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動畫片鄭義門觀後感600字三篇

  導語:鄭義門,一個遙遠的故事,那合眾生活的熱鬧場景歷經三百多年的歲月滄桑,終於悄然隱退,藏入歷史蒼茫的暮靄。然而,它的存在,在中華家族發展史上劃下了濃重的一筆。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好的動畫片鄭義門觀後感600字範文,歡迎同學們閱讀!

動畫片鄭義門觀後感600字三篇

  鄭義門觀後感600字(一)

這是一抹恬靜而靈秀的風景。春的紅,夏的綠,潛藏著清幽的香,按捺不住地流淌。白的牆,灰的瓦,青的路,拱的橋,精緻著和風中的江南。

這是一道猜測不息的謎題。尋常百姓,被當朝皇帝親自賜封為“江南第一家”;普通人家,卻留下無數驚絕動人的傳奇佳話。

這是一種跨越千年的影響。孝的高潔,義的醇美,自打從那戶鄭姓人家飄然而出,便從未離開過這片民風淳樸的土地,至今依然在浦江縣那幽遠的小鎮裡口耳相傳……

這,就是名冠天下的'“鄭義門”。

深遠的鄭義門,以獨特的家儀著稱於世。所謂“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因為禮儀,德義之花開始了愈加優雅淡定的綻放。

撫摸著那口懸掛在孝友堂左側的大鐘,耳邊彷彿響起悠遠而又熟悉的鐘聲。那是當年鄭義門每天都會響起的鐘聲。透過這歷史深處傳來的鐘聲,鄭氏家族幾百年前生活的場景在眼前依稀清亮起來。

那是每逢七年級、十五的早晨,天剛矇矇亮,鄭家祠堂的大鐘就會“當――當――當”地響了起來。剎時,悠遠的鐘聲傳遍了整個村莊。二十四聲之後,人們衣著停當。鐘聲很快又是連續四下,於是各房之中便齊齊傳出了汲水盥洗之聲。

不多時,銅鐘再次擊起。八響之後,千百人迎著鐘聲,按著長幼男女,排隊進入了村子的最中心――宗祠。

宗祠的有序堂上,家長早已正襟危坐。族人們男左女右,分別佇立堂下。這時,座中站起一個十多歲的童子,出列來到堂上,朗聲背誦族中世代相傳的祖訓:

“聽、聽、聽,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

“聽、聽、聽,不要徇私情以妨害同居的大義,不要怠慢懶而荒廢你的事情,不要放縱奢侈受到上天的懲罰,不要橫生是非而擾亂家門的清靜,不要沉溺酒色而亂了你的本性。念念不忘祖先的訓誡,關係到家族事業的興盛。言之再三,爾宜深戒。聽、聽、聽!”。

誦畢訓誡,眾人起身,向家長一揖,復分左右,會揖而退。

浦江鄭氏,就在這井然的鐘聲裡有序地生活了幾百年;浦江鄭氏,就是通過這種嚴格而周備的禮儀,經世不息地教化自己的子孫,讓忠孝禮義廉恥深深地印入每個人的腦海,潛進每個人的思想底層;浦江鄭氏,就是這樣詮釋了一個平凡的社會單元對於大同社會的理解,為後人樹起一個廉潔德治的典範。

鄭義門,一個遙遠的故事,那合眾生活的熱鬧場景歷經三百多年的歲月滄桑,終於悄然隱退,藏入歷史蒼茫的暮靄。然而,它的存在,在中華家族發展史上劃下了濃重的一筆。“家”,始終是中華民族心理積澱中最難釋的情結,也是人類認識自身發展流變的一方座標。毋庸置疑,鄭義門在這方座標中走出了一段醒目的軌跡。它的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族訓,以及極具特色的禮儀教化,對映著中國古代家族制度的演變歷程,表達著儒家禮儀美德治家的功能樣態。鄭義門幾百年來凝聚而出的優秀文化,並沒有隨著光陰的流逝而淹滅,它依然活躍在當今鄭氏後裔的基因裡,流淌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中。如今,人們在這裡尋古探幽,思索感悟,汲取精神養分,向著更加燦爛的明天。

  鄭義門觀後感600字(二)

作為一個由不同家庭組成的大家族,何以能同居、共財、合食長達300多年?維繫這個東方奇蹟的中國式大家庭的祕訣是什麼呢?

