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上海博物館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1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築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說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築恰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於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以上為外國遊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著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著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一樓。陳列著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製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複,紋飾精美,一副憨態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一一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曆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餘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傑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注重筆墨情緒,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國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鑑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26.2釐米,橫34.9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共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緻,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法功力,所以在繪畫創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脫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一件案頭小品,但展現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一種新穎別緻、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後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說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後”的記載。這篇跋文作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作都是偶爾的事情,並不是主業,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一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後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鬱郁不得志,於是遊走於齊、燕、趙之間,最後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後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看畫如見其人,心中滋生不捨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你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裡,沒有喧譁,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傢俱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傢俱,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傢俱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著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一位老外神情專注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脫口而出,我一愣,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顧及他人,一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範。平乎?易乎?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門前八尊氣勢恢巨集的漢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博物館由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組成,分為四層,各層有各層的特色,第一層是青銅器館,第二層是陶瓷館,第三層是書畫館,第四層是貨幣館。

我們隨著井然有序的參觀隊伍進入博物館大廳,先來到青銅器館。裡面的青銅器琳琅滿目,大克鼎、犧尊、黃觥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大克鼎鑄造於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的古人就能創造出這麼造型奇偉,花紋精緻的青銅器,真是太令人驚歎了!

參觀完青銅器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發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瓷器。一個叫汝窯盤,它是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非常堅硬,到現在一點磨損的痕跡也沒有,完好如初。我想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藝術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鏤空高柄杯輕薄易碎,杯壁僅一毫米厚,因此被稱作“蛋殼陶”。

看了這麼多的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畫著青色的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好像在找誰比試;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奮力往天空飛去,彷彿要去摘太陽……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龍,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一晃而過,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了。我回頭凝望身後的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徵。青銅器、瓷器、雕塑、書畫沉澱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感到驕傲!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3

一天學校組織我們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和繪畫最為出色。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愛的是"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和一幅名為"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雖然我很早就聽說過景德鎮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沒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製作出那麼精美的瓷器。這件瓷器是在高溫中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間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畫著一朵朵牡丹,幽雅可愛,栩栩如生,我好像透過玻璃櫥窗已經聞到了朵朵花香,讓我如痴如醉,彷彿我就在一片牡丹叢中嬉戲。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離開,唉!假如我家也有一個那該多好啊......

當我還沉浸在瓷器館裡那交相輝映的瓷器精品中時,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那就是中國廳代繪畫館中的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

參觀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4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遊玩的最後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裡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展的歷史。

然後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裡面的傢俱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傢俱。這些傢俱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裡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裡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彷彿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後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5

二月十日,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上海博物館。那天天空下著雨,我們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於到達了博物館大門前,我看到博物館的外形,就像一個古代大鼎,我想裡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館共有4層建築,裡面擁有很多精品館藏,彙集了中國各朝各代的歷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銅器、書法、繪畫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作品堪稱鎮館之寶。

館內一樓為古代青銅館,二樓為古代陶瓷館,三樓為古代書法繪畫璽印館,四樓為古代玉器、錢幣、明清傢俱館。整幢樓氣勢磅礴,上圓下方的形狀寓意為“天圓地方”,我們從四樓到一樓依次參觀。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錢幣館,我從中瞭解到錢幣的起源,從最開始海貝到刀幣、銅錢、銀錠等金屬錢幣,它們形式多樣、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狀的刀幣、外圓內方的開元通寶、各種製作錢幣的陶範,還有讓我震驚的錢樹……

在參觀過程中,我看見了許多外國友人,他們很認真地欣賞著每件藏品,我想這些寶貝不僅是屬於我們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它們代表著中國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續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6

上海博物館是個非常大的博物館,如果您有空去參觀一下,將會得益匪淺,對於瞭解中華文化,理解中國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5000年文明史對於每位中國人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些可以通過文物,書法等表現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時通過參觀,您會發現,即使您知識很豐富,但是您還是隻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還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還不到這個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的,在家只會通過書本等傳遞歷史知識,讓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讓他們瞭解我們民族,瞭解我們民族的偉大成績,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對於孩子的上進心有幫助的,對於提高孩子的視野是有幫助的,上海博物院確實是個好去處。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7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閒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