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國小生觀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觀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生觀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體會

國小生觀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體會1

3月4日,2022北京冬殘奧會在鳥巢盛大開幕,再次上演中國人的浪漫。如果奧運會選出的是人類最巔峰的身體,那麼殘奧會決出的就是人類最不屈的靈魂。奧林匹克向殘疾人敞開平等的大門,讓奧運會不僅僅是體育競技的賽場,更有著呵護生命的要義。下面我們一起回顧北京冬殘奧會上溫暖與感動的瞬間。

1、殘疾人合唱團齊聲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在迎國旗入場環節,現場的殘疾人合唱團和兩側的24名青年學生,以無伴奏的方式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共同唱出對祖國的熱愛。

2、手語唱響國歌

開幕式上,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伴隨著莊嚴的國歌,現場的聽力殘疾人,用手語深情地唱著國歌,表達著自己的愛國之情。

3、冰壺倒計時

在倒計時環節,輪椅運動員將冰壺推出的那一刻,倒計時數字10至1在賽道上亮起,到冰壺正中大本營時,倒計時剛好結束。冰壺倒計時充滿了科技感和夢幻感。

4、手手相傳的殘奧會會徽

在殘奧會徽展示環節,兩個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畫出了殘奧會會徽,這枚小小的會徽手手相傳,場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殘奧會徽。手手相傳的殘奧會徽也把殘奧精神和希望傳遞出去。

5、盲人運動員點燃主火炬

主火炬臺由我國盲人運動員李端、殘奧會4枚金牌獲得者點燃。在摸索中,在全場的加油聲中,李端成功將火炬嵌入主火炬臺。北京冬殘奧會和北京冬奧會主火炬點燃的方式完全一樣,也體現了真正的平等。

國小生觀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體會2

3月4日晚,五彩斑斕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鳥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個半小時的開幕式直播中,來自北京市健翔學校的教師劉丹用流暢的手勢和溫暖的笑容,為電視機前的聽障人士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解說”。在接下來的冬殘奧會比賽中,她將和學校手語翻譯團隊的其他4名老師繼續投入到體育新聞的“無聲播報”中。

“留給我的準備時間其實不多。”劉丹回憶,在接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的手語翻譯重任時,距離開幕只有十幾天的時間。雖然曾多次參與過大型活動、重要會議,也在2021年承擔了東京殘奧會開幕式的手語翻譯工作,劉丹還是有點兒緊張。此外,各個代表團名稱的翻譯也有不小的難度。為此,她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出場的各代表團為模板,對照國家通用手語詞典將每個國家的譯法反覆練習。

真正拿到開幕式解說詞已經是開幕當天的傍晚了。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劉丹迅速熟悉著解說詞,梳理著流程,並重點翻看了中國代表團的資訊,緊張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時,她精神飽滿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雙手言心聲,將開幕式上的精彩瞬間一一“講”給聽障人士。她還不時用餘光瞥一下螢幕,調整著自己的坐姿和狀態。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在視障運動員李端摸索著點燃主火炬時,劉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緊張了起來。那漫長的一分鐘裡,劉丹內心也在做著掙扎。“對於手語翻譯來說,我們的`原則是如實傳達說話者的語意,是不能表達自己個人想法的。”劉丹說,那段空白裡,解說員雖然一直沒有說話,但現場確實是有聲音的,觀眾都在為李端加油。這個聲音要不要翻譯出來?沒有絕對的原則。劉丹幾經考慮,還是緩緩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語。“現場的氛圍讓我覺得,我應該把‘加油’的動作打出來。”

“在這一刻,從這一刻,我們一起守護這心中的一團微火,一起守護這觸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隨著最後一句解說詞,劉丹的開幕式翻譯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業內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譯“守護”這個詞時,劉丹特意將手向胸口緊緊貼了貼。“沒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應。”劉丹說,手語通常可以根據實際場景做一些微調,這也讓手上的動作有了更多的溫度。接下來,劉丹還將和同事繼續投入到體育賽事的新聞報道中去。“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將聽障人士和健聽人之間的隔閡打破,為聽障人士架起一座橋樑,讓他們也能更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接受對等的資訊,同享運動盛會。”

國小生觀看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體會3

3月4日晚,冬殘奧之花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綻放。

冬殘奧會開幕式的舞臺中央,幾名視力障礙的孩子拿著畫筆,潑灑出熱烈鮮豔的顏色和可愛的笑臉。他們稚拙的作品被疊印到鳥巢現場巨大的“畫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顏色盡情揮灑到天地間,最後,呈現出2022冬殘奧會聖火雪花的圖案,伴隨《冬奧之花多美麗》的音樂,聖火緩緩升起在鳥巢上空....