祕訣在於儒家道德中的“孝義”二字。這兩個字,也是鄭氏家族的凝聚劑。在168則的家族內部法律《鄭氏規範》中,概述“孝義”思想的就有6則,而涉及孝義行為的規則有32則。

《鄭氏規範》把孝義的實質,歸結為“積善”行為。“吾家既以孝義表門,所習所行,無非積善之事。子孫皆當體此,不得妄肆威福,圖脅人財,侵凌人產,以為祖宗植德之累,違者以不孝論。”這段話就是將“孝”與“義”融為一體,繼承併發揚祖宗的“植德”之心。

《鄭氏規範》第47條規定,對年長的父母,應該製作與眾不同的膳食,想盡辦法提供適合口味的食品,誠心奉養。對待父母,無論生養、死葬、追祭,都不可違禮;子孫出入祠堂必須恭敬、正衣冠,不得有斜倚、欠身、打噴嚏等不雅行為;遇忌辰不得飲酒、食肉、聽戲;祭器不得他用,不得出賣、抵押祭田……不一而足。

《鄭氏規範》對家族成員的義行的要求,發揮的是孟子仁、義、禮、智四個善端,做力所能及的一切善事。如給貧困的鄰里鄉親接濟衣食,義務給生病的人施藥治病,修橋築路,在炎夏時節設茶湯於通衢要道等等。

鄭家孝義教育從娃娃抓起,教導子孫“為學,須以孝義切切為務”,不能偏重辭章,16歲入大學,延請名師訓教整頓,必以孝悌忠信為主;對成年男女,每月七年級、十五聆聽《訓誡歌》:“聽!聽!聽!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每日晨起後,要到“有序堂”聽誦男女訓誡之詞。男訓主要是孝悌仁恕,積善濟人;女訓主要是孝順恭敬,溫和慈愛等等。

就這樣無論男女老少,每日一次小教育,每月兩次大教育,一代代家長篤行孝義而產生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作為凝聚劑,從而使這個大家族正常運行了幾百年。

  鄭義門觀後感600字(三)

從浦江縣城驅車向東12公里,就到了鄭宅鎮。在古鎮入口,矗立著九座氣勢不凡的牌坊。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另外八座牌坊,分別為“孝義門”、“三朝旌表”、“有序”、 “恩德”、“麟鳳”、“取義成仁”、“禮部尚書”和“九世同居”,九座牌坊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各不相同,有磚木混合結構的,有木結構的,有石雕的,也有磚雕砌的,極具特色。

然而,魏晉以來,江南望族歷代層出不窮,家大業大者不計其數,一個鄭氏家族,如何敢稱“江南第一家”?

原來,這“江南第一家”的稱謂,不是自我標榜,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

北宋年間,一個名叫鄭淮的青年從安徽輾轉來到浦江縣東部的玄鹿山下,見此地草肥水美,便落下腳來。至鄭淮的孫子鄭綺,鄭家在這裡已繁衍生活了三代。

1193年,75歲的鄭綺自感不久於人世,召子孫來到鄭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家共飲,並立下遺囑:“吾子孫有不孝、不悌、不共財聚食者,天實殛罰之”。正是這一聲臨終囑託,使得他的後代們創造了一個奇蹟:十五世同居,歷三個王朝,最盛時3000多人同鍋吃飯。宋、元、明正史為其列傳,三朝傳誦不息。

明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謀反敗露,朱元璋大肆捕殺胡黨,一時連坐受誅者達三萬多人。有人檢舉鄭家與胡惟庸有聯絡,刑部差人抓走了家長鄭濂,另外六七個兄弟爭相要入京替哥哥承罪,爭來爭去,最小的弟弟鄭題力排眾議隻身來到南京。

鄭濂見到弟弟,說:“我居長,我理當承罪。”鄭題說:“哥哥,你是老大,是一家之長,家裡不能沒有你,我最小,我應該替你承罪。”

兄弟倆爭相入獄,在刑部傳為奇談,最後傳到朱元璋耳朵裡,這個馬上皇帝大為感動。他不但沒有治罪鄭家,反而讓鄭題做了福建佈政參事。朱元璋對鄭濂說: “你家九世同居,孝義名冠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可謂天下第一家。”說罷,提起御筆準備給鄭家寫題詞。這時,鄭濂惶恐說道:“皇上才是天下第一家啊,這名號小民不敢領受。”朱元璋頓悟,於是改寫為“江南第一家”。

朱元璋還欽定:此後朝廷要直接到鄭家挑選人才委以要職,鄭家每年派人朝見,可與孔、孟、顏、曾的子孫同班行禮。

鄭家從此蒙受浩蕩皇恩,官運亨通。

然而,靠皇上的蔭庇,並無法保證一個家族的久遠。畢竟專制時代,皇上的臉色陰晴多變,一旦皇上龍顏大怒,滿門抄斬的事並不鮮見。“江南第一家”的源遠流長,自然還有其更重要的“內因”。