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楊善洲電影觀後感

《楊善洲》是2011年由家廣電總局籌拍,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雲南電影集團、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聯合出品的一部人物傳記類公益電影。由董玲執導,李雪健、李晨、奚美娟等人聯袂出演,是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的獻禮電影。影片以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為原型,再現了他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蹟。是一部歌頌優秀共產黨員、弘揚時代精神、謳歌當代幹部楷模的主旋律電影。

楊善洲電影觀後感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為進一步弘揚先進典型,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人心,4月29日下午,我院組織全員黨員及二層以上領導幹部在院科技藥劑樓7樓多功能廳集中觀看了電影《楊善洲》。

電影向我們深情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職時造出滇西糧倉,退休後還群眾綠色奇蹟”的故事,使廣大黨員幹部感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為改善民生實現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

樹是綠色,代表生命,說明環境。中國古人認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種樹需要長遠眼光。我有機會,有可能,也十分喜歡種樹。記得,小時候,我們家的一個旁邊鄰居,是一個村支書,大約姓袁。他有一個習慣,如果在他們家的土地上,長出樹來,他是捨不得砍,而是呵護其生長。我家建房子以後,後面就是公路,父親在房子與公路之間長了幾個樹,並且盼望其成長,以後,公路部門還是砍了,種上他們自己的樹,父親十分惋惜。我妻子家的老房子,東南方有一顆很大的白果樹,她說是她出生那年她父親長的,非常好看。可惜,搬家以後樹就沒有了。有時候,人與樹是有感情的!

幹部看電影,《楊上洲》,看電影也是醫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一部分,楊善洲的事蹟還是使人感動的。最主要他矢志不渝種樹,這個就缺少這樣的人,人類就缺少這樣的人。

  觀電影《楊善洲》有感

從小在鄉下的農村長大,歷經多少艱難困苦,我沒掉過一滴眼淚;工作中雖然也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同樣沒有流淚。而當我觀看電影《楊善洲》的時候,幾次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楊善洲是保山市原地委書記,在幾十年的工作歷程中,他嘔心瀝血,堅韌不拔,能屈能伸,不屈不撓。在廣大老百姓的心目中,楊善洲是一位好書記,一位公僕,他就像一棵永遠不老的雪松,在大家的心中永遠挺直與蒼翠著。他的辦公室簡陋樸素,一盆雪松盎然生機。當保山市遇到嚴峻的旱情時,為了確保農民的收成,他果斷停止新建的辦公樓,用這筆款打井找水緩解旱情。在其他幹部認為如實上報真實災情向上級申請救災糧食會損害保山作為西南大糧倉面子時,楊善洲大聲斥責:“難道老百姓的飯碗比我們的臉面重要嗎?”話不多但字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他用實際行動及人格魅力帶領當地的幹部與群眾抗大旱,保收成,幫助老百姓渡過了一個個難關。

在女兒的眼中,楊善洲則是一位嚴格而又慈愛的父親。女兒從結婚到生子一直兩地分居,紮根在邊遠的山寨教書育人,作為父親卻沒有給予一絲的照顧。這樣一位嚴格而講原則的父親,難道就不心疼自己的女兒嗎?不是的,他為女兒的婚禮精心挑選的禮物令人為之動容,雖然最終沒有到場參加女兒的婚禮,但那份慈父之心卻似水一樣綿綿長長;幫女兒揹著行李走出那個簡樸而又春色盎然的家園送女兒上拖拉機回學校的那個鏡頭,讓無數人眼底熱淚湧動。

幾十年過去了,楊善洲的足跡在保山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無數的深深淺淺,他雪松一樣的心與老百姓緊緊的連在一起,踐行的是廉潔奉公、全心為民,勤奮工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公僕本色。當他離開保山這片傾灑了多少深情多少汗水的地方時,帶走的是一頂草帽,兩袖清風,以及那棵永遠不老的雪松。沒有鮮花,沒有宴請,沒有車隊相送,唯有那為新入黨同志領誓時那洪亮的聲音久久的迴盪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心中,鼓勵著大家克服困難,奮勇前行。這,就是他工作了幾十年而離開時短暫的告別儀式。

大亮山,是楊善洲一直心繫的一座山,兒時的夢想在那裡編織,由於種種原因成了荒山禿嶺,離開工作崗位之後,他放棄到省城安度晚年的機會,決定把餘生的精力獻給這座大山。他說,是家鄉的父老鄉親養育了他,是大亮山培育了他堅韌的性格與脊樑,他要把那份愛獻給他的家鄉,獻給大亮山,要讓大亮山變為生機勃勃的綠色家園。於是,他帶領家鄉的有志青年安扎在大亮山上開始了令人難於想象的拓荒種樹,一年四季,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以帳篷為家,克服種種困難,用辛勤的汗水讓大亮山一點點變綠了起來。

