸入腳下的土地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又將以怎樣的方式來傳承百團精神呢?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實現中國夢!是的,我們的祖國正在偉大復興的路上昂首闊步,而作為13億分之一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不忘歷史是為了警示現在,傳承精神是為了激勵後人,百團大戰中戰士們的熱血拼搏也將是我們大橋人投身工程建設最好的榜樣,我們唯有不畏艱險建設偉大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壯美國土。

新中國成立後,大橋人響應祖國號召在長江上架起一座座巨集偉的大橋,大橋精神,我想是抗戰精神的一種傳承,是不畏艱難敢於挑戰的精神,是為建設美麗中國而能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百團大戰中鄧超飾演的張自忠將軍因左手受傷只能用一隻手扳開保險再開槍,看到那一幕我在想我們生活在如此好的條件下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工作,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工地條件艱苦,相比之下,我感到慚愧。

9月3日的北京即將舉行一場浩大的閱兵,天安門廣場檢閱的是解放軍新型武器和戰機,而整個國家檢閱的將是整個民族對歷史的敬重和對未來的信心,抗日戰爭史是中國人民的血淚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落後就要捱打,我為祖國所經歷的那段歷史痛心更被先烈們奮起反抗,浴血奮戰的精神所折服,電影中彭德懷將軍的豪情讓我振奮,每一個士兵的不怕死的精神也敲打著我的內心,那段歷史將永遠被銘記,百團大戰的精神也將傳承下去,現在的我們是幸運的,居安思危,我們不能忘掉傷痛。

為什麼我的眼裡長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北方的夜晚來得沉寂,我點燃一根菸,心情慢慢平靜,抬頭看著測繪辦公室的同事們還在埋頭整理著資料,窗外的月光從1940年的華北平原一直照到這個少年的心上,我想起大學時我曾有一個夢想就是投身於祖國的高鐵建設中,而現在我是京沈高鐵專案的一名普通的測繪人,是我國萬千工程建設者中的一員,我想我們每個人做好我們本職的工作就是對祖國最大的貢獻,百團大戰苦戰3天3夜最終擊敗日軍,讓我們以先烈為榜樣,齊心協力建設祖國,祖國的明天一定會五彩繽紛,一定會神采飛揚,一定會更加的繁榮昌盛,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偉大的中國夢也定將實現。

  篇2:

8月28日上映的《百團大戰》口碑、票房雙贏,上映當天就收穫了3360萬元票房,在8月31日當天創下單日5100萬元票房,當天完美超越擊敗上映以來一直蟬聯榜首的《終結者5》,成為8月31日當天的票房冠軍。

9月1日,《百團大戰》導演寧海強、張玉中攜主演陶澤如、劉之冰到廣州,和媒體分享拍攝點滴。經過了首週末的票房、口碑雙檢驗,寧海強對於影片自信滿滿:“我們一直相信年輕人會喜歡這部電影,我也一直相信看過的觀眾都不會後悔。這是我所期望要拍出的真正的戰爭片。”寧海強表示,雖然百團大戰是發生在1940年華北地區的戰爭,但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南國觀眾可以更瞭解抗戰,勿忘國恥。

  場面:打造有震撼感的戰爭

大型抗戰史詩戰爭片《百團大戰》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挺身而出,率領抗日民眾在華北地區對侵華日軍發動了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電影集中展現了三場戰役:娘子關火車站之戰、攻打西營鄔陣地之戰、關家堖之戰,分別代表了破襲階段、拔節階段以及最後打擊階段中所對應的典型戰例,著重體現了中國人民在戰場上獨特的作戰方式和作戰理念。

相對於其他主旋律電影,電影《百團大戰》對劇中人物情節細節刻畫更為深刻,戰爭場面更加巨集大。這樣的表現方式,源於寧海強對《百團大戰》的目標“要做真正的戰爭片”。“在《百團大戰》的名字下,如果拍不出大戰的格局,就很難體現出八路軍當年在抗日戰場上使整個抗日戰爭格局都發生變化的重要作用。”寧海強說。

要拍出“真正的戰爭片”並不容易,劇組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劇本編寫。“組織劇本時如何把整個華北地區,長達五個月的百團大戰組織成好看的故事。劇中大人物、小人物、虛構人物,都要融合好。讓大家在裡面能夠體會戰爭年代的民族情懷。”寧海強說。

為了體現戰爭場面,《百團大戰》的道具之多也是歷年戰爭影片無法比擬的。據統計,片中用刀的裝備道具2000多套、道具槍2000多支、道具炮60多門、各種彈藥箱3000多個,一共出庫道具60多卡車,佔用庫房3000多平方米。諸如像鐵軌裝甲車、日式擲彈筒,國民黨軍隊的戰防炮、八路軍的辣椒彈等,反映特殊時期敵我雙方軍備實力差異的特殊道具,也都經過精心設計和考究。

如此認真的製作,劇組不僅是為了呈現歷史,更希望能打動年輕人。“《百團大戰》不是說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這些戰爭不是單純‘打’一個過程,而是‘打’故事,‘打’人物,‘打’細節。這個過程是有層次的,無數的元素都在觸動著觀眾。這對於年輕人來說,有特殊的吸引力,年輕人能夠通過這樣一部影片去感受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寧海強很希望年輕人去看看“打出來”的《百團大戰》,相信他們會覺得影片很刺激,很震撼。

  演員:把抗戰精神化為演藝情懷

多次榮獲“飛天”“金雞”最佳男主角的演員陶澤如在《百團大戰》中出演彭德懷。“拍攝前,我做了不少準備工作,拍完《百團大戰》就感覺像是打了一場戰役。”陶澤如透露,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查閱了許多書籍、檔案,還專門到中央新聞電影紀錄製片廠檢視彭德懷相關的無聲黑白電影,腦中他的形象也逐漸豐滿起來。“做功課時,我瞭解彭老總戎馬生涯和他獨特的性格。我覺得彭老總性格有鐵骨和柔情兩面,這個戲正好都有所表現。”

在歷史上,彭德懷和左權是一對好搭檔。另一位演員劉之冰在《百團大戰》中飾演左權,劉之冰稱:“彭總在日軍眼裡強悍如虎,左權將軍是太行之狐,他們兩個從作戰指揮搭檔成為了十分要好的兄弟。對我來說,演繹的過程也是一個解讀的過程,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銀幕上重現一個受大家愛戴的將軍形象。”

由於影片力求真實地還原戰爭場景,因此60多歲的陶澤如需要首次挑戰騎馬。“難度好大,不過基本上都是自己親自騎的,希望通過親身感受傳達更真實的情懷。”而對於劉之冰來說,影片則傳遞了一種精神實質給自己。“很難忘左權寫給妻子的家書,雖然影片有時間侷限性,使我們很難把更多的東西呈現出來,但是這些精神都已經匯入到我們的心裡,我們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達給觀眾。”

2015觀看百團大戰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