這個環節擁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冬殘奧圓舞曲》,它的創意來自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的建議。

而這些演員中,約有一半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聽障舞者。

“開口說話”的舞蹈鞋

為了這朵綻放的雪花,舞者們已經排練了三個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駐地進行前期訓練;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興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進行封閉集中排練;1月23日轉場到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下稱“體管中心”),進入模擬場地排練階段,這也意味著,進入了高強度的訓練階段。

這期間,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30位聾人演員還承擔了央視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務。

時間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點,距離冬殘奧開幕還有19天,位於順義體管中心的場地依然燈火通明,臨時搭建的十米高臺上,編導裴雲用麥克不斷喊著指令,演員們在手語老師幫助下調整著自己的位置。

面對這樣高強度的排練,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舞蹈一隊的聾人演員魏菁陽習以為常,她打著手語告訴記者:“我們通常是早上9點排練到晚上11點,如果是在這個模擬場地排練就會排練得晚些。然後,每天工作人員會在群裡發各個節目第二天的排練時間和場地。”

記者注意到,提及《冬殘奧圓舞曲》的結束時間,她們的言談中總是會出現“拉晚”兩個字。

“拉晚就是沒有點兒,直到完成當天的排練任務,最晚一次是到兩點。”一天的排練,魏菁陽已經很疲憊,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練場上。

模擬場地是三個訓練場館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個,演員都穿著厚厚的長羽絨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滾動作,需要演員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練下來,地面已被擦的乾乾淨淨。更讓人心疼的是,長時間排練下來,大部分演員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劉巧的舞蹈鞋。”藝術團三隊演員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腳趾頭調皮地說,舞蹈三隊演員劉巧的舞蹈鞋已經可以開口“說話”了。

其實,藝術團新買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沒有人去換新鞋,不是不喜歡,而是磨損得太快,這樣可以節省一些。

“這是我們的戰績,我們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演員們紛紛秀出了自己的戰績,而同樣被她們視為戰績的還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陽翻看著手機裡的照片,“我們剛開始練,身上被椅子硌的到處是淤青,感覺身體都不是自己的,睡覺都能疼醒。”

記者瞭解獲悉,《冬殘奧圓舞曲》需要演員通過旋轉椅子完成舞蹈動作,椅子和人如何協調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轉,就成了舞蹈的關鍵,也是訓練難度最大的地方,這需要長時間不斷地練習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體。艱苦的訓練,身體的疼痛,也有演員為此流淚,但最後大家都堅持了下來,沒有一個人退出。

“為了祖國、為了冬殘奧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氣,讓大家都堅持了下來。”魏菁陽堅定地說。

讓平凡生命極致綻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殘奧圓舞曲》立足於雪花紛飛的冬季背景,採用了三段式結構:開篇描繪銀裝素裹、潔白無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飛舞,盡抒隨境而舞、隨心而歌的堅韌信念;末尾徜徉於充滿生機的未來,呼喚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為了首次在殘奧會上的亮相,除了演員外,幕後的很多工作人員同樣演繹著“呼喚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場景。

談起《冬殘奧圓舞曲》,編導李文倩非常興奮地拉著記者一路小跑去欣賞她們用一根根牙籤擺出的各式各樣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籤就代表了一名演員,“我們這個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導那個位置才能看到整個雪花的造型,並單單就這個節目的雪花造型,我們就曾想了100組。”

手語指揮劉倩是藝術團的化妝師,團裡兩個舞蹈老師都被借調導演組了,她臨危受命擔起了手語指揮的角色。

她同時也是兩個女孩的媽媽,“我回去要用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員穿著這麼厚的衣服,在這麼冷的場地排練,多艱苦,她們只看到了電視上光鮮的一面。”

看著演員訓練的照片,已經兩個月沒回去看孩子的劉倩,心裡還惦記著回去怎麼教育孩子。談起演員訓練,劉倩也是感慨萬千,“藝術團的精神在這些演員中傳承了,魏菁陽、祝悅她們不管訓練多苦多累,都咬牙堅持。”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是藝術團一代代演職員保持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在她們中傳承。

作為編導之一的李文倩,同樣借調於藝術團。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愛人是位外交官,長期駐外,兩個年幼的兒子只能扔給父母照顧。提起孩子,在演員面前表現格外堅強的李文倩還是沒能忍住眼淚,“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對孩子充滿愧疚,忙完活動,就想好好陪陪他們。”

據記者瞭解,《冬殘奧圓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圓,它有著中國古老的哲學寓意,包含著人和人的團結、友愛、攜手向前,這個中國最古老、最質樸的情感。如今,這些舞者和幕後的英雄們,在舞臺上,準確詮釋了“以生命的綻放”的主題,舞臺下,她們自強不息、突破自我,展現了殘疾人對“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帶領數十名殘疾人表演者用手語“唱”國歌……她們以溫暖而充滿力量的演繹,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殘疾人的風采,向殘奧精神致敬。

這畫面,無聲,卻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