如今位於雲南施甸縣的大亮山延綿數百公里,覆蓋著密密的7.2萬畝森林,走進林區,枝頭鳥鳴不絕於耳,溫暖的陽光從鬱鬱蔥蔥的白梅、銀杏、華山鬆等林木間灑落下來,山泉在林場的山間輕輕流淌著,溼潤著林區的肥沃土地及大亮山四周的村莊。一年四季,大亮山都像畫一樣的美。

這般美景,就是楊善洲退休以來,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而成的一個夢。二十二年來,楊善洲和他的團隊在大亮山上歷經了多少風霜雨雪,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大亮山和大亮山的人民都深深的銘記著。

楊善洲,大亮山上一棵堅硬挺拔而生機蓬勃的雪松!他的品格和行為,永遠值得我們景仰並追隨。

  觀看電影《楊善洲》有感

楊善洲同名電影今天晚上7點35在電影頻道播出了,出於對楊善洲事蹟的崇敬,我認真的看了一遍,稍有一些感觸,隨筆寫寫,有些東西還沒有經過細緻的思考,還待理論完善。

楊善洲曾是雲南省保山地區黨委書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書記,無論是生活作風、思想品質,都保有著一位農民的本質。實事求是、勤儉樸素、親近群眾、淡泊名利、大公無私,這些詞用在楊書記的身上很是貼切。楊善洲在任地委書記期間廉潔奉公,忘我工作,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退休之後,他放棄了進省城昆明養老的機會,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大亮山,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好水的問題,他帶領著村民上山包地種樹,自己分文不取。22年後又將林場無私的獻給了國家,著實偉大。

但是,這個偉大令我很是焦慮。這又是一個雷鋒式的人物,共產黨員的楷模。雷鋒的人物真實性我是考究不了了,但是楊善洲的事蹟確是真人真事。令我焦慮的是:

第一,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楊善洲?楊善洲作為一個領導幹部是值得肯定,完全表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品質。假如國家所有的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都能有楊善洲的思想、道德、品質,國家的行政管理工作肯定會朝好的方向發展,體制的問題也終有一天能得到好的解決,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為人民服務,有了這個共識,問題也就好解決了。那好,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我們需要楊善洲。

第二,我們領導幹部、黨員幹部隊伍中有多少個楊善洲?既然有需要,那就要看看我們有多少。請問我們能有多少?真正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心態做事的人太少了。就看看我們的區政府吧,都快成為領導的家屬大院了。看看我們的鎮政府吧,130個人領工資,30個人來上班,10個人在做事。而就是這10個做事的人,他們是楊善洲嗎?不全是。

第三,為什麼楊善洲只是個別的存在?這裡我想提出我個人的看法,關於人性的看法。早在16世紀,霍布斯就提出過國家、政府、社會的起源。因為在每個人只管著自己,沒有制度和法律的自然狀態下,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威脅,所以大家一起訂立一個契約,交出我們懲罰他人的權力,成立一個公共的組織,代替我們執行這項權力,這個公共組織就是後來的政府。在霍布斯看來,人性是惡的,每個人隨時都可能會侵害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之後的洛克、盧梭,雖然在契約的形式和性質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對於人性的覺察,他們都認為不是善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都會有惡的一面?當然,你會說,我們看到感動的東西會流淚,看到可憐的人會同情,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仍會幫助,我們也有善的一面。我想說,是的,但是那是建立在不損害你的絕大利益的基礎之上的善。是的,這裡又提到一個代價問題。為什麼在公交車上讓座的多,而在火車上讓座的又少?代價不一樣。公交車上可能只需要十多分鐘,而火車上可能是十多小時。很少有人會犧牲太大的代價,來做一件幾乎沒有回報的事。我就是我想說的人性。我認為,人性表現應該是,不與自己利益衝突下的善,和與自己利益衝突下的惡。而人性的這種表現,正好回答了我的第三個問題。一個人可以做好工作,可以勤儉,可以親民,但是要真正做到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確是寥寥無幾。所以楊善洲只可能是個別的存在。

第四,那該怎麼辦?既然“全黨皆為楊善洲”不可能,那領導幹部隊伍要怎麼辦?我認為,承認人性的缺點,更多的發揚人性的優點才是可行之路。每個領導幹部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也享受著相應的條件待遇,不去貪婪,這樣就足夠了。對於共產黨員來說,則需要多加一條,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別看小小一本黨章,如果都能按照上面寫的做,整個國家會煥然一新。其實中國的條條框框各項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民主協商制,我不敢說是最好、很好的,但是我敢說真正按照它執行的話是絕對不會差的。所以說,國家對於楊善洲之類的先進思想理論的宣傳不應該是重點,重點應該放在怎麼才能讓人執行,而不是讓宣傳成為套話、空話。

第五,怎麼才能把理論上的東西讓人都真正做起來。難嗎?其實只是每個人邁出一小步而已。簡單嗎?其實這一步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因為很多的國人可能都患有“腿疾”,可能需要一個人揹著兩個三個甚至是二十個三十個人邁出這一步。所以說,少部分人的醒悟是不夠的,但是誰又能知道這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呢?所以,第五個問題的答案